APP下载

贺龙南昌起义纪实

2022-08-17

军事文摘 2022年15期
关键词:起义军南昌起义叶挺

杨 旦

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里珍藏着一只木胎漆器描金山水纹带座梅瓶。此梅瓶为木质,底部为黑色。瓶身上部圆润,绘有远山古寺苍松,房屋几许;腹部窄直,绘有人物,因年代久远,人物表情细节已模糊,但人物仿佛在望向远处那片祥和宁静之景;足部配有黑色四角底座。尽管构图颇有意趣,作为家具也能增添家中温馨和雅意,但材质普通,画工简略,瓶身上的金漆也已斑驳。这样一件朴素的工艺品,却在1998年就被江西省文物鉴定组确认为二级文物。人们不禁好奇,这样一只梅瓶缘何会出现在纪念馆里,它的主人又是谁?

这个梅瓶的主人正是南昌起义的领导人之一贺龙同志。贺龙,湖南省桑植县洪家关人,原名文常,字云卿,乳名常伢,先祖籍湖北省安陆府钟祥县贺家湾(今孝感地区钟祥县贺家湾)。1927年7月下旬,时任国民革命军第20军军长的贺龙率领部队来到南昌,并将军部设在宏道中学内。当时宏道中学校长是刘屏庚,刘屏庚把自己的书房让给贺龙作为办公室兼卧室。贺龙率部离开南昌时,便把自己随身携带的办公、生活用品(其中就包括这只梅瓶),送给刘屏庚以示感谢。刘屏庚则把这些东西收藏起来,后带回老家安庆保存。1956年,南昌市革命遗址恢复整理办公室成立后,着手恢复第20军指挥部旧址,访问了南昌起义时担任宏道中学校长的刘屏庚。随后,他便从安庆老家把这些物品全部捐献给南昌市革命遗址恢复整理办公室,该办公室将贺龙用过的办公及生活用品移交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南昌起义的领导人之一贺龙同志

贺龙同志在南昌起义时,还不是一名共产党员,而是一名国民革命军的高级军官,官高禄厚,本可独赏窗前梅瓶,祈冀瓶上祥和。但此时窗外山河破碎,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国民党无视国共合作,大肆残杀中国共产党人……这绝不是贺龙所盼。1927年,他在南昌起义时,毅然选择追随中国共产党去救国救民,抛下身外之物,义无反顾地跟随共产党与国民党反动政府作斗争,为心中所向往的四海太平、举世昌明之景而战斗。这只梅瓶上殷红的色泽,也宛如贺龙一片赤诚之心,表明了贺龙坚定地相信只有为国为民的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追随共产党才能结束战乱、实现国富民强。从此,贺龙选择与自己的过去一刀两断,终生坚守“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党要我怎么干,我就怎么干”的信念。

而今,睹物思人,犹忆当年峥嵘岁月,尘封的往事跃然眼前……

时局变幻,坚定选择

1927年的中国,因为“宁汉合流”的上演,中国共产党的生存处境极为艰难,大批的中国共产党人倒在了血泊中。大革命的失败使得中国共产党人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军队、领导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也是在这样的危急关头,贺龙坚定跟党走。贺龙的部队当时隶属于武汉国民党第二方面军,7月15日,汪精卫公开叛变后,贺龙的部队并没有停止东调。23日,贺龙率第20军从鄂东武穴地区开到九江,军部设在塔公祠(现柴桑小学内),当时此地为倾向共产党的国民党九江市党部所在地,该军共7500人,驻扎于附近的勃兰地教堂、大东旅社等地。北伐期间,贺龙的部队因为作战勇敢,被称为“钢军”。

贺龙一到九江,就会见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谭平山。正是这一次会面让贺龙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当天谭平山说:“中央政治局根据中夏、立三和我们的多次电报,以及秋白的口头汇报,决定在南昌举行暴动,并派恩来主持大局,领导暴动。云卿,我们希望你率领20军与我们一致行动!”贺龙当即表示完全赞成,并坚定地表示完全听从共产党的话。正是贺龙的加入,使得在九江的几位中央政治局委员信心倍增,当即决定28日晚在南昌举行暴动,贺龙的第20军在28日以前集中到南昌,并急电请示在武汉的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在接到九江来电后,迅速决定成立以周恩来为书记,李立三、恽代英、彭湃为委员的前敌委员会。此时的九江风起云涌,一场政治风暴袭卷而来。

甘棠湖上这次会谈是历史上著名的“小船会议”

小船会议,笃定抉择

1927年的中国,因为“宁汉合流”的上演,中国共产党的生存处境极为艰难,大批的中国共产党人倒在了血泊中

7月24日,贺龙、叶挺应邀在九江烟水亭会见了时任国民党江西省主席的朱培德和第4军军长黄琪翔。其间,朱培德把张发奎的口信转达给贺龙、叶挺,并要求他们第二天到庐山去,参加重要军事会议,会议内容却没有半点透露。其实张发奎此举意在剥夺贺龙、叶挺的兵权。得知此事,在庐山开会的第二方面军第4军参谋长叶剑英决定冒着生命危险前往九江去找叶挺、贺龙,并将张发奎的阴谋告之,叶剑英此举在关键时刻为中国革命做出了特殊贡献。叶剑英一刻也不敢耽误,直奔九江约见叶挺、贺龙。大家相约在九江甘棠湖的烟水亭畔,因此地游人众多,故而贺龙、叶挺、叶剑英、廖乾五、高语罕租了一条小船泛舟于碧波上。叶剑英将他在山上听到的汪精卫、张发奎密谋要调动贺龙、叶挺部队的消息告诉了大家。经过短时间的磋商,他们决定了三件事情:第一,贺龙、叶挺不上庐山;第二,贺龙、叶挺部队不按张发奎命令集中德安,而是开往牛行车站到南昌去;第三,叶挺的部队第二天先行,贺龙的部队第三天行动。

贺龙、叶挺应邀在九江烟水亭会见了时任国民党江西省主席的朱培德和第4军军长黄琪翔

甘棠湖上这次会谈是历史上著名的“小船会议”,又称“小划子会议”。此次会议意义重大,在关键时刻保证了起义领导人的安全并作出了将起义主力部队及时开往南昌的重要决定,为南昌起义的顺利举行奠定了极其重要的军事基础。

依照“小船会议”决定,7月25日凌晨,叶挺率先率第24师开赴南昌,26日则由贺龙率部开赴南昌。朱培德为了阻止贺龙、叶挺部队前行,破坏了通往南昌的涂家埠大桥。在紧急关头,贺龙部队首先找到涂家埠公安局局长赵相禄,要求他们连夜抢修大桥。铁路工人的连夜突击抢修,使贺龙、叶挺部队得以顺利开抵南昌。此后,张发奎数次催促两人上庐山开会,但因贺龙、叶挺部队已经到达南昌,便拒不从命。关键时刻,贺龙笃定抉择,忠于自己的内心信念,才有了南昌起义主力部队的顺利集结。

南昌首义,高举义旗

1927年7月27日,贺龙及第20军集结南昌并将军部设于中华圣公会办的宏道中学内(今南昌市子固路165号)。之所以将指挥部设在此处,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此处离牛行车站不远,一过江就到了;离敌人第五方面军的总指挥部和省政府很近,仅两三百米,而且地点正中,非常适合。当天,周恩来抵达南昌,根据中央决定,由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组成了中共前敌委员会。

7月28日,周恩来在第20军军部会见贺龙,告之贺龙起义计划并征求其意见。贺龙坚定地表示:“我完全听党的话,党要我怎么干,就怎么干。”周恩来以前委名义任命贺龙为起义部队总指挥。前委决定,刘伯承任起义部队军事参谋团参谋长,与贺龙共同拟定作战方案。

7月30日,贺龙部召开团以上军官会议,会上贺龙说道:“大家都知道,国民党已经叛变了革命,国民党已经死了,我们今天要重新树立起革命的旗帜,反对反动政府,打倒蒋介石。根据共产党的命令,我决定带部队举行起义!从今以后我们要听从共产党的领导,绝对服从共产党的命令!”随后,贺龙便传达起义的作战计划和战斗任务。

7月31日,贺龙列席了前委在第20军军部召开的会议,会议决定:起义时间为8月1日凌晨4时。午后,贺龙以第二方面军代总指挥的名义下达了作战命令。但由于第20军第1师第1团3营副营长赵福生投敌叛变,于当晚将计划泄露给朱培德部某团长,使得起义时间不得不提前,最终将起义时间定为凌晨2时。

8月1日凌晨,由周恩来、李立三、恽代英、彭湃组成中共前敌委员会,贺龙率领第20军、叶挺率领的第11军第24师,以及朱德率领的第3军军官教育团部分学生等2万余人,在南昌举行起义。

根据起义的战斗部署,贺龙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20军负责攻打敌第五方面军总指挥部,占领江西省政府,歼灭大营房、牛行等处敌军,警戒南浔铁路,封锁赣江水道;叶挺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11军,负责攻打敌南昌卫戍司令部,歼灭贡院、天主堂、匡庐中学、新营房、高昇巷等处敌军;朱德为团长的军官教育团学兵营负责永和门内一带的警戒。

贺龙指挥部旧址

8月1日,南昌城头枪声雷动,贺龙和刘伯承起义时承担了总指挥部的作战指挥工作。第20军第1师负责攻打旧藩台衙门(位于章江路口)里的敌第五方面军总指挥部,这个总指挥部有1个警备团的精锐部队驻守,是起义军面临的强劲敌人。第20军由第1师师长贺锦斋亲率队伍,因地制宜利用民房,攀爬到鼓楼楼顶,占领战斗的制高点,进行火力压制。但是,由于敌人占据更有利的地形、人多枪好,起义军在攻击初期遭受挫折。这时贺龙、刘伯承迅速根据形势,制定新的战斗部署,采取正面压制、两翼迂回的打法。当时贺龙总指挥部与敌军只隔了一条街,相距不到200米的距离,流弹不时飞驰而过,但贺龙果敢睿智,从容地站在中华圣公会的石阶上进行战术指导,迅速将敌军压进其总部大院,即时下达命令:“特务营,把敌军总指挥部的大门封锁住,不让敌人逃跑!”经过3个多小时的激战,大部分的敌军被消灭,余下皆被缴械投降。经此一战,南昌重要据点均已被起义军拿下。

叶挺、朱德所率的起义军也按照部署完成了战斗任务,全歼南昌守敌3000余人,缴获机枪800余挺,步枪5000余挺,子弹70余万发,大炮数门,南昌起义的战斗胜利了!

随军南下,光荣入党

起义胜利后,当天上午,在原江西省政府所在地西华厅,以国民党中央委员及各省、区、特别市和海外各党部代表的名义,召开有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人士参加的联席会议。选举产生了革命政权机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并通过了革命政纲——《联席会议宣言》。随后,参谋团为实现“回粤去号召农民暴动,实现土地革命,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之目的”,讨论了起义部队南进广东的路线问题并最后决定由赣东经寻邬直取东江。

8月2日,部队进行了整编。3个军进行整编之后,由贺龙兼代第二方面军总指挥(总指挥张发奎未到任),下辖3个军分别是:第11军军长叶挺(兼代)、党代表聂荣臻;第20军军长贺龙、党代表李硕勋;国民革命军第9军军长韦杵(未到任)、副军长朱德(8月3日升任军长)、党代表朱克靖。离开南昌时,起义军实际所掌握的兵力2万多,其中,贺龙指挥的第20军兵力接近整个起义军的一半。

8月3日,为安定部队,贺龙以总指挥的名义,发布了《兼代第二方面军总指挥贺龙告全体官兵书》,文告指出:“这次南昌起义,实在是一种伟大的革命行动,是真正拥护总理的主义和政策的革命行动”。这篇文告给全体官兵以极大的鼓舞,为后续部队南下打下了扎实的思想基础。

南昌起义举世震惊,汪精卫很快发布了对贺龙、叶挺等的通缉令,又命令朱培德、张发奎等迅速集结军队攻打南昌起义军。在这样的形势下,起义部队依照计划分批离开南昌,南下广东。8月5日,贺龙率领第20军离开南昌。

8月6日至8日,起义军相继抵达临川,队伍进行临时休整,停留1周。在此期间,正式组建了第9军和第20军第3师。但是由于南下途中,第20军、第11军的参谋人员叛逃,最终决定改变行军路线,经汀州、上杭取东江。起义部队一路南下,随后到达宜黄、广昌等地,一路开展反土豪的斗争并对起义进行广泛宣传,贺龙率领的第20军,在距瑞金约15千米的壬田市与敌钱大钧2个团相遇,经过激战,起义军成功打退敌军,顺利进占瑞金。

贺龙于1938年11月填写的党员登记表

部队到达瑞金时,贺龙同志再次申请入党。8月末或9月初的一天,周恩来等鉴于贺龙在南昌起义和起义后的表现,决定吸纳他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由周逸群、谭平山介绍,贺龙在瑞金绵江河畔赖氏宗祠内(今瑞金四中校园内)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周恩来在贺龙入党宣誓的时候说:贺龙积极追求真理,是经过考验的,是信得过的,贺龙是个好同志。而贺龙在回忆入党的经过时说:“有人说我要求入党几百次,那是假的,但是十几次是有的。因为我是军阀,所以入党特别难,党要考验我,始终没有批准我的要求。早在周逸群带宣传队到我们部队工作时,有一次我去找他,发现他正在一个房间主持入党宣誓仪式,宣誓入党的都是我的部下。事后我对他说:‘老周啊,门不要关得那么死嘛,也让我进去嘛!’”贺龙同志对加入中国共产党神往已久,终于得偿所愿。

他在入党后完成了由一个旧军人向共产主义战士的转变,也更加积极地投身于中国的革命事业。珍藏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里的一张贺龙于1938年11月填写的党员登记表,更是细致地反映出贺龙为革命抛弃高官厚禄,誓死忠诚于党的坚定决心。贺龙在填写“房屋、现金各多少”时,写道,什么都没有了;针对“在工农军政各界有什么社会关系?他们对革命的态度怎样”,贺龙填写道,以前的社会关系,参加革命后都不来往了。这位曾经位高权重的国民革命军第20军军长,与过去的生活一刀两断,选择誓死追随共产党,一片赤诚之心世人皆知。

8月30日,起义军为了防止集结于会昌的敌军袭击,向会昌守敌钱大钧部发起进攻,起义军成功拿下会昌并决定开始实施由长汀、上杭进入东江的计划。

叶挺、朱德所率的起义军按照部署完成了战斗任务,全歼南昌守敌3000余人,南昌起义的战斗取得胜利了

9月19日,起义军占领粤东三河坝地区。起义军按照决定,实行分兵,主力由周恩来、贺龙、叶挺率领占取潮汕地区。9月24日,主力部队拿下潮汕后又进行了第二次分兵,贺龙、叶挺率主力进占揭阳向汤坑进军,在距汤坑15千米之地遇到3倍于己的敌人阻击。此时的起义军因长时间长途作战,实力大减,又没办法集中兵力,起义军浴血奋战两昼夜,死伤2000多人,被迫向海陆丰地区撤退。

此时,前委认为原定的行军路线已经不适合当下的形势,于10月3日在广东普宁流沙的一个教堂内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接下来的行动计划。贺龙同志在会上说:“我心不甘,我要干到底。就让我回湘西,我要卷土重来。”流沙会议最后决定:部队与农民运动相结合,继续开展武装斗争,主要领导人经香港转赴上海。会议结束后,部队由流沙向西时,路遇陈济棠的部队,起义军的队伍被其拦腰切断。起义军虽奋起反击,但终因寡不敌众,最终队伍被打散。贺龙、周恩来等分别经香港去了上海。起义部队一部分在董朗等的带领下进入海陆丰地区继续革命斗争,另一支由朱德率领转战湘南最终在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南昌起义,历史虽已远去,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创的光辉业绩将永远激励着新中国的千秋万代。而今,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内,展柜灯下,梅瓶上的美景焕发出新的光泽,仿佛艰苦革命生涯中那颗为国为民的赤胆忠心从未黯淡;贺龙小楼前,络绎不绝的游客们追忆着贺龙元帅的雄姿英发。而今,正值贺龙元帅诞辰125周年之际,无限感佩元帅之风骨,吾辈也定当铭记前人之志,为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续奋斗!

猜你喜欢

起义军南昌起义叶挺
南昌起义主力军为何多为粤军
———纪念八一建军节95周年
叶挺桥
故宫的匾额上插着一支箭
故宫的匾额上插着一支箭
沐猴而冠
红色旅游视角下的红色文化传承研究
叶挺独立团奇袭汀泗桥占领咸宁城
“人的躯体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叶挺将军囚禁岁月
南昌起义敌情相关问题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