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公共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基于2009—2019年的面板数据分析

2022-08-17宁小花谭子如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30期
关键词:贡献率财政经济

宁小花,刘 瑶,谭子如

(1.中央财经大学 发展规划处〔学科建设办公室〕,北京 100081;2.中央财经大学 a.金融学院;b.统计与数学学院,北京 102206)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使绝大多数城乡新增劳动力接受高中阶段教育,更多接受高等教育。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公共教育支出的支持。詹新宇、刘文彬认为,对于像中国这样一个政府在教育方面发挥重大作用的国家来说,衡量教育对经济发展重要性的一个直观途径就是从财政角度出发。

从理论上而言,内生增长理论将人力资本因素内生化,认为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实现国家富强的基础性工程,教育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但李莹通过分析国外相关研究发现,教育支出是否有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还没有定论。此外,在公共教育支出总量既定且有限的情况下,公共教育支出的合理性,即在初级、高级、中级教育支出中的投入份额,对财政支出的效益具有重要影响。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同时也进入了经济转型的关键期,这要求经济的可持续及高质量发展。公共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究竟具有怎样的关系,我国应该如何充分发挥公共教育支出的效益?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实证分析公共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探究三级教育支出所占公共教育支出的比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公共教育支出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教育对经济增长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教育投资是教育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呈现欣欣向荣的态势,这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发展教育事业密不可分。综合卢卡斯和舒尔茨的研究,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包括内部作用和外溢作用,而内部作用是指个人的人力资本对其生产力的作用。人力资本是劳动力质量的体现,人力资本理论的创立打破了传统经济理论中认为物质资本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的观点。该理论认为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并认为教育投资是提高人力资本的重要力量。其中,人力资本拥有量主要由受教育程度及健康状况决定。

我国教育事业欣欣向荣,但在教育的分配和投资方面还有改进空间。根据杨建芳等人的估算,1985—2000年,人力资本累计贡献率远不及物质资本积累贡献率。此外,教育在城乡和地方间的投资差异,通过影响居民的人力资本回报作用于人力资本投资,这或将加大收入差距,为经济的平稳健康增长埋下隐患。教育经费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逐步上升,但占比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教育的外溢作用,可认为是在个人接受教育获得经济和非经济利益的同时,还有一部分利益的受益者为社会其他部门。如教育外溢作用使得犯罪率降低,在社会文化程度提高的情况下,人们的法律意识也会相应提高;同时,受教育程度与收入往往呈正相关,这也意味着,随着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犯罪的机会成本会更大,此中种种都有利于降低犯罪率。实际上,犯罪率的降低也会对经济增长有正效益。

二、我国公共教育支出现状分析

(一)公共教育支出总量

公共教育支出的规模反映了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2009—2019年,中国新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公共教育支出总量不断增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从2009年的12231.09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40046.55亿元,10年之间增长了约2.2倍。

此外公共教育支出相对规模(即指公共教育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保持基本稳定,2009—2012年,公共教育支出相对规模逐年增长,到2012年突破4%的关卡,此后我国连续八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稳定在4%以上。实现了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达到4%的目标。但从国际对比来看,我国2019年公共教育支出的相对规模相当于发达国家二十年前的水平。据世界银行统计,2001年美、日等高收入国家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均值已达到4.8%。由此可见,我国公共教育支出总量虽然稳定增长,但投入仍然不足,与世界平均水平及发达国家相比较,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二)公共教育支出的级次结构

公共教育支出的级次结构指财政教育支出分别在初等、中等及高等教育之间分配的比例。《1995 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生均费用之比为1∶2.28∶20.43,世界一般发展中国家为1∶1.7∶8,发达国家为1∶1.1∶4.3。表明20世纪末我国公共财政支出在高等教育上过分倾斜。2009年,我国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生均费用之比为1∶1.24∶2.54,2019年为1∶1.46∶1.96。十年间,三级教育生均费用公共支出的差距逐步缩小,说明政府加大了对初级和中级教育的投入,公共教育支出的级次结构趋于合理。经济专家认为,作为发展中国家,教育财政经费在三级教育中的合理分配应该是1.5∶1∶0.6。但值得注意的是,2009—2019年我国高等教育生均投入是初等教育的两倍左右。

三、实证研究

(一)模型建构

本文选取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作为指标,以刻画我国公共教育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考虑到我国四等七级的教育制度,本文从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程度的就业人员着手计算各级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模型假设:生产的影响因素包括资本、劳动和技术水平三种;资本和劳动可以相互替代;规模报酬不变。

本文将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进行分析。该生产函数在数理经济学中有重要地位,但该生产函数仅关注了劳动力数量的因素,而忽略了劳动力质量的影响;故结合人力资本理论,提出新的生产函数。对其取对数求导后有:y=a+αk+βl+β,从而得出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即C=β/y;各级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即R=E×C

其中,代表年经济增长率,为技术进步率,为资本产出的弹性系数,为资本投入的年增长率,为劳动产出的弹性系数,为初始劳动力投入的年增长率,为教育投入年增长率,为各级教育占年平均教育综合指数增长率的百分比。且+=1,劳动产出的弹性系数采用丹尼森根据美国经济估算得出的值,即=0.73。

(二)实证分析

1.确定2009年与2019年就业人员各级教育综合指数。本文用教育指数来表示教育投入。反映根据马骁、徐浪简化的劳动系数:小学为1,初中为1.38,高中为1.72,大专及以上为2.34。根据表1,利用计算公式:人均受i 教育年限=i 及以上学历就业人员所占比例×i教育年限/100。其中i=1,2,3,4,5,分别代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和本科、研究生及以上,相应的教育年限分别为6,3,3,4,2。计算得出2009年和2019年各教育阶段受教育年限(表2)。

表1 2009年、2019年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

表2 2009年、2019年就业人员各阶段受教育年限 年

2009年平均教育综合指数为:E=1×5.7138+1.38×2.0679+1.72×0.6069+2.34×0.3018=1 0.317582。

2019年平均教育综合指数为:E=1×5.868+1.38×2.463+1.72×1.245+2.34×0.934=13.5939。

计算得出2009—2019年10年间平均教育综合指数年平均增长2.8%;初等教育指数年平均增长0.27%;中等教育指数年平均增长3.58%;高等教育指数年平均增长11.96%。

2.计算各级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本文采用不变价GDP的增长率表示经济增长,利用统计年鉴数据,以1978年为基期,求得2009—2019年实际GDP年平均增长率为7.69%。结合公式得出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6.58%,而根据相关研究,教育程度的提高约占人力资本提高的60%,故在原结果的基础上乘0.6,得出实际对经济贡献率为15.95%。

计算高等教育占平均教育指数年平均增长率。首先计算得出排除高等教育后的教育指数值年平均增长率为1.73%,即[(E-2.34×0.3018)÷(E-2.34×0.934)]^(0.1)×100%=1.73%。再计算得出高等教育占教育指数的年均增长率为E=[(2.80-1.73)÷2.80]×100%=38.21%。

同理,得出排除中等和高等教育后的教育指数年平均增长率为0.27%;得出中等、高等教育占教育指数的年均增长率为90.36%,从而中等教育占教育指数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2.15%;初等教育为9.64%。再根据公式计算得出我国2009—2019年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5.95%;初等、中等和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54%、8.32%和6.09%。即中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高等教育次之,初等教育最小。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我国公共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本文认为公共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作用,并且中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高等教育次之,初等教育最小。基于以上结果,对我国公共教育支出提出建议。

(一)加大财政教育投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虽然我国公共教育支出总量稳步增长,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差距。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应致力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释放劳动力资源潜能,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集约型经济,实现经济的健康稳步发展。此外,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这些都离不开教育的支撑。作为纯公共产品的义务教育由国家财政承担,其他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主要由政府和受益者共同承担,因此教育事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家财政的支持。但有研究者提出,我国中央与地方教育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存在事权责任不对等、制度建设不规范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财政教育支出的不足。因此,中央应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同时做好公共教育支出的统筹规划,明确各级政府教育支出的责任,贯彻落实“三个增长”政策,保证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

(二)优化三级教育支出结构

通过以上实证分析可知,中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高等教育次之,初等教育最小。结合我国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初等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工程,中等教育人才培养对于从整体上提高国民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在公共教育支出总量有限的条件下,把财政教育经费过多地投入到对经济贡献率较低的高等教育中,是对资源的不合理分配,降低了财政支出的效益。但优化教育支出层次结构并不意味着盲目提高中等教育支出。虽然高等教育在三级教育中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但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上升,意味着高等教育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具有巨大的潜能。此外,固然初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最低,但初等教育是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基础,初等教育应该得到充足的财政保障。因此,我国应该在保证高等教育支出的前提下,提高初级、中级教育支出的比例。一方面,确保义务教育的财政支出,加大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力度;另一方面,国家财政支出有限,可通过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促进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市场化进行投融资。

猜你喜欢

贡献率财政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一种通用的装备体系贡献率评估框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关于装备体系贡献率研究的几点思考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В первой половине 2016 года вклад потребления в рост китайской экономики достиг 73,4 процента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