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领域性视角下长春市工业轨迹公园防卫安全设计浅析

2022-08-16王科奇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硕士生导师

建筑与文化 2022年8期
关键词:要素公园景观

文/王科奇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教 授 博 士 硕士生导师

韦 华 吉林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洪 光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引言

“领域性”是影响建筑外环境空间的环境特性之一,提高领域性的策略之一就是在场地设计中提高居民对空间的拥有感[1],为此需要对场地的边界、进出场地的自由程度等进行有效控制。从防卫安全的角度来看,建筑外环境空间具备一定的“领域性”会提高人们在其中活动的安全感,根据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理论(Crime Prevention Through Environmental Design,CPTED)[2],“领域性”强的空间,其犯罪率基本上都低于“领域性”低的空间[3],因此,以防卫安全设计相关理论及应对策略为基础,对长春市工业轨迹公园外环境空间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其“领域性”的环境要素,结合现存问题从构成物质环境空间的建筑要素、景观要素、交通要素入手,提出提升“领域性”,增强其防卫安全的具体设计策略。

1 影响“领域性”的环境要素

建筑外环境空间的“领域性”是人在空间内活动时主观感受的一种产物,人的活动赋予了各个空间功能与表现形式,即“领域性”是城市内各空间构成要素与人的行为活动综合作用下的产物[4]。影响其形成的因素包括物质环境因素、社会因素、人的因素及其他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其中,物质环境因素是直接影响使用者空间感知,进而影响该空间“领域性”的。从防卫安全角度来看,“领域性”强的空间,其对边界的界定明确、空间独立程度较高、进出场地自由度也受到一定控制[5]。

通过对CPTED理论中影响建筑外环境空间“领域性”环境要素的梳理,按使用功能及构成可分为以下三类:(1)建筑构成要素:包括建筑物及人工构筑物、建筑小品等;(2)交通构成要素:包括道路网、出入口及附属设施、停车场及附属设施等;(3)景观构成要素:包括硬质铺装、景观植被、景观构筑物、标识系统、照明装置等。其中景观植被是比较重要的要素,它能提供美观的视觉感受,为公园的整体环境带来更好的直观体验。

国内外诸多研究防卫安全方面的学者也多从物质环境方面,如:场地出入口、场地内外道路组织情况、景观布置等去研究某个空间的“领域性”,进而改善该空间潜在的防卫安全问题。以此为出发点,并根据以上构成要素的分类,长春市工业轨迹公园的物质环境构成要素可选取:

(1)交通要素主要选取:场地的封闭程度、场地边界界定的明确性、陌生人进入场地的自由程度、场地内道路的宽度、场地出入口的设置、场地内道路网复杂性、场地周边道路的人流量大小。

(2)景观要素主要选取:场地内绿植的设置、夜间照明情况、场地内电子监视设施设置、场地内绿地面积大小、场地的形状、场地内绿地空间的开阔程度、场地内休憩设施设置情况、场地内的视线遮挡情况、标识系统的设置。

(3)建筑要素主要选取:场地内建筑物出入口隐蔽情况、场地内建筑小品数量及布置情况、场地周边中高层建筑密度、场地内集体活动场所的数量、场地内部功能分区情况。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思路

2.1 场地简介

长春市工业轨迹公园位于卫星路南的伊通河西岸,是一个南北向带状的大型开放性城市滨水公园。紧邻公园东侧多为居民住宅楼,西侧多为政府办公机构。周边交通较为便利,公共交通站点设置也较多,通达性良好。该公园的外环境空间有诸多问题,包括内部道路网规划与景观绿植布置等方面的问题,存在影响场地“领域性”方面的物质环境因素。

2.2 研究思路

通过对CPTED理论中影响建筑外环境空间“领域性”环境要素的梳理,选取一定数量的物质环境要素作为自变量,同时假设被选取的物质环境要素在一定程度内可能影响场地的“领域性”,制定问卷,并将数据代入SPSS 软件进行统计学相关分析验证。

具体思路为:首先对样本整体进行信度、效度检验,验证问卷数据整体的可靠性及各环境因素与“领域性”强弱是否有关;其次采用主成分分析法,通过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将各物质环境要素降维整合为几类主要因子;再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构标准化回归方程,确定各因子的影响程度强弱;最后根据防卫安全设计相关策略,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2.3 数据分析

2.3.1 信度检验

信度检验,又称可靠性检验,是对同一事物重复测量结果的一致性程度检验过程,其与测量结果的正确与否无关,而是反映测量工具的稳定性或可靠性[6]。一般采用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 ɑ)来度量,克朗巴哈系数一般来说,达到0.9 以上表示该样本数据的可靠性很高,达到0.8 ~0.9 则表示良好,样本数据仍可以接受,达到0.7 ~0.8 则表示样本数据存在一定问题,需要对其进行修订,但仍不失其价值,如果低于0.7 则表示该样本数据可靠性很低,需要重新收集。此样本数据信度系数为0.828,适合做下一步分析。

2.3.2 效度检验

效度检验又称合理性检验,用于研究变量之间的偏相关性,即样本数据测出其所要测量特质的程度,或者简单地说是指某个样本数据的准确性、有用性[6]。本次探索性因子分析中,KMO 检验的系数结果为0.831,KMO 检验的系数取值在0 ~1之间,且越接近于1 说明问卷的效度越好。根据巴特利球形检验,此样本数据的显著性无限接近于0,拒绝原假设,所以样本数据具有良好的效度。

2.3.3 因子分析

首先采取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如表1所示,得到7 个特征值大于1 的主要成分。其样本变量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2.31%,说明所有公因子对因变量的影响力较好,可以进入下一步分析。

其次采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法做因子载荷旋转,使主要成分向变量指标中映射,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为取消小系数,将输出界线设置为社会科学研究使用的0.6。由表1 分析结果可旋转得到7 个因子,并将其分别命名为F1,F2,F3,F4,F5,F6,F7。社会科学领域认为,绝对值在0.6 以下的数值可不计入,故表3-1 中将0.6 以下的数值以短横线显示。

2.3.4 回归分析

首先对所有自变量进行回归系数的总体检验(F检验),得出F值对应的显著性系数值小于0.05,拒绝回归系数都为0 的原假设;回归平方和占了总计平方和的绝大部分,说明线性模型解释了总平方和的绝大部分,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可以进入下一步分析。

其次采用线性回归中的步进法,逐个建立所有自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选择R 方最高的模型3 作为最优回归模型。模型3 的R 方为0.895,表示在因变量为总体安全感的情况下,该模型中的自变量影响率为89.5%,模型拟合效果好。再将降维后得到的七个主成分作为变量进入回归分析(表2),七个主成分的方差膨胀因子VIF 均<10,表示各个变量之间不存在共线性问题;F1 与F2,其显著性>0.05,表示对总体安全感影响不显著,F3 ~F7 的显著性<0.05,表示对总体安全感的影响较为显著。

通过对样本数据的回归分析,可得出各主成分对总体安全感的影响程度的强弱:F6 >F3 >F4 >F5 >F7,结合表1 各主成分中所含变量得分情况,可得出具体各自变量影响总体安全感强弱的排序:场地内绿植的设置、场地的封闭程度、场地边界的明确性、场地内道路的宽度、场地出入口的位置及数量、场地内道路网复杂性、场地内绿地空间的开阔程度、场地内绿地面积大小、陌生人进入场地的自由程度、场地内建筑小品数量及布置情况、场地内集体活动场所的数量、场地内建筑物出入口隐蔽情况、电子监视设施的设置、标识系统的设置、夜间照明情况。

表1 旋转后的成分矩阵a(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最后将以上经过排序的自变量,按建筑外环境空间三大构成要素进行分类,可得出影响长春市工业轨迹公园“领域性”的物质环境要素为:(1)景观要素:场地内绿植的设置、电子监视设施的设置、标识系统的设置、夜间照明情况、场地内绿地空间的开阔程度;(2)交通要素:场地内道路的宽度、场地出入口的设置、场地内道路网复杂性;(3)建筑要素:场地内建筑物出入口隐蔽情况、场地内建筑小品数量及布置情况、场地内集体活动场所的数量。

根据表2,有一个变量进入景观要素类别,且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五个变量进入交通要素类别,且影响程度连续排列在绿植布置之后,其余属于建筑要素的变量则靠后,说明其影响程度较小。因此,需要着重解决长春市工业轨迹公园景观要素及交通要素方面的问题。

表2 回归系数检验(表格来源:作者自绘)

3 现存问题与改进策略

3.1 景观要素下的现存问题及改进策略

3.1.1 现存问题

(1)绿植设置不合理

公园局部出入口处配置过多高大阔叶树木,形成视线遮挡,且由于管理不善,绿植过于繁茂,通行不便。滨河道路旁设置的垂柳使视线不通达,内部景观绿植也不尽完善。

(2)绿地空间组织不合理

局部绿地出现“孤岛”空间和互不通达的空间。

(3)监视设施设置不到位

标识系统不够简明,夜间照明存在死角。

3.1.2 解决策略

(1)合理设置绿植

如图1 所示,道路两边的树木在两米以下的空间应当无旁支,以免造成视线遮挡,同时绿植搭配要符合D/H 值在1-3 之间[7]。园内支路旁不应出现高大乔木,应以桂树、景观桃树等小型落叶树为主,辅以小型灌木。斯托拉德的研究表明茂密的灌木丛和篱笆等很容易成为犯罪者的藏身之所[8],所以灌木丛及篱笆应当合理布置间距并采用不遮挡平行视线的植物种类。而草本植物适合草坪周围及滨水区,方便行人穿行,同时可以营造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

图1 绿植视线组织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2)合理组织场地内各景观空间

如图2 所示,在场地组织上,应当尽量使各个景观空间围合成主次分明、相互联系的空间,而不应该像如今轨迹公园水景周边一望无际的场景,或相互分割缺乏监视的空间。场地内部景观小品的设置应当考虑视线及行为可达,加强动线交流,同时增强自然监视效果,并且由于轨迹公园地形较为狭长,需要对空间加以延伸,这种方式可以鼓励人们以一种轻松、不带威胁性质的方式穿越多个邻里公园,促进社会的融合,进而减少犯罪[9]。

图2 场地空间组织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3)改进标识系统、照明系统及电子监视设施

照明系统需要保证在道路及公园出入口、尽端路部分无死角,且路灯的数量、间距、照明亮度的设置需合理有效。有研究表明,在光线较暗及光线较差的地区改善照明,可以减少人们对于潜在犯罪者的恐惧[10],其中照明亮度需考虑人眼的识别能力及对不同强度光源的适应过程[11]。所以路灯及景观灯的色彩应当采用不同强度的光源来搭配,同时尽量不要使用过多的色彩。

3.2 交通要素下的现存问题及解决策略

3.2.1 现存问题:

(1)边界界定不明确及出入口设置不合理导致场地缺乏一定的封闭程度及进出自由度

公园出入口众多,且无明显的边界感,绕园的城市次干道与公园紧密贴合,出入口周边的电子监控设施也不尽完善,缺乏监视,陌生人进出较自由,公园整体封闭程度较低。

(2)场地内部道路网过于复杂,各空间缺乏有效联系

道路的组织可能会影响主体的通行能力,即接近犯罪目标和逃离犯罪现场的能力[12]。园内支路繁多,且有些小路互不相通,加上园内景观植被的视线遮挡,反而阻碍了行人间的自然监视。整个公园由于内部支路之间的分割,公园整体被划分开来,降低了公园整体的“领域性”。

3.2.2 解决策略

(1)优化场地出入口

如图2 所示,公园内部的道路出口应当在满足各方向行人方便进出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少,同时应当将其布置在公园周边低等级的道路上。研究表明,低等级道路上开口能有效降低犯罪率,同时出入口周边的电子监视设施应当合理布置,或者在出入口周边布置一些游乐场地、停车场等能形成行人或游人自然监视的设施。

(2)优化场地道路网

如图2 所示,主次园路的组织应当遵循主要道路贯通且环绕整个场地,且园内支路应当分布适中,以能够被周边游人察觉为准。

3.3 建筑要素下的现存问题及解决策略

3.3.1 现存问题

建筑小品布置不合理,部分道路旁的小品造成视线遮挡,建筑物的出入口过于隐蔽,监视效果较差。

3.3.2 解决策略

合理布置建筑小品及建筑物出入口。建筑物要有安全、可直接观察到的入口,同时需要减少陷入、隐蔽于环境的程度,在半公共和半私密的过渡空间中有监视的存在。建筑小品尽量结合开阔绿地或开放广场布置,不要将体量过大的小品布置在道路两侧,以免影响视线,阻碍行人间的自然监视。

结语

提升场地的“领域性”需要控制场地边界、控制陌生人进出场地的自由度、加强场地内的各空间的联系。

以长春市工业轨迹公园为例,并结合CPTED理论及数理统计分析结果,从建筑、景观、交通要素方面对影响长春市工业轨迹公园“领域性”的问题予以剖析,并提出如下针对性的解决策略:(1)从景观要素来看,植被搭配要合理,不影响视线交流,空间组织需考虑人流与各空间之间的联系,照明系统需无死角,色彩不宜过于繁杂,亮度适宜。(2)从交通要素来看,应当加强出入口控制,道路网应当采用环线及贯穿场地的主路与相互联系的支路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加强场地的边界感与围合感。(3)从建筑要素来看,对建筑物本身需要加强监视,其出入口不能过于隐蔽,建筑小品不宜遮挡行人视线。这些策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使用者的安全感和降低潜在犯罪者的犯罪意图,降低犯罪率。

猜你喜欢

要素公园景观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沙子的景观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在公园里玩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