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性侵教育在初一学生中的实践研究

2022-08-12王慧娟李传双李楚华

中学生物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防性控制力维度

王慧娟 李传双 李楚华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东广州 510631)

近年来,中小学生被性侵的案件频繁曝光,严重冲击了社会的心理道德底线,对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的安全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处于初一阶段的青少年开始进入青春期,第二性征开始出现,在生理与心理上都会有很大变化,特别是生理变化。与此同时,该阶段学生的防性侵意识较为薄弱。研究表明,被性侵的青少年大多是不谙世事、缺少相关知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学生。陈晶琦的调查结果显示,初一学生缺少基本的预防性侵犯的知识和技能,呼吁应重视初中生预防性侵犯教育。初中生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水平较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容易成为犯罪人的目标。在这个阶段开展防性侵教育,为学生提供及时的、适当的、正确的指引与保护是非常必要的。

课堂教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对于防性侵教育亦是如此。在性教育的渠道选择上,“女童保护”公益项目的统计显示,49.90%的孩子希望通过“学校或老师的渠道”接受性教育,且这一选项在所有渠道中占比最高。因此,学校开展全面系统的防性侵教育是提高学生防性侵意识的有效途径。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对象

研究对象为江西省赣州市一所全日制公办学校的初一学生。研究随机抽取年龄分布在11~13岁的62名学生进行防性侵教育现状调查和教育实践研究,其中男生32人,女生30人,男女性别比例接近1∶1,性别构成合理。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与实验研究法。首先,对初一学生青春期性心理健康能力以及防性侵意识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根据调查结果,确定防性侵教育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案例,遵循从实际出发原则、科学性原则、适时、适度、适当原则设计了5个教学案例:“变化中的身体与保健”“悦纳自己,正确交往”“认识性侵害”“预防与应对性侵害”“建立反性侵的校园环境”。研究者利用班会或自习课,每两周进行一次案例实施。在实施教学后,对实验对象的性心理情况以及防性侵意识水平进行测量与分析。

《中学生性心理健康量表》引自已有研究,并结合实际进行调整,用于测量学生的性心理情况。学生得分越高表明性心理健康状况越好。问卷包括共38道选择题,其中包含8道测谎题,总分150分。问卷包括性认知、性价值观和性适应三个分量表。性认知包括性生理知识和性知识两个维度;性价值观包括性观念和性态度两个维度;性适应包括社会适应、性控制力和自身适应三个维度。该量表可靠性系数为0.745,信效度较高。

防性侵意识水平调查问卷引自何小莉设计的《防性侵意识水平调查问卷Ⅰ》和《防性侵意识水平调查问卷Ⅱ》。在教学前用问卷Ⅰ进行前测,教学后应用问卷Ⅱ进行后测,问卷Ⅱ是在问卷Ⅰ的基础上修改得到的。问卷内容包含学生对性侵害的认知及其防性侵意识水平。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中学生青春期性教育调查问卷》采用百分数的方法统计。《中学生性心理健康量表》采用赋值法,“完全符合”得5分,“基本符合”得4分,“不确定”得3分,“基本不符合”得2分,“完全不符合”得1分。使用SPSS 22.0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均值比较均采用独立样本检验的方法,0.01<<0.05表示显著差异,<0.01极显著差异,>0.05,表示无显著差异。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性侵教育现状

2.1.1 接受性教育情况

由前测调查结果可知,89.7%的学生表示没有接受过性教育,只有10.3%表示“妈妈会告诫自己要学会辨别是非,时刻注意保护自己的安全”。这一结果说明家长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性侵害的关注度低,防性侵意识较薄弱。

2.1.2 对性侵害的认知

前测调查结果发现(表1),学生对性侵害的认识较浅,大部分学生认为“被迫发生性关系、与性器官相关的行为、性骚扰以及窥淫”才是性侵害,而忽略了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如被人强吻、语言调戏等,也属于性侵害的范围。这造成了很多学生在被侵犯时不以为意。在性侵害的发生地点上,37.8%的学生认为性侵害的发生地点主要集中在偏僻的场所,而认为热闹人多的场所如菜市场、学校、家等地方,则较少或者不会发生性侵害,正是这些看似“安全”的场所才是施害人易选之地。在性侵害对象的辨别上,分别有24%、26%、28%的学生认为小孩、大人、陌生人都可能是侵犯者,只有15%、12%的人认为同性别的人、认识的人之间会发生性侵害。这也正是同性别的人或熟人作案的“优势”。以上结果说明学生对于性侵害有一定的认知,但仍不够全面。

探析房屋结构设计中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应用……………………………………………………… 张真珍(11-41)

2.1.3 防性侵害意识水平

前测调查结果显示,在遇到性侵害后该如何处理的问题上,28%的学生表示会“忍气吞声”,24%表示“不知道该怎么办”。这些数据显示,学生对性侵害的关注还不够,防性侵意识也非常薄弱。这或许是中学生性侵害事件频发的原因之一。可见,在学校开展防性侵教育,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2.2 防性侵教育对学生防性侵意识的影响

后测结果显示(表1),经过教学干预,学生能够分辨出哪些举动是性侵害行为;也知道性侵害的预防措施;在应对性侵害上,学生从不知怎么办到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利,懂得向社会上相关部门、机构寻求帮助。因此,本研究设计的5个防性侵教学案例对学生的防性侵意识起到了提升作用。

表1 学生性侵害意识水平情况

2.3 防性侵教育对学生性心理健康的影响

将学生性心理健康前测和后测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可知(表2),实施防性侵教育前后,学生在性知识、性观念和社会适应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性生理知识维度存在极显著差异(=0.002<0.01);在性态度和性控制力以及自身适应维度存在显著差异,说明防性侵教育对于学生性生理知识、性态度、性控制力以及自身适应方面具有一定的促进效果。

表2 学生的性认知、性价值观、性适应的对比结果

3 讨论

3.1 防性侵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防性侵意识

防性侵教育实施之后,学生对于性侵害的认知以及防性侵意识水平有所提高,可能主要有以下原因:①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本研究根据前测结果以及国内外参考文献设计教学案例,从认识性侵害到预防、应对性侵害,再到共建防范性侵害的安全校园环境等内容,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全面提高学生防性侵意识。②教学方法恰当。防性侵教育过程将授课与游戏相结合、讲解与参与相结合,让学生能够参与到防性侵教学中。教师通过游戏式、启发式、参与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使防性侵教育课题易于开展。同时,教师展示真实案例,让学生对周围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有真实感受。此外,教师通过采用小组合作和个别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学生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学生会积极投入,整个课堂氛围也更加轻松,有利于消除学生在谈论防性侵教育相关话题时的羞涩之情,促进学生正确对待防性侵教育。

3.2 防性侵教育对学生性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

本研究发现,在实施防性侵教育前后,学生在“性生理知识”方面存在极显著差异。防性侵教育可以较好地满足学生关于青春期性生理知识方面的需求,大部分学生容易并且愿意接受相关性生理知识。防性侵教育对于学生掌握性生理知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设置内容,精心选择素材并使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授课;课堂上,教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营造轻松自然的课堂氛围,学生小组自由讨论。教师对于学生的回答不做出即时评价,等全部小组发言完毕后再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评价、纠正,有助于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及困惑。由于学生在公开场合谈论自己青春期的困惑,总是会觉得羞涩、不自然,但在谈论他人的困惑或对此的看法时,就容易放得开。所以小组间互评的方式以减轻学生的阻抗。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谈及到性的时候,不再像之前那样害羞、不自然,因此,防性侵教育案例的实施对学生的性生理知识的掌握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3.2.2 防性侵教育对学生性态度的改变有促进作用

性态度主要反映的是学生对性问题的态度倾向。本研究选取性、早恋等话题对学生进行性态度教育。研究结果表明,学生性态度前后测存在明显的差异。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心智发育不成熟,对爱情、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与判断。教师选取了贴近学生的实际案例,引起了学生的共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实施防性侵教育之后,学生对早恋、性相关问题有了清晰的认识,能够对于性、恋爱持有比较健康正确的态度,形成了正确的性观念和初步判断力。

3.2.3 防性侵教育能提高学生的性控制力和自身适应能力

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防性侵教育,学生的“性控制力”得到明显提升。同时,“自身适应”维度在前后测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性控制力指的是对性行为、性活动的调节和控制,自身适应指的是对自身性别认同以及适应自身生理变化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认可并且适应自己的性别角色。防性侵教育能使学生的性生理知识得到显著提高。而性生理知识的掌握能进一步帮助学生适应自身的生理变化,提高初中生自身适应力。大部分学生在与异性的交往中能够和谐自然,少部分学生表示渴望深入了解异性。教师需要正确地指导学生,帮助学生适应自身的生理变化,学会与他人交往,提高学生的性控制力。

猜你喜欢

防性控制力维度
运动干预对自我控制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防性侵”讲座促健康成长
灵活多变,有着惊喜的细节重播和控制力 Starke Sound(史塔克声学)AD4.320 4声道功率放大器
小学生防性侵的教育策略
幼儿园防性侵教育的实施策略
光的维度
关于儿童防性侵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建议
——以珠三角城镇小学生为例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国有大型建筑企业控制力系统诊断研究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