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对躁狂症患者病情进展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2022-08-11刘倩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躁狂症阿立哌唑酸钠

刘倩

(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门诊药房,山东枣庄 277100)

躁狂症临床表现为心境高涨、活动增多以及思维奔逸,可伴有夸大或妄想观念、冲动行为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与社会功能[1]。现阶段临床治疗躁狂症以药物为主,丙戊酸钠是一种心境稳定剂,能通过稳定精神运动性兴奋减轻躁狂发作。但单药治疗效果缓慢,难以稳定控制病情,故临床考虑联合其他药物治疗,以更好地抑制躁狂发作[2-3]。阿立哌唑为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是多巴胺D2受体的部分激动剂,口服后药物吸收良好,常被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等疾病的治疗中。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20 年1 月—2021 年9 月我院收治的84 例躁狂症患者为对象,旨在分析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84 例躁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 例。试验组:男19例,女23 例;病程1~4 年,平均病程(2.82±0.88)年;年龄24~52 岁,平均年龄(38.75±5.28)岁;体重指数20.2~28.8 kg/m2,平均体重指数(23.88±1.12)kg/m2。对照组:男18 例,女24 例;病程1~6 年,平均病程(2.96±0.84)年;年龄22~52 岁,平均年龄(39.05±5.34)岁;体重指数20.4~28.7 kg/m2,平均体重指数(23.63±1.25)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ICD-10 精神疾病与行为障碍分类》[4]中躁狂症的诊断标准;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22 分[5];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存在自伤、自杀倾向;合并癫痫;存在肝肾功能异常;对于本研究药物过敏。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丙戊酸钠(湖南省湘中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0872)治疗,口服10 mg/kg,3 次/d,持续治疗4 周后调整为口服15 mg/kg,2 次/d,继续治疗4周,共治疗8 周。

1.3.2 试验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阿立哌唑(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0121)治疗,口服10 mg/次,1 次/d,维持治疗8 周。

1.4 观察指标

(1)躁狂症状:于治疗前后采用BRMS 进行评价,共11 个条目,总分44 分,评分越低提示躁狂症状越轻。

(2)社会功能:于治疗前后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进行评价,量表共10 个条目,总分20分,评分越低提示社会功能越好[6]。

(3)临床疗效:根据治疗前后BRMS 评分改善情况进行评价,具体判定标准如下:治疗后,患者BRMS评分相比治疗前下降>75%为显效;治疗后,患者BRMS 评分相比治疗前下降50%~75%为有效;治疗后,患者BRMS 评分相比治疗前下降<50%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4)血清学指标:于治疗前后抽取两组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3 mL,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以电化学发光法测定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水平。

(5)记录两组患者头晕头痛、口干、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躁狂症状、社会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BRMS、SDSS 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RMS、SDS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BRMS、SDS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躁狂症状、社会功能比较()

表1 两组躁狂症状、社会功能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aP<0.05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两组血清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各项血清学指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DNF、T3 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BDNF、T3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清学指标比较()

表3 两组血清学指标比较()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a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出现1 例恶心呕吐、1 例口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6%(2/42);对照组出现2 例头晕头痛、1 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3/4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3,P=0.644)。

3 讨论

躁狂症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与生物节律紊乱、遗传、神经递质异常、心理社会学等多种因素有关。躁狂症患者心境、情绪不稳,生活中应激事件、不良事件等均能造成患者躁狂反复发作,若临床不及时对其病情进行控制,还会损害其社会功能,给其家庭造成沉重的负担[7]。

药物是临床治疗躁狂症的主要方法,丙戊酸钠较为常用,口服后能快速经胃肠吸收,生物利用度高,用药1~4 h 即达血药浓度高峰,直接作用至神经元膜,能减少兴奋递质释放,抑制或减轻狂躁发作[8]。但心境稳定剂单独治疗不能快速有效地抑制患者躁狂发作,且若大量持续服药还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临床应用受限[9]。阿立哌唑为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常用药物,口服后能直接作用于5-羟色胺及多巴胺D2受体,通过对抗5-羟色胺受体以纠正其异常状态,降低多巴胺活性,进而抑制躁狂发作。阿立哌唑还能通过调节蛋白酶信号传导途径,促使T3、BDNF 水平表达,促使海马神经元持续对抗负面应激,以缓解狂躁症状,减轻躁狂症病情,避免患者社会功能持续受损。将阿立哌唑与丙戊酸钠联合应用,可从不同作用机制发挥协同作用,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减轻躁狂症状,阻止病情进展。BDNF 是一种神经营养因子,在人体中含量最高,可调节神经元生长。T3 是甲状腺激素,能通过调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影响患者情绪。社会功能也是评价躁狂症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持续躁狂症状会引起妄想、幻觉等精神病症状,致使疾病治疗难度增加。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BDNF、T3 水平均更高,BRMS、SDSS评分均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P>0.05),表明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能增强躁狂症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社会功能恢复,改善其血清学指标,且安全可靠。张志勇等[10]的研究结果显示,阿立哌唑、丙戊酸钠联合治疗躁狂症可获得确切效果,有效减轻患者的躁狂症状,改善其社会功能,且不良反应少,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阿立哌唑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躁狂症,能减轻患者躁狂症状,改善其社会功能及血清学指标,稳定控制病情,且安全可靠。

猜你喜欢

躁狂症阿立哌唑酸钠
玻璃酸钠+rhEGF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
关节注射玻璃酸钠,好吗?
骨质疏松症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治疗的效果
躁狂症病人护理工作是怎样的
老年人能用“退热栓”吗
容易被忽视的是“躁狂症”
整天太兴奋或患躁狂症
有钱!任性!有种挥霍叫躁狂!
阿立哌唑对利培酮所致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高催乳素血症的影响
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阿立哌唑和奥氮平治疗对其糖脂代谢、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