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社区序贯综合性肺康复训练对稳定期COPD 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2-08-11耿艳红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稳定期肌力组间

耿艳红

(北大医疗淄博医院呼吸内科,山东淄博 255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临床呼吸内科常见病,属于呼吸系统慢性疾病,其发病与遗传、年龄、气候等因素有关。中老年人群为COPD 的主要发病群体,急性期以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具体临床表现为气促、咳嗽、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等。大部分患者经对症治疗后病情会进入稳定期,但该阶段肺通气功能依然存在障碍,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一定影响,仍需进一步接受康复治疗[1]。有报道指出,稳定期COPD 患者进行综合性肺康复训练可有效改善其肺通气功能,提高生活质量[2]。但临床上关于医院-社区序贯综合性肺康复训练应用于稳定期COPD 患者中的报道较少。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本院2019 年3 月—2020 年4 月收治的68 例稳定期COPD 患者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探究医院-社区序贯综合性肺康复训练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68 例稳定期COPD 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满足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制定的COPD 疾病诊断标准[3],对症治疗后病情处于稳定期且顺利出院;(2)50 岁≤年龄≤80 岁;(3)意识清醒,可正常交流。排除标准:(1)伴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2)伴有肢体活动障碍、精神障碍;(3)伴有恶性肿瘤;(4)伴有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 例。对照组中,男18 例,女16 例;年龄50~79 岁,平均年龄(63.52±5.24)岁。观察组中,男19例,女15 例;年龄51~80 岁,平均年龄(63.42±5.74)岁。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具体如下:(1)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通过腹式呼吸(坐位或者仰卧位,上半身放松,进行深呼吸,手放置在胸前和腹部,挺腹吸气)、缩唇呼吸(闭嘴用鼻吸气,呼气时双唇呈吹口哨状)等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并配合常规氧疗;(2)出院后由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指导其正确饮食、适当锻炼(步行、爬楼梯等)。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医院-社区序贯综合性肺康复训练,住院期间由主治医师负责,出院后转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具体如下:(1)心理干预:护理人员积极、主动地与稳定期COPD 患者进行交流,了解其内心想法和心理状态,如有不良情绪,应及时对患者进行疏导,消除顾虑,缓解心理压力,帮助其建立治疗信心,使其积极乐观地配合医护人员接受治疗。(2)上肢肌力训练:叮嘱患者每日进行上肢肌力训练,双手拉住双侧床栏,充分运用上身力量拉起身体,5 min/次,4 次/d。(3)下肢肌力训练:指导患者进行空踩自行车训练,5 min/次,4 次/d。(4)有氧运动训练:对患者身体状况、病情进行综合评估后,为其制定强度适宜的有氧运动方案,如散步、原地踏步、打太极拳等,30 min/次,5 次/周。注意运动量应循序渐进增加,以患者能耐受为主。(5)呼吸肌训练:护理人员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讲解缩唇呼吸训练法与腹式呼吸训练法,并录制视频,方便患者随时观看。缩唇呼吸训练通过鼻子吸气,呼气时嘴巴呈“吹口哨”状,呼气时间维持4~6 s;腹式呼吸训练时,力量主要集中在腹肌,呼气时收紧腹肌,吸气时鼓起腹部,尽可能延长吸气时间,缩短呼气时间。根据患者情况酌情增加训练次数,延长训练时间。(6)营养干预:根据患者病情为其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日常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为主,如可多吃鱼类、瘦肉、牛奶、鸡蛋、豆制品等,同时补充身体所需微量元素,提高机体免疫力。

1.3 观察指标

(1)膈肌功能:主要包括膈肌肌力、膈肌活动幅度、吸气峰流速等指标。干预前后,使用高频超声对患者膈肌对合区域进行探查,超声束和膈肌垂直,测量膈肌厚度、膈肌活动幅度;吸气峰流速采用Power Breathe K5 智能电子肺活量训练仪进行检测[4]。(2)肺通气功能:包括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 秒率(FEV1/FVC)。应用德国康讯肺功能仪进行检测[5]。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膈肌肌力、膈肌活动幅度、吸气峰流速等计量资料以()表示,经t 检验;性别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经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膈肌功能组间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膈肌肌力、膈肌活动幅度及吸气峰流速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膈肌肌力、膈肌活动幅度及吸气峰流速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膈肌肌力、膈肌活动幅度及吸气峰流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膈肌功能组间对比()

表1 膈肌功能组间对比()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P<0.05

2.2 肺通气功能组间比较

干预前,两组的FEV1、FEV1/FVC 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FEV1、FEV1/FVC 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FEV1、FEV1/F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肺通气功能组间对比()

表2 肺通气功能组间对比()

3 讨论

COPD 是一种常见的肺部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且发病率会随着患者年龄增加而提高[6]。该病的发生与肺部受到空气污染物、粉尘、烟草等不良刺激有关,患者会出现异常炎症反应,导致呼吸道气流受阻,使气体交换出现障碍,最终引起咳痰、咳嗽、呼吸困难、气短等临床症状,如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恶化,甚至会出现呼吸衰竭,不仅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还会显著降低其生活质量。临床治疗COPD 主要采用祛痰、止咳及辅助吸氧等疗法,通过清理气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来改善呼吸状态[7]。大部分患者经积极治疗后病情会得到控制进入稳定期,但该时期患者的肺通气功能还未彻底恢复,因此还要继续治疗,防止病情加重再次发病。

通常情况下,COPD 稳定期患者多接受肺康复治疗,即通过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及呼吸助力器等训练,增强气道内压力与阻力、提高肺内残气量排出及肺通气功能[8]。医院-社区序贯综合性肺康复训练是一种新型肺康复训练模式,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在综合性肺康复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对训练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以提高患者的膈肌活动能力、改善肺通气功能并促进肺康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进行医院-社区序贯综合性肺康复训练后,膈肌肌力、膈肌活动幅度、吸气峰流速、FEV1及FEV1/FVC 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结果与李维浩等[9]研究结果高度相似,说明医院-社区序贯综合性肺康复训练对于改善COPD 稳定期患者的膈肌功能和肺通气功能具有积极意义。分析原因为,COPD 患者病情的加重主要与呼吸功能衰退有关,通过医院-社区序贯综合性肺康复训练,指导患者每日进行缩唇式呼吸、腹式呼吸训练,有助于改善其呼吸肌肌力和耐力,降低呼吸肌疲劳程度;通过上下肢肌力训练和有氧运动训练,可增强患者的运动耐力,缓解呼吸困难和气促作用明显,从而使其呼吸功能和受损肺功能得到改善。

综上所述,COPD 稳定期患者进行医院-社区序贯综合性肺康复训练,可使膈肌功能与肺通气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推广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稳定期肌力组间
自拟补肺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社区综合管理在老年慢阻肺稳定期治疗中的价值与意义
肺康复护理应用在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中的效果及价值研究
慢速训练法助力体弱人群
优化课堂展示操作 促进有效生成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