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康复治疗对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肛门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2022-08-11亓令展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肛管生物反馈直肠

亓令展

(郓城县中医医院感染办公室,山东菏泽 274700)

直肠癌是原发于直肠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中老年男性发病率较高,临床多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疗法[1]。近年来直肠癌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患者对手术的期望值也有所增高,患者的保肛愿望也越来越强烈[2]。随着吻合器、新辅助技术的应用,直肠癌保肛术得到发展和完善,但手术治疗具有明显的创伤性,术中难免造成组织、血管及神经损伤,可能会导致一定程度的肛门功能障碍,故术后还应采取一定的辅助治疗措施。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是利用治疗仪器对肌肉神经进行刺激。并将患者肛门活动的信息放大,并以视觉、听觉的形式反馈给患者,使患者有意识地控制肌肉活动,以增强肛门括约肌肌力,从而改善肛门功能[3]。中医学对肿瘤的治疗及术后康复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辨证治疗是在通过辨证思维得出证候诊断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处理疾病,对疾病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4]。为此,该研究选择该院2019 年2 月—2021 年6 月收治的76 例直肠癌患者为对象,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肛门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76 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术前经纤维结肠镜检查、组织病理活检确诊为直肠癌;初次发病;年龄18~70 岁;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行直肠癌保肛术治疗。排除标准:合并肛裂、肛瘘、痔疮等其他严重肛管直肠疾病;既往有严重精神病史;接受过放化疗。该研究已获得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 例。对照组男21 例,女17 例;年龄32~64 岁,平均年龄(52.93±4.85)岁;肿瘤下界距肝缘距离6.0~10.5 cm,平均距离(7.31±0.57)cm;Dukes 分期:A 期8 例,B 期16 例,C 期12 例,D 期2 例;病程4 个月~5 年,平均病程(2.83±0.96)年。观察组男23 例,女15 例;年龄35~67 岁,平均年龄(53.29±5.23)岁;肿瘤下界距肝缘距离6.0~11.0 cm,平均距离(7.35±0.61)cm;Dukes 分期:A 期8 例,B 期15 例,C期14 例,D 期1 例;病程6 个月~4.5 年,平均病程(2.74±0.78)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腹腔镜下直肠癌保肛术治疗,均由同一医师操作完成,术后均接受镇痛、抗感染等基础治疗。

对照组术后辅以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营养支持、饮食护理、日常生活管理、康复锻炼等,持续干预至术后6 个月。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1 个月辅以综合康复治疗,即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联合中医辨证治疗。(1)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使用生物反馈治疗仪(Laborie 医疗技术公司加拿大分公司,型号:Urostym,国械注进20172216033),治疗前嘱患者排空二便,侧卧于治疗床上,彻底松弛大腿肌肉,操作者将肛管探头从患者肛门塞入,将电极片置于患者髂前上棘部位,设置电流强度为0~100 mA,频率为20~75 Hz,先给予单纯电刺激15 min,之后给予肌电诱发电刺激15 min,指导患者根据显示屏上的压力梯形波做肛门收缩、放松训练,每周2 次;嘱患者回家后进行生物反馈家庭训练,即选择舒适的坐位或卧位,先休息10 min,保持全身放松,训练时以“肛门收缩坚持5~8 s、放松10 s”为1 次,每组30 次,每天4~6 组。(2)中医辨证治疗: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药物组成为白术60 g,黄芪30 g,党参、当归各20 g,橘皮10 g,炙甘草6 g,伴食欲不振者加鸡内金10 g。每日1 剂,用清水浸泡30 min,再用水煎1 h,取药汁450 mL,分3 次等量服用,15 d 为1 个疗程。持续治疗至术后6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分别于术后1、6 个月采用肛管直肠测压法检测两组患者的肛管静息压(ARP)、直肠静息压(RRP)、肛管最大收缩压(MSP)、直肠最大耐受容量(MTV)、直肠顺应性(RC)。

(2)分别于术后1、6 个月采用肛门失禁Wexner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的肛门功能进行主观评价,包含排气、排便、成形便、需要衬垫、生活方式改变共5 项内容,每项评分0~4 分,总分0~20 分,分值越高提示肛门失禁程度越严重[5]。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术后1、6 个月肛管直肠测压指标对比

两组术后1 个月各项肛管直肠测压指标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 个月ARP、MSP 均较术后1 个月升高,MTV、RC 均较术后1 个月增大,RRP 均较术后1 个月降低,且观察组ARP、MSP 均高于对照组,MTV、RC 均大于对照组,RRP 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1、6 个月肛管直肠测压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术后1、6 个月肛管直肠测压指标对比()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术后1、6 个月肛门失禁Wexner 评分对比

两组术后1 个月肛门失禁Wexner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6 个月肛门失禁Wexner 评分均较术后1 个月降低,且观察组肛门失禁Wexner 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1、6 个月肛门失禁Wexner 评分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术后1、6 个月肛门失禁Wexner 评分对比[(),分]

3 讨论

直肠癌的发病与社会环境、不良饮食习惯、家族遗传等因素有关,结肠、直肠慢性炎症也是引起直肠癌的重要原因[6]。临床对于直肠癌患者多采用直肠癌保肛术治疗,但因手术治疗具有创伤性,术后患者会出现肛门功能障碍,故术后还应予以患者一些辅助治疗措施,以促进其康复。

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能够刺激肌肉神经,增强神经兴奋性及肌肉收缩能力,促进肛门括约肌功能恢复[7]。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可通过压力图形反馈肛门肌肉活动情况,患者据此进行反复的肛门收缩及放松训练,可保证训练更具针对性,进而有效提高患者对肛门肌肉的控制能力。中医学认为直肠癌的发生以脾虚为本,湿热、火毒为标,保肛术操作、术前肠道准备和术后禁食水均会影响患者的大肠传导功能、脾运化功能及胃和降功能,导致其术后气机不畅,脾胃失调,运化水谷功能失常,进而造成机体气虚血瘀,气血生化乏源,难以营养局部组织、神经,进而致使肛门功能失常,故术后治疗应注重补中、益气、养血[8-9]。本研究中医辨证治疗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其中黄芪入肺、脾、大肠经,可补益肺脾、益气固表、行滞通痹,为君药;白术、党参可和中泻火、健脾益气,共为臣药;当归补气养血,橘皮燥湿化痰、补而不滞,共为佐药;炙甘草为使药,可调和诸药。全方共奏健脾益气、养血和中的功效,使水谷得以运化,气血生化有源,有利于患者肛门功能恢复。两种治疗方法联合应用于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中,可内外兼顾、标本兼治,有效促进患者肛门神经及肌肉活动功能恢复。由于直肠癌保肛术会对患者的肛门括约肌造成一定损伤,导致其各项肛管直肠测压指标出现异常,故术后了解患者肛管直肠测压指标恢复情况对于手术治疗效果及康复效果的评价具有参考意义[10]。该文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后6 个月ARP、MSP 均较术后1 个月升高,MTV、RC 均较术后1 个月增大,RRP、肛门失禁Wexner 评分均较术后1个月降低,且观察组ARP、MSP 均高于对照组,MTV、RC 均大于对照组,RRP、肛门失禁Wexner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综合康复治疗有利于促进直肠癌保肛术后患者肛门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直肠癌患者行保肛术后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肛门功能障碍,但术后辅以综合康复治疗则能够促使其肛门功能恢复,有利于预后,值得临床借鉴。

猜你喜欢

肛管生物反馈直肠
妊娠合并肛管癌1例并文献复习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消痔灵治疗直肠黏膜内脱垂的作用机制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直肠FH检测剩余液涂片用于评估标本取材质量的探讨
便血建议做直肠指检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女性出口梗阻型及混合型功能性便秘患者肛肠动力学特点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疗效
话说小儿常的肛直肠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