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侧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进行平衡功能训练对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2022-08-11陈少华王永萍陆泽丰钱聪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单侧置换术髋关节

陈少华,王永萍,陆泽丰,钱聪

(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物理治疗科,上海 200441)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是用特殊的人工材料制成人工股骨头和髋臼代替人体本身已病变或损坏髋关节的一种手术。人工关节在国外开展于上世纪40 年代,我国在60 年代后逐步开展。目前,美国有0.83%已经接受过初次或多次全髋关节置换术,这一比例会随着人口老龄化而增长[1]。由于髋置换会对关节及周边组织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患者术后常存在下肢运动和感知觉等障碍,易因失衡跌倒引发其他损伤,继而进一步加重功能障碍,故预防髋置换后失衡跌倒是THR 术后康复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各种康复治疗技术提高患者的平衡功能,是THR 术后患者下肢功能、步行能力及日常生活质量恢复的前提[2-3]。而采用美国NeuroCom Balance Manager 平衡设备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可强化其平衡功能,有效促进患足负重、平衡和对称性迈步。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9 年6 月—2021 年6 月本院收治的40 例单侧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为对象,通过分组对照,探究平衡功能训练对其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40 例单侧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各种原因引起的终末期髋关节病变伴严重髋关节疼痛和(或)功能障碍需行全髋关节置换者;均为单侧初次髋关节置换者;采用后外侧入路者;年龄60~75 岁;髋关节置换术后至12 周;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存在假体松动者;合并严重基础疾病,如心功能不全、心绞痛、呼吸困难等,无法进行早期负重训练的患者;合并其他限制活动的并发症者;合并严重认知障碍,无法配合平衡测试和训练者;不愿配合完成测试者;并发影响平衡功能的神经损伤,如中风、坐骨神经损伤者;合并前庭系统障碍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20 例及研究组20例。两组患者的各项基本资料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基本资料对比

1.2 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为其提供药物治疗(包括对症治疗、抗凝治疗、控制血压治疗等)及常规护理。

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负重、转移、步态训练,60 min/次,1 次/d;在此基础上指导患者进行上肢肢体功能活动训练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15~20 min/次,1 次/d;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存在负面心理者予以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上常规康复训练在患者接受单侧髋关节置换手术后1.5 个月(6 周)开始进行,连续干预6 周。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平衡功能训练,具体如下:(1)平衡板训练。包括窄板平衡训练及宽板平衡训练。在训练早期,由治疗师辅助患者扶好双杠,于比较宽的平衡板上进行左右摆动练习。若患者平衡恢复满意,应结合实际情况,逐渐增加训练难度,最终让患者在较窄的平衡板上完成独立上下平衡板、脱离辅助杆、自由前后摆等训练。(2)平衡仪训练。采用美国NeuroCom Balance Manager 平衡设备(内特斯医疗仪器北京有限公司,Basic Balance Master 型,国械注进20152261934)开展平衡板训练。该设备于右方、前方及左方分别设有扶手。患者在训练过程中,双脚踩在平衡仪固定部位,治疗师在其后方进行保护。结合设备系统内置的游戏模块,治疗师协助患者进行传球、躲避球及接球锻炼。训练早期,应选择简单模式,之后结合患者病情逐渐增加训练难度,最终应使其完成困难训练模式。(3)“一字形”步行训练。包括窄木板及宽木板步行训练。宽木板主要用于训练患者步宽和左、右脚协调水平,窄木板则用于训练患者屈踝、屈膝、屈髋具体角度及左、右脚协调能力。训练早期,应当依照先后次序分别开展前后方、侧方及交叉跨步练习,之后指导患者在木板上完成一字形步态训练。以上平衡能力训练均在患者接受单侧髋关节置换手术后1.5个月(6 周)开始进行,每隔2 天训练1 次,每周训练3次,20~30 min/次。连续干预6 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1)干预2、4、6 周后,采用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评定患者的下肢步行功能。该量表分为0~5 级,0 级:不能独立行走;1 级:患者需1 人连续扶持下减重并保持平衡;2 级:患者需1 人连续或间断扶持下行走;3 级:患者无需扶持,在他人监督下行走;4 级:患者能在平坦路面上行走,不平路面需要帮助;5 级:患者独立行走。分级越高,代表患者步行能力越好。

(2)干预前及干预2、4、6 周后,测定患者的最大步行速度(MWS),并采用Berg 平衡量表(BBS)及跌倒指数(FI)对其进行评估。BBS 评分用于评价患者的平衡功能,量表共计14 条目,应用Liker 0~4 分法计分,总分范围0~56 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平衡功能越好。FI 评分用于评价患者的跌倒风险:采用美国NeuroCom Balance Manager 平衡设备进行测量,该系统通过4 个相互独立的平台分别测量患者8 个不同姿势下左右足底前后部分的垂直压力变化。压力传感器可将力学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并输入电脑。8 个姿势如下:站立于金属平板表面,平视前方;站立于金属平板表面,保持闭目;站立于软垫上,保持平视前方或保持闭眼;站立于软垫上,头右转保持闭眼;站立于软垫上,头左转保持闭眼(左转或右转的角度保持45°);站立软垫上,头后仰保持闭眼;站立于软垫上,低头保持闭眼(低头或仰头的角度约30°);每个姿势保持32 s。经系统自带软件综合分析得出FI 数值,数值越大,表明患者身体平衡协调控制能力越差,跌倒风险则越高。根据测量标准,FI<36 为正常,36~58 为中度风险,>58 为高度风险。MWS 测定方法:选择45 m平地步行路线,测试患者步行到终点所需要的时间。共测试3 次,取最快1 次时间为最终结果。患者用时越短,代表其步行能力越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MWS、BBS 评分等计量资料用()表示,采用t 检验;性别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段FAC 分级情况比较

干预2 周,两组的FAC 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6 周,研究组的FAC 分级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段FAC 分级情况比较(n)

2.2 两组患者不同时段MWS、BBS 评分及FI 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MWS、BBS 评分及FI 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4、6 周后,研究组的MWS 用时均短于对照组,BB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FI 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段MWS、BBS 评分及FI 比较()

表3 两组患者不同时段MWS、BBS 评分及FI 比较()

3 讨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对髋关节功能的重建,不仅包括关节生物力学稳定性的重建,还包括平衡及本体感觉的重塑。既往,国内外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假体位置、力学改变研究较多,而针对术后患者平衡及本体感觉的研究较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因关节周围软组织受到破坏、关节本体感觉受损,导致髋关节稳定性下降,影响术后平衡控制能力,造成改变运动模式及行走、维持姿势困难等,平衡受损还会增加跌倒风险,从而增加病死率,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4-6]。

单侧髋关节置换术是现阶段治疗髋关节病变的有效方式,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可有效缓解机体疼痛感,同时提升其下肢运动功能[7]。绝大多数接受单侧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手术前即存在重度关节受损,且其关节四周韧带及肌肉等组织也可能因血供不足而出现功能消退、肌肉萎缩等不良改变,因此,虽然THR 手术能够重构患者的关节生理结构,但受到手术创伤和术前受损肢体长时间处于失用状态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很多患者在术后短期内无法恢复下肢运动功能。有学者对接受THR 手术的患者开展为期半年的连续性护理,结果显示,通过康复指导及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同时降低系列性并发症的发生概率[8]。另有学者采用互助式健康教育方案,证实可改善THR 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9]。由此可见,给予单侧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行之有效的康复训练指导,可有效提升其生存品质及运动机能。有研究表明,为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开展平衡功能训练,能够全面提升其下肢运动功能[10-13]。

本研究中,患者术后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及护理,并由医师在不同时段采用FAC 量表评估其相关情况,确定患者具有最基本的行走能力及平衡能力后(术后1.5 个月),指导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同时指导研究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及平衡功能训练。患者训练过程中,由医护人员对其进行保护,可保证方案的安全性。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干预2、4、6 周后的BB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高,FI 均低于对照组,MWS 用时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单侧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平衡功能训练,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改善其术后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且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该干预方案的效果越显著。

本研究将平衡板、一字形步行训练及平衡仪训练结合,对研究组患者开展综合干预,突破了既往的健侧代偿平衡模式,把患者迈步、上抬脚部、负重及人体躯干控制等动态、静态平衡进行了有效结合,方便其创建正常化步行模式及平衡模式。该方案的应用能够在根本上提升患者脊髓腰段对患侧肢体运动的感觉,同时有效改善其肌肉力量及步态稳度。因此,研究组患者的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均较对照组得到了更为显著的改善。

综上所述,单侧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平衡功能训练,能够改善其机体平衡功能及步行能力,值得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单侧置换术髋关节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镜治疗:不是良好的治疗措施/LOVRO L R,KANG H P,BOLIA I K,et al//J Arthroplasty,2020,35(12):3575-3580.
有髋关节手术史的全髋置换术与单纯全髋置换术比较
更正声明
仰斜式挡墙单侧钢模板安装工艺探究
Oxford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单间室病变学习曲线早期病例的短期疗效
单侧和双侧训练对下肢最大力量影响的Meta分析
髋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炎患者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对比分析
半髋关节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