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桃红四物汤加味联合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研究

2022-08-11张鹏陈艳玲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四物汤患侧胫骨

张鹏,陈艳玲

(1.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山东济南 271199;2.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感染管理科,山东济南 271199)

胫骨中下段骨折为临床骨科常见疾病,其发病主要与胫骨中下段软组织覆盖较少有关,受到外力冲击后易出现骨折[1]。临床常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可有效复位,但该操作会导致大面积骨膜剥离的情况发生,且由于胫骨中下段血管数量少,血供不通畅,术后易引起伤口感染、皮缘坏死等并发症,延缓骨折愈合速度,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作为一种新型术式,被应用于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中,对于保障骨折处血液供应、加快伤口愈合具有积极作用。中医认为骨折的病理机制为气滞血瘀,桃红四物汤是临床常用的经典活血化瘀汤剂,具有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在此基础上根据疾病特点辨证加味,可进一步增强药效[2]。基于此,本文选取2020 年1—12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 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组对照,探讨桃红四物汤加味联合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6 例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临床检查确诊为胫骨中下段骨折[3];符合手术治疗指征;既往有明确外伤史;精神正常,可正常沟通与交流;临床资料齐全;无麻醉、手术禁忌证。排除标准:存在陈旧性、开放性骨折;合并其他骨与软组织并发症;不能积极配合研究;合并血液系统疾病、精神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各43 例。对照组:男28 例,女15 例;年龄14~77 岁,平均年龄(45.54±5.84)岁。研究组:男30 例,女13 例;年龄15~76 岁,平均年龄(46.02±6.0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具体方法如下:给予患者连续硬膜外麻醉,待麻醉生效后,患者取仰卧位,取胫骨内侧分段小切口,到达骨膜外,对骨膜外进行潜行剥离处理,打开隧道,于胫骨远端小切口位置插入钢板。当钢板穿过骨折断端时,在“C”臂机视角下闭合复位骨折或有限切开复位,对位、对线后,使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选用合适长度的钢板标记螺钉位置。在皮肤上做1 个小切口,使用合适的螺钉固定,保证螺钉的密度和数量,冲洗干净后,关闭切口。术后1~2 d 对患者实施抗感染治疗;若患者术后疼痛严重,则可予以其口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适当抬高患肢,术后2 周拆除缝线。拆线后,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指导其进行膝关节、踝关节屈伸等功能锻炼。持续锻炼至术后3 个月。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桃红四物汤加味治疗,方剂组成:当归15 g、熟地黄15 g、川芎10 g、桃仁10 g、乳香10 g、赤芍10 g、牛膝10 g、没药10 g、枳壳10 g、陈皮10 g、续断10 g、延胡索10 g 以及红花6 g。将上述中药加入水中,煎煮取汁400 mL,分早晚2 次服用,患者于术前5~7 d 开始口服,术后第1天继续口服,持续服用至术后3 个月。

1.3 观察指标

(1)患侧小腿肿胀程度:于伤后24 h 和术后1周,测量患者患肢与健肢距离内踝15 cm 处周径,并计算两者之差。

(2)临床疗效:基于《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相关内容进行评估,治愈:骨折对线对位满意,可见连续性骨痂穿过骨折线,局部无按压痛,伤肢无短缩,骨折处无明显成角,膝、踝关节可正常活动;显效:骨折对线对位满意,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局部无按压痛、叩击痛,伤肢无短缩,骨折成角<5°,膝关节活动受限角度<15°,踝关节活动受限角度<5°;好转:骨折对线对位尚可,骨折线不清晰,伤肢短缩长度≤2 cm,骨折成角5~15°,膝关节活动受限角度为15~45°,踝关节活动受限角度为5~15°。无效:骨折对线对位差甚至不愈合,伤肢短缩长度>2 cm,膝关节活动受限角度>45°,踝关节活动受限角度>15°,伤肢不能负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好转)/总例数×100%。

(3)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包括疼痛、步行步态、自主活动与支撑以及踝关节功能共4个方面,90~100 分为优,75~89 分为良,50~74 分为中,<50 分为差。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用()表示,分别采用χ2检验、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侧小腿肿胀程度比较

伤后24 h,两组患者患侧与健侧小腿周径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周,两组患者患侧与健侧小腿周径差均小于伤后24 h,且研究组患侧与健侧小腿周径差明显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患侧与健侧小腿周径差比较[(),cm]

表1 两组患者患侧与健侧小腿周径差比较[(),cm]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两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研究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比较[n(%)]

3 讨论

胫骨为小腿内侧的长骨,前缘及前内侧面的全长位于皮下,胫骨中下段三分之一处结构比较薄弱,受到暴力损伤后极易发生骨折[5]。因为这个区域的内侧骨组织没有被肌肉包围,所以血液供应很差。通常情况下,胫骨干内层约有66.67%的血液由髓内滋养动脉供应,约有33.33%的血液由骨膜血管供应。一旦患者发生胫骨中下段骨折,滋养动脉就会受到损伤,影响胫骨骨髓的血液供应,胫骨的血供来源会发生改变,主要由骨膜血管供血[6]。因此,临床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时要注意保护胫骨骨膜,避免破坏骨膜血管,这样能够加速骨折愈合,降低关节僵硬粘连、切口周围边缘感染和骨折延迟愈合的发生率[7]。

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是一种新术式,实现了微创手术技术与桥板技术的结合。该术式将骨折远端小切口作为突破点,在骨膜外插入内固定架,之后运用间接复位技术对骨折端进行复位,并稳固锁定钢板。该手术可有效保护骨膜血管,且不影响胫骨骨髓血液供应;采用内固定支架(含锁定钢板)可实现骨膜面与骨面分离,进而更好地保护钢板下方的骨膜[8]。该术式与传统术式相比,优势体现在手术切口小、对软组织影响小等方面,但术后患肢肿胀依然存在,严重者还会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内固定外露、皮肤坏死等情况[9]。虽然该术式较传统术式已经有了较大改进,但依然无法避免患者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因此临床需要联合药物治疗,西医以抗凝、消肿以及改善微循环治疗为主,但疗效不够理想。

中医认为骨折的发病机制为气滞血瘀,“瘀不去,新血不得生”,因此,中医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基本原则[10-11]。桃红四物汤是一种活血化瘀的经典方剂,出自于《医宗金鉴》,主要成分包括桃仁、川芎、红花、熟地黄、赤芍、当归。桃红四物汤加味以此成分为基础,添加没药、乳香、陈皮、枳壳以及延胡索等成分,诸药联用,可共同发挥出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的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1 周患侧与健侧小腿周径差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37%(P<0.05),与张春闩等[12]的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证实了桃红四物汤加味联合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可有效消除患者患侧小腿肿胀程度,增强疗效。分析其原因为,桃红四物汤加味中的没药、乳香能消肿止痛、活血化瘀;陈皮、枳壳能理气;续断能续筋接骨、补益肝肾;延胡索能行气、活血、止痛。另外,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显示,红花可以抗血栓、抗凝、镇痛、抗炎;续断可以使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避免成骨细胞凋亡,从而增加碱性磷酸酶表达与矿化结节形成,还能改善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骨痂的生物力学性能,有利于骨折愈合[13]。此方剂中的红花、熟地黄、桃仁、川芎、赤芍、当归等中药具有提高机体骨折部位血供、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血肿吸收、提高骨痂质量的功效,从而促进机体骨折愈合。另外,该研究结果还显示,治疗后,研究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桃红四物汤加味联合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可以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分析其原因为,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能够保护骨膜,减少软组织剥离,有利于促进骨折部位康复;术前及术后口服桃红四物汤加味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两种方案联合可使患者肢体肿胀、疼痛程度得到明显减轻,从而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将桃红四物汤加味联合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应用于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治疗中,对于缓解患侧小腿肿胀及疼痛程度、提高疗效、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四物汤患侧胫骨
胫骨内侧开放楔形高位截骨术中矢状位截骨倾斜角度对胫骨平台后倾角的影响
胫骨平台骨折并发肺脂肪栓塞综合征一例
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7例
3D技术打印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应用及护理
中风康复治疗:最好发病48小时后就开始
微小甲状腺乳头状癌实施甲状腺腺叶切除术及中央区淋巴结廓清治疗的疗效评估与研究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妇科圣方“四物汤”
桃红四物汤“内外”可通用
桃红四物汤“内外”可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