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颜亮“谋弑集团”探析

2022-08-09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22年4期
关键词:完颜兴国

马 业 杰

(辽宁大学 历史学院,沈阳 110036)

皇统九年(1149)十二月,完颜亮纠集完颜秉德、唐括辩等人杀害金熙宗,金代从而进入海陵王时期。目前学界对完颜亮杀害金熙宗及相关问题已有关注(周峰[1]、姚海山等[2],对完颜亮一生作出了比较客观的评价;董四礼认为完颜雍是完颜亮弑君夺权的支持者[3],何俊哲等对完颜亮弑君集团的成员进行了初步分析[4];王淑英对奚人萧裕和完颜亮的关系进行了考述[5],俞豁然对海陵王时期与金世宗时期的“潜邸旧臣”进行了对比[6],袁成对金代潜邸出身的官员进行了整体探讨[7]),但对于完颜亮“谋弑集团”的情况尚有讨论的空间。笔者不揣浅陋,拟探讨完颜亮“谋弑集团”的发展脉络以及其成员之间内在关系,并分析其对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当之处,还望方家批评指正。

一、完颜亮“谋弑集团”的形成

(一)完颜亮“谋弑集团”的人数

何俊哲等认为,完颜亮发动政变时有9人参与[4]210;俞豁然认为,完颜亮“潜邸旧臣”共由16人组成,分为核心和外围成员[6]4。通过对完颜亮杀害金熙宗过程的重新考察,可知完颜亮“谋弑集团”成员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直接参与弑君行动的9人,史载:“初,与弑熙宗凡九人。”[8]2986这9人分别是完颜亮、完颜秉德、唐括辩、完颜乌带、大兴国、徒单阿里出虎、仆散师恭、徒单贞、李老僧。二是在思想层面对完颜亮产生重要影响的萧裕。史载:“裕揣海陵有觊觎心……海陵竟成弑逆之谋者,裕启之也。”[8]2944

(二)完颜亮“谋弑集团”成员的身份

完颜亮“谋弑集团”成员的身份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宗室亲族,包括完颜秉德、唐括辩、完颜乌带;第二类为完颜宗干亲缘集团之人,包括徒单阿里出虎、仆散师恭、徒单贞;第三类为域内少数民族官员,包括大兴国、李老僧、萧裕。可见完颜亮“谋弑集团”成员均属于上层人士,具有较高的政治地位,且大部分成员与完颜宗干有紧密联系[4]212-213。

完颜亮与完颜秉德在熙宗时期官至平章政事,执掌辅政之权,身居高位;唐括辩则先后担任参知政事、尚书左丞(金代尚书省“左丞、右丞各一员,正二品,参知政事二员,从二品,为执政官,为宰相之贰,佐治省事”[8]1300):完颜亮、完颜秉德与唐括辩共同构成了熙宗朝后期的“宰执集团”(孙孝伟认为,金代的“宰执集团”由担任平章政事的宰相以及担任参知政事的执政共同构成,“天眷官制”下的“宰执集团”的职位与顺序在吸收前朝制度特点的基础上有所变化[9];武玉环认为,“金熙宗增设平章政事与参知政事也进一步扩大了尚书省的权力”[10]),也共同构成了“谋弑集团”中的核心成员。

完颜乌带曾担任大理卿。“大理寺,天德二年置。自少卿至评事,汉人通设六员,女直、契丹各四员。卿,正四品。掌审断天下奏案,详谳疑狱。”[8]1365据此,金代大理寺始置于海陵王天德二年(1150),所以熙宗时期相关机构并不健全。又,史载渤海人张浩“官制行,以中大夫为大理卿”[8]1980,此指太宗朝厘定官制时张浩的任职情况。而金熙宗天眷二年(1139),又“详定内外仪式,(张浩)历户、工、礼三部侍郎,迁礼部尚书”[8]1980。故可推测完颜乌带于熙宗时期担任的大理卿与张浩担任的大理卿应为同一职务。金代文官共分九品四十二阶,“从四品上曰大中大夫,中曰中大夫,下曰少中大夫”[8]1303,可见熙宗时期,大理卿为从四品官员。奚人萧裕于中京与完颜亮结识,完颜亮任丞相后提拔萧裕为兵部侍郎(“兵部,侍郎一员,正四品”)[8]1318,后转迁同知南京留守事,又改任北京留守事(“诸京留守司,同知留守事一员,正四品,带同知本府尹兼本路兵马都总管”)[8]1391。所以在完颜亮“谋弑集团”中,完颜乌带与萧裕同为中高级官员。

仆散师恭与徒单阿里出虎同为护卫十人长,为常侍官(“常侍官,护卫三十人,奉引八十人,伞子四人,执旗二人”)[8]1369,系六品官员,负有护卫皇帝安全之责。渤海人大兴国则为寝殿小底(“近侍局,直长,正八品。大定十八年增二员。奉御十六人,旧名入寝殿小底”)[8]1342。李老僧,初为将军司书吏,后“海陵秉政,兴国属诸海陵,海陵以为省令史”[8]2986。省令史有女真和汉人之分:“女直省令史三十五人,左二十人,右十五人……汉令史三十五人,左二十一人,右十四人”[8]1301,分别隶属于尚书省左右司。其职掌案牍簿书,同时也会作为工作人员参与宰执、尚书赴地方视察或对外交涉等工作[11]。故而仆散师恭、徒单阿里出虎、大兴国及李老僧共同构成完颜亮“谋弑集团”中的具体执行吏员。

可见,完颜亮“谋弑集团”成员具有较鲜明的层次性。完颜亮、完颜秉德以及唐括辩作为尚书省的核心官员,在朝中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完颜乌带凭借祖父欢都以及其父阿鲁补之战功,在女真宗室亲贵中具有相当号召力,能够广泛团结宗室力量。而完颜亮最初与萧裕谋划时便希望萧裕帮其招集兵马:“谓裕曰:‘我欲就河南兵建立位号,先定两河,举兵而北。君为我结诸猛安以应我。’定约而去”[8]2944,以图夹击上京。萧裕作为地方要员,其掌握的地方兵马,系完颜亮“谋弑集团”的重要武装力量。仆散师恭、徒单阿里出虎、大兴国、李老僧作为具体执行官员,也非常重要。仆散师恭、徒单阿里出虎为金熙宗侍卫,在行刺之时,两人为完颜亮内应,且“至寝殿,阿里出虎先进刃,忽土(仆散师恭)次之”[8]2982。大兴国为金熙宗近侍,深得熙宗信任:“事熙宗为寝殿小底,权近侍局直长,最见亲信,未尝去左右。”[8]2980完颜亮等人行刺前,“兴国取符钥开门,矫诏召海陵入”[8]2980,完颜亮遂得以进入金熙宗的寝殿。李老僧系完颜亮提拔的官员,又“与大兴国有亲,素相厚”[8]2986,所以完颜亮举事之时,“使老僧结兴国,兴国终为海陵取符钥,纳海陵宫中成弑逆者,老僧为之也”[8]2986。由于有这些人的助力,完颜亮弑君后也得以快速稳定朝局。

(三)完颜亮“谋弑集团”成员的民族构成

完颜亮“谋弑集团”成员的民族构成(详见下表)与其得以缔结有着重要关系。

表 完颜亮“谋弑集团”成员的民族构成

从上表可见,完颜亮“谋弑集团”成员以女真人为主,所以本质上,完颜亮举事是女真人内部争夺最高权力的斗争。渤海人与女真人同为肃慎族系,而且完颜亮生母为渤海大氏,大氏又系渤海王族后裔,所以完颜亮亦会获得部分渤海人的支持。而奚人萧裕参与到女真人权力内斗中,则与完颜亮个人政治韬略有一定关系。

奚族与契丹族同属东胡族系,唐朝称之为“两蕃”。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政权后,“并奚王之众,抚其帐部,拟于国族”[12]。终辽之世,奚人深受契丹统治者压迫,奚王也只是契丹统治者用以统治奚人的政治工具[13]。奚族在女真灭辽过程中逐渐臣服,史载:“收国二年正月戊子,诏曰:‘自破辽兵,四方来降者众,宜加优恤。自今契丹、奚、汉……且使从宜居处。’”[8]31刘浦江认为,金初的民族歧视现象比较严重,海陵、世宗两朝以后略有缓和[14]。《三朝北盟会编》即载:“有兵权、钱谷,先用女真,次渤海,次契丹,次汉儿……所以女真多用渤海为要职。”[15]725冯继钦认为,虽然奚人在金代政权中也有为官之人,但毕竟是少数;奚族在金代政治地位低下,甚至低于其他民族[16]。金初以来,奚人主要分布在北京路,即辽代中京道地区[17]。完颜亮希望萧裕帮其“结诸猛安”,此“猛安”即包含大量聚集于北京路的奚人猛安,所以萧裕在这场最高权力斗争中成为特殊的人物。

二、完颜亮“谋弑集团”弑君成功的原因

(一)金初贵族朝臣对皇帝的制约

金代初年,女真统治者不断完善中央政治制度,但其原始部族民主色彩依旧比较浓厚。这体现在当时的政坛中,官僚队伍依旧以血缘为主要纽带,从而使得贵族官僚集团对皇帝具有较强的制约性。史载:“金国置库……国主吴乞买私用过度,谙版告于粘罕,请国主违誓约之罪。于是群臣扶下殿,庭杖二十。”[15]1194可见在太宗时期,贵族联合执政的传统依旧有很大影响力。金熙宗即位后推行“天眷官制”(“熙宗颁新官制及换官格,除拜内外官,始定勋封食邑入衔,而后其制定”)[8]1298,此举虽然促进了金代封建化进程,但是仅涉及更改官员名号(参考唐开元旧制以及宋辽成例)[18],并没有涉及机构的革新,没能进一步限制贵族权臣的权力。完颜亮“谋弑集团”遂得以在这样的政治环境下取得成功。

(二)金初皇位继承制度不健全

董四礼认为,在女真建国前,生女真部落联盟长的继承已经完成由公选制向世袭制的过渡[19]。阿骨打称帝后,曾向众人称:“今日成功,皆诸君协辅之力,吾虽处大位,未易改旧俗也。”[8]1450金太祖于收国元年(1115)七月,以完颜吴乞买为谙班勃极烈,金太宗后又以完颜杲为谙班勃极烈。吴乞买以及杲均为阿骨打“母弟”,所以太祖及太宗两朝的皇位继承方式可视为兄终弟及制。

天会八年(1130),完颜杲先于金太宗去世,金太宗遂在继承人的问题上表现得犹豫不决(“谙班勃极烈杲薨,太宗意久未决”)[8]77,朝中也产生了激烈讨论。金太宗长子完颜宗磐自认为有望成为谙班勃极烈(“吴乞买病,其子宗磐称,是金主之元子,合为储嗣”)[15]1196,朝中宗室权臣也纷纷支持宗磐(“宗干称,系是太祖武元长孙,合依元约作储君。粘罕、宗维称,于兄弟最年长功高,合当其位”)[15]1196。范正图则以当年盟约“元谋弟兄轮足,却令太祖子孙为君”[15]1196为由,提议立金太祖嫡孙完颜亶为继承人。完颜宗翰、完颜宗干等人闻之,出于对个人利益的考量遂表示赞同:“粘罕、兀室利于幼小易制,宗干系伯父,续其母,如己子也,遂共赞成其事。”[15]1196太宗末年的储君之争,体现出金初以来皇位继承制度的不健全。金熙宗即位后虽确立嫡长子继承制的皇位继承制度,但太子济安早逝,金熙宗因“继嗣未定,深以为念”[8]1978。而且,女真旧俗对金代皇位继承制度依旧有较大影响[19]。所以上述因素也是促成完颜亮“谋弑集团”取得成功的关键。

(三)完颜亮具有领导才能和出身条件

首先,完颜亮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较强的政治抱负。完颜亮少从学于张用直(“海陵与其兄充皆从之学”)[8]1450,在儒家文化熏陶下,具有良好的文化底蕴。女真族的尚武传统,则使其自幼接受骑射训练。刘祁曾评价说:“至海陵庶人……功虽不成,其强至矣。”[20]136完颜亮觊觎皇位之心由来已久,“初,熙宗以太祖嫡孙嗣位,亮意以为宗干太祖长子,而己亦太祖孙,遂怀觊觎”[8]103。又据载,完颜亮“为藩王时,尝书人扇云:‘大柄若在手,清风满天下’”[20]3,也曾著有“蛟龙潜匿隐沧波,且与虾蟆作混合。等待一朝头角就,撼摇霹雳震山河”[21]这样饱含宏图大志的诗章。又载:“颇知书,好为诗词,语出辄崛强,愸愸有不为人下之意,境内多传之。”[22]

其次,完颜亮为金代宗室,出身尊贵。完颜亮,本名迪古乃,辽王完颜宗干第二子,母为渤海大氏。完颜亮与金熙宗完颜亶为表兄弟,完颜亶生父完颜宗峻,为金太祖第二子,且宗峻“在诸子中最嫡”[8]443。天会二年七月,完颜宗峻病逝,按照女真族收继婚旧俗,完颜亶及其母蒲察氏被完颜宗干收纳[23]。完颜亶即位后委任完颜宗干以要职:“天会十四年三月壬午,以太保宗翰、太师宗盘、太傅宗干并领三省事。”[8]79完颜宗干亦是金熙宗推动改革的坚定拥护者,所以完颜宗干家族在熙宗朝初期势力庞大。而完颜亮是完颜宗干诸子中成就最高者,并因完颜宗干收养完颜亶、自己又为金太祖直系后裔,故在熙宗朝中有着重要政治地位。在完颜亮“谋弑集团”中,完颜秉德、完颜乌带亦为宗室贵族,但秉德为撒改一系后裔,乌带为冶诃一系后裔,均非金太祖直系后裔。

(四)熙宗朝后期政局紊乱,君臣矛盾激化

第一,金熙宗“酗酒”“乱政”。金熙宗完颜亶,“本讳合剌,太祖孙,景宣皇帝子。母蒲察氏。”[8]77完颜亶自幼聪颖,喜好文辞,“所与游处尽皆文墨之士”[24]135。不过其即位后,女真贵族权臣相继把持朝政(“熙宗在位,宗翰、宗干、宗弼相继秉政,帝临朝端默”)[8]1598,金熙宗因为没有实际权力,遂使其心理发生很大变化[25]。史载其“末年酗酒妄杀,人怀危惧”[8]96,又言因“裴满后多专制,不得肆意后宫,颇郁郁,因纵酒,往往迷惑妄怒,手刃杀人”[8]1978。

第二,君臣之间矛盾激化。完颜亮“谋弑集团”中,完颜秉德、唐括辩以及大兴国均与金熙宗产生矛盾。完颜秉德曾遭金熙宗杖责:“廷议欲徙辽阳渤海人屯燕南,秉德及左司郎中三合议其事。近侍高寿星在徙中,寿星诉于悼后,后以白帝,帝怒,杖秉德而杀三合。”[8]2976唐括辩亦遭金熙宗杖责,史载唐括辩曾与完颜亮密谋要事,“熙宗怒,召辩责之曰:‘尔与亮谋何事,将如我何。’杖而遣之”[8]2978。唐括辩遭受杖责,却“自是谋益甚”[8]2978,与金熙宗之间的隔阂愈发加深。而大兴国也遭到同样对待。史载金熙宗因完颜亮过生日,派大兴国赏赐珍宝于完颜亮,“悼后亦以物附赐,熙宗不悦,杖兴国一百”[8]2980,并追回赐予完颜亮的珍宝(“遂杖兴国而夺回所赐”)[8]1598。金熙宗的这一做法,实质是将对悼平皇后裴满氏的不满迁怒于大兴国,显然极大加深了两人之间的矛盾。这件事也对完颜亮产生影响:“海陵本怀觊觎,因之疑畏愈甚,萧墙之变,从此萌矣。”[8]1598-1599于是:“右丞相秉德、左丞唐括辩谋废立,乌带即诣海陵启之,遂与俱弑熙宗”[8]2979,或言:“秉德、唐括辩之奸谋起焉,海陵乘之,以成逆乱之计。”[8]1599

三、完颜亮“谋弑集团”瓦解的原因

(一)完颜亮“谋弑集团”核心成员间产生裂痕

完颜亮“谋弑集团”得以形成,目标即是弑君篡位,一旦成功,目标消失,核心成员之间便逐渐产生裂痕。

史载“秉德初意不在海陵”[8]2976,及弑君成功,“未有所属,忽土奉海陵坐,秉德等皆拜称万岁”[8]2976。可见系仆散师恭奉完颜亮为帝,完颜秉德则并非心甘情愿。而唐括辩在皇位人选上也并非支持完颜亮。完颜亮与唐括辩在举事之前曾讨论皇位继承人的问题,唐括辩提出胙王常胜、邓王子阿楞。胙王常胜,“景宣皇帝宗峻子也”[8]1710,与金熙宗为亲兄弟;阿楞为邓王宗杰的儿子,宗杰为太祖圣穆皇后所生,与宗峻、乌烈为亲兄弟(“太祖圣穆皇后生景宣帝、丰王乌烈、赵王宗杰”)[8]1703。上文已述,完颜亮、完颜秉德以及唐括辩为“谋弑集团”中的高层官员,三人关系的走向对“谋弑集团”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弑君成功以后,在皇位继承人的选择上,完颜秉德与唐括辩表现出犹豫,尤其是唐括辩在事前已知晓完颜亮有继承皇位的想法,标志着三人之间已经产生裂痕。

(二)完颜亮与“谋弑集团”成员的关系发生变化

完颜亮即位以后,对“谋弑集团”成员论功行赏:完颜秉德被授予左丞相,唐括辩被授予尚书右丞相兼中书令,比熙宗时期均有提升;完颜乌带被授予平章政事,进入决策核心集团;此外,大兴国被授予广宁尹,徒单阿里出虎被授予殿前右副点检,仆散师恭被授予殿前左副点检,徒单贞被授予殿前左卫将军,李老僧被授予同知广宁尹事,萧裕被授予秘书监。

不过,随着政局的稳定,完颜亮与上述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史载完颜乌带进言:“昨来秉德曾于宗本家饮酒,海州刺史子忠言,秉德有福,貌类赵太祖,秉德偃仰笑受其言。臣妻言秉德妻尝指斥主上,语皆不顺。及秉德与宗本相别时,指斥尤甚,且谓历数有归。秉德招刑部侍郎漫独曰,‘已前曾说那公事,颇记忆否’。漫独曰,‘不存性命事何可对众便说’。似此逆状甚明。”[8]2976-2977完颜亮因疑完颜秉德与宗本意图谋逆,遂诛杀完颜秉德。

完颜亮对唐括辩的忌惮也由来已久。史载:“初,辩与海陵谋逆……海陵由此知其忮忍,畏忌之”[8]2978,又载:“及即位,尝与辩观太祖画像,海陵指示辩曰:‘此眼与尔相似。’辩色动,海陵亦色动,由是疑辩,益忌之。”[8]2978而完颜乌带与完颜亮关系原本比较密切,但因完颜亮有意于乌带妻唐括氏,故杀之[8]2979。由是,完颜亮悉杀完颜秉德、唐括辩与完颜乌带,彻底铲除了“谋弑集团”中的高层官员。

仆散师恭本为完颜亮心腹之人,完颜亮即位后官至太尉、枢密使,身居高位。完颜亮迁都汴京后,曾“赐忽土第一区,邻宁德宫。宫,徒单太后所居也”[8]2983。正隆五年(1160),撒八率领契丹人起义:“撒八、孛特补与部众杀招讨使完颜沃侧及燥合,而执耶律娜、没答涅合,取招讨司贮甲三千,遂反。”[8]3007完颜亮遂遣仆散师恭与萧怀忠平叛,“比行,忽土入辞宁德,太后与语久之。海陵闻而恶之,疑其与太后有异谋”[8]2983。之后,仆散师恭追击谋求西附耶律大石政权的撒八起义军不及,遂回汴京,完颜亮则以出师不利之名处死了仆散师恭。完颜亮与徒单太后素有矛盾,出师不利仅是一方面的原因而已。

徒单阿里出虎为完颜宗干势力党徒,与完颜亮关系紧密,但也因后者的猜忌而丧命。徒单阿里出虎在完颜亮登基以后,与后者结为亲家:“子术斯剌尚荣国公主合女,加昭毅大将军驸马都尉”[8]2982,且自诩立有不世之功,遂“凶狠益甚,奴视僚属,少忤其意辄棰辱无所恤”[8]2982。徒单阿里出虎曾问卜于高鼎,因其有窥窃神器之嫌,于是“鼎上变,阿里出虎伏诛,并杀其妻及王乞”[8]2982。

前言萧裕被任为秘书监,后又官至右丞相兼中书令,为从一品大员,遂“任职用事颇专恣,威福在己,势倾朝廷”[8]2945。萧裕凭借其手中权力,将其弟萧祚以及妹夫耶律辟离剌安排为左副点检与左卫将军,引来非议。完颜亮为平息众议,将萧祚与耶律辟离剌派为外任官。然萧裕“不知海陵意,遽见出其亲表补外,不令己知之,自是深念恐海陵疑己”[8]2945,遂“与前真定尹萧冯家奴、前御史中丞萧招折、博州同知遥设、裕女夫遏剌补谋立亡辽豫王延禧之孙”[8]2945。不过,萧裕的计划还没等实施便败露了[5],“海陵哭送裕出门,杀之”[8]2947。

要之,“谋弑集团”成员随着官职的提升,往往政治权欲膨胀,言行多有不妥。而完颜亮“为人僄急,多猜忌,残忍任数”[8]103,“而城府深密,人莫测其际”[24]185,遂与上述数位成员关系恶化,并最终痛下杀手。只有李老僧、大兴国以及徒单贞终海陵之世平安无事。

(三)完颜亮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完颜亮即位后,采取措施,逐渐加强了中央集权。他在太宗、熙宗朝官制改革的基础上,“罢中书、门下省,止置尚书省”,并使“职有定位,员有常数,纪纲明,庶务举,是以终金之世守而不敢变焉”[8]1298。完颜亮还分散宗室力量,任用大量非女真人担任重要官职[26]。从而逐渐建立起以自己为中心的官僚集团队伍,以制衡宗室、旧臣力量。

“谋弑集团”成员在海陵一朝初期均身居要职,完颜秉德、唐括辩以及完颜乌带均为中央要员,徒单阿里出虎、仆散师恭、徒单贞均属于侍卫亲军体系,大兴国、李老僧则为地方大员。然而,这些成员本质上是犯上作乱之人,亦称“皇统逆党”,对最高统治者而言具有很大离心力,成为完颜亮加强中央集权政策的阻碍因素。且史载“海陵篡立,深忌宗室”[8]1618,完颜秉德、完颜乌带等更成为完颜亮须翦除的核心成员。完颜亮“谋弑集团”的瓦解也就在所难免了。

完颜亮“谋弑集团”的弑君之举,是金代首次以暴力手段夺取最高权力的行为。完颜亮“谋弑集团”成员为杀害金熙宗这个目标结成利益共同体,然而其成员在结盟之时便各怀想法,体现出女真贵族内部存在着严重矛盾。完颜亮即位后,为巩固中央集权及个人统治,开始逐渐翦除“谋弑集团”成员。当“谋弑集团”瓦解后,统治集团又大肆屠杀宗室势力,此举激化了内部矛盾,也激化了社会及民族矛盾。而这两种矛盾在海陵朝之后成为金朝政府无法摆脱的桎梏,最终动摇了金朝的统治秩序。

猜你喜欢

完颜兴国
山歌迎你到兴国
兴国山歌中的红色印记
西和赞歌
贡礼
手术病人大多吃错了
谁的思念在石碑上发芽
谁的思念在石碑上发芽
谁的思念在石碑上发芽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走出一条兴国强军之路
贡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