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窄路密网”理念下的城市道路合杆工程方案研究

2022-08-09陈利霖李少杰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2年6期
关键词:灯杆杆件交叉口

陈利霖,李少杰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200092]

0 引 言

2016 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优化街区路网结构,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以及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等要求[1]。目前,国内各新城皆按“窄路密网”规划理念布局路网,“窄路密网”条件下,交叉口密度很高,各类设施杆件众多,有限的道路空间资源无法承载过多杆件设施,客观上迫使道路杆件实现统筹整合,道路精细化设计对街道风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多杆合一是推动街道风貌改善的重要工作之一[2]。

1 各类杆件的特征及技术要求

道路系统中涉及杆件类型众多,有照明灯杆、交通标志标牌杆、信号灯杆、监控杆、公共服务设施杆等,各类杆件特征差异较大,技术要求不一,具体见表1。

表1 各类杆件的特征及技术要求

2 合杆的原则

照明灯杆作为道路上连续、均匀、密集布置的杆件为合杆提供了重要的载体。以照明灯杆为基础进行多杆合一设计,需遵循以下原则:

(1)可靠性原则

多杆合一应避免各设施之间的相互影响,具备良好的可靠性,保证每天24 h 连续运行。

(2)优先性原则

各类杆件布设位置要求不一,监控、信号灯等设施杆件位置相对固定,优先合杆设计,而服务设施杆件等位置相对灵活,合杆时注意避让。

(3)系统性原则

各项目合杆系统是整个片区内各类杆件设施的一个组成部分,建设内容必须与区域其他道路建设模式保持一致。

(4)可扩展性原则

随着智慧化应用需求的不断增长,设计要充分考虑到未来管理功能的拓展和公众出行服务功能的延伸,确保系统和杆体有足够的扩展和预留功能,同时充分考虑到系统的兼容性。

3 设计方案

合杆工程的设计方案,包括各类设施的竖向布置方案及平面布置方案。

3.1 竖向布置方案

竖向布置方案受各类合杆设施的技术特征及技术要求影响,具体竖向布置方案如图1 所示[3]。

图1 合杆工程竖向布置方案

3.2 平面布置方案

合杆设施大部分集中在交叉口附近,“窄路密网”理念下,交叉口密度较大,交叉口净距对平面布置方案影响很大。

如图2 所示,设交叉口净间距为L,灯杆间距为d。

图2 合杆工程平面布置方案(当L≥4 d 时)

(1)当L≥4×d 时

路段上可布置≥5 排灯杆,灯杆数量满足各类设施的挂载需求,根据各类设施的技术要求,平面布置方案如下:

第1 排灯杆:照明(加强)+信号灯;

第2 排灯杆:照明+电子警察+车路协调单元;

第3 排灯杆:照明+分车道标志;

第4 排灯杆:照明+指标标志;

……

最后1 排灯杆:照明(加强)+ 信号灯+ 公交专用道标志+限速标志+车道标志,具体布置如图3 所示。

(2)当3×d≥L>4×d 时

路段上可布置4 排灯杆,信号灯、电子警察位置固定,信号灯需占用交叉口进、出口道第1 根灯杆≥5.5 m 的竖向空间,电子警察需占用交叉口进口道第2 根灯杆≥5.5 m 的竖向空间,分车道标志、指路标志只能挂载在进口道第3 根灯杆,根据规范要求,将指路标志与分车道标志进行版面组合。

根据各类设施的技术要求,平面方案布置如下:

第1 排灯杆:照明(加强)+信号灯;

第2 排灯杆:照明+电子警察+车路协同单元;

第3 排灯杆:照明+ 指路标志与分车道标志组合面板;

第4 排灯杆:照明(加强)+信号灯+ 公交专用道标志+限速标志+车道标志,具体布置如图4 所示。

(3)当L<3×d 时

交叉口间距很近,路段上仅可布置3 排灯杆,无法满足各类设施挂载需求;同时,当交叉口净间距<3 d,高峰时段,交叉口车辆排队易溢出。通过调整交通组织方案,将次要交叉口调整为“右进右出”管理,上下游一体化设计,优化合杆设施布局。平面方案布置如下:

第1 排灯杆:照明(加强)+信号灯;

第2 排灯杆:照明+电子警察+车路协同单元;

第3 排灯杆:照明+ 指路标志与分车道标志组合面板;

第4 排灯杆:照明+线形诱导标;

第5 排灯杆:照明+指路标志;

第6 排灯杆:照明+指路标志;

……

最后1 排灯杆:照明(加强)+信号灯+ 公交专用道标志+ 限速标志+ 车道标志,具体布置如图5 所示。

图5 合杆工程平面布置方案(当L<3 d 时)

4 工程案例

某国家新区启动区整体路网密度控制在12 km/km2左右;金融岛、总部区等核心区路网密度达到15 km/km2,形成高密度街区,典型的“窄路密网”路网布局。NA9 路位于启动区核心区域,为南北走向城市主干路,红线宽度44 m,双向6 车道,设计速度60 km/h。EA1~EB4 段长约3.1 km,沿线设置各类交叉口共19 处,其中,主- 主交叉口2 处,主- 次交叉口5 处,主- 支交叉口11 处,主- 绿(道)交叉口1 处。NA9 路各交叉口的情况如图6 所示。

图6 NA9 路交叉口情况一览

机动车道侧,灯杆高度10 m,非机动车道侧,灯杆高度8 m,灯杆间距约20~30 m,布置于机非分隔带,结合各交叉口交通管控方案,NA9 路合杆方案可归为以下几类:

路段灯杆数≥5 时,第1 类合杆方案(≥5):(1)照明(加强)+ 信号灯;(2)照明+ 电子警察+ 车路协同单元;(3)照明+ 分车道标志;(4)照明+ 指路标志;……;(5)加强(照明)。

路段灯杆数≥5 时,第2 类合杆方案(≥5):(1)照明(加强);(2)照明+ 电子警察+ 车路协同单元;(3)照明+ 分车道标志;(4)照明+ 指路标志;……;(5)照明(加强)+ 信号灯+ 公交专用道标志+ 限速标志+车道标志。

路段灯杆数≥5 时,第3 类合杆方案(≥5):(1)照明(加强)+ 信号灯;(2)照明+ 电子警察+ 车路协同单元,(3)照明+分车道标志,(4)照明+指路标志;……;(5)照明(加强)+ 信号灯+ 公交专用道标志+限速标志+车道标志。

路段灯杆数≥5 时,第4 类合杆方案(≥5):(1)照明(加强);(2)照明+ 电子警察+ 车路协同单元,(3)照明+ 分车道标志;(4)照明+ 指路标志,……,(5)照明(加强)。

路段灯杆数为4 时,第1 类合杆方案(4):(1)照明(加强)+ 信号灯;(2)照明+ 电子警察+ 车路协同单元;(3)照明+ 指路与分车道组合标志;(4)照明(加强)。

路段灯杆数为4 时,第2 类合杆方案(4):(1)照明(加强);(2)照明+电子警察;(3)照明+ 指路与分车道组合标志;(4)照明(加强)+ 信号灯+ 公交专用道标志+限速标志+车道标志。

以交叉口进口道第一排灯杆作为(1)号灯杆,NA9 路合杆方案如图7 所示。

5 结 语

目前,国内各新城皆按“窄路密网”规划理念布局路网,“窄路密网”条件下,交叉口密度很高,各类设施杆件众多,合杆工程必要性强。本文从分析各类杆件的特征及技术要求的角度出发,研究了不同路口间距情况下,多杆合一的工程方案,并结合工程案例进行了详细设计,以期给类似的工程设计提供借鉴。

图7 NA9 路合杆方案

猜你喜欢

灯杆杆件交叉口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渠化设计
双层柱面网壳需考虑行波效应的最小平面尺寸*
基于Web的城市交叉口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
基于VISSIM的光侨路与圳园路交叉口改善分析
5G+智慧灯杆在智慧城市中的应用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研究与实践
智慧灯杆在5G建设中的应用分析
浅谈机场项目大跨屋面单层网壳结构
试论钢网架结构设计方法及其优化措施
KD379:便携折叠式衣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