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公路市政化改造设计项目典型问题探讨

2022-08-09李万百熊焕伟董平洋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2年6期
关键词:断面宽度车道

李万百,熊焕伟,董平洋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天津市300381)

0 引 言

随着经济发展,人口不断向城市区集中,城市化建设范围随之扩大。特别是国道、省道沿线,往往由于交通便捷而成为优先发展的地带。公路主要服务于交通运输的功能无法满足城市区域的服务需求。为进一步挖掘公路的城镇化服务功能,提高通行效率,完善服务功能,有必要对公路进行城市化综合改造。

公路与道路都是自然人或利用交通工具在其上进行移动,从而实现空间上的转换的载体。公路主要以机动车为服务对象,技术指标设置侧重于交通安全、高效;城市道路则不仅服务于机动车,还服务于非机动车和行人,也为管网基础设施提供空间,强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改造方案需要从行驶速度的变化、断面尺寸和功能、附属设施完善结合交通管理需求变化等多个角度考虑。本文通过项目实例对系列问题进行探讨,为我们探索公路的城市道路化项目提供一些经验。

1 工程概况

项目位于某市新区,该新区规划面积约67 km2,省道S320 线为双向四车道由东至西穿过起步区,该段长度约2.8 km,横断面宽度约26.6 m,车辆行驶速度70 km/h,历经几年的开发建设,公路沿线居住区、学校等陆续建成投用。随着非机动车及行人流量的增加和周边市政配套需求的增长,公路市政化改造的需求迫在眉睫。如图1、图2 所示。

图1 改造前面貌

图2 用地规划情况

2 方案设计

2.1 总体改造内容

规划红线宽度为42 m,两侧各设置10 m 绿带。

现状公路有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绿化带、照明,车行道边有部分雨水管道。

利用现状机动车道及路侧的绿化带,维持现宽度不变的情况下,调整交通标志标线,提供双向六车道加非机动车道通行空间。在外侧完善人行道,利用人行道及路侧绿带的空间敷设附属管线,的在主桥外侧新建辅桥作为非机动车和行人过河设施。

2.2 横断面方案

现状省道S320 为双向四车道,断面构成为4.5 m硬路肩+3.9 m 车行道+3.9 m 车行道+1.5 m 中央护栏+3.9 m 车行道+3.9 m 车行道+4.5 m 硬路肩(兼做非机动车道),全宽26.6 m,如图3 所示。根据最新用地规划,S320 改建为城市道路后规划红线宽度为42 m。

图3 现状断面(单位:m)

为适应城市区域交通量的增加,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既有设施,原则上应尽量利用现有路幅宽度。的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要求[1],速度70 km/h 时车道宽度应为3.75 m;路缘带宽度为0.5 m。双向六车道加中央护栏后断面宽度至少应为25 m,虽然宽度也可以容纳,但却没有余宽设计非机动车道。经过与公路管理部门沟通,决定将该段道路行驶速度降为60 km/h,车行道宽度按照城市道路标准设置[2],改造后断面构成为2.55 m 非机动车道+3.5 m(大车道)+3.25 m×2 小车道+1.5 中央护栏+3.25 m×2 小车道+3.5 m(大车道)+2.55 m 非机动车道。两侧的现状绿地宽3.3 m 可保留,外侧增设4.4 m 宽人行道。总宽度控制在规划宽度42 m 以内,如图4 所示。

图4 市政道路断面(单位:m)

该方案既保证了足够的交通容量,满足了地下管线敷设需求、完善人行道设施,同时也以最经济的投入实现了城市道路的综合功能。

2.3 市政管网完善

管网的完善应从两个方面着手收集基础资料,一是现有管网设施测探资料,二是充分完备的规划条件,并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调研,获取需求,最后要结合地形和规划信息按照近远期结合的原则核算排水体系。

通过对基础资料的分析,最终本项目完善和新建了污水、给水、中水、电力、通讯和燃气管道,并设置港湾式公交停靠站、无障碍通行设施等,通过对公路的城镇化改造,完善了市政配套功能,为城市生活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如图5 所示。

图5 管线综合断面

我们还要特别注意改造后道路服务区域雨水量的核算。土地块开发后势必会改变现有的排水体系,道路排水系统也将承载更多的地块雨水,因此,排水区域的分析和降雨量计算也是必须要进行。

S320 两侧设置有防护绿地坡向路基外侧,为了迅速排除路面范围内的雨水,在道路两侧的绿地内设置了DN600~800 雨水管。在公路市政化改造中需要结合地形和规划考虑周边的雨水排出需求。本项目在保留原有雨水系统的前提下在北侧增设DN1400 雨水管,如图6 所示。

图6 雨水系统核算

2.4 桥梁处理

相对于一般路段改造来说,公路桥梁处的市政化改造是工程的难点。

S320 在跨越河道处断面与一般段一致,现状桥为石砌拱桥,本身结构稳定性尚好。经过多方案比选后,在可以满足用地的情况下,决定在现状桥两侧新建辅桥(见图7),以避免人非通行和车辆均利用现状桥通行后拥堵形成瓶颈。

图7 桥梁处断面(单位:m)

小洪河桥局部压缩一条车道满足非机动车及人行通过,远期可在两侧设复线桥完善非机动车及人行道,并为了契合跨景观河桥的定位,对辅桥进行景观化处理,两侧采用风帆造型,建成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见图8)。

图8 桥梁改造前后对比

3 结 语

对于公路改造成市政道路来说,方案是否满足功能需求,目标和实际情况是否做到有机结合,考虑的因素是否完善等是成败的关键。本项目通过将公路和城市道路在功能和指标上的合理融合,因地制宜地作了调整、优化,充分发挥设计的主观能动性,有效解决城市化改造中的典型问题,一步到位的处理避免了因考虑不周而造成重复建设的情况。

公路的城市道路化改造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交通功能的完善、合理确定横断面;公用事业管网系统的完善;高程衔接处理;交通附属设施、智能化以及照明设施的完善;景观绿化提升;桥梁节点的专项处理等。

本项目之所以能够取得良好的改造效果,得益于规划上预留了合理的空间。建议在城市建设规划阶段应着眼于未来,统一标准、减少冲突,预留足够的空间,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在服务现在和展望未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也是和谐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希望本文能对城市建设发展中既有设施的改造项目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有益经验。

猜你喜欢

断面宽度车道
小断面输水隧洞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点及对策
智慧收费机器人在高速公路车道上的应用
基于OpenCV的直道车道线识别技术研究
北斗+手机实现车道级导航应用
超大断面隧道初期支护承载力学特性及形变研究
茂名市开展全面攻坚劣Ⅴ类国考断面行动!
基于电气分区的输电断面及其自动发现
孩子成长中,对宽度的追求更重要
你有“马屁股的宽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