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球孢白僵菌对鸡皮刺螨体外杀灭效果试验

2022-08-09吴胜会张世忠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福州350013

福建畜牧兽医 2022年4期
关键词:白僵菌虫体孢子

林 琳 吴胜会 江 斌 张世忠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福州 350013

鸡皮刺螨是鸡场(尤其是规模化蛋鸡场)的重要体外寄生虫,在饲养条件简陋的陈旧鸡舍更为常见,是引起蛋鸡场减蛋和鸡只衰竭死亡的主要原因。 目前鸡场多采用体外杀虫剂(如溴氢菊脂、双甲脒、敌百虫等) 进行定期喷杀或采用伊维菌素拌料饲喂来防控鸡皮刺螨病[1]。 由于体外杀虫剂耐药性及药物在禽肉产品或鸡蛋内残留问题, 化学杀螨剂的使用越来越受到限制, 探索采用生物方法来防控鸡场体外寄生虫病是未来必由之路。 球孢白僵菌是广泛应用于农林害虫的一种高效、环保生物杀虫剂,国内外研究证实球孢白僵菌对柑橘木虱、 绵羊痒螨等昆虫有较好的杀虫效果[2-7],对鸡皮刺螨也有一定的驱杀效果,且对鸡、羊等畜禽无任何毒副反应。 为评价球孢白僵菌对鸡皮刺螨的杀灭效果, 设计不同浓度的球孢白僵菌悬浮液对鸡皮刺螨进行体外杀灭效果评价,以期筛选出理想浓度的悬浮液应用于生产。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球孢白僵菌 由广西农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每克孢子粉含孢子1×1010个。

1.1.2 鸡皮刺螨 采集于福州市郊区某蛋鸡场,成虫数量约1 500 只。 每批5 组,每组100 只,重复3 次试验。

1.1.3 其他材料 培养皿、滤纸、透明塑料袋、细毛笔、一次性注射器等。

1.2 方法

1.2.1 试验时间与条件 2021 年5~6 月,室温20~28 ℃。

1.2.2 球孢白僵菌孢子悬液配制 A 组: 取1 g 球孢白僵菌+10 mL 生理盐水混匀, 即1 mL 含1×109个孢子;B 组: 取A 组悬浮液1 mL+9 mL 生理盐水混匀,即1 mL 含1×108个孢子;C 组:取B 组悬浮液1 mL+9 mL 生理盐水混匀, 即1 mL 含1×107个孢子;D 组:取C 组悬浮液1 mL+9 mL 生理盐水混匀,即1 mL 含1×106个孢子。

1.2.3 试验方法 取5 个洁净的培养皿, 分别放入100 只皮刺螨成虫,分别取A、B、C、D 组不同浓度菌液2 mL 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均匀喷洒在100 只虫体上,对照组喷洒生理盐水2 mL,盖上皿盖,外套一个透明的塑料袋(防止虫体逃逸),扎紧袋口,在室内试验台静置观察15 d。 每天早上8:00 松开袋口,观察各组虫体活动情况(用毛笔尖拔动虫体,若虫体不动则判定为死亡),并清点死亡虫体数量,观察后再扎紧袋口。统计5 d 内、10 d 内、15 d 内死亡虫体数量。重复3 次试验。

1.2.4 统计方法 用DPS 对不同浓度白僵菌导致每天鸡皮刺螨累计死亡数量做线形回归分析, 建立直线回归模型, 计算LT50。 试验数据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和显著性分析, 数据均用三次试验平均值±标准差表示[2]。

2 结 果

2.1 不同组螨虫死亡情况 经过15 d 试验观察,A组在5 d 内、10 d 内及15 d 内死亡虫体数量分别为27.667±5.503 只、94.333±2.082 只、100 只;B 组 在5 d 内、10 d 内及15 d 内死亡虫体数量分别为26.333±3.786 只、95.000±1.000 只、100 只;C 组 在5 d 内、10 d 内及15 d 内死亡虫体数量分别为11.333±0.577 只、43.667±0.577 只、95.000±1.528 只;D 组在5 d 内、10 d 内及15 d 内死亡虫体数量分别为10.677±1.000 只、42.667±1.508 只、85.333± 3.512只; 对照组在组在5 d 内、10 d 内及15 d 内死亡虫体数量分别为4.333±0.577 只、20.667± 2.080 只、50.000±9.539 只(见表1、图1)。

图1 不同浓度白僵菌对鸡皮刺螨的杀灭效果曲线图

表1、 图1 可以看出,4 个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都极显著(P<0.01),A 组与B 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C 组与D 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A 组、B 组 与C 组、D 组 之 间 差 异 都 极 显 著 (P<0.01)。表明A 组(菌液浓度1×109个/mL)和B 组(菌液浓度1×108个/mL)对鸡皮刺螨有较好杀灭效果;C组、D 组对鸡皮刺螨也有一定的杀灭效果,但起效时间比较慢。

表1 不同浓度球孢白僵菌对鸡皮刺螨的体外杀灭效果

2.2 不同浓度白僵菌对鸡皮刺螨的致死中时比较从表2 可以看出,A 组和B 组的致死中时 (LT50)分别为5.70 d 和5.57 d, 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P>0.05),C 组和D 组的LT50分别为9.78 d 和10.02 d,两组之间差异不显著 (P>0.05), 但A 组、B 组与C组、D 组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

3 分析与讨论

从试验结果看,1×109个/mL 和1×108个/mL 白僵菌浓度在10 d 内可杀灭90%以上虫体,LT50分别为5.70 d 和5.57 d; 而1×107个/mL 和1×106个/mL浓度要15 d 时间杀灭85%以上的虫体,LT50分别为9.78 d 和10.02 d。 表明不同浓度的球孢白僵菌对鸡皮刺螨有不同程度的杀灭效果, 在临床上应用效果有待于对发病鸡场进一步应用验证。

球孢白僵菌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特异性寄生型真菌,可寄生于蛛形纲、昆虫纲中的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等多个纲目的虫体,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农林害虫防治的微生物[3]。 其杀虫机理是白僵菌孢子在接触害虫后产生芽管侵入虫体, 并在虫体内大量繁殖,产生的代谢产物对昆虫体内角质层、细胞层、细胞核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最终导致害虫因代谢紊乱而死亡[3]。 虽然球孢白僵菌能侵害多种昆虫,但不同菌株对害虫寄生有一定的专一性或选择性, 据张艳璇等[2]报道,白僵菌CQBb111 菌株对柑橘木虱有92.68%的杀灭效果, 而对胡瓜新小绥螨只有4.05%的杀灭效果。 环境因素对球孢白僵菌的致病力影响也较大,曹艺潇等[8]测试了不同温度、湿度下球孢白僵菌对草地螟幼虫的致病力,结果表明:室温26 ℃时致死率最高,死亡时间最短,而相对湿度越高,幼虫死亡率也越高,在相对温度95%时,幼虫死亡率可达100%。

表2 不同浓度白僵菌对鸡皮刺螨的致死中时

鸡皮刺螨在适宜环境下不吃食可以存活3 个月,其生存适宜温度为17~32 ℃,适宜湿度为40%~80%[9],本试验中对照组也有部分成虫死亡,分析与环境不良有关(特别是高湿度)。 不同阶段虫体对白僵菌的易感性是否存在差异,有待进一步证实。

猜你喜欢

白僵菌虫体孢子
白菜小孢子超低温保存及复苏后胚状体诱导
球孢白僵菌与苦参碱混用对双线卷裙夜蛾的协同增效作用
羊捻转血矛线虫病的诊断及危重病例治疗
南美白对虾养殖孢子虫病频发,实战派专家的五点预防建议
羊莫尼茨绦虫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防治措施
如何选购冬虫夏草
不同培养盘对白僵菌生产的影响
白僵菌孢子悬液添加促进剂对茶毛虫幼虫侵染的对比试验
制作孢子印
无所不在的小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