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县域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2022-08-09付则晨

新农业 2022年15期
关键词:县域培育农产品

付则晨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1 县域农村电商人才发展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家持续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农村电商发展,县域电子商务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坚持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新发展格局下,县域电子商务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历史机遇。据欧特欧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县域网络零售额达35303.2亿元,比上年增长14.02%,占全国网络零售额的比重为30.0%,提高0.9%,其中,县域农产品网络零售额为3507.6亿元,同比增长29.0%。可见,县域电子商务进入了规模化发展新阶段。2020年6月10日,中国农业大学智慧电商研究院发布《2020中国农村电商人才现状与发展报告》对未来农产品上行电商人才需求做出预估,认为农产品电商将进入高速发展期,人才缺口将达350万。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与发展成为影响农产品电商高速发展的关键因素。

2 农村电商人才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农村电商从业人员文化水平偏低

农村电商创业条件差、农村电商发展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商专业人才投身农村电商发展。据《2020中国农村电商人才现状与发展报告》统计,目前农产品上行电商人群,仍以中等文化水平为主,其中小学文化占比为1%,初中文化占比为50%,高中文化占比为32.5%,大学文化比例仅为16.5%。

2.2 农村电商技术型人才缺失

目前,我国县域农村电商人才的需求量大,主要集中在客服、美工、运营、物流方面的人才,其中,美工和运营技术人才的缺失更为严重。据《2020中国农村电商人才现状与发展报告》统计,农村县域电商人才主要分为运营推广、美工设计、客服和物流仓储四类,占比分别为12.4%、16.8%、23.3%和31.7%,美工和运营人员缺乏。因此,人才的缺失使得在农村电商团队中经常出现一人身兼数职的情况。

2.3 农村创业环境差,人才留存困难

相较于城市,县域地区的经济水平相对滞后,难以满足人才对居住条件、生活条件、交通情况、基础设施和薪资待遇等方面的需求,对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及电商专业人才的吸引力不强。此外,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缺少创业经验及创业资金也是阻碍青年投身农村电商的关键因素。

2.4 农村地区人员思想观念较为落后

思想观念落后是农村电商人才培育的主要障碍,受到农村地区传统观念的桎梏,很少有年轻人愿意留在农村发展,认为是往“低处”走。究其原因,大部分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留守的老人和儿童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较低,造就了农村青年不愿返乡就业的恶性循环。因此,农村电商人才培育、发展困难。

2.5 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错位

尽管校企合作衍生了多种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出了一批批电商专业人才,但县域农村电商人才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懂电商,还要深入了解农业、农村、农产品的情况,不同于工业品下行,农产品上行对县域农村电商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究其原因,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错位,忽视了农村电商人才培育对社会需求的重要作用,农村电商课程的缺失、理论与实操知识的匮乏,使得农村电商人才培育受阻。

2.6 农村电商人才培育体系不健全,短期培训效果不理想

由于培训内容往往以成功的电商模式为例,考虑到当地的政策环境、农产品的不可复制性,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本地农业、农村、农产品的知识培训,培训效果不尽人意。此外,美工、数据分析、运营等内容通过短时间的培训难以形成内化的知识体系,培训效果欠佳。

3 农村电商人才培养对策研究

3.1 以地方政府为主导,构建农村电商人才发展政策环境,营造良好的电商创业氛围

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和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农村创业环境差,人才对居住条件、生活条件、交通情况、基础设施等方面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因而,亟须改善农村电商人才居住和生活环境,解决电商人才、配偶、子女住房问题、就业问题及教育问题,解决电商人才的后顾之忧。同时,进一步推进乡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地区优惠税收政策,对引进人才给予一定的补贴,为人才引进做好服务和政策扶持。

3.2 创造人才发展环境,改善员工的薪资福利

第一,在人才培育方面。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在人才培育方面提倡“术业有专攻”,先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提升专业技能。而对于有一定农村电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而言,在人才培育上提倡“全面开花”。乡镇企业可以通过邀请电商企业领军人物做经验交流分享,提供人才头脑风暴、创意交流的场所,创造良好的人才培育环境。第二,在留住人才方面。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与县域相适应的薪酬制度和激励政策,动态的评价人才的业绩,可以通过岗位股权、知识股、贡献股等吸引和激励电商人才,将个人的收益与公司利益相结合,从而使员工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第三,在促进人才发展方面。首先要创造良好的电商环境,为就业人员提供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满足电商发展的需要。其次,要给予人才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通过给予人才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激发人才的创新性和创造力,以满足人才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最后,要增强人才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将提升自我能力与促进公司发展演化为内生动力。

3.3 加强校企合作,注重培养农村电商能力

尽管校企合作衍生了多种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出了一批批电商专业人才,但县域农村电商人才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懂电商,还要深入了解农业、农村、农产品的情况,不同于工业品下行,农产品上行对县域农村电商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究其原因,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错位,忽视了农村电商人才培育对社会需求的重要作用,农村电商课程的缺失、理论与实操知识的匮乏,使得农村电商人才培育受阻。因此,高校需要进一步与企业加强合作,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通过订单式培养模式,培育农村电商人才,而不是以往的“冠名”式合作。企业可以选派人员进校教学,学校负责理论知识和实操技能的传输,企业负责企业文化的宣传和提升学生的实战经验,注重培养农村电商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到企业挂职锻炼,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学生在学校和企业的“双轨制”教学下,既满足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又增强了农村电商能力,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

3.4 建立健全县域农村电商人才培育体系,明确农村电商培养人才及目标

农村电商人才的培育没有一成不变的培养模式,更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需要搭建一个动态化、长期化、系统化、综合化的人才培养服务平台以满足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需要。平台可以实时的记录人员培训情况,检验人员培训效果,避免重复性的知识培训。同时,培训内容在以美工、数据分析、运营等专业技术知识为主时,兼顾本地农业、农村、农产品的知识培训。此外,对于想要进一步提升学历和有创业需求的高素质、高水平农民平台应当给予相应的资源支持和技术帮扶。地方政府要重视平台的开发和建设,可以通过联合乡镇企业、地方高校等方式,为平台打造电商企业领军人物经验分享和经验交流模块,通过在线课程资源库、微视频等形式开设电商系列课程、三农系列课程为农民提供学习途径。地方政府还应该为农村企业与地方高校、高职院校的资源融合创造条件。为志愿服务乡村的在校学生、毕业生提供实践和就业机会。

4 结论

在坚持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新发展格局下,县域电子商务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历史机遇。正确分析农村电商人才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策略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本文基于县域农村电商人才发展背景下,认为农村电商目前主要存在从业人员文化水平偏低、技术型人才缺失、农村创业环境差、人才留存困难、农村地区人员思想观念较为落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错位、农村电商人才培育体系不健全、短期培训效果不理想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成因,试图从政府、企业、高校角度提出农村电商人才培养的有效对策,尤其是倡导搭建动态化、长期化、系统化、综合化的人才培养服务平台,利用信息化、智能化、科技化的手段为农村电商培养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县域培育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农产品争奇斗艳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