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建设国民应急宣传教育体系的思考

2022-08-08张富钧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3期
关键词:应急能力安全风险

摘要:世界范围内地震、海啸、火灾、洪涝等各类灾害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建立完善的国民应急宣传教育体系,加强国民应急宣传教育,增强国民安全意识和提高国民應对紧急事故的能力,成为国民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文章从降低灾害事故的影响、完善应急机制、增强安全意识和提高灾害处理能力三个方面,探讨建设国民应急宣传教育体系的重要性,指出我国国民应急宣传教育存在的社会群体应急安全意识和能力薄弱、学校体系化教育机制未建立、社会群体应急物资储备空白等问题,最后结合国内外经验和国情,提出从开展多部门联合应急宣传教育、建设校园分级应急教育体系、开展多种形式应急宣传教育三个方面着手建设国民应急宣传教育体系的具体策略。文章为提高国民识别防范安全风险和应对各类灾害事故的能力、减少灾害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构建完善的国民应急宣传教育体系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安全风险;灾害事故;应急机制;应急宣传教育;应急能力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13-0132-03

一、引言

近年来,地震、台风、洪水、极端天气、火灾、疫情等灾害事故时有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及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在平时建立起完善的国民应急宣传教育体系,加强国民应急教育宣传,提高国民应对紧急事故的能力,成为国民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21世纪以来,我国因地质灾害、洪涝、地震导致的死亡人数分别居世界第一、第二和第三位,登陆我国大陆的12级以上台风年均4.1个,相比20世纪90年代,增加了46%[1],可见完善应急宣传教育体系、提高国民应对各类灾害事故的能力尤为重要。

二、建设国民应急宣传教育体系的重要性

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发生各类灾害事故不可避免,国民应急宣传教育体系建设是国家走向现代化、国民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具体而言,国民应急宣传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减少灾害事故的影响

国民应急宣传教育体系对于减少灾害事故造成的影响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灾害事故通常发生在很短的时间内,群众缺乏反应时间和心理准备,因此必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慌乱,如果日常没有接受过较好的应急宣传教育,慌乱程度较高,就有可能造成二次破坏,产生连锁的社会负面影响。例如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安县桑枣中学全体2300余名师生仅仅用了1分36秒就完成了避险,全校师生无一人伤亡,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桑枣中学的地理位置正处于地震中心区域,但是凭借日常的应急宣传教育和演练,将地震的影响降到了最低,相比之下,部分学校因为缺乏应急宣传教育,在地震中损失惨重[2]。因此通过建设国民应急宣传教育体系,能够在灾害事故发生的时候减少损失和伤亡。

(二)完善应急机制

应急机制是在受灾情况下维持社会稳定、快速解决灾害事故的关键,主要包括应急预警机制、应急反应机制、应急物资、应急物流和应急管理等多个方面的机制。长期以来,我国的应急机制都处于不断建设和完善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应急机制几经改革,在应对灾害事故的时候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每一次灾害事故也暴露出我国应急机制的不完善、不发达[3]。这主要是因为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物资的调配、人员的安置等都是非常棘手的工作。在完善国家应急机制的过程中,要紧密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团结群众,国民应急宣传教育无疑是非常重要的途径和内容。通过国民应急宣传教育,能够在演练的过程中发现国家应急机制的不足,提前进行调整和优化,同时通过国民应急宣传教育还能帮助人民群众熟悉国家应急机制的运作方式和流程,了解国家应急机制的用途,从而可以在面对灾害事故的时候有条不紊地采取应对措施,高效发挥国家应急机制的作用。

(三)增强安全意识和提高灾害处理能力

建设国民应急宣传教育体系能够有效增强国民的安全意识、防范安全事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安全隐患,尤其是火灾隐患,近年来燃气、电动车起火等火灾事故频发,而通过应急宣传教育,可以周期性、经常性地提醒人们注重生活中的消防安全,预防火灾,学习消防技能和经常性排查火灾隐患,将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不仅是火灾,针对其他事故,也可以通过应急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安全预防意识,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此外,应急宣传教育体系还能够提高公民处置一般灾害事故的能力和自救能力,比如在火灾发生时,公民能够利用在应急宣传教育中学到的知识,扑救初期火灾、完成紧急避险,有效缩小灾害影响范围,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应急宣传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群体应急安全意识薄弱

我国国民应急宣传教育体系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社会群体的应急安全意识薄弱。以2008年汶川地震事件为例,在当时的安县除了桑枣中学以外,其他学校都没有常态化开展地震应对演练,而桑枣中学在开展应急宣传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还面临着质疑的声音。但是学校坚持了下来,最终成功在汶川地震中疏散了2300多名师生,创造了无一人伤亡的奇迹。再如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来最强暴雨及洪涝灾害,造成79人死亡,164万人受灾,经济损失达116.4亿元[4];2021年5月22日,甘肃省白银市山地马拉松赛遭遇极端天气,造成21名参赛人员遇难,经事后了解,举办单位没有充分研判当地天气情况,没有对参赛选手开展相关培训,没有制定灾害事故应急预案。应急管理部2021年全国火灾数据统计,2021年全年发生火灾74.8万起,1987人死亡,222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达67.5亿元,其中居民住宅火灾占比34.5%,但伤亡达到总数的73.8%,说明居民普遍存在用火用电不慎、事故处置不当、防范意识弱等问题。社会群体安全意识薄弱的主要原因在于社会群体只认识到灾害事故的偶然性,而忽略了其必然性,普遍存在侥幸心理和缺乏应急经验,认为灾害事故不会发生在自己身边,即便发生事故也有机会逃避危险。另外,社会群体对各类灾害事故危害性的认识不足,小火亡人、二次伤害、灾害现场围观等情况普遍存在。

(二)学校体系化教育机制未建立

学校重文化教育,轻体能、技能、安全常识教育的情况普遍存在,学生时期是培养个人习惯、思想意识、常识技能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开展应急教育,学生能够受益终身。但是当前很多学校都没有完善的应急宣传教育机制,除了处于地震带和台风区的学校之外,多数学校每年只例行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很少开展地震、洪涝、极端天气等方面的应急宣传教育。尽管在汶川地震发生之后,每年的5月12日,很多学校都会开展地震应急演练,但是一学期只有这一次应急教育活动,多数学校的应急宣传教育严重不足[5]。此外,学校开展的应急宣传教育明显缺乏系统化,都是在国家的政策指导下临时开展,每学期开展的应急宣传教育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关联性,没有从易到难、从理论到实践、从常见到罕见的递进演变过程,导致学校的应急教育活动存在重复和缺漏的问题。

(三)社会群体应急物资储备空白

在对应急安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的情况下,社会群体的应急物资储备存在问题。应急物资储备主要包括应急生活物资、应急医疗物资、应急工具等,是在紧急情况下维持基本生活或处置一般灾害事故的保障。应急物资本身应当是每个家庭日常储备的,并且要定期进行更新和补充,才能应对突发事件,但是社会群体普遍没有储备应急物资的意识,比如大多数居民家里未配备灭火器、灭火毯、破窗器,面对初期火灾无法有效扑救,造成损失扩大。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仅有极少数家庭储备了口罩,大众普遍认为应急储备物资平时没有使用价值,会带来额外的生活成本,因此并不愿意储备應急物资。

四、建设国民应急宣传教育体系的策略

针对上文提到的国民应急宣传教育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的先进经验以及我国在以往的紧急事故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和优势,本文提出了几条建设国民应急宣传教育体系的策略。建设国民应急宣传教育体系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主体责任,而是需要全体社会成员参与其中,以政府为主导,其他部门协同,并以学校教育为基础,结合新时期的新技术与新需求,全面推动国民应急宣传教育体系的建设。具体而言,应当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开展多部门联合应急宣传教育

在国民应急宣传教育体系建设中,需要多部门协同合作。消防、水务和地震等与灾害事故直接相关的部门应当承担起更多的应急宣传教育责任,积极开展与自身业务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比如消防部门可以定期开展辖区内的消防应急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安全宣传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普及安全知识,培育安全文化,发挥基层社区、村镇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广泛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把风险控制在成灾之前;水务部门可以开展暴雨、洪涝等极端天气方面的预防和紧急避险教育;地震部门可以宣传地震预警、逃生、求救和必要物资储备等相关知识。基于此,发挥各主责业务部门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例如北京市海淀区消防救援支队联合海淀区教委打造“消校合作”工作模式,为每所小学和幼儿园配置了消防副校长,专门开展消防安全教育进校园活动,提升学校消防安全教育水平和增强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这就是一次很好的探索实践。

在多部门开展应急宣传教育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部门之间的联动。因为在实际的紧急事故发生时,往往并不是单一的事故,而是伴随着一系列的各种事故。比如地震可能会引发城市供水供电系统中断、人员被困,洪水过后往往会伴随传染性疾病,因此在开展应急宣传教育的时候,存在关联性的部门应当联动起来,从各自的业务范围内提出专业的指导建议,从而使社会群体在应对各类灾害事故的时候更全面、更高效,同时应急管理部门可以结合各类灾害事故统计数据和应对措施,向广大居民提出应急物资清单建议,提高居民处置一般灾害事故的能力水平。

(二)建设校园分级应急教育体系

应强化学校体系化应急宣传教育机制在国民应急宣传教育中的重要性,制定应急教育纲要,依托学校开展统一的、系统化的应急宣传教育,促进分级教育体系的建设。校园分级教育体系是指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开展不同的应急宣传教育,主要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四个阶段。针对不同阶段开展相应的应急教育,各教育阶段之间有序衔接,实现意识、知识、技能的稳步升级。教育内容包括消防安全、交通安全、涉水安全、燃气安全、电气安全、地震紧急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建立分级教育体系的目的是形成系统化的学校应急宣传教育体制,学生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就正式进入应急宣传教育体系,而后从易到难、从特殊到一般,根据学生所处阶段的年龄特征和生理、心理水平,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和灾害事故应对方案。近年来地震、洪涝等灾害事故的影响范围越来越大,有侧重的综合应急教育必不可少,以校园应急宣传教育为纽带,牵动学生家庭成员共同学习应急知识,由点到线再到面,形成社会化应急宣传教育方阵。例如在小学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几乎不具备单独应对紧急事故的能力,因此对其开展的应急宣传教育以科普为主,开展一般危险源认识、紧急避险、求救方式等方面的教育。在中学和大学阶段,则应开展多种危险源识别、救援设施使用、初期火灾扑救、组织人员疏散逃生、多种灾害紧急避险等技能的教育。以此类推,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校园应急宣传教育体系,使学生从小到大,接受系统的应急宣传教育,形成科学完备的应急习惯,并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应急宣传教育

以政府为主导,各部门协同推动,将应急宣传教育纳入国民素质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社会综合治理、平安建设等工作,并作为属地政府安委会考核内容。融媒体时代,应急宣传教育应该充分发挥融媒体的技术优势,大力开展“互联网+应急教育”。部门协同打造应急宣传教育精品课程,通过建设应急教育VR体验馆、博物馆、主题公园等科普场所,打造应急宣传教育阵地。充分利用市场资源,引导鼓励社会培训机构作为补充力量开展应急教育培训,通过政府购买的服务的方式,在学校、养老院、社区等开展应急宣传培训。发挥专业应急教育和培训体系的骨干作用,建立应急救灾指挥管理人员和应急宣传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机制,研究、推广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技术,免费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培训和灾害体验,加强对特殊行业从业人员和救援专业队的专业教育和培训。同时,充分利用这些机构的专业优势,为各部门开展应急宣传教育活动提供技术支撑和专业指导[6]。

五、结语

公共安全是社会安定、社会秩序良好的重要体现,是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国民应急宣传教育体系是防范化解安全风险、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举措,是建立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应急管理体系改革的逐步推进,消防、地震等部门优势资源得到整合,借鉴国外应急管理的有益做法,我国应急宣传教育体系必将逐步建立,公众安全意识和自防自救能力将显著增强,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共治格局。

参考文献:

[1] 郑国光.统筹发展和安全 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J].红旗文稿,2021(10):10-16,1.

[2] 李依.“碎片化”应急知识科普宣教体系整合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8.

[3] 王阳,夏林苹,周九阳.互联网+背景下应急科普宣传教育创新研究[J].科技资讯,2021,19(20):4-6.

[4] 马东春,董正举,黄俊雄.从北京“7.21”特大暴雨思考社会安全管理[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3(4):11-13.

[5] 刘庆云.责任制落实、宣传教育、业务办理、专项整治、事故应急演练 红河监理“五朵金花”绽放异彩[J].中国农机监理,2017(1):34-36.

[6] 吉林省扎实推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宣传教育工作[J].吉林劳动保护,2010(6):21-22.

作者简介?张富钧,本科,助理工程师,一级指挥员,研究方向:消防宣传、重大活动保障。

猜你喜欢

应急能力安全风险
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改进刍议
论中小学校园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建设
探析防范高校游泳教学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对策
变电站倒闸操作的安全风险与防范措施探讨
智慧校园安全管理研究
电力系统调度控制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及应对措施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风险及防范
浅谈县级供电局电力调度管理和安全风险的控制
陕南农村社区应对人为森林火灾能力建设研究
中国石化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综合评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