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OK镜”并非都“OK”

2022-08-06

保健与生活 2022年15期
关键词:眼角膜陶冶塑形

刘 飞

前不久, 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校园视力检测与近视防控相关服务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严厉打击虚假违法营销宣传行为。《通知》中明确,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近视不能治愈,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依法从严查处使用“康复”“恢复”“降低度数”“近视治愈”“近视克星”“度数修复”等误导性表述,以及对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产品进行营销宣传的行为。

有媒体报道,每逢新学期开学,不少医院的眼科门诊成了学生和家长们的“打卡地”。 除了验光配镜外,验配角膜塑形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OK镜”科室也是一号难求。

角膜塑形镜的售价一般都是上万元,每一年到一年半就需要更换一次,日常使用中, 还需要用护理液等。价格不低,使用时要求也不少,可这些都没能阻挡一颗颗不想再戴近视眼镜的心。不过, 专家也表示,“OK镜”并不是对所有近视的青少年来说都“OK”。

什么情况下适合使用角膜塑形镜?它能治疗近视吗?儿童青少年预防近视要注意什么?

预防度数加深而非治愈近视

看到“角膜塑形”这四个字时,眼睛仿佛不自觉地紧张了一下。

要达到“塑形”的目的,的确要给眼角膜一定的压力,使用角膜塑形镜改变角膜的形态,不过,这并不会改变眼角膜的结构。

北京茗视光眼科手术中心副主任陶冶介绍,压迫作用使眼角膜中央区变平,能减缓眼轴增长,从而矫正视力:“眼角膜的弹性和其他组织不太一样,把它压平后,它会有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逐渐恢复到原来的自然形状。 ”

这也意味着,佩戴角膜塑形镜带来的效果只是暂时的。

角膜塑形镜的摘戴类似于隐形眼镜,不过,使用时段不太一样。 通常,近视患者在晚上睡觉时戴角膜塑形镜,醒来后摘掉,能在白天获得清晰视力,停止使用后,视力还会恢复到之前的度数。 因此,它是用来控制近视程度进一步加深的,而非治愈近视。

陶冶指出,合理矫正后能够清晰地看到物体,可给大脑一个正向反馈——眼睛现在状态很好,不需要进行其他变化:“这样有助于控制近视发展。 此外,目前,绝大多数近视是轴性近视——眼球长度不停拉长造成近视。 使用角膜塑形镜后,可造成周边视网膜呈现近视离焦状态,缓解眼轴增长程度, 能给视网膜一种诱导。 ”

并非对每个人都“OK”

戴隐形眼镜可能会带来不良反应,使用角膜塑形镜时也可能发生, 比如,因镜片护理不当造成的眼部感染。 不过,和普通隐形眼镜不同的是,角膜塑形镜使用高透气、透氧的高分子聚合材料,能够在夜间佩戴。

角膜塑形镜听起来和日常佩戴的隐形眼镜差不多,但是,它属于医疗器械,需要到医疗机构验配。 验配角膜塑形镜前,必须进行严格、细致、全面的眼部检查,排除佩戴禁忌证,并根据个人眼睛的各项参数来进行量身定制,确保使用安全和效果。

山西省眼科医院主任医师冯雪亮表示,不是所有儿童青少年都适合佩戴角膜塑形镜:“因为它有一个矫正度数的范围,通常超过400度矫正效果就不好了,个别品牌可以矫正600度。此外, 近视者的眼部疾病、过敏, 或者眼睛形状等情况影响其能否佩戴角膜塑形镜。 ”

成年人还来得及使用角膜塑形镜吗? 陶冶表示,其对成年人暂时矫正视力也是管用的,但是,因为成年人眼角膜的弹性比儿童青少年小, 效果要弱一些。同时,他强调,儿童青少年使用角膜塑形镜最主要的目的是控制近视度数加深,而不是解决视力问题。

吃甜食也影响视力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6岁儿童为14.5%,小学生为36%,初中生为71.6%,高中生为81%。

《通知》指出,在目前医疗技术条件下, 近视尚不能治愈。这样一来,陶冶指出,改善用眼习惯和采取正确的用眼方式,才有可能预防或阻止近视发展。

他建议,儿童青少年不要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每隔40分钟左右应进行适当的休息,放松眼睛。 同时,要进行户外活动以接触自然光。

此外,陶冶还指出,食糖量过多会降低体内的钙质。当体内的钙质下降时, 会减弱眼球壁的弹性、 降低巩膜硬度,从而眼球更容易变形、拉长。 因此,建议儿童青少年少吃甜食。

为后代祈福漫画/顾培利

拨打“120”要说哪些内容? 等待救护时如何判断病情护理病人? 家庭小药箱要备什么物品? 等等。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外科专家李贺、汪海平等围绕家庭急救自救的问题为您科普危急情况下如何处理的相关知识。 欢迎扫码收听。

猜你喜欢

眼角膜陶冶塑形
补阳还五汤通过NLRP3/caspase–1调控大鼠髓核细胞退变的机制
既“塑形”又“铸神”——陕西持续深化监察体制改革
3D打印眼角膜来了
3D打印人类眼角膜问世
全球首例3D打印人类眼角膜问世 用于移植或仍需时日
如何做好眼角膜的“守护神”
美女塑形计
“三严”铸魂 “三实”塑形 凝聚扭亏增效正能量
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