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轨道交通工程勘察钻孔封孔水泥浆离析与下沉试验研究

2022-08-06陈春明

中国水运 2022年7期
关键词:水灰比水泥浆土层

陈春明

(江苏苏州地质工程勘察院,江苏 苏州 215129)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国务院《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白皮书中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要建设现代高效的城际城市交通,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逾3000 公里。到2020年,通车里程还将保持年均13.9%左右的增长率。工程勘察作为工程基本建设程序中的先导性工作,把好勘察安全关、质量关,对于推进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钻探是工程勘察中获取地质资料最直观、最重要的方法之一。通过钻探分回次钻进取芯,进行标准贯入试验,采取不扰动土样及扰动土样,获得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钻孔封孔作为钻探施工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钻孔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封孔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土建施工的安危。

目前,对钻孔封孔材料、材料用量的研究较少。本文分析了钻孔封孔的必要性,总结了常用的钻孔封孔方法。以无锡至江阴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勘察02 标为研究背景,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和研究区岩土层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现场试验和室内对比实验,有针对性地开展钻孔封孔水泥浆离析与下沉试验,对水泥浆参数进行了深入研究与优化。结果表明当水灰比为0.499 时,收缩比为1.01%,注浆效果较好,满足钻孔封孔质量要求;定量化封孔流程可执行性强,便于监督。为该区域开展工程勘察钻孔封孔提供方法借鉴。、

1 钻孔封孔的必要性及常用封孔方法

1.1 钻孔封孔的必要性

(1)避免人员受伤,保护地质和生态环境。为了满足勘探取样、试验要求,工程钻机钻探孔径通常为开孔168mm,终孔91mm。这样的钻孔结构,如果不及时封孔,极容易发生行人腿脚陷入孔中,或自行车车轮打滑,造成路人的扭伤、摔伤事故。在特殊性土地区,回填要求更为严格。

(2)避免工程事故、保证安全施工。对于轨道交通工程,当存在承压含水层时,钻孔在隔水层中形成通道,若钻孔未及时封孔或封孔深度不够,尤其是承压水顶板封孔深度短,开挖过程中,地下水在失去上覆地层压力的条件下极易引发突水事故。

1.2 常用钻孔封孔方法

《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 13.0.1 条对钻孔回填材料及方法做了详细规定,详见表1。

表1 钻孔回填材料及方法[3]

采用何种回填材料及方法,需根据场地具体情况选用。当采用水泥浆封孔时,对水灰比规范上没有明确规定。

水灰比即加水量和水泥用量之比。不合理的水灰比配置出来的水泥浆液,因水泥浆的离析与下沉作用,其凝固前后体积变化差异较大,在钻孔封孔上表现为水泥浆凝固后,在孔口水泥柱体下沉量过大,形成凹坑;在孔内水泥柱体呈松脆散体状,强度降低。

因此,对于水泥浆封孔,确定合理的水灰比,可以最大限度降低因水泥浆的离析与下沉作用导致的封孔质量问题。

1.3 常用钻孔封孔流程

根据经验,目前钻孔封孔一般按钻孔孔径调节水泥用量,一般直径108mm 钻孔按每包水泥封4m,直径91mm 钻孔按每包水泥封5m 设计,其加水量、工具无固定要求,封孔质量难以定量控制。

2 研究区地质背景

2.1 区域地层岩性

无锡至江阴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勘察02 标包含江阴高铁站~南闸站(2 站1 区间)、出入段线、车辆段,总长约8.5km。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本区域构造简单,上覆土和下伏岩石稳定,属地壳稳定区域。研究区内地层包含前第四纪地层、第四纪地层。

2.1.1 前第四纪地层

研究区前第四纪地层隶属于扬子地层区江南地层小区。区内前第四纪地层发育比较齐全,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均有分布。

江阴高铁站—南闸站区间(花山区域)一带有基岩出露,主要为志留系茅山组(Sm)、泥盆系五通组(Dw)砂岩、粉砂岩,除此之外,均被第四系覆盖。花山区域段为基底隆起区,基岩面埋深可小于5m,揭露岩性为志留系茅山组(Sm)石英砂岩、泥质砂岩。其它区段基岩面埋深均大于80m。

2.1.2 第四纪地层

研究区自第四纪以来,地壳升降不平衡,山区间歇性振荡上升,接受构造剥蚀;平原区则持续缓慢下降,接受古长江所携带的大量泥沙沉积。此外,区内新构造活动频繁,引起海岸的迁徙,海水的多次进退,其间堆积和侵蚀作用互为演变,加之第四纪气候冷暖交替,冰期和间冰期相互更迭频繁,造成了区内第四纪极为复杂的沉积环境。

第四纪地层发育,沉积相以河流、河湖相为主,厚度变化在0~160m 之间。

根据无锡地区区域地质资料,结合上述分析,本研究区(江阴)地层分布与无锡市区岩土层分布具有极高的一致性。根据无锡地区轨道交通工程勘察经验,适宜采用水泥浆作为钻孔封孔材料。

2.2 场地岩土层

根据钻探资料,本场地105m 以浅地基土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至下更新统下段沉积地层,江阴高铁站、花山及周边区域地段揭示下伏基岩为志留系上统茅山组石英砂岩,江阴南站出入线附近第四系覆盖层以下揭示三叠系青龙组灰岩。本标段岩土层按其成因类型、岩性和工程特性可划分18 个工程地质层,36 个工程地质亚层。限于篇幅,以江阴高铁站~南闸站区间部分钻孔为例,各岩土层分布情况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1。

图1 江阴高铁站~南闸站工程地质剖面图

从工程地质剖面图上可以看出,本研究区地层分布以黏性土为主,在局部区域(花山)地形起伏较大,岩土分布稍有变化。浅部填土层受人类活动影响分布厚度变化较大,其余岩土层分布相对稳定,局部受古地理环境及水动力作用的影响,有缺失或有起伏。总体而言地层层序较完整,各土层分布总体具沉积韵律的特征,岩土类型为软弱土~软质岩石。

由于水泥颗粒呈粉末状,需要在与水充分拌和的条件下,才能溶解并与水分进行化合、凝结。水灰比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水泥与水分的化合与凝结。研究区岩土类型为软弱土~软质岩石,根据苏锡地区轨道交通工程勘察经验,钻孔封孔推荐使用0.5 的水灰比。水灰比高于0.5 时,水泥长期不凝固,强度降低;水灰比低于0.5 时,水泥不能完全水化,强度不能完全发挥。

3 试验研究

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和研究区岩土层的分析,结合无锡地区轨道交通工程勘察经验,钻孔封孔推荐使用0.5的水灰比。通过开展水泥浆离析与下沉试验,对该结论进行验证。为了使验证结果更充分,同时进行了现场试验和室内对比实验。

3.1 现场试验

现场试验使用水、水泥、标准泥浆桶,采用称重法进行。选用水泥标号32.5 的硅酸盐水泥,重量50kg/包;标准泥浆桶直径D(内径0.52m)、高度H(桶内净高0.90m)。

试验过程如下:

(1)向标准泥浆桶内注水至高度0.47m,此时水的质量为99.76kg;

(2)向标准泥浆桶内倒入4 包水泥并搅拌均匀,此时水泥的质量为200.00kg;

(3)充分搅拌完成后,测量水泥浆液面到桶口的距离h0=19.40cm;

(4)将含水泥浆的标准泥浆桶,静置24 小时后,测量水泥浆液面到桶口的距离hn=20.11cm;

(5)根据试验数据计算水灰比、收缩比a=(hn-h0)/(H-h0)。

试验过程中相关计算参数量测见图2~图5。

图2 标准泥浆桶内径D

图3 标准泥浆桶净高H

图4 搅拌完成后h0

图5 凝固24 小时后hn

试验数据计算分析:

经计算本次试验用水99.76kg,水泥200.00kg,水灰比为0.499;充分搅拌完成后的水泥浆液面到桶口为19.4cm,静置24 小时后,水泥浆液面到桶口的距离为20.11cm,收缩比为1.01%。

3.2 室内对比试验

为了对现场水泥浆离析与下沉试验效果进行验证,同步进行了室内对比实验。

室内对比试验采用玻璃试管代替标准泥浆桶,试管体积1000ml,实验过程同现场试验。经计算,水灰比为0.5,收缩比小于1%。结果表明室内实验结果与现场试验基本一致。

4 定量封孔流程

为保障封孔质量,避免人为失误,封孔使用统一度量化器具,按如下规程执行:

(1)封孔前需将水泥一次性放至孔位处,喷漆标识,确保全部使用完毕,并防止偷工减料;

(2)采用标准桶(直径0.5m,高度1m)进行水泥拌和,桶内水位高度为0.47m(在该高度红漆标注,确保水量满足要求。其它直径标准桶另行计算加水高度并红漆标注)。每桶4 包水泥,并确保搅拌均匀。

(3)钻杆放至勘探孔底,排出孔内泥浆至特定泥浆收集桶,后期统一运走;输送水泥浆至孔内,边输送边上拔钻杆及套管,直至孔口返浆。

(4)以上步骤均需拍照存档保留。

5 结论

本文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和研究区岩土层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现场试验和室内对比实验,得到了以下结论:

(1)钻孔封孔作为钻探施工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钻孔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封孔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2)研究区地层层序较完整,各土层分布总体具沉积韵律的特征,岩土类型为软弱土~软质岩石;

(3)根据无锡地区区域地质资料,本研究区地层分布无锡地区岩土层分布具有极高的一致性。根据无锡地区轨道交通工程勘察经验,适宜采用水泥浆作为钻孔封孔材料;

(4)通过现场试验和室内对比实验表明,使用0.499的水灰比,收缩比为1.01%。该水灰比对应的收缩比情况下,现场施工设计深度为50m 的机钻孔理论累计沉降为0.5m,设计深度为90m 的机钻孔理论累计沉降为0.9m,满足实际施工风险控制要求。

(5)封孔时采用标准器具进行水泥浆制作,同时各步骤均拍照保留,确保封孔质量并便于复查。

(6)在农田区域上部按规范使用黏性土回填、道路区域使用沥青等回填辅助措施,可以满足一次性封孔要求。

猜你喜欢

水灰比水泥浆土层
配浆转速对水泥浆性能的影响
常用油井水泥外加剂作用机理与应用探讨
论混凝土质量影响因素
大口径自来水管道施工中顶管技术的选择
不同林分类型及土层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武功山山地草甸土壤机械组成特征研究
混凝土地面起粉的原因分析与控制措施
再生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参数研究
静力触探在罗古判桥勘察中的应用
凝结时间对PK板生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