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对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启示

2022-08-05吴晓翠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712000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2年15期
关键词:传播学双向思政

吴晓翠(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咸阳 712000)

书 名: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创新研究

作 者:孙永鲁

出版单位:新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0年11月1日

定 价:68.00元

ISBN:9787516655023

跨学科研究作为学术研究的现行之路与前进方向,为诸多学科的研究开辟了新天地。当前较为热门的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与传播学融合的产物,是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建立的一门新学问。我国高校思政教育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冲击,以及网络化带来的全新需求等诸多挑战,唯有寻得新的突破口才能打开发展的新局面。

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创新研究》是一次跨学科的研究,主要研究了新媒体视角下思想政治教育学与传播学的相互融合,运用对比分析法探寻两门学科的关联性与同质性,呈现出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有效途径,为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提供理论支撑。全书由前言、绪论、六章正文、结语组成。第一章概述了思想政治传播的基本理论与新媒体发展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与传播学的关联性;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新媒体之于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媒介作用;第三章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在新媒体时代所面临的问题、机遇与挑战;第四章解析了二者之间相互融合的相关要素,包括了受众、传播效果等内容;第五章阐述了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意义与多种传播类型;第六章探析了全新的传播模式与实践路径,相应地完善了传播效果评测机制。总而言之,书中详尽阐述了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的理论知识与具体运用,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深有启发,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政教育质效,推动教育事业长效发展。

首先,把握思政教育的传播效果,找准高校思政教育与新媒体融合的契合点。书中第四章指出,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效度是与新媒体融合标准。就高校思政教育而言,高校思政教育是否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教育的内容能否被学生所认可、接受甚至是喜欢,这些都与新媒体时代所带来的全新传播手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只有将高校思政教育内容与新媒体传播手段相结合,即适合的内容匹配适合的传播形式,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我们需要认识到,高校思政教育的“新”不仅指的是完完全全脱离现有内容或手段去创新,而是需要在原本的基础上不断地优化、融合,做到“在优化中创新、在融合中创新”。因此,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需要带着一定的目的性、针对性去实施,在充分把握思政教育传播效果的基础上,找准与新媒体融合的契合点,在具体的实践中将传播效果与教育成效最大化。

其次,抓住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建立新型的现代高校思政教育传播模式。书中指出,新媒体的传播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开放性、移动性等特点。结合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可以发现,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不是“单向灌输”而是“双向互动”,这一特征比任何时期都更为明显。仔细阅读全书可知,双向互动并不是简单的教育者与高校学生二者之间的相互交流,而是包括了“纵向的双向互动”与“横向的双向互动”。纵向的双向互动,主要指的是高校对当前我国思政教育任务的执行与落实,还包括在此过程中高校教育者结合教学反馈对思政教育内容进行完善;横向的双向互动,主要指的是高校思政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包括教师讲授、学生感悟、评价反馈、总结提升等过程。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双向互动都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需要有足够多样的传播形式去支撑。因此,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有必要抓住新媒体的传播特点,积极应对时代变化,发现并接受新兴事物,与时俱进做好传播工作,建立起纵向双向互动与横向双向互动并重的现代高校思政教育传播模式。

最后,注重新媒体技术的运用,提升高校思政教育传播的实效性。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技术逐渐多样并趋于成熟,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已经渗透到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等诸多方面,并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该书的第三章节指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存在教育者缺乏相应的新媒体知识与技术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高校教育者只有从思想上充分认识新媒体技术运用的必要性,才能从行动上把握新媒体技术并探索出切实可行的传播技巧,进而保证高校思政教育的传播实效。高校需要提高对新媒体技术的掌握与运用能力,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形式多样的思政教育内容,促进高校思政教育传播取得新突破。

可以说,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从传播的视角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启发,指导高校从传播效果、传播模式、传播技巧等层面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提示高校找准思政教育与新媒体融合的契合点,构建新型的、双向的现代高校思政教育传播模式,以创新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提质增效,从而更好地服务学生、服务社会。

猜你喜欢

传播学双向思政
双向度的成长与自我实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降低寄递成本需双向发力
用“双向宫排除法”解四宫数独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网络议程设置理论与方法:计算传播学视角
计算传播学:国际研究现状与国内教育展望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完善刑事证据双向开示制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