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平台在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分析

2022-08-05王开云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十堰442002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22年15期
关键词:网络平台思政思想

王开云(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湖北十堰 442002)

书 名: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

作 者:杨伯成

出版单位: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05月

定 价:57.00元

ISBN:9787518043613

当代大学生热衷于通过网络社交展示自身道德品行与思想意识。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肩负着立德树人重要使命,其内容与形式直接影响教育成效。网络平台的广泛应用,丰富了思政教育开展途径,克服传统说教形式的各种弊端,提升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把握其情绪波动与思想变化,加深思政教育对思想行动及意识形态的引导与强化作用。同时,网络平台也影响着大学生主流价值取向的形成。由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平台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在简述网络思政教育概念及发展现状基础上,从其内容与意义、主体与客体两个维度,阐述网络思政教育的运行机制,分析平台构建的可行性与影响因素,讲述平台系统功能测试与应用对策,延伸出主体网站与视频点播系统建设对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促进作用。

网络平台的功能属性,决定了其对于高校思政教育影响作用的两面性。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切实提升思政教育成效。首先,充分发挥“点对点”沟通优势,把握思想脉络,开拓思政教育新形式。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离不开网络,对于社交工具的应用更是依赖。无论即时通讯软件还是新媒体平台,作为终端用户之一的大学生,表达思想意识与情绪波动的基本功能始终未变。思政专职教师或辅导员,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来及时准确捕捉学生情感表达的点、心灵诉求的线以及思想变化的面。在准确掌握每位学生意识形态变化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理论素养和工作实际,总结出在特定阶段、特殊时期,具有一定范围性的学生思想意识群体性变化。针对学生个人的思政教育形式,可以采用网络形式上“点对点”沟通途径,打破师生之间沟通壁垒,减少交流中的紧张情绪,充分依照学生意愿,将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设定为线上、线下和线上线下结合三种形式,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同时,根据高校思政教育经验,归纳出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变化的一般规律,对于掌握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阶段性价值影响与情感波动,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可以利用功能形态上的“点对点”教育方式,将思政理论与实践内容对应点和学生思想变化与意识诉求点高效结合起来,通过群讨论、语音群聊和视频交流等形式,让学生在网络沟通中袒露心扉,主动接受价值塑造和观念碰撞,在网络社交平台中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该书第三章谈到网络思政教育主体与客体,指出网络平台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属性是可变的,在倾听交流、指导应用中自由更换主客体,在坦诚相待、换位思考中展现思政教育的指导作用。

其次,宣传主流意识,增强思政教育影响力。网络平台受众人群构成复杂,社会阅历、教育程度与思想意识均不尽相同。大学生世界观与价值观尚未形成,容易受到社会不良意识形态影响。高校对于网络平台监管作用十分有限,因此只有明确网站与新媒体主体责任,在满足大学生社交需求基础上,加强对内容数据及网络安全的监管,让学生浏览特定版块,并进行人数与时长考核,在评先树优中强化思政主题的广泛教育功效。对于新媒体平台建设,高校要安排专人进行平台维护与内容制作,提升阅读速度与浏览体验。甄选优秀思政教育视频内容,尤其是社会热门话题及学校、学生身边事,重点在视频中强调思政教育对学习生活的指导作用,提高其应用思政理论解决思想行动中困惑的能力。热门视频能够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讨论,使其在思想碰撞中自发得出主流结论,有效提升思政教育影响力。该书第八章,阐述主体网站建设必要性,指出网站能够将思政教育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是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最直接、最便捷手段,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要在网站建设中加入视频内容,将主体网站文字内容与视频素材比例进行合理搭配,做好与大学生学习生活、思想意识和情感诉求的真正衔接。

网络平台对于思政教育影响有利有弊。只有发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真正领会“点对点”教育方式之精髓,加强思政教育主体网站与视频平台建设,才能规避网络给思政教育的负面影响,切实提升教育成效。

猜你喜欢

网络平台思政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网络平台支持下初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思想与“剑”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微信网络平台应用于临床微生物检验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