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眼针配合热敏灸治疗肝气郁结型中风后抑郁疗效观察*

2022-08-05蒋美荣

河南中医 2022年9期
关键词:督脉中风评分

蒋美荣

洛阳市中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0

现代医学认为,中风后抑郁的发生机制包括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可采用心理认知和精神药物予以改善,但具有周期长、易反复等特点,加之中风患者通常为中老年群体,单纯西药治疗具有局限性[1]。中医认为,中风多与机体阴阳和脏腑功能失调有关,且抑郁症的发生与肝的关系较为密切,患者常见证型为肝气郁结型,治疗多从疏肝解郁着手[2],肝开窍于目,是故选择眼针以疏肝行气,热敏灸可促进血液循环,有效改善全身气血[3],二者联合应用,能起到良好的疏肝理气之效。基于此,本研究观察眼针配合热敏灸治疗肝气郁结型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洛阳市中医院诊治的肝气郁结型中风后抑郁患者62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中,男11例,女20例;年龄47~72(68.36±5.47)岁;病程0.5~2(1.13±0.21)年。对照组中,男14例,女17例;年龄52~76(65.76±6.47)岁;病程0.5~2.7(1.15±0.3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同质性,可进行研究。本研究已获得相关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病例纳入标准患者均为缺血性中风,且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郁症及其分型;经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24项评分在8~35分,且未进行相关药物治疗;患者意识清晰,具备良好的沟通理解能力,能正确理解量表相关内容。

1.3 病例排除标准既往有抑郁史、家族精神病遗传史等;重度抑郁且具有自杀、自虐等倾向;同时合并其他脏器或系统性疾病;过敏体质及衰弱体质。

1.4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控制好基础血糖、血压,积极预防并发症,并进行中风后康复训练,期间予以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另给予盐酸舍曲林片(山西仟源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060316,每片50 mg)口服,每日1次,每次1片。观察组另给予眼针和热敏灸治疗,眼针步骤如下:辨证取穴,肝气郁结型患者选择肝区、中焦区,双侧对称取穴,取华佗牌无菌针灸针,规格:0.35 mm×13 mm,采用眶外平刺法,在相应分区距眶内缘2 mm处刺入,留针至肌肉层(无须采用提插捻转手法),留针15 min,每天1次,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热敏灸步骤如下:取穴患者头部督脉的循行路线及健侧的足少阳胆经循行路线,标记热敏点,待患者所有穴位留好针后,施术者手持点燃艾条在针刺部分上方(距皮肤3 cm),先回旋施灸,随后雀啄灸强化,最后温和灸增强经气感传。每天1次,每次40 min,连续治疗6 d,休息 1 d,共治疗4周。

1.5 观察指标采用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评分量表(modified edinburgh scandinavian rating scale,MESS)及HAMD24项分别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抑郁症状恢复情况,MESS总分0~45分,31~45分为重型,16~30分为中型,0~15分为轻型;HAMD24评分0~76分,<8分表示正常,8~20分可能存在抑郁,>35分表示严重抑郁。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评估患者中医症状改善情况,选取精神抑郁、胸肋胀痛、嗳气频作三个症状,按照0~3等级评分评估中医症状改善情况,分数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治疗前后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 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患者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和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水平,以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 dismutase,SOD)水平。

1.6 疗效判定标准[5]根据HAMD24项评分改善情况评价患者临床疗效。显效:患者精神抑郁、胸闷的症状消失,HAMD 24评分减少>95%;有效:患者症状明显缓解,HAMD 24评分减少>75%;缓解:患者相关症状有所缓解,HAMD 24评分减少>55%;无效:患者症状未缓解,HAMD 24评分减少<55%。

有效率=(显效+有效+缓解)/n×100.0%

2 结果

2.1 两组中风后抑郁患者治疗前后MESS评分、HAMD24评分比较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中风后抑郁患者治疗前后MESS评分、HAMD24评分比较 分)

2.2 两组中风后抑郁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中风后抑郁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比较 分)

2.3 两组中风后抑郁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E、5-HT水平比较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中风后抑郁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E、5-HT水平比较

2.4 两组中风后抑郁患者治疗前后IL-1β、Hcy、SOD水平比较具体结果见表4。

表4 两组中风后抑郁患者治疗前后IL-1β、Hcy、SOD水平比较

2.5 两组中风后抑郁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具体结果见表5。

表5 两组中风后抑郁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3 讨论

中风后抑郁常见于中风后半身不遂、口角歪斜等后遗症患者,该群体可能因中风后躯体症状导致持续性情绪低落、焦虑、自责以及反应迟钝等精神症状,部分患者还可伴有失眠、纳差等,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情感障碍性疾病[6-7]。众多学者多关注中风后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方面,忽略患者中风后的情志变化,而抑郁症状对神经功能和认知亦具有一定影响[8]。

本研究采用的眼针理论最早可见《黄帝内经》,“五脏六腑之精气,皆属于目。”目即是眼,眼与十二经脉、奇经八脉有关,经脉分布四周,使得脏腑之气血灌注于目[9-10],而中风患者多肾精虚亏,肝肾同源;中焦指脾、胃、肝、胆等内脏[11],眼针中焦区还可促使血液营养生化,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能满”,针刺此处可疏肝解郁、行气[12]。热敏灸“小刺激”敏化穴位,可增强该穴位的经气感传,充分体现“灸之要,气至而有效”,即“得气”[13]。现代医学证明,热敏灸可促进淋巴和血液循环,继而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神经元修复[14],达到治病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MESS评分和HAMD24评分较对照组降低,初步认为中医联合治疗有助于改善中风后抑郁症状,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中风后抑郁与人体的NE和5-HT含量减少有关[15],针刺能刺激脑干上行网状激动系统,提高NE和5-HT水平,继而兴奋大脑皮质改善抑郁[16-17],因此,观察组治疗后血清NE和5-HT水平有所升高。另外,因脑为元神之府,主管精神活动,在脑干预下五脏六腑调节阴阳[3],《灵柩·海论》曰:“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盖,下在于风府。”而督脉乃脑之经络,针灸督脉可直达脑部,发挥对大脑的调控作用,继而推动机体阳气,使人体五脏六腑气血得以运行,具有醒脑调神作用,尤其是对神志疾病的治疗[18],大脑皮质脊髓束等同于人体项背部的督脉实体,皮质脑干束即人的头面部督脉实体,故患者的精神倦怠和郁郁寡欢等症状改善,由此引发的胸肋胀痛、嗳气等症状通过针灸中焦区亦有所缓解[19-20]。

此外,研究还显示,两组存在炎性应激反应,表现为炎性因子IL-1β、Hcy和SOD水平紊乱,中风后抑郁不仅与NE、5-HT等单胺类神经递质缺乏有关,同时还与免疫机制异常有一定联系[21],中风后抑郁患者的IL-1β、Hcy可能高于正常人,抑郁同样可作为一种应激源,激活体内的应激反应,继而造成内环境紊乱[22],SOD作为抗氧化应激代谢酶,在该过程中可呈代偿性高表达和分泌增多趋势[24],而热敏灸不仅具有常规针灸的双向调节作用,还能激发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系统,虽然与艾灸效应没有直接联系,但可以通过人体的各种调节系统介导以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抑制炎症反应[24],降低IL-1β、Hcy,避免SOD代偿性高表达情况,尽可能改善血液状态及周围脑组织缺血缺氧状态,促进功能恢复。

综上所述,中风后抑郁的发生与其不良预后关系密切,不利于患者的生理功能恢复,在基础治疗上可采用中医针灸,眼针联合热敏灸能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及临床体征,提高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督脉中风评分
鲍远程从督脉论治脊柱疼痛经验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中正平和是养生的根本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双周最佳阵容
“红黄绿”三色套餐查中风
最方便的健身
督脉循行考
双周最佳阵容
中风后偏瘫可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