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2022-08-04

读写算(下) 2022年6期
关键词:中心词导图知识点

徐 敏

(江苏省昆山市石牌中心小学校,江苏 昆山 215301)

“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概念,最初是由英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东尼·博赞(Tony Buzan)提出的。这是一种非常简单有效的学习思维性工具,可以帮助学习者将大脑思维认知的过程以视觉化的表现形式展示出来。针对思维导图有效的学习方法,近年来在基础教育许多课程教育都有应用性研究。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地利用思维导图的特点及优势,以直观的方式将人们思维显性化。在阅读教学中,思维导图更是以其自身优势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有利于学生语文阅读水平的提升和思维品质的培养,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梳理文本思路,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促进知识的发散和迁移,在师生双方互动合作中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思维导图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优势

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构建完善的语文知识体系,使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获得增强;能够突出文本中的中心词以及关键词,使学生能够对此形成更深刻的感官印象;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宽广的想象力挥洒空间,因此其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一)构建完善语文知识体系,促进思维能力

就小学生这一群体的思维表现形式来看,其更习惯于针对具体事物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存在较大的不足。这样一来,学生在接触和学习语文教科书当中一些带有一定抽象性以及概念性的文章素材时,其通常难以把握。为此,语文教师应当意识到思维导图的教学价值,即,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原本分散在语文教科书当中的知识点实现体系化建构,从而让学生通过对思维导图的观察,能够对相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及脉络了然于胸,进而在此基础之上领会文章的行文结构以及段落层次,让学生达成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二)思维导图能够突出文本中的中心词以及关键词,使学生能够对此形成更深刻的感官印象

从思维导图的构成情况来看,其建立在对课文内中心词的基础上,并辅之以关键词作为节点,进而达成对散落知识点的系统化归纳与整合。可以说,在一篇课文中,对关键词以及中心词的把握,将有助于学生洞悉作者的创作思想、领会课文蕴含的思想内涵,不过这些关键词以及中心词往往表现出较强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对于心智尚且处于发展时期的小学生而言存在着较大的理解以及领会难度,这就意味着,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思维导图,将知识点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操作多媒体设备突出思维导图中的中心词与关键词,让学生对这些具有较强抽象性与概括性的词汇形成更深刻的感知和理解。

(三)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宽广的想象力挥洒空间

思维导图的作用在于将先前看似散乱的语文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可以说,借助思维导图的运用,将让学生的认知方式得到转变,从而有助于学生获得更宽广的想象力挥洒空间,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变得更具张力。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语文阅读思维能力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之中,教师遵循的教学模式较固化,也就是教师先行结合阅读素材为学生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并向学生讲解阅读素材应试技巧,学生在阅读课堂中能够做的便是对教师宣讲的考点加以记忆。可以说,当学生长期处于此种被动学习状态下,其思维的活跃度将变得低下,其亦会习惯在阅读学习过程中依赖教师而吝于进行自主思考和分析。尤其需要看到的是,处于此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习惯于独自掌控课堂,因而少有同学生进行交流与互动的契机,学生也会安于现状,对教师讲解的知识内容简单地接受和照单全收。小学生天性喜动,对于新鲜事物充满了热情,而小学语文教师习惯采取的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对于阅读知识的学习热情。如若教师依然抱残守缺、不思转变,则将会导致学生对于阅读知识乃至于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热情逐渐萎缩。因此,教师应当借助思维导图的课堂引入,让学生获得主动学习的契机,改变被动学习的状态,由此将会确保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逐渐获得提高和进步。

例如,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是一篇精读课文。翻开这篇文章,一阵阵极富热带风情的海韵海味便迎面扑来。文章用生动、具体、形象的语言写出了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地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在这篇课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教学形式,将一篇静止的文字材料转换成思维导图,达到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的教学效果。具体而言,就是用结构图的形式(如用树形结构图效果更好。每一个知识群就是一根椰树枝、每一个知识点就是一片椰树叶。)将课文的知识要点一一展现出来(如图1)。这样,小学生对于本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更加直观、更加形象。同时,通过思维导图的引导,能够使小学生学会阅读的正确思考方式,逐渐形成良好的语文阅读思维能力,这对于后续教学的有效开展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作用。

图1

(二)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文本构架

在阅读过程中,小学生对于文本的构架通常来说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是理清文本构架又是阅读中非常关键的一项内容。为此,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使学生将阅读中了解到的内容绘制出来,并通过绘制进一步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段落分布、层次结构、主题思想,进而更好地梳理文章脉络,刻画情节发展导图,能更好地理清文本构架,深入地体会文章思想,也能够对自己今后的写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例如,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中的《荷花》是叶圣陶写的一篇优美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描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被如诗如画的美景陶醉而浮想联翩。课文赞美了荷花以及大自然的美。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同学们体味课文作者写作本文时,是如何因景入情,又以情观景的。然后以“作者笔下的荷花,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的”为思路,引导学生从“色、味、形”和“由实到虚”一步步分析文本的构架,最后形成以下思维导图(如图2)。

图2

(三)引导学生解读文本内涵,自主绘制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具有发散性思维的特征。教师在阅读教学课堂上绘制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帮助同学们开启思维,拓展联想,进一步激发他们张开想象翅膀,海阔天空任意翱翔。在思维导图绘制之后,学生将通过思维导图实现对阅读素材整体文章知识脉络的梳理和领会,并从中洞悉阅读素材蕴藏的关键词和中心词。因为思维导图的绘制建立在学生对于阅读素材阅读过程当中形成的独特感受,故而其将实现对阅读素材当中各个段落内容的有效领会,进而帮助其更高效地洞悉阅读素材的中心思想。在学生实现了对阅读素材的整体性把握之后,其阅读活动将更深入,获得的阅读体验亦将更深刻,进而让其语文阅读素养获得增强。

例如,部编版六年级上册中有一篇课文《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先生创作的短篇小说《故乡》。作者以插叙写法,同时结合白描手法,依据“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塑造了一个在作者眼中“聪明、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少年闰土形象,表达了“我”对久别家乡的热爱和少年伙伴闰土的想念。由于这篇课文的主人公是与同学们年龄差不多的孩子,课文的许多描述容易引起大家的兴趣与共鸣。因此,在《少年闰土》一课教学过程时,笔者不像之前课文学习一样,备课时制作好思维导图,课堂上展示给同学看,而是引导同学们尝试着自己制作思维导图。

学生在解读文本中发现,文章前后描述的闰土特征有着极大的变化。似乎是作者有意突出一个人几年之间的巨大变化,从而引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即旧社会对一个健康、勇敢、智慧的人的摧残。由此,不但深化了文章内涵,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主题。孩子们在初次自主绘制思维导图的探索中获得了不一样的感受。他们觉得在思维导图的制作过程中,不仅可以对教材文本的内容进行系统地解读分析,一个立体的课文结构导图,在自己的大脑中逐渐形成;而且在思维导图制作的过程中,可以更进一步贴近作者的思想,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

如图3,在进行文本阅读课堂教学活动之后,教师因势利导,组织学生自己绘制思维导图,让学生能够按照自己喜爱的方式、遴选满意的图案以及色彩,将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表现出来。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这种教学组织方式将使学生的兴致获得提高,并且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点的梳理,进而达成对知识体系的建构。

图3

(四)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后复习与评价

语文阅读教学课后的复习巩固和评价总结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记忆能力有限,如果不勤于复习和总结,很容易就会将之前所学的知识忘掉,如此一来,他们在后期学习更深层次的内容时就会非常吃力,达不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要学会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定期进行复习和总结,帮助学生将知识点进行整理,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从而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将旧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

例如,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中有《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简而言之,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诗,诗中写到了荷花。笔者借此提问同学们:“大家之前学过的古诗中,有哪些写到荷花的?”以此引出了本学期不久前学生学过的《赠刘景文》一诗。这样,同学们就会增强对该诗的印象,起到复习和巩固的作用。

为了确保后续教学活动的质量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重视教学评价的意义与效用,假若缺失了教学评价,或者教学评价的信度与效度不足,则难以真正衡量和评判教学质量。这样将会影响到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亦对学生的阅读水平提高存在着诸多不利的影响。从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来看,教师采取的评价模式多数仅仅满足于对学生字词掌握和理解等层面,少有对学生把握阅读素材内容的评价。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当借助思维导图的形式对阅读教学活动加以评价。

三、结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是一种实用性非常强的图形技术。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探索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要善于巧妙利用思维导图,挖掘学生潜在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轻松地学习语文,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思维导图这一思维可视化工具在阅读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寻求有效的思维导图,实现阅读水平的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中心词导图知识点
烃思维导图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Why I ride
第6章 一次函数
关于G20 的知识点
基于频繁依存子树模式的中心词提取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