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神婉约 清新脱俗
——清代女画家吴应贞《荷花图》赏析

2022-08-04□白

老年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游鱼鱼戏莲叶

□白 羽

《荷花图》清·吴应贞 纸本设色 130cm×58.5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荷花,花大色艳,清香远溢,凌波翠盖,素有“花中君子”之称。《尔雅》中有“荷,芙蕖……其实莲”的记载;周敦颐《爱莲说》中亦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说。荷花寓意纯洁、坚贞、清廉、高洁,自古便有众多画家喜爱画荷,并形成各自的风格与技巧。以荷花为主题创作的国画作品更是异彩纷呈,在绘画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艺术地位和文化意蕴。

明清时期的女性绘画,主要受南方文人画影响。尤其是南方吴门地区,自三国、两晋以来便是文人的会聚之地,有着悠久的文化渊源。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女性画家声名鹊起,绘画题材范围广泛、艺术手法渐趋多样,并有大量精品传世。尽管女性画家在当时的文化环境、生活环境及封建伦理道德规范等因素的制约下,大都未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绘画语言的成就也尚不能超越男性画家,但她们在创作中能自然地倾注自己的真情实感,使作品带有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愫,于雅秀清丽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思和哀愁。她们的作品开拓了揭示明清女性情感世界的表现方式,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独特的意义。而吴应贞作为这一时期著名的女性画家,其荷花图在众多画家中脱颖而出,给人一种清新脱俗之感。

吴应贞,生卒年不详,字含五,江苏吴江(今苏州市吴江区)人。工花鸟画,宗法恽寿平没骨画风而有所变格。恽氏直接点染的画风在清代花鸟画坛影响很大,成为女性画家在花鸟画创作上的典范。除恽氏家族女性后裔画家恽冰、恽青、恽怀英等人承袭此法外,其他女画家如吴应贞、李珏、毛周、吴玖等亦纷纷以没骨法进行创作。

吴应贞所作《荷花图》,是一幅表现池塘风和日丽景色的写实作品。款题“庚子桂月写,延州内史”,后钤“吴氏应贞”“一字含五”印。图中所绘荷花绰约俏丽,花、叶敷色艳丽而不浓腻,工致的晕染旨在追求荷叶含水带露的润泽、鲜灵与生动;清逸秀爽的笔墨,则写出“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品格。画家并未刻意地描绘水面,而是通过惬意于荷花丛中的鱼儿,将一池清水巧妙地暗示出来;又通过鱼儿若即若离、或远或近的交错游动,扩展了画面的深远空间。

汉乐府《江南》诗云:“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诗句以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出一幅秀丽美妙的江南风光,宁静而又生动。荷花高洁动人,鱼儿穿梭于碧叶之下,灵动活泼、生机盎然,是自然和生命的魅力所在。吴应贞的《荷花图》,仿佛描绘了此诗意境的一角:荷花清丽,或盛开,或含苞,花瓣层次丰富鲜明,薄而不平;荷叶大如华盖,青翠欲滴;荷梗设色清淡,间有两支若有似无;点点浮萍与水中飘逸的荇藻,塑造出水面上下的空间感和层次感;三条灵动的黑色小鱼逐落花而来,游姿各异,鱼尾清透似纱,于水草间若隐若现;一支饱满的莲蓬自顾耸立,莲子成熟诱人;一只嗡嗡飞来的蜜蜂,以墨笔画出,工致细腻,翅膀轻盈,与水中的游鱼遥相呼应,增添了画面的生动意趣。

在技法上,画家以没骨法将运笔和设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图中,游鱼的画法可谓用笔精到,从背部到腹部,由浓而淡,形象准确生动,从中可感受其身体的柔滑质感和细致可爱的嘴部表现。同时,流线型身姿和不同的眼部描绘增加了游鱼动作的迅捷之势,透出一种轻松惬意的闲逸氛围。荷叶正反面叶脉与花瓣的着色,层次分明且晕染自然。此外,作品留有的大片空白,使整体气息更加清雅空灵。

通篇看来,吴应贞的《荷花图》构图完整,动静协调;设色和谐,浓淡相宜;工整而不刻板,浓重却妍雅,别有情致。当微风轻送,暗香袭人,为观者带来一丝夏日清凉。

猜你喜欢

游鱼鱼戏莲叶
采莲曲
世界上最大的莲叶
读迷作品
飞鸟和游鱼
江南
和旧时的自己握手言和
飞鸟和游鱼
植物占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