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石鼓文》的学术及艺术价值

2022-08-04□白

老年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石鼓史学用笔

□白 锐

石鼓

作为春秋时期文化的活化石,《石鼓文》凝结着我国早期先民的智慧与思想。石鼓出土于初唐,史籍所载最早可见于贞观年间。唐宋以来,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为石鼓命名,其中以“石鼓”“石鼓文”“猎碣”较为常见。

从史学的角度来说,《石鼓文》记述渔猎、祭祀等活动场景,为了解当时的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史实;从文字学的角度来说,《石鼓文》保留业已消失的古文字,为研究考察上古文字提供了珍贵的原始资料;从文学的角度来说,《石鼓文》是可与《诗经》媲美的叙事史诗,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说,《石鼓文》是由大篆向小篆演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在书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以下分别从四个方面进行叙述。

一、史学价值

《石鼓文》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记载秦国国军选车徒、备器械,与周天子的使者同游渔猎的盛事,可以窥见春秋时期秦人在自然、政治、文化、生产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以描写田猎的诗篇《车工》为例:春秋时期,战车是国力、军事实力的象征,开篇对车马的夸赞,实则为骁勇善战的秦人进行铺垫。在浓重的渲染和铺垫下,着重描绘狩猎的高潮,突出猎人狩猎的高超技艺以及勇猛刚健、自信豪迈的精神气质。一篇《车工》体现出春秋时期秦人的尚武精神,也从侧面体现出《石鼓文》所承载的史学价值。

二、文字学价值

《石鼓文》的诗文内容虽反映了春秋早期的生活状况,但由于刻石较晚,它的文字是春秋中晚期形成的,因此与同时期《秦公簋》《秦公磐》的文字风格极为相近,而与春秋早期和战国时期的文字存在明显差异。诚然,秦人直接继承西周文字,而因其后来统一全国,所以秦系文字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占据正统地位。《石鼓文》作为承前启后的秦系文字,一面连着商周以来的古文字,一面连着大篆,因此具有举足轻重的文字学价值。

三、文学价值

石鼓文,共十枚,高约三尺,宽约两尺,分别刻有大篆四言诗。饶宗颐在《秦出土文献编年》的序言中指出:“愚一向以为十鼓为长篇联章体,与雅硕可媲美……涵泳十鼓之文,俨然王者气象……十鼓信为自来‘畋猎文学’之极品,从后衍生出汉人《羽猎》《长杨》之巨制,此非秦初列于诸侯局促于一隅时所宜有,况出土文辞,除钟誉较长外,至今未有第二类石鼓之制,故十鼓应为王室之作。”显然,这是从文学的观点来看。与《诗经·秦风》的风格、内容颇为类似,《石鼓文》的文学价值也是弥足珍贵的。

四、书法艺术价值

《石鼓文》的书体属于大篆体系,对后来秦小篆的出现产生极大影响,在书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有“大篆唯一的法则”之美誉。与金文相比,《石鼓文》更加规范、严整,在用笔、结体、章法等方面具有独特个性。具体而言,《石鼓文》用笔挺拔匀圆,以中锋用笔为基本笔法,改造金文粗细不均的图画式用笔为圆转如一、匀称等粗的线条,行笔过程为藏锋逆入,中锋行笔,回锋收笔,线条遒劲质朴。《石鼓文》不仅在用笔上呈现为大篆与小篆的过渡形态,在结体上同样兼有二者的特点,表现为左长右短、左低右高,上紧下松。从美学角度来看,《石鼓文》具有庙堂正大气象的壮美、古朴疏朗的和谐之美、中锋劲健的婉转之美、金石气韵的朴实之美。

摘编自《大匠之门》

《石鼓文》拓片(局部)

猜你喜欢

石鼓史学用笔
石鼓响了
不要用笔去玩电风扇
扬雄的蚕丛说与史学价值
用心用笔 一起战“疫”
不可“烘染太过”——用笔过猛,反倒弄巧成拙
“中华第一古物”:故宫石鼓
《西方史学通史》第三卷“拜占庭史学”部分纠缪
史学漫画馆
宝鸡石鼓山西周墓地三号墓墓主之谜
史学漫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