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康市8个苦瓜品种引进比较试验

2022-08-03高海娜

南方农业 2022年13期
关键词:黑珍珠苦瓜特长

高海娜

(安康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陕西安康 725021)

苦瓜是较受消费者喜爱的食药同源蔬菜之一,《本草纲目》记载苦瓜可以“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苦瓜富含多种对人体十分有益的活性成分,多项研究表明苦瓜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抑菌、提高免疫力等功能特性[1]。硒具有防止癌症发生、抗氧化、提高人体免疫力的功效,食用富硒食品是补充硒元素的有效途径之一[2]。安康位于陕西南部,气候温润,天然富硒,苦瓜种质历史悠久。为进一步丰富安康的苦瓜种植品种、富硒品种,西南地区引进面积较大的苦瓜品种丰冠绿霸、大顶苦瓜、台湾特长绿宝、绿箭苦瓜、长白苦瓜、华绿玉、玲珑苦瓜、黑珍珠等8 个品种进行品比试验,以期筛选出产量高、抗性较强、聚硒能力强、适宜安康栽培的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苦瓜品种有丰冠绿霸、大顶苦瓜、台湾特长绿宝、绿箭苦瓜、长白苦瓜、华绿玉、玲珑苦瓜、黑珍珠,以绿箭苦瓜为对照。

1.2 试验方法

苦瓜种植试验区位于安康市农科院示范园内,试验地块地势平坦、肥力中等,配备滴灌设施,前茬作物为辣椒。2020 年12 月每667 m2施入硒肥40 kg、有机肥80 kg、复合肥50 kg,经测定,试验区土壤硒含量为1.360 mg·kg-1。

试验选取8 个苦瓜品种,每个品种设3 次重复种植,共24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9 m2,18株苦瓜,株行距80 cm×180 cm。试验于2021年2月28日在玻璃温室内进行穴盘育苗,4月5日露地覆盖地膜定植,定植后浇足水,田间管理按常规。

1.3 试验统计调查方法

5 月20 日开始采收,8 月15 日结束,共采收18次,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均按常规生产管理。5 月18 日对苦瓜白粉病的感病株和病情指数进行调查统计。参照《苦瓜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记录病株数及病级。病级分级标准为:0:无症状;1: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1/3 以下,白粉模糊不清;2: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1/3~2/3,白粉较为明显;3:病斑面积占叶面积的2/3 以上,白粉层较厚、连片;4:白粉层浓厚,叶片开始变黄、坏死;5:叶片坏死斑面积占叶面积的2/3以上[3]。

5 月20 日开始测产,每次每个品种3 次重复共取30 株苦瓜作为样本,称取鲜重,通过18 次测产的数据,折算出小区产量及每667 m2产量。第1次采收时,各处理随机取5 个苦瓜测量其植物学性状,计算平均值。生育期间统计各参试品种的品种特征,包括初花时间、第一雌花节位、初次采收时间、果实颜色、肉瘤类型、果实的纵径和横径、果肉厚度、单瓜重、硒含量、生长势、商品性状、经济性状等。

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苦瓜硒含量[4],各处理第1 次与第2 次采收时随机选取无病虫害果实3 枚,清洗烘干粉碎后分别测定硒含量,最终结果取2次测定结果的平均值。

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各级代表值)/(调查总叶数×5)×100

1.4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18 和SPSS 26.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LSD 差异显著性检验,所有数据均为3次重复的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苦瓜品种的生育期及植物学性状

参试的8 个品种初次开花为5 月11—18 日,最早的为绿箭苦瓜(5 月11 日),其次为丰冠绿霸(5 月12日),最晚的品种为华绿玉(5 月18 日),与绿箭苦瓜相差7 d。参试品种第1雌花节位都在第10节以上,为第12.8~18.6 节,相差较大,雌花节位最低的是丰冠绿霸,为第12.8 节,其次为绿箭苦瓜,为第13.3 节;这两个品种也是开花最早的两个品种。雌花节位最高的是长白苦瓜,为第18.6节,其次为华绿玉,华绿玉为开花最晚的品种。雌花节率为12.56%~25.45%,相差较为明显,最大相差12.89%,雌花节率最高的品种为丰冠绿霸,其次为台湾特长绿宝,雌花率较高的品种还有绿箭苦瓜,为20.56%;雌花节率最低的为玲珑苦瓜,为12.56%,其次为黑珍珠和大顶苦瓜(见表1)。

表1 各参试苦瓜品种的生育期及植物学性状

2.2 不同苦瓜品种的果实性状

试验结果显示(见表2),参试品种的果实性状具有多样性。参试品种果实颜色较为丰富,主要有白色、白绿色、嫩绿、绿色和墨绿色,其中长白苦瓜为白色,华绿玉和玲珑苦瓜为白绿色,丰冠绿霸、台湾特长绿宝、绿箭苦瓜3 个品种为绿色,大顶苦瓜为深绿色,黑珍珠苦瓜为墨绿色。果实纵径为10.56~30.15 cm,横径为3.58~10.15 cm,台湾特长绿宝、绿箭苦瓜、长白苦瓜、华绿玉4 个品种果实纵径差异不显著,这4 个品种果实纵径显著长于其他品种。果实纵径小于15 cm 的品种有2 个,分别为玲珑苦瓜和黑珍珠,其中黑珍珠纵径最短(10.56 cm)。大顶苦瓜的果实横径和果肉厚度显著大于其他品种,达到10.15 cm 和1.05 cm。参试品种果形指数从1.81到6.28 不等,果形指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果实的外观形状,果型指数越小则越为短粗,越大则越为细长。果形指数最小的为大顶苦瓜,为1.81,果形为短圆锥形、较为粗短,玲珑苦瓜和黑珍珠果型指数也较低,果型为短棒状。长白苦瓜果形指数最大为6.28,果形为长棒状,较为细长。参试品种单果重在129.42~254.35 g,丰冠绿霸、台湾特长绿宝、绿箭苦瓜3 个品种单果重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其次为华绿玉。单果重低于150 g 的有长白苦瓜和黑珍珠2 个品种。参试品种果瘤主要有纵条间圆瘤和尖瘤两种,其中台湾特长绿宝、绿箭苦瓜和黑珍珠为尖瘤品种,其他品种为纵条间圆瘤。参试品种口感主要有苦、中苦、微苦,脆、绵、微绵,其中丰冠绿霸、大顶苦瓜、华绿玉、玲珑苦瓜口感为微苦,黑珍珠为苦,其他品种为中苦;长白苦瓜和华绿玉口感较为绵韧,丰冠绿霸为微绵,其他5 个品种口感较为脆爽。

表2 各参试苦瓜品种的果实性状

2.3 不同苦瓜品种的产量及硒含量

苦瓜品种的产量对种植效益呈一定的相关性。试验以安康种植较为广泛的品种绿箭苦瓜为对照,对不同品种的苦瓜产量数据均值和标准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品种产量差异较大(见表3),其中华绿玉、丰冠绿霸、台湾特长绿宝3 个品种每667 m2产量显著高于对照,华绿玉由小区产量折算每667 m2产量达到2 196.58 kg,比对照增加12.9%,丰冠绿霸和台湾特长绿霸分别比对照增产7.4%和0.5%,其余四个品种产量均低于对照。8 个参试品种的硒含量为0.711~2.869 mg·kg-1,不同品种苦瓜的硒含量差异显著,丰冠绿霸等5 个品种硒含量高于对照,其中丰冠绿霸的硒含量达到2.869 mg·kg-1,其次是华绿玉和黑珍珠。参试苦瓜品种均达到安康市富硒含硒食品与相关产品硒含量标准(≥0.15 mg·kg-1)。

表3 各参试苦瓜品种的白粉病发病率、产量及硒含量

2.4 不同苦瓜品种的白粉病发病率

白粉病是苦瓜主要病害之一,苦瓜植株感染白粉病初期着生白色粉层,后期逐渐褪绿、黄化,导致光合作用降低,影响果实发育,引起植株早衰,缩短采收期,一般减产20%~50%[5]。试验于5 月18 日统计了各品种白粉病的发病率,根据表3得知,8个参试苦瓜品种白粉病发病率为12.5%~25.8%,病情指数为7.5~15.9。发病率最低的为品种为丰冠绿霸,连同大顶苦瓜、台湾特长绿宝、华绿玉、黑珍珠4 个品种的发病率低于对照,病情指数最低的品种也是丰冠绿霸,也是唯一一个病情指数低于对照的品种,病情指数最高的品种为玲珑苦瓜。

3 结论与讨论

品种引进试验应考虑引进材料的产量、品质,通过比较8个苦瓜品种的生育期、果实外观性状、口感、白粉病发病率、硒含量等数据,引进的8个品种产量、果实性状差别大,华绿玉、丰冠绿霸和台湾特长绿霸3个品种比对照增产12.9%、7.4%和0.5%。1)丰冠绿霸和台湾特长绿霸果实外形为市场较受欢迎的长棒状绿色,且口感较好,可大面积推广。2)华绿玉是参试品种中产量最高的,外观为白绿色长棒状,目前在安康比较少见,但结实率、抗病性都较好,也可以考虑大面积推广,以丰富安康的蔬菜种类。3)大顶苦瓜为深绿色短圆锥形,安康市面上未见到此种类型的苦瓜,虽其产量略低于对照,但综合考虑该品种的口感、抗病性和聚硒能力,可以小范围推广试种。经测定参试的8 个苦瓜品种硒含量差异显著,说明不同品种的苦瓜聚硒能力有所不同,本次测定只取了前两次采集样品的平均值,都达到富硒标准,后续可进一步研究不同采收批次苦瓜的硒含量变化规律和种植过程中硒含量稳定技术[6]。经过查阅文献未找到富硒苦瓜品种筛选相关论文,该试验对富硒苦瓜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黑珍珠苦瓜特长
种植苦瓜 如何科学管理
种植苦瓜抓哪些管理
环山抱湖
吃苦瓜
老板的特长
没有特长怎么办
稳定传输4K/60p/12bit高规格画面 Palic(柏力)黑珍珠1000
黑珍珠
钱就是特长
如何判断孩子的兴趣与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