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你有用的时候,朋友最多

2022-08-02斯文编辑一沙

好日子 2022年5期
关键词:圈子成年人利益

文:斯文 编辑:一沙

你有没有发现,在进入社会以后,朋友越来越少了,共情越来越难了。随着时过境迁,好友之间因为阅历不尽相同,认知差异变大,少不了渐行渐远,免不了人走茶凉。人和人的关系最是微妙,近在咫尺的,可能形同陌路;远在天涯的,却会牵肠挂肚。俗话说锦上添花常见,雪中送炭难求。成年人的世界,利益未必大于感情,但感情往往与利益共生。

01 成年人的友谊一半利益,一半感情

电视剧《人世间》中,春燕年轻时曾发誓与好姐妹于虹、郑娟等人互相帮衬、两肋插刀,但遇到利益纠葛时,她却露出了不堪的一面。

原来她们住的光子片地区因为拆迁变成了寸土寸金的地方,郑娟分到两套房,送于虹一套小房。而春燕不算无房户,费尽心机没得到拆迁房,心里感到不平衡,便找上门含沙射影地问郑娟凭什么只帮于虹不帮她。于虹看不过春燕的无理取闹,强调是因为自己没钱,孩子在读书,郑娟这才把房给她,反惹得春燕大骂:“你和赶超没本事,还成资本了,我跟德宝每天忙里忙外的,还成罪过了?“这么好的一大套房子,你卖个惨就到手了。“早知道这样,我们就应该天天在家横吃竖睡,等着吃低保不就完了吗?”吵着吵着,两个人在新房子里扭打到了一起……曾经患难与共的朋友,因为眼红和金钱上的纠纷撕破脸,那模样十分不体面。

《人世间》的作者梁晓声曾说:朋友大抵是一种以同质化的命运为前提所建立的友好关系,同质化的命运一旦反差巨大,不论原来多么巩固的朋友关系也会沙化、瓦解。朋友之间的相处写满人性的复杂,本以为牢不可破的感情,在利益和攀比面前薄如蝉翼。

社交在本质上分为两种,一种是共情社交,一种是功利社交。年少时我们更热衷于寻找纯粹的陪伴,兴趣上的共鸣。但成年人的友情,却没有那么纯粹,一半利益,一半感情,已经算是幸运。社会价值也好,情绪价值也罢,现实就是你越“有用”,靠谱的朋友越多。

02 你有用的时候,朋友最多

黄渤曾在采访中坦言:以前在剧组里演小角色的时候,没人搭理,天天都会受到冷遇,你能碰到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小心机……现在(红了以后)身边全是好人,每一张脸都是洋溢着温暖的笑容,说着黄老师你要吃点什么、喝点什么,黄老师,您太辛苦了!原来,并不是朋友多了路好走,而是路好走了朋友才多。

一位北漂摄影师在《凉子访谈录》中提到:“我们这个圈子技术和能接到的活儿成正比,跟你认识多少人、参加多少局没多大关系。“就像海洋里的那些生物,你能承受多大压强,你就能适应哪个深度,能力决定了和什么样水平的同类生存在一处。

“不是进入某某商会,拿到所有人的名片,就可以飞黄腾达;不是参加大咖饭局,对桌上话题一知半解地尬聊,就能够被赏识。”

电视剧《亲爱的自己》中有这样一个扎心桥段。张芝芝是上海的一名普通上班族,为还房贷、养孩子日子过得很拮据。但她一心向往“精英群”和有钱的太太圈,非常努力地想跟她们做朋友。没想到的是,跟几位太太一起下午茶,喝了几口苏打水,加上桌上几块没咬过的小点心,就花了将近2000块钱,结账的太太在群内发起群收款,芝芝只好硬着头皮付了钱。

后来芝芝跟她们一起参加派对,发现自己平时穿得寒酸,没有一件牌子货,想买高仿充场面又担心不得体,最终找闺蜜借了一套高档衣服。

幼儿园里举办活动需要做一份策划案,张芝芝主动揽下这份苦差,她一次次付出,百般讨好,还是没有得到太太们的认可,最终被欺负、被排斥、被踢出群聊。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不是所有圈子,都适合硬着头皮闯进去。即便有幸被贵人提携,不提升自身修为,两三次的考验就会把不合适的人淘汰至圈外。你有用的时候,朋友最多,这是成年人世界的丛林法则。

想想如今还能有联系的朋友,大多都境遇相似、三观相合。你帮我一件小事,我送你一份人情,真朋友反而不怕互惠互利。如果认知差距太大,高处的人迁就,低处的人讨好,两头都小心翼翼,只会令人心生疲惫。

03 社交的本质,是等价交换

网上曾有个话题:“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如何积累人脉?”一条高赞的回答是:提高自己的被利用价值。你若盛开,清风自来,好人脉不是追求来的,而是吸引来的。想要得到高质量社交,留住想珍惜的人,不妨试试这几个方法:

1. 先为别人提供价值。

《后汉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意思是大多数人认为,只有获取别人的东西才是收获,却不知道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各取所需,与之为取。想靠近优秀的人,先让自己拥有付出的资格,为对方提供恰到好处的价值方是正途。若你肯为对方着想,做先迈出第一步的贴心人,何愁没有情感、利益上的礼尚往来。

2. 远离消耗你的圈子。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以友为镜,可明得失,商业哲学范畴有一个类似“照镜子”的理论叫密友五次元理论:一个人的财富和智慧,基本与5个与之亲密相交的朋友的平均值相等。

交友不必十分功利,却也要五分斟酌,你所处的圈子决定了你的层次。人生短暂,走进满满负能量,拉低你认知水平的圈子,是一场灾难。一旦察觉到小团体只会搞所谓的“抱团取暖”,一味消耗自己的精力,没有任何提高,不如敬而远之。

3. 增加自己的人脉砝码。

社会学有个著名的跷跷板定律——要让对方高一些,就必须使自己低一些,要让自己高一些,就必须使对方低一些。与其混迹于酒局、牌桌,穿梭于各种交友活动,拼命研读人脉成功学,不如提升你自己的实力。人情本质上是社会价值产生等价交换的过程。私交再好,实力到了才能产生交集。

猜你喜欢

圈子成年人利益
成年人是如何渐渐失去朋友的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成年人爆笑日常
I Love You, Dear China
成年人的辛苦
朋友无圈
汪建中“股市黑嘴”利益链的终结?
你的圈子在哪里
朋友无圈
09年的black Ascot valen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