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西温室生菜主要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2022-07-29孔令波

长江蔬菜 2022年13期
关键词:菌核生菜日光温室

孔令波

导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生菜因具有消脂减肥的功效,深受消费者欢迎,且种植效益比较显著,特别是日光温室反季节栽培。但如果管理不当生菜会感染病害,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因此,根据辽西日光温室生菜茬口安排,对日光温室生菜频繁发生、影响严重的病害进行总结,分析各病害症状及发病条件,并提出综合防治方法。

喀左县位于辽宁省西部,处于温带半干旱西辽河州向暖温带半湿润冀北山地过渡地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干湿分明[1]。春季少雨多旱风,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晴朗日照足,冬季寒冷降雪稀,非常有利于设施农业发展,本地以日光温室为主。生菜是日光温室栽培的蔬菜之一,但由于冬季低温寡照、高湿及重茬,生菜易受到病害为害,使产量和品质降低。因此,对频繁发生、影响严重的病害进行总结,分析症状及发病条件,提出综合防治方法。

1 日光温室生菜茬口安排

作为叶菜类蔬菜,几乎每个日光温室都栽培生菜。一是在栽培黄瓜、番茄、茄子、辣椒、豇豆等蔬菜作物的温室,将生菜作为搭配蔬菜,主要栽培时间是在主栽作物幼苗期和即将拉秧期,当生菜将影响主栽作物生长和下茬生产时,一次性收获销售。二是蔬菜轮作的日光温室,生菜是其中1个茬口,茬口安排是生菜—生菜—番茄(或豇豆)—夏大白菜—秋菠菜,8月10日育第1茬生菜苗,11月10日定植,翌年1月初开始上市,在第1茬生菜生长的同时育第2茬生菜苗,1月中旬定植第2茬生菜,3月初收获上市,1月下旬在第2茬生菜的一侧定植番茄苗,6月中旬露地育大白菜苗,7月上旬番茄拉秧前在2株间定植大白菜,大白菜缓苗后番茄即可拉秧,大白菜8月末开始上市,9月初播种菠菜,11月初收获上市。

2 生菜灰霉病

2.1 症状及发病条件

生菜灰霉病病原菌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幼苗染病,病斑水浸状,菜叶背部有灰色霉层,严重时腐烂变软;定植后染病,从基部叶片向上发展,病斑水浸状,如条件适宜,病斑迅速扩大连成一片,病叶褐色,而病叶基部为红褐色,严重时植株茎基部腐烂枯死。该病是真菌性病害,高温高湿条件下易发病,一般温室浇水过多,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温度在20~25℃发病严重。另外,生菜长势弱、冬春季节变化等情况下易发病。病菌借助农事操作和浇水传播,通过伤口及幼嫩组织皮孔侵入生菜植株内。

2.2 防治方法

一是对苗床和栽植生菜土壤进行消毒处理,播前进行温汤浸种、药剂浸种等,如用45%噻菌灵悬浮剂750~1 000 mg/kg浸种5 min;二是移栽时选生长健壮的无病虫苗栽植;三是合理密植,一般株行距为20 cm×20 cm;四是轮作倒茬;五是冬季温室10:00左右浇水,浇水要适量,浇水后密闭棚室提高温度,再通风排湿;六是合理施肥,以有机肥为主,配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造成菜体过于细嫩;七是发病初期每667 m2用45%噻菌灵悬浮剂3 000~4 000倍液喷雾防治,或用50%扑海因(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200 g对水60 kg喷雾防治,每隔7~10天1次,连续2~3次,2种药剂交替使用效果更好。

3 生菜霜霉病

3.1 症状及发病条件

生菜霜霉病病原菌为生菜(莴苣)盘梗霉菌(Bremia lactucaeRegel.),属鞭毛菌亚门真菌。霜霉病病部的白色霜状霉即为病原菌的孢囊梗及孢子囊[2]。生菜整个生长期都可发病,以为害叶片为主,郁闭地块易发病。底叶最先发病,病斑初期为近圆形或多角形、浅黄色,空气相对湿度大时叶背出现霉层,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斑逐渐扩大,由叶背发展到叶面,最后连成一片,叶片变黄枯死。该病为真菌性病害,温度低、湿度大的环境下易发病,一般发病环境温度为15~20℃,空气相对湿度为95%左右。冬春季为发病盛期,浇水过多、空气相对湿度高时易发病,栽植过密、通风不良或氮肥偏多发病重[3]。

3.2 防治方法

一是应用抗病品种,如美国爽脆、美国大速生等,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处理,加强栽培管理,适当稀植,采用高畦栽培;二是浇小水,严禁大水漫灌,采用滴灌技术,浇水后及时排湿,防止夜间叶面结露,注意通风,降低空气湿度;三是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带至棚外处理;四是要施足基肥,有机肥要充分腐熟,氮、磷、钾肥合理搭配;五是上午将棚室温度控制在28~32℃,最高35℃,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每天不要过早放风;六是在中午密闭大棚2 h,使植株上部温度达到44~46℃,不超48℃,可杀死棚内霜霉病菌,每隔7天进行1次,2~3次后,基本可控制病情发展;七是发病初期,每667 m2用72%克露(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4%杀毒矾(噁霜·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用66.5%普力克(霜霉威盐酸盐)水剂63~108 g对水75 kg均匀喷雾,共喷2~3次。

4 生菜白粉病

4.1 症状及发病条件

叶片易发病,从下往上发生,发病初期叶片正反面出现白粉斑,后白粉斑变成白粉霉状斑,病斑连成一片。发病条件适宜时,发展很快,最后整片叶覆盖1层白粉,叶片变硬变脆,严重时黄化干枯死亡,湿度大时病斑有小黑点产生。该病为真菌性病害,10~30℃都可发生,大棚温度高是发病时间长、病害传播比较快的原因之一。该病喜温暖潮湿的环境,但也较耐干燥,空气相对湿度在25%~85%都可以存活,最适宜繁殖的空气相对湿度是35%~45%。在隐蔽散射光和弱光下,真菌繁殖快。如果大棚温度在10℃以上,遇到连续阴雨天气,草帘不拉开,会为白粉病菌创造有利的生长环境,则生菜极易感染白粉病。

4.2 防治方法

一是选择抗病品种,如太湖659生菜、凯撒生菜;二是进行轮作倒茬;三是及时清理温室残枝落叶,进行土壤、棚室消毒;四是采用温汤浸种,将种子放入50~55℃温水中不断搅拌,温度降到30℃时再浸泡6 h,阴干后播种;五是适量应用氮肥,防止生菜长得过于幼嫩,细胞壁变薄,利于白粉病病菌侵染;六是要及时通风,控制好棚内湿度及温度,发现病株或病叶及时摘除带出处理,防止侵染其他植株;七是发病初期,每667 m2用30%特富灵(氟菌唑)可湿性粉剂13.3~20.0 g对水50 kg均匀喷雾,或用2%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00~150倍液喷雾。

5 生菜菌核病

5.1 症状及发病条件

该病原菌属子囊菌亚门核盘属真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Lib.)De Bary][4],菌核表面黑色,内部白色。该病主要为害茎基部,初期病部呈水浸状,为黄褐色,逐渐发展造成烂叶,最后茎全部腐烂,生菜植株萎蔫死亡,湿度大时病处有絮状菌丝团,后期转变成黑色鼠粪状菌核。菌核病是土传真菌病害,生菜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在空气相对湿度85%以上,温度15~20℃时利于菌核萌发,菌丝生长、侵入及子囊盘产生。因此,低温、高湿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和流行,且菌核形成时间短、数量多。排水不良的低洼地、偏施氮肥或霜害、冻害条件下发病重。本地区温室该病的发生期为11月下旬至翌年5月。

5.2 防治方法

一是生菜收获后,清理病残株及落叶,带出温室深埋销毁;二是播种前和移栽前深翻土壤;三是采用地膜覆盖栽培,使菌核不能萌发以及孢子不能飘逸飞散,减少初侵染源;四是高温季节,每667 m2应用作物秸秆700~1 300 kg、50%改性氰氨化钙(荣宝)颗粒剂60~100 kg(主要成分是石灰氮,含氮20%~22%、氧化钙20%~28%、游离碳9%~12%),翻入土中浇水,盖严地膜,关闭棚室15~20天,可杀死病菌;五是发病初期,每667 m2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150 g对水75~100 kg或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33~50 g对水30~60 kg喷雾防治[5]。

6 生菜软腐病

6.1 症状及发病条件

该病病原菌为胡萝卜欧氏杆菌胡萝卜致病变种(Erwinia carotovorapv.carotovoraDye),属细菌,与白菜类软腐病相同[6]。该病一般在生菜生长中后期发生,病原菌从生菜茎基部或根部的伤口侵入,起初茎基部呈半透明水浸状,后病斑扩大成不规则形,严重时基部腐烂,出现浅灰褐色黏稠物,发出恶臭味,且向上发展,使上部叶片、叶球腐烂,有时生菜顶部先发病,再向下发展。该病为细菌性病害,病菌在病株或病残体上越冬,可通过浇水、施肥或昆虫传播,由伤口、生理裂口侵入。病菌生长最适温度25~30℃,最高39℃,最低4℃,致死温度48~51℃。田间水肥管理不当、害虫数量多或农事操作等造成的伤口多时发病严重。

6.2 防治方法

一是及时翻耕整地,使前茬作物残体在生菜种植前充分腐烂分解,重病地块实行小高垄或高畦栽培;二是施用充分腐熟农家肥,培育健壮植株,提高抗病力;三是及时拔除病株,用石灰对病穴进行消毒处理;四是要小水勤浇,不要大水漫灌,避免田间积水;五是防治地下害虫,防止生菜基部和根系出现伤口,导致病菌侵染;六是发病初期可用90%新植霉素可溶性粉剂4 0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

猜你喜欢

菌核生菜日光温室
日光温室番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淡紫紫孢菌微菌核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及土壤环境对其定殖的影响
脆嫩爽口的生菜
日光温室荷载组合方法及应用
模块化蓄热墙体日光温室研究进展
葡萄日光温室促成栽培新技术
向日葵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菌核菌丝型萌发特性
不同营养条件对羊肚菌菌核形成的影响*
生菜怎么吃更健康
5株梯棱羊肚菌菌丝生长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