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穗县羊肚菌高效栽培技术

2022-07-29彭鹤陶

长江蔬菜 2022年13期
关键词:子囊羊肚出菇

彭鹤陶

导读:羊肚菌经济价值高,从2018年开始,三穗县羊肚菌种植面积从0.67 hm2发展到2022年的40 hm2,羊肚菌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产业。然而部分农民因关键技术掌握不到位,想种但不敢盲目种植,部分农民盲目种植却产量低,因而制约了该产业的快速发展。特总结三穗县羊肚菌高产栽培关键技术,以供种植者参考。

青洞村羊肚菌成熟

青洞村羊肚菌采收

近年来三穗县开始引进羊肚菌种植,羊肚菌外形独特、香味浓郁、味道鲜美,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10月即可开始种植,最迟12月下旬停止种植,结合水稻轮作,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初期引种时667 m2产量超过100 kg,通过不断地探索和改进,目前667 m2产量可达400 kg,产值28 000元以上,为农民增收致富找到了新出路。现总结栽培技术如下。

1 品种选择

羊肚菌种植品种有六妹羊肚菌、七妹羊肚菌、梯棱羊肚菌3个。六妹羊肚菌子囊果的菌柄光滑、白色,菌盖棱纹密度中等,菌盖纵棱极明显,幼时灰白色、灰色,成熟时红褐色至黑褐色略带红色,菌盖近圆锥形,商品性状优良,出菇早、整齐。梯棱羊肚菌子囊果的菌盖褐色至深褐色,菌柄白色至黄白色,菌盖棱纹密度中等,菌盖纵棱极明显,子囊果呈不规则圆锥形,菌柄表面有颗粒状物,产量高、商品性优良。与六妹羊肚菌相比,出菇迟,耐高温和低温能力较弱。七妹羊肚菌子囊果的菌盖灰褐色,近圆锥形,顶端为圆形,菌盖棱纹不明显,菌柄短、白色,菌盖厚,抗病虫害和耐高温能力强,商品性状较六妹、梯棱羊肚菌差。其中,六妹羊肚菌产量较高,商品性好,出菇整齐。

2 选地与整地

羊肚菌种植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水源方便、土质疏松、避风向阳、交通方便、排水良好的地块,选择壤土地块易获高产。羊肚菌产地环境土壤重金属含量必须符合食用菌重金属安全标准,镉、汞、砷、铅的限量值以《绿色食品 食用菌》(NY/T 749-2018)的限量值为标准,铬的限量值以《食物中的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为标准。栽培土壤的pH值以6.5~7.5为宜,pH值低于6时,可在大田适量撒生石灰、草木灰进行调节,每667 m2生石灰用量50~100 kg,每667 m2草木灰用量200~300 kg,最好采用饮用水源,无饮用水源的,水源必须无污染。另外,选择基地时,前茬作物最好没有使用过除草剂和杀菌剂。

3 整地开厢

水稻田应在不影响水稻生长的情况下提前排水,四周开挖排水沟,沟的深度要求在30 cm以上;地下水明显或排水不畅的转角沟深度应超过50 cm;比较大的田块在中央开十字沟,沟的深度在30 cm以上。水稻收割后,及时翻耕疏松土壤,每667 m2撒生石灰100 kg消毒,用旋耕机翻耕耙细土壤1~2次,将土壤破碎成小于3 cm的小块。

已经细碎的土壤,播种前1~2天浇1次透水,待土壤不黏后再深耕25~30 cm,采用高畦种植,起平畦,畦面宽100~120 cm,畦高20~30 cm,沟宽30~40 cm。

4 搭建遮阳棚

羊肚菌主要采用钢架大棚和简易竹架大棚栽培模式。钢架大棚栽培模式利用现有的温室大棚,大棚成本较高,保温保湿效果好,利于提前出菇;简易竹架大棚在整地开厢后用竹子搭建,搭顶高260 cm的高拱棚,跨度450 cm,利于抵御雪灾,避免棚室倒塌,搭建方便,稳固、保温、保湿,选择遮阳率85%的遮阳网。

5 播种

5.1 土壤预湿

土层厚15~20 cm,含水量低于40%时必须适当补水,使土壤湿润,以手捏紧土团可出少量水为宜,补水后表土稍微风干,保持土壤耕作层湿润而不黏工具,即可播种。

5.2 播种方式及用种量

播种主要分撒播和条播2种方式,菌种条播时,在厢面上顺厢以30~40 cm的间距开“V”形沟槽,沟槽宽10~15 cm,深8~12 cm。一般每667 m2用种180~200 kg。

5.3 播种

青洞村简易竹架大棚栽培模式覆盖遮阳网

播种前,菌种外包装表面用0.1%~0.2%来苏尔溶液消毒处理,对工作人员的双手,处理菌种的工具、盆消毒。用手把菌种掰成细小的颗粒,以每袋50 g拌种剂对水25 kg后均匀拌入菌种中。菌种处理后尽快播种,计算并试播1 m2的菌种量,培训专人负责播种,用种过少产量低,用种过多则菌种吃紧,因而用量要适中,播种要均匀。

5.4 覆土

播种后立即覆土,在菌种上覆盖厚2~3 cm的细土,确保菌种不裸露,覆土要求厚薄均匀、厢面平整,注意覆土水分适中,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

6 添加外源营养袋

营养袋的成分是小麦90%、麦麸10%,可以自行配制降低成本。购买营养袋要注意抽样检查营养袋成分是否达标,营养袋成分足是保证产量的关键因素。

播种后,土壤表面形成白色菌霜就可以摆放营养袋,一般六妹、七妹羊肚菌7~10天,梯棱羊肚菌10~15天,每667 m2用营养袋1 750~1 850 kg。用排式打孔器在营养袋上一面拍3~5次,营养袋打孔面贴紧土壤表面,营养袋间隔20~30 cm,行距30~40 cm,摆放密度为5个/m2。

7 覆盖、揭开黑色地膜

播种后,在厢面上覆盖0.006~0.008 mm的黑色地膜(宽度多于厢面10 cm),每间隔50 cm用土块压住,避免被风吹开。播种后7~10天,将地膜掀至一边,放置外源营养袋后,再将地膜拉回,并用土块压住。最佳揭膜时间控制在营养袋摆放后40~45天。出菇前20天进行3个操作:揭开地膜、撤除营养袋、喷重水催菇。揭开地膜应缓慢进行。

8 催菇

羊肚菌播种后覆盖地膜

三穗县台烈镇六妹羊肚菌

通过营养刺激、光线刺激、温度刺激、水分刺激、湿度控制促进羊肚菌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通过撤除营养袋实现营养刺激,一般出菇前15~25天移除营养袋。光线刺激,通过揭开地膜暴露厢面,有助于菌丝分化形成原基。温度刺激具体操作是:白天封闭大棚增温,确保低温达到出菇所需的临界温度8~12℃,至少保持4~5天,晚间掀开大棚通风降温,加大温差,刺激出菇。水分刺激,催菇阶段要求土壤含水量在45%~50%,最好用微喷或喷灌,喷至15~20 cm耕作层湿透,可喷水2~3次,促使厢面分生孢子消退,随后几天根据土壤湿度情况适当喷水,维持土壤表层湿润,经过7~8天,土壤表面就会生长大量原基。湿度控制,在催菇、原基形成和子囊果发育阶段,控制空气相对湿度在85%~95%。

9 温度管理

早春几周内温度可升高到4~16℃,能刺激羊肚菌子实体形成。如果这时温度变化剧烈(低于4℃或高于18℃),将影响子实体发育。当最低气温稳定在3℃以上时,开始催菇管理。催菇时,浇1次透水,可沟内浇大水浸润至畦面,但畦面不能有积水,后控制温度在5~20℃,以5~15℃最为适宜。温度在25℃及以上的时间不能超过2 h。

10 湿度管理

羊肚菌适宜在湿润的环境中生长。其生长阶段应保持土壤湿润,土壤含水量过低或过高都会严重影响子实体发育。尤其是幼蕾期,注意湿度不能过大,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80%,以减少羊肚菌病害的发生,成菇期保持空气相对湿度70%~85%,10 cm左右土层湿度保持在40%。

11 通风管理

羊肚菌属好氧型真菌,子实体发育阶段需通气良好。当二氧化碳浓度高时,子实体瘦小、畸形甚至死亡。充足的氧气对羊肚菌的正常生长发育必不可少,因此保持棚内良好的通风条件和土壤通透性至关重要。但要注意通风和温度的协调关系,既要通风,又要保温,菇蕾幼小时,通风量过大会造成顶尖干死,可在中午温度较高时适度通风,通风时观察子囊果表面明显粗糙干燥、顶部有收缩时,通过喷雾加大空气相对湿度。

12 病虫害综合防控

羊肚菌主要有白霉病、镰刀菌病、细菌性病害,虫害有蛞蝓、蜗牛、跳虫、螨虫、菌蚊、线虫、多足虫、蚂蚁、老鼠等,防治病虫害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主要是创造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重点防止高温、高湿。保持环境卫生,开始催菇时,将感染杂菌和虫害的营养袋移出。羊肚菌病害以物理防治为主,因为羊肚菌对杀菌剂、杀虫剂敏感,滥用农药会造成严重的产品质量安全隐患。当子实体长到1 cm时,将营养袋全部移出,每667 m2用6%四聚乙醛颗粒剂500~1 000 g与土壤按1∶5的比例拌匀,撒在土壤表面,能够杀死蛞蝓、蜗牛、多足虫等软体爬行害虫。使用20 cm×15 cm的黄色粘虫板,悬挂在距离地面25 cm处,每667 m2用30张左右,可防控蚜虫、白粉虱、菌蚊、菇蝇等害虫。使用20 cm×15 cm的蓝色粘虫板,悬挂在距离地面25 cm处,每667 m2用30张左右,可防控蓟马。使用4 000 IU/μL Bt悬浮剂防控双翅目虫害。选地时,羊肚菌最多可以连作2年,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水旱轮作则不受限制。

13 采收

羊肚菌子囊果不再增大、菌盖棱纹分明时标志成熟,需及时采摘,在子囊果果柄近地面处用锋利的小刀沿水平方向切割摘下,放入干净的筐或篮中。采摘时手应干净,避免泥土沾染在子囊果特别是菌柄上,采摘后及时将残留在土里的菌柄基部清理掉。

14 烘干

把采收的鲜羊肚菌摆到烤盘上,注意不要挤压,留一定空隙,烘烤初始阶段35~40℃,控制火候,后每隔2 h将烘烤室的温度升高3~5℃,6 h后温度升高到48~50℃,烘烤3~4 h,直至羊肚菌形状固定,每667 m2产干菇50 kg。

猜你喜欢

子囊羊肚出菇
小小羊肚菌 拓宽致富路
中国疱衣属地衣的初步研究
现代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杏鲍菇出菇实践操作技术浅析
秋栽香菇养菌出菇管理顺口溜
我国黑痣菌物种多样性研究
冠突散囊菌繁殖体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
《羊肚菌“喝水”有学问》
香菇白棒出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香菇松木屑“暴发式”出菇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