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妊娠晚期孕妇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2-07-29黄晓惠

中国医学工程 2022年3期
关键词:双胎子痫栓塞

黄晓惠

(河南省新郑市新郑华信民生医院 妇产科,河南 新郑 451150)

静脉血栓栓塞是指血液在静脉管腔内不正常的凝结引起静脉管腔阻塞,导致静脉回流性障碍的病症,包括肺血栓栓塞症和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由于妊娠期间孕妇雌激素水平升高,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加重血液瘀滞情况,导致静脉血栓性疾病的形成[1]。目前临床上常采用积极预防和干预手段改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血栓发生风险。分析并重点关注妊娠晚期孕妇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可有效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及时制定干预措施,降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2]。本研究旨在探讨妊娠晚期孕妇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新郑华信民生医院于2015 年12 月到2020 年12 月收治的妊娠晚期孕妇9 358 例,对其临床基本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根据产妇是否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分为深静脉血栓组98 例和无深静脉血栓组9 260 例。两组孕妇一般资料详见表1。

表1 影响妊娠晚期孕妇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单因素分析 [n(%)]

深静脉血栓组纳入标准:①符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介入治疗规范的专家共识(第2 版)》[3]中的诊断标准者;②临床资料完整者;③在本院建立孕产妇卡并定期体检者等。排除标准:①合并遗传性血栓者;②恶性肿瘤者;③患有精神类疾病者等。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1.2 方法

采用近端超声检测孕妇是否有深静脉血栓,在检测过程中避免近端静脉被压迫或静脉内无血流信号的情况发生,对高度怀疑为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但检查结果呈阴性的孕妇于检测后第3 d 和第7 d 进行重复检查,对孕妇进行观察,直到孕妇分娩或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妊娠晚期孕妇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情况。②对两组孕妇的临床基线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主要包括年龄、孕期增重、孕次、产次、吸烟史、饮酒史、盆腔感染史、静脉血栓家族史、胎儿数量、个人活动、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贫血、妊娠剧吐等。③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用χ2检验。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妊娠晚期孕妇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情况

9 358 例孕妇有100 例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率为1.07%,其中深静脉血栓98 例,深静脉血栓合并肺栓塞2 例。98 例深静脉血栓发生部位:胫后静脉血栓形成25 例,腘静脉血栓形成34 例,股静脉血栓形成44 例,大隐静脉血栓形成35 例,髂外静脉45 例。鉴于肺栓塞患者例数较少,本研究以98 例深静脉血栓进行研究。

2.2 影响妊娠晚期孕妇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深静脉血栓组年龄≥35岁、孕次>2 次、经产、有盆腔感染史、吸烟史、双胎或多胎、卧床久坐、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剧吐、子痫前期、妊娠期高血压的孕妇占比均高于无深静脉血栓组(均P<0.05),见表1。

2.3 影响妊娠晚期孕妇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Los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卧床久坐、妊娠期糖尿病、年龄≥35 岁、子痫前期、双胎或多胎均为妊娠晚期孕妇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2.912、1.958、2.228、4.509、2.646,P<0.05),见表2。

表2 影响妊娠晚期孕妇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女性在妊娠期间各项生理指标均可发生变化,血流缓慢、子宫增大等都会影响下肢静脉回流,进而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其主要临床症状为受阻血管附近产生肿胀、疼痛、发热等,可引发静脉溃疡、患肢慢性疼痛等并发症[4]。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CT、加压超声、磁共振等技术广泛应用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中,但仅可作出诊断、识别,不能有效预防。

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受多种相关因素的影响,与血液高凝状态、血流缓慢等均有相关性[5]。本研究选取9 358 例妊娠晚期孕妇,以探讨其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因素。本研究中经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深静脉血栓组年龄≥35 岁、经产、有吸烟史、盆腔感染史、孕次>2 次、双胎或多胎、卧床久坐、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剧吐、子痫前期、妊娠期高血压的孕妇占比均高于无深静脉血栓组,提示妊娠晚期孕妇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受多种相关因素的影响。长期的卧床久坐和高龄产妇都可导致血液流动缓慢,增加血栓的形成风险;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身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导致血小板活化,损伤血管内皮,增加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双胎或多胎孕妇的子宫体积均比单胎孕妇大,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到压迫,增加血栓发生率;子痫前期孕妇由于绒毛坏死、胎盘缺血等原因,可释放出大量凝血活酶,导致凝血活性增加,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同样导致血栓形成风险的增加[6]。在安全范围内进行适度运动、服用抗凝药低分子肝素、积极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和子痫前期、合理使用弹力袜和压力通气装置等都是临床常见的干预措施,根据其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与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血栓发生率[7]。本研究中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卧床久坐、妊娠期糖尿病、年龄≥35 岁、子痫前期、双胎或多胎均为妊娠晚期孕妇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提示临床应重点关注其危险因素并及时进行干预措施,增强孕妇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改善血液高凝状态。

综上,卧床久坐、妊娠期糖尿病、年龄≥35 岁、子痫前期、双胎或多胎均为妊娠晚期孕妇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临床应重点关注其危险因素并针对性预防,及时制定干预措施,降低妊娠晚期孕妇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风险,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双胎子痫栓塞
不同年龄段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胫骨平台骨折并发肺脂肪栓塞综合征一例
Neuroform Atlas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Meta分析
双胎妊娠的孕期胎儿监护
子痫前期是什么病?
如何防范子痫
最凶险的妊娠疾病
双胞胎在妈妈肚子里怎么“住”
双胎妊娠,有何特别?
说说双胎妊娠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