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恒牙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2-07-29庞爽

中国医学工程 2022年3期
关键词:龋病口腔卫生恒牙

庞爽

(南阳市口腔医院 儿童口腔科,河南 南阳 473000)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上升,儿童日常使用零食次数不断增加,恒牙龋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给患儿的日常生活和饮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1]。口腔健康是儿童全身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恒牙龋病不具有传染性,但会导致牙体组织被逐渐破坏,严重影响患儿咀嚼功能,因此保持良好的口腔健康,降低恒牙龋病的发生对促进患儿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2]。目前临床关于恒牙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尚未完全明确,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儿童恒牙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降低儿童恒牙龋病发生的风险提供参考和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南阳市口腔医院2020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收治的20 例恒牙龋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作为龋病组,选取同期来院进行口腔检查的80 例口腔健康儿童的检查资料作为非龋病组。纳入标准:①恒牙龋病诊断标准符合《口腔预防医学》[3]中的相关标准者;②年龄≤12 岁者;③临床资料完整者等。排除标准:①牙髓或牙周存在病变者;②合并口腔手术史者;③口腔卫生情况较差者等。本研究获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及观察指标

①儿童恒牙龋病发生的单因素:根据两组患儿检查资料,对患儿性别、年龄、每次刷牙时间、每周睡前进食情况、每周进食糖果次数、每周饮用碳酸饮料次数、是否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学校是否开展口腔健康讲座、母亲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进行统计。②儿童恒牙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根据儿童恒牙龋病发生的单因素统计结果,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儿童恒牙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使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用χ2检验;儿童恒牙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进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儿童恒牙龋病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龋病组患儿刷牙的频率1 次/d、每次刷牙时间<2 min、每周睡前进食≥3 次、每周进食糖果≥4 次、每周饮用碳酸饮料≥3 次、母亲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患儿占比(30.00%、75.00%、55.00%、50.00%、65.00%、55.00%)高于非龋病组(8.75%、50.00%、28.75%、26.25%、38.75%、3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期检查口腔健康、学校开展口腔健康讲座患儿占比(45.00%、80.00%)低于非龋病组(73.75%、9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儿童恒牙龋病发生的单因素分析 [n(%)]

2.2 儿童恒牙龋病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刷牙的频率1 次/d、每次刷牙时间<2 min、每周睡前进食≥3 次、每周进食糖果≥4 次、每周饮用碳酸饮料≥3 次、母亲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均为儿童恒牙龋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定期检查口腔健康、学校开展口腔健康讲座为儿童恒牙龋病发生的保护因素(P<0.05)。见表2。

表2 儿童恒牙龋病发生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3 讨论

恒牙龋病是指儿童恒牙萌出以后发生的龋齿,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口腔疾病,通常由细菌感染引起,其可通过破坏患儿牙齿硬组织而影响患儿正常的牙齿功能,病情严重可导致牙髓、根尖周炎的发生,对患儿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4]。6~12 岁儿童处于乳牙和恒牙交替阶段,而儿童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等意识还没有达到成年人的认知水平,因此这个时期是恒牙龋病发生的主要时期,世界卫生组织规定[5],龋病的患病率水平以12 岁龋均作为衡量标准,12 岁及以下儿童是恒牙龋病流行病学调查中较为重要的群体,因此通过对儿童恒牙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对预防儿童恒牙龋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刷牙的频率1 次/d、每次刷牙时间<2 min、每周睡前进食≥3 次、每周进食糖果≥4 次、每周饮用碳酸饮料≥3 次、母亲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均为儿童恒牙龋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定期检查口腔健康、学校开展口腔健康讲座为儿童恒牙龋病发生的保护因素。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和饮食健康习惯是维持口腔健康的重要因素[6]。每天早晚刷牙是去除口腔食物残渣、软垢、牙菌斑,保持口腔清洁和口腔保健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正确有效的刷牙方法对维持口腔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每天只刷牙一次和/或每次刷牙时间<2 min 均无法有效清除危害口腔健康的物质,使得细菌、食物残渣等残留较多,细菌滋生较严重,因此更容易发生恒牙龋病[7]。因此家长应加强对儿童日常刷牙次数和刷牙时间的管理,教会儿童正确的刷牙方法,促进儿童口腔卫生的保持。睡前进食会导致食物残渣滞留牙间隙或牙齿表面,而睡眠状态下儿童口腔唾液分泌减少,口腔自洁功能降低,食物残渣可在口腔细菌的发酵下产生酸性物质,对牙齿硬组织产生腐蚀作用,导致牙齿龋坏[8]。而进食糖果、碳酸饮料等含糖量较高的食物频率较高可使口腔糖分滞留增加,细菌对糖分分解更容易产生酸性物质,加重牙齿龋坏,促进恒牙龋病的发生[9]。因此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口腔卫生行为和饮食习惯,养成晚上刷牙后不进食的习惯,同时控制糖果、碳酸饮料的摄入对恒牙龋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母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陪伴儿童最多的家人,同时在儿童早期教育中起着主导作用,其文化程度越高,对口腔健康知识的掌握越多,同时对恒牙龋病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认识更深刻,其口腔健康的态度和卫生行为对儿童今后的口腔健康行为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临床对于母亲文化程度较低的儿童,应加大对口腔健康知识及恒牙龋病危害的宣传,促进恒牙龋病的预防。定期口腔健康检查、学校开展口腔健康讲座有助于促进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和卫生行为的形成的维持,同时对规避不良饮食习惯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定期口腔健康检查有助于口腔问题的及时发现,有助于防止恒牙龋病的发生[10]。

综上所述,儿童恒牙龋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刷牙的频率1 次/d、每次刷牙时间<2 min、每周睡前进食≥3 次、每周进食糖果≥4 次、每周饮用碳酸饮料≥3 次、母亲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而定期口腔健康检查、学校开展口腔健康讲座为儿童恒牙龋病发生的保护因素,口腔门诊可据此对有以上特征的儿童进行针对性干预,降低其恒牙龋病发生的风险。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所纳入的病例数较少,导致恒牙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筛查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后续本研究可进一步扩大病例数,进一步筛查儿童恒牙龋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猜你喜欢

龋病口腔卫生恒牙
人为什么要换牙?
调皮的牙齿
儿童口腔龋病易感性研究进展
你知道吗
生活饮食习惯致食管癌早期症状的探讨
口腔健康教育对改善小学生口腔卫生状况、口腔健康知识和行为的效果研究
口腔健康教育对幼儿园儿童龋病情况影响的调查研究
正畸儿童龋病的口腔综合防治效果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口腔牙周健康指标及牙周炎现况分析
孩子换牙期多吃耐嚼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