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影响骨折愈合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2-07-29薛雷雷武军龙魏戎

中国医学工程 2022年3期
关键词:脊髓椎体腰椎

薛雷雷,武军龙,魏戎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 骨科,河南 洛阳 471000)

腰椎骨折是指外伤、病理等原因致腰段脊柱骨质的连续性或完整性受损,临床表现为腰痛、腰背肌肉痉挛、无法站立、翻身困难等[1-2]。近年来,手术方法、理念等不断改进,内固定手术成为治疗腰椎骨折的首选方法,凭借解剖复位、微创等优势广受青睐[3]。但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不良的问题日益突出,加剧患者痛苦,增加治疗成本,甚至有发展为残疾的可能。研究发现[4],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不愈合受患者自身、医源性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但关于具体影响因素的研究结论不一致。本研究选取150 例腰椎骨折内固定术患者,探讨影响其骨折愈合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提供理论支持。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病例筛选 选取2015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的150 例腰椎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纳入标准:①经X 线、CT、MRI 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腰椎骨折[5];②有手术指征,自愿配合内固定手术操作事项;③年龄18~60 岁;④接受复检与随访。排除标准:①合并免疫系统、血液系统以及重要器官原发性疾病;②既往有腰椎骨折病史;③合并严重骨代谢疾病;④术前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⑤妊娠期、哺乳期患者;⑥恶性肿瘤者。本研究已经伦理学委员会审核通过,受试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1.1.2 一般资料 本组共收集150 例腰椎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男95 例,女55 例。年龄18~60 岁,平均(35.48±4.16)岁;稳定性骨折107 例,不稳定性骨折43 例;脊髓损伤程度参考《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6]评定:A 级37 例,B 级41 例,C 级66 例,D 级6 例;手术距受伤时间6 h 至11 个月,平均(19.64±2.47)d。陈旧性骨折表现为腰背痛、下肢麻木、肌张力高等神经系统压迫症状。本组患者均选择椎管环形减压+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手术,采取经椎弓根椎体内植骨。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因骨折类型、脊髓受压部位以及程度不同,选择减压方式各异:合并椎板骨折并有硬膜前方压迫时,切除全椎板后全环减压;椎板完整者根据硬膜受压程度、位置,选择椎板开窗。根据术前影像学图像,结合临床检查决定椎板减压范围,可选椎管全环形减压、次全环形减压、半环形减压三种方式。经椎弓根伤椎椎体内植骨:经伤椎两侧椎弓根进行椎体内植骨,即在椎体中央与矢状面30°夹角置入导针,经导针置入导锥,扩大椎弓根骨孔,在骨道内置入植骨套管,将松质骨碎块置入椎体,逐渐撤出套管。植骨来源选用椎管减压切下的自体。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1 d,根据伤口渗出情况更换辅料,伤口拆线后,根据骨痂生长情况决定是否完全负重。

1.2.2 骨折愈合标准 ①骨折愈合:术后3 个月内,X 线片显示骨折椎体骨痂形成,局部无压痛和轴向叩击痛,行动与体位变换时无疼痛感,肢体功能有所恢复。②延迟愈合:术后3~6 个月,经X 线片提示骨折椎体有少量骨痂,骨折线明显,骨折椎体无硬化。③不愈合:术后8~12 个月,骨折椎体压痛、纵向叩击痛,有反常活动,骨折线清晰,无法下地行走,需进行二次手术治疗。将骨折愈合患者列入愈合组,延迟愈合、不愈合患者列入愈合不良组。

1.2.3 信息采集与赋值 根据本组病例资料和随访信息,记录纳入病例的相关信息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饮酒、抽烟、骨折分型、扶拐下地时间、术前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受伤至手术时间、血清白蛋白水平、贫血、固定物松动(X 线观察骨折有无明显移位,有表示固定物松动)、成骨因子缺乏(β 转化生长因子低于正常值50~1 500 ng/L)、损伤机制(车祸、高空坠落等为高能损伤,)、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脊髓损伤[A 级(完全性损伤,损伤水平以下运动和感觉完全丧失)、B 级(不完全性损伤,损伤水平以下无运动功能,但感觉保留)为重度,C 级(不完全性损伤,损伤水平以下有运动功能,但感觉丧失)、D 级(不完全性损伤,有随意的运动功能)为轻度]。对上述可能导致腰椎骨折术后骨折不愈合的危险因素进行赋值,以之为自变量,以是否发生骨折不愈合(否=0,是=1)为因变量行Logistic 回归分析。见表1。

表1 Logistic 回归分析赋值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与秩和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以相关因素作为自变量,以腰椎骨折术后是否愈合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骨折愈合情况

随访1 年,15 例失访,共计135 例患者成功随访,其中114 例患者达到了骨折一期愈合,21 例发生骨折不愈合,愈合率84.44%,不愈合率15.56%。

2.2 影响骨折愈合的单因素分析

愈合组和愈合不良组患者的性别、BMI、抽烟、饮酒、术前合并症个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受伤至手术时间、固定物松动、成骨因子缺乏、血清白蛋白水平、损伤机制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愈合组比较,愈合不良组年龄偏大,扶拐下地时间早,不稳定型骨折、重度脊髓损伤患者占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信息资料比较

2.3 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骨折愈合的危险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扶拐下地时间早、重度脊髓损伤、不稳定型骨折是影响骨折愈合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Logistic 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骨折愈合的危险因素

2.4 典型案例

患者李某,女,53 岁,腰3 椎体爆裂性骨折,经内固定手术治疗后,随访3 个月,经影像学复查显示骨折愈合。见图1、图2。

图2 手术后影像图

3 讨论

腰椎骨折是骨科中发病率较高的脊柱骨折类型,多因外界暴力所致,近几年来随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患者数量呈持续增加趋势[7]。腰椎骨折主要表现为局部压痛、功能异常等,并可引发脊髓神经、马尾神经损伤,严重时可致瘫痪,危及患者生命健康[8]。现阶段,手术治疗腰椎骨折伴发脊髓神经损伤已经得到广泛认可,其中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为主,可达到精准复位、降低患处压力、稳定患处的目标[9]。近年来,内固定材料逐步改进,手术理念持续更新,内固定系列手术日益多元化,但术后骨折不愈合的问题,依然是骨科研究人员的重大研究课题。鉴于此,探究影响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的因素十分必要。

据报道[10],骨折愈合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生理过程,在不同阶段受不同细胞、分子水平等因素调控,在相应信号分子调控下,骨折断端逐步完成相应功能细胞募集、增殖、分化,和细胞外基质合成、分泌和矿化等生理过程,最终顺利愈合。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若有其他外在或内在因素干扰上述任意环节,将打断骨折正常愈合过程,最终出现延迟愈合、不愈合结局。关于打破骨折正常愈合环节的危险因素,国内外医学研究者有不同观点[11-12],但对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的影响因素报道少见。经本研究发现,腰椎骨折患者术后骨折不愈合的概率为15.56%,与愈合组比较,愈合不良组年龄偏大,扶拐下地时间较早,不稳定型骨折、重度脊髓损伤患者占比较高,提示年龄、骨折类型、脊髓损伤程度、扶拐下地时间可能是影响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的因素。耿明皓等[13]根据胸腰椎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是否出现骨缺损分为骨缺损组、骨愈合不良组,报道术前椎间盘受损、椎体压缩严重、伤椎过度撑开是胸腰椎骨折复位术后出现骨缺损的独立危险因素,即术前损伤严重、手术操作不当为术后发生骨缺损的原因,与本研究中“骨折类型”这一研究结论有一定重合。不稳定型骨折患者往往因伤情严重,导致软组织损伤过重、血运不足,致骨折断端生物学环境较差,增加感染等风险。骨痂形成、矿化、塑型等骨折正常愈合过程的完成,均需要一定力学刺激,但需要选择恰当时机,过早扶拐下地锻炼,骨小梁抗压不足,容易出现内固定失败,中断骨折愈合进程,因而扶拐下地时间不当是导致骨折不愈合的重要因素。脊髓损伤是瞬间骨折移位撞击神经组织,及椎间盘组织或骨折片持续压迫神经组织所致,受损程度与患者预后直接相关。GRASSNER 等[14]发现,脊髓损伤与骨折愈合有一定关联性。脊髓损伤严重者往往因术后无法按时进行负重锻炼,影响骨折断端的骨痂形成量,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情况。高龄患者全身情况较差,身体机能退化,对手术创伤耐受性较差,局部软组织欠丰富,经内固定手术治疗后更容易发生骨折不愈合[15]。然而,年龄大虽是单因素分析影响骨折愈合的危险因素,但代入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发现,年龄大并非影响术后骨折愈合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与样本量小等有关,有待未来进一步研究。

除了扶拐下地时间、脊髓损伤、骨折类型三项影响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的影响因素外,若不限于骨折位置,淋巴细胞水平、术后制动、复位方式等未列入观察指标中的因素,可能对骨折愈合亦有影响。课题组受限于多种条件,实验设计中未能涵盖全部潜在指标,只能根据课题设计、现有条件尽可能多的选择指标,以本研究为例,软组织破裂、手术操作粗暴等缺乏统一评价标准、定性困难,亦未能作为本研究观察指标。

综上所述,扶拐下地时间、脊髓损伤、骨折类型可能是影响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骨折愈合的影响因素,对于可控因素应做好防护工作,对于不可控因素应积极治疗,减少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未来应将更多潜在因素列入观察指标,提供更全面、科学的依据。

猜你喜欢

脊髓椎体腰椎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脊髓电刺激新技术让瘫痪患者恢复运动能力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夹心椎体小剂量骨水泥预防性强化治疗“三明治”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分析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老年人腰椎滑脱怎么办?
CT及MRI在腰椎管狭窄症诊断中的应用
腰椎滑脱可以靠按摩恢复吗
经皮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与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多节段椎体压缩骨折的价值研究
注意!疼痛信号在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