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原始创新摆在突出位置

2022-07-29郭春花

纺织服装周刊 2022年27期
关键词:纤维材料化纤纤维

■ 本刊记者_郭春花

2022 中国化纤科技大会主会场。

中国化纤科技大会(泰和新材 2022)提出:

当前化纤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已步入国际先进行列,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化纤产量占全球比重达到 70%以上。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智能制造等领域也取得长足发展,特别是纤维新材料的不断突破,从原料端极大引领了纺织工业的技术进步和价值提升,不仅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同时也对航空航天、风力和光伏发电等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7 月8 日,中国化纤科技大会(泰和新材 2022)暨《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宣贯会在纤维新视界直播间拉开帷幕。本届会议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以“守正创新、绿色发展”为主题,旨在凝聚共识、共克时艰,引导全行业守正创新,不断强化创新、绿色对行业发展的核心支撑作用,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端小平,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一级巡视员夏农,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一级巡视员曹学军,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陈新伟、副会长郑俊林等领导和嘉宾在主会场参会;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美芳,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尹耐冬,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迟海平,“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理事长、恒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王松林,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贺燕丽,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主任王玉萍以及来自国家相关部委,纺织化纤上下游产业链相关行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家和新闻媒体等业界同仁在线上参会。大会由陈新伟主持。截至会议结束,在线参会累计近1.5 万人次。

高质量发展着力点:科技创新、低碳发展、品牌建设

今年4 月12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将化纤工业定位为:是纺织产业链稳定发展和持续创新的核心支撑,是国际竞争优势产业,也是新材料产业重要组成部分。

夏农在致辞时回顾了改革开放及十八大以来化纤工业取得的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当前化纤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已步入国际先进行列,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化纤产量占全球比重达到 70%以上。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智能制造等领域也取得长足发展,特别是纤维新材料的不断突破,从原料端极大引领了纺织工业的技术进步和价值提升,不仅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同时也对航空航天、风力和光伏发电、海洋工程、环 境保护、安全防护、交通运输等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基于当前我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及《指导意见》的更好落实,夏农对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坚定不移推进科技创新,围绕常规产品关键装备“补短板”;围绕先进纤维材料“强弱项”;围绕功能性差别化纤维“锻长板”。二是重点关注绿色低碳和品牌建设,要持续提升绿色生产水平;加快构建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扎实推进品牌建设,培育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三是进一步发挥好协会桥梁纽带作用。中国化纤协会要不断提高服务行业发展能力;持续深化行业发展研究,贯彻落实好《指导意见》;更加积极主动建言献策,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切实维护行业平稳运行,扎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夏农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将继续积极支持行业协会开展工作。

端小平在致辞时指出,纵观中国化纤工业70 多年发展史,每个发展阶段都离不开科技进步。特别是近年来,在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努力下,化纤工业的技术进步更是全面开花,一是功能性纤维材料技术持续升级,处于全球领先水平;二是生物基纤维材料技术显著提高,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三是高性能纤维材料技术稳步提升,成为重要的生产大国;四是循环再利用纤维技术不断创新,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化纤工业整体技术水平已步入由跟跑逐步走向与世界领先水平并跑的新阶段,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生态优化和国家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化纤工业在“十四五”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对此,端小平强调,要将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1 到N”和“从0 到1”的突破,巩固扩大我国化纤工业在全球的优势地位。

对于两部委发布的《指导意见》,端小平表示,这是国家部委自2006 年“十一五”以来,连续4 次以国家产业政策形式出台推动化纤工业发展的规划或指导意见,彰显了对化纤工业的高度重视。此次《指导意见》的出台,是国家部委立足新起点,向全行业做出了最有力动员,充分体现了国家大力推进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必将对我国化纤工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针对当前行业运行中遇到的困难,端小平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开展行业自律,防范化解运行风险。二是关注环境变化和政策走势,制定应对策略和有效的竞争策略 。三是面对不确定,做确定的事,做最好的“自己”。如围绕节能降耗、国家“双碳”战略做文章,降本增效;利用停产检修期进行装备升级改造,特别是加快推进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在产品创新上积极寻求突破和调整,提高产品附加值;全面提升生产管理水平,打造高效敏捷的运转能力,助力降本增效;思考未来,制定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协会将利用“纤维空中大讲堂”、线上线下会议等平台,针对“十四五”行业发展、双碳战略、数字化转型等热点话题,邀请相关专家进行知识共享。

化纤强国蓝图:建成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现代产业体系

会上,围绕《指导意见》,曹学军从“十三五”奠定化纤工业强国基础、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制约、《指导意见》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保障措施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

曹学军表示,“十三五”以来,化纤产量持续增长,2021 年,我国化纤产量达6524 万吨,占全球的70%以上;科技创新成效明显,行业4 项关键核心技术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行业10 家头部企业合计产能占到总规模的60%以上;绿色低碳积极推进,31 家企业获评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工厂,52 种产品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绿色设计产品,39 家企业产品通过绿色纤维及制品认证。

“十三五”时期,行业在技术、产能、产品上都取得了很大突破,“十四五”期间要如何持续发力?《指导意见》提出了一系列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到2025 年,规模以上化纤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行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达80%,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80%,绿色纤维占比提高到25%以上,生物基化学纤维和可降解纤维材料产量年均增长20%以上,形成一批具备较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构建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设化纤强国。

围绕发展目标,《指导意见》还提出了提升产业链创新发展水平、推动纤维新材料高端化发展、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战略五个方面的重点任务。

曹学军强调,《指导意见》突出了几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坚持科技创新在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二是突出产业链协同和产业链安全可靠;三是强调数字化、绿色化技术深化与普及;四是提升化纤产业服务下游行业和企业的能力。

“十三五”期间,化纤行业在技术、产能、产品上均取得较大突破。

大会同期发布了2022 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优秀学术论文及软课题获奖名单。

“为推进各项目标和重点任务的顺利实施,《指导意见》还提出了五项政策措施,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曹学军介绍,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引导,二是加大财政金融支持,三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四是优化人才队伍结构,五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

“工业和信息化部非常重视化纤工业的发展,希望会同相关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地方政府形成合力,真正让行业形成更有创新力、更有附加值、更可持续的产业链供应链,实现全面建设化纤强国。”曹学军说道。

凝聚创新合力的关键:支撑力、驱动力、竞争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对化纤工业而言,纤维新材料的创新以及产业链的协同创新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诸多领域,对提升国家工业水平和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是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点领域。

近年来,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朱美芳研究团队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及材料与纤维学科发展前沿为导向,围绕纤维材料多功能化、高性能化、智能化和可持续化开展了系列工作。会上,朱美芳深度解读了“纤维新材料的进展及展望”。她表示,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动下,我国纤维材料产业正以高质量为发展方向进行突破,并将为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基础支撑。她指出,要让纤维材料领域的进展和提升充分传导到终端应用环节,不仅需要企业个体大力提高研发投入,还需政产学研用以及产业链上下游加大协同的力度和深度。

王玉萍在作“化纤行业‘十四五’创新能力提升——凝聚创新合力提升创新载体高质量发展”报告时谈到,当前在科技创新驱动下,化纤工业实现了很多“从0 到1”的突破,高性能纤维制备技术实现飞跃,攻克了碳纤维、芳纶1414,聚酰亚胺纤维产业化关键技术及自主设备实现从无到有,特别是碳纤维,将乘着民用需求快速增长的东风,实现“从有到优”的蜕变;在产业用领域,原材料及加工技术、产品性能大幅度提升,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展;功能性纤维制备技术实现飞跃,绿色纤维取得一定进展等。

对于化纤科技未来的发展,王玉萍认为,中国化纤有产业发展、需求导向、肩负使命的支撑力,有资源集聚、制度优化、技术攻关的驱动力,有一系列创新成果的竞争力;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作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将发挥中心优势助推化纤行业科技创新。

大会同期发布了2022 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恒逸基金”优秀学术论文及软课题获奖名单、《中国化纤行业发展规划研究(2021-2025)》、《中国化纤行业绿色发展与环境保护(2021-2025)》、《2022 年中国化纤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三本专著以及2021 年中国化纤行业产量排名。此外,会上还围绕恒逸基金优秀论文和重点领域学术报告进行了专题分享。

猜你喜欢

纤维材料化纤纤维
粘胶纤维与Lyocell纤维增强聚乳酸材料对篮球训练器材及装备性能的比较
恩替卡韦联合安络化纤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研究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设化纤强国
纤维混凝土研究进展探讨
中国化纤领域的奠基人——郁铭芳
化纤衣服脱下时为什么会蹦火花
探析用于高层建筑的新型桩基的机械性能
跟踪导练(一)
刘辉纤维艺术作品
浅谈个体防护装备高新技术纤维材料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