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定西市高寒山区马铃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2022-07-29张丽霞

新农业 2022年14期
关键词:黑痣晚疫病瓢虫

张丽霞

(甘肃省渭源县秦祁乡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甘肃 渭源 748200)

马铃薯原产于热带美洲山地,目前在我国各地均有种植。马铃薯因其营养价值高、烹饪方法多样在我国备受欢迎。定西市位于甘肃省中部,是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秦岭的交界处,四季分明,夏季无酷暑,冬季无严寒,气候非常适宜种植马铃薯。随着近年来定西马铃薯产业的不断发展,农业工作者也逐渐开始重视对马铃薯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本文结合前人对马铃薯病虫害的研究,对定西市高寒山区马铃薯种植时可能遇到的病虫害问题进行浅要简析,旨在为高寒山区马铃薯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1 马铃薯主要病害

1.1 马铃薯早疫病及防治方法

马铃薯早疫病又称干斑病、夏疫病、轮纹病,是由茄链格孢引起的。这种病菌会以分身孢子或菌丝体附着在生病的马铃薯上过冬,研究发现,病残株上的病菌在-45~-35℃均可生存,而表面的分生孢子在-27℃下可以存活5天。等到第二年春天成为马铃薯早疫病的感染源。病菌会通过风、雨等途径传播,当马铃薯与病菌接触之后,病菌会从马铃薯的表皮、伤口或者气孔入侵内部.马铃薯早疫病会危害马铃薯的叶片、叶柄或茎块。白疫病通常从马铃薯叶片下部开始发病,被反复侵染后,病菌逐渐蔓延至叶片顶部。叶片染病后,病斑最初表现为褐色圆形斑点,之后会逐渐扩大为圆形,病斑颜色会由褐色变为黑褐色,当气候潮湿时,病斑上还会出现黑色的霉层。马铃薯白疫病发病时病斑会连接形成大片枯斑,使叶片局部枯死甚至全部枯死。若茎或叶柄处染病,则会产生暗褐色稍凹陷、长条形或长梭形黑褐色病斑。有时若马铃薯茎块染病,皮下会呈现出淡褐色海绵状干腐。高寒山区的马铃薯通常在4月下旬至5月初开始播种,播种后一个月左右会发芽,此时极易受到病菌感染,当温度在6~25℃且叶片上有结露或水滴时最易发病。

马铃薯白疫病可以通过选择抗病品种如,庄薯3号、陇薯10号、陇薯14号等,或加强土地管理等进行防治,选择较肥沃的土壤,适当增加有机肥的施加量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实行轮作时,要避免茄科植物轮作或邻作。化学防治可以采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在早疫病发病前交替喷施预防,每7~10天喷施1次,可连续预防2~3次;发病后可以喷施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各种药剂之间可以相互交替使用,以免病菌出现抗病性,降低药效。

1.2 马铃薯晚疫病及防治方法

马铃薯晚疫病是由致病疫霉引起的一种病害,流行时会使马铃薯植株提前枯死,对产量造成极大的影响。晚疫病菌通常在活的植株或者薯块上存活,病菌会以菌丝体在马铃薯中越冬,第二年初成为侵染菌源。晚疫病菌常侵害马铃薯的茎、叶或薯块上。叶片上发病时,刚开始会出现不规则的黄褐色斑点,若遇到潮湿天气,病菌扩散速度加快,则病斑也会不断变大,在病斑边缘会出现一圈白色霉状物,叶片背面形成霉轮。若气候条件变干旱,则病部会变脆,病斑颜色由黄褐色变为褐色。茎部受到病菌侵扰时,先会出现凹陷的褐色条斑,若遇潮湿天气茎部表面会产生白色霉状物。薯块受到病菌侵扰初期会产生褐色或紫色病斑,并逐渐向周围和马铃薯内部扩展。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通常若空气温暖潮湿,再伴有阴雨天气则易导致晚疫病发生;有的马铃薯品种抗晚疫病能力较差,则易感染病菌促使病害流行;栽培马铃薯时,若将其栽植在地势低洼、排水不良或营养不良、土壤贫瘠的地块,则易导致晚疫病的发生,有时种植密度过高也是晚疫病发生的条件之一。

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可以选择抗病品种,如陇薯7号、陇薯11号等。种植时选择不易积水地块,同时土壤要疏松肥沃,钟之前还要进行晒种、拌种等措施;改善种植密度,合理种植,对田间杂草进行及时去除,再加以合理的施肥,发现病株及时清除以免传染给其他健康植株。化学防治可以采用58%甲霜灵锰锌、64%杀毒矾或69%安克锰锌等,不同类型药剂要交替使用以免病菌产生抗药性。

1.3 马铃薯黑痣病

近年来马铃薯黑痣病的发生频率也在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而增加。黑痣病菌在气候潮湿时极易传播,播种过早或土地温度偏低都会引起病害。马铃薯黑痣病是由立枯丝核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病毒在马铃薯的生长期会从根系或茎基部伤口入侵,引起黑痣病的发生。黑痣病主要危害马铃薯幼芽、茎基部等部位。幼芽感染病菌后,不仅影响发芽,使新芽腐烂,严重时则会导致不出苗;茎基部受害时,下部叶片会发黄蔫萎,茎秆近地面处会出现褐色病斑,病斑上会出现灰色霉层。感染了黑痣病的马铃薯植株叶片向上卷曲,部分叶片呈现出紫红色。

高寒山区马铃薯黑痣病可以通过加强栽培管理进行防治。高寒山区要注意播种时期,避免早播,以浅播为主,播种深度控制在8~10厘米,种植时要合理密植,通风透光,雨后及时排水。还可以通过选择抗病品种来减少黑痣病发生的概率。

2 马铃薯主要虫害

2.1 马铃薯蚜虫

马铃薯蚜虫以桃蚜为主,这类蚜虫会聚集在植株叶背面汲取汁水,同时会排泄黏物堵塞植株气孔,使叶片失水变形,影响光合作用进而影响马铃薯生长。同时桃蚜还会通过口针、肠道、唾腺等部位将将病毒传染给健康植株,引起病害使植株退化,病害还会进一步侵染到其他健康植株,使得感染面积扩大,对经济收益产生巨大影响。

马铃薯蚜虫可以通过环境管控进行防治,桃蚜通常在23℃开始活动,25℃左右时易传播病毒,若气温较低则桃蚜生长速度减慢。所以马铃薯种植要选择冷凉地区,风速过大时,蚜虫难易附着在马铃薯叶片上,可以减轻蚜虫对马铃薯的危害,因此要尽量减少在背风处进行马铃薯栽植。化学防治可以通过施加3%乙拌磷颗粒剂、0.1%灭蚜松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或10%氯氰菊酯乳油2000~6000倍液喷雾等。药剂之间可以交替使用,以免蚜虫产生抗药性。

2.2 马铃薯瓢虫

马铃薯瓢虫又称二十八星瓢虫、曼陀罗瓢虫,是一种多食性害虫,主要分布在我国山区、半山区。其以成虫越冬,大多集中在石缝间、树皮下或杂草过多的地方。越冬后,成虫从第二年5月开始活动,飞迁到马铃薯上为害。瓢虫的成虫、幼虫在马铃薯叶背面食取叶肉,仅留下表皮。成虫产卵在马铃薯叶片背面。成虫通常白天活动,有一定的趋光性,但是畏强光,有假死性。受到侵害的叶片变成黄褐色,并会逐渐变得干枯,出现孔洞。严重时,整片叶片会变成黄褐色,光合作用受到严重破坏,对马铃薯产量与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马铃薯瓢虫极易发生在种植密度过大、通风透光差、施用过多氮肥等地;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土壤肥力不足等地也极易发生虫害。

马铃薯瓢虫可以通过利用瓢虫的假死性进行人工捕杀防控;还可以利用瓢虫越冬时喜欢群居的特性,查清瓢虫越冬场所进行灭虫。生物防治可以利用绿僵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还可以释放瓢虫的天敌,如胡蜂、蜘蛛、草蛉等。化学防治可以利用3.5%锐丹乳油、2.5%功夫菊酯乳油3000倍液喷雾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等进行防治。

3 结语

马铃薯病虫害要早监测、早发现、早治疗,可以在种植区域设置病害观测点,以便种植者及时监测到马铃薯健康状况。选择药剂防治时要注意及时更换不同药剂,以免病虫产生抗药性。马铃薯病虫害防治要以农业防治为重点,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为主要辅助手段,使用化学防治要注意适量用药,确保农药的安全性。对马铃薯进行收获与贮藏时,要注意区分品种,并及时进行晒干、散热,贮藏时温度不宜过高,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并随时观察马铃薯状态,若出现烂薯需及时清理,以免造成传染。

猜你喜欢

黑痣晚疫病瓢虫
可爱的黑痣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小小瓢虫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飞呀,小瓢虫
小小黑痣 暗藏危机
黑龙江省发现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A2交配型
瓢虫
瓢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