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疏风润肺针法治疗喉源性咳嗽30 例疗效观察*

2022-07-22董振华李妩玲张弦

关键词:风邪针法润肺

董振华 李妩玲 张弦

喉源性咳嗽以阵发性咽痒干咳为首要症状,伴有咽干或咽喉异物感,咳嗽无痰或少痰,是临床常见的一类顽固性咳嗽。本病的病位主要在咽喉,咽部检查可见慢性充血或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肺部影像学检查一般无异常,相当于现代医学慢性咽炎、过敏性咳嗽等,临床治疗以抗炎、抗过敏或镇咳为主,治疗周期长,且易于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笔者运用疏风润肺针法治疗喉源性咳嗽30 例,收到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7 月~2021 年7 月期间,在安庆市立医院中医科就诊的60 例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入两组。观察组:男性14 例,女性16 例;年龄(42.1±12.3)岁;病程(19.56±8.68)周。对照组:男性13 例,女性17 例;年龄(44.6±14.6)岁;病程(23.12±9.83)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的标准[1],喉源性咳嗽患者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经治疗后其它症状好转,但咳嗽未见缓解,甚至加重,咽喉作痒,阵发性干咳或痉挛性咳嗽,或遇冷热、异味刺激引发咳嗽,咽部检查可见黏膜充血或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血常规、生化检查基本正常,肺部影像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偶见肺纹理增多。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干氏耳鼻咽喉口腔科学》[2]的诊断标准,即具备:①阵发性咽喉奇痒即咳,呈连续性或痉挛性,干咳无痰,咳而不爽,难以休止;或咽部异物感而引起刺激性咳嗽,不时清嗓干咳,咳后暂时舒爽。②局部检查咽峡或声带有轻度充血等。③排除气管和肺等其他疾病引起的咳嗽。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喉源性咳嗽的中西医病证诊断标准;②年龄满18 周岁,低于65 周岁;③自愿参加本项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医学伦审(2021)第73 号。

1.4 排除标准

①由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肺系疾病所致的咳嗽;②鼻腔及鼻窦疾病所致鼻后滴漏引起的咳嗽;③合并有较严重的基础疾病;④精神疾病患者;⑤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1.5 剔除或脱落标准

①治疗间断;②发生意外伤害;③病情恶化;④出现严重并发症。

2 治疗方法

2.1 观察组

采用疏风润肺针法治疗。①取穴:天突、廉泉、定喘、风门、肺俞、太渊、太溪、列缺、照海、合谷。②针具:使用0.3mm×40mm 一次性针具(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③操作方法参考《针灸学》[3]:患者取侧卧位,左右隔日交替取穴,对选取的穴位使用75%酒精严格消毒,天突穴紧靠胸骨柄刺入0.8 寸,廉泉穴向舌根斜刺0.8 寸,定喘、风门、肺俞等背部腧穴斜刺0.8 寸,太渊穴需避开桡动脉直刺0.3 寸,太溪直刺0.5 寸,列缺斜刺0.5 寸,照海直刺0.5 寸,合谷直刺0.8 寸。均采用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提插幅度1~3mm,捻转角度60°~90°,频率60~90 次/min。得气后留针30min,中间行针一次,出针时消毒干棉棒按压针孔。每周治疗5 次,连续治疗4 周后观察疗效。

2.2 对照组

口服苏黄止咳胶囊(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龙凤堂中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Z20103075,每粒0.45g),每次2 粒,每天3 次;孟鲁司特钠片(鲁南贝特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J20070068,每片10 mg),每次1 片,睡前口服,连续用药4 周后观察疗效。

3 疗效评定标准

中医证候积分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咽痒、干咳、咽异物感、发作频率按轻、中、重度分别计2,4,6 分,咽部体征及全身症状按轻、中、重度分别计1,2,3 分。

综合疗效评定方法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将治疗前总积分减去治疗后总积分,再除以治疗前总积分,按百分率计。痊愈:综合疗效≥95%;显效:综合疗效≥70%;有效:综合疗效≥30%;无效:综合疗效<30%,症状及体征均无明显变化。

①综合疗效。②治疗结束1 个月后进行随访。

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 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idit 分析。检验水准α=0.05。

结果

1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

两组比较,Ridit 分析,u=1.9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综合疗效比较(例,%)

2 两组治疗结束一个月后随访复发率比较

两组比较,卡方检验,χ2=7.5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结束一个月后复发率比较(例,%)

讨论

喉源性咳嗽属于中医学“喉痹”、“风咳”等范畴。风邪为百病之长,咽喉乃肺之门户,风邪上受,咽喉首当其冲,风邪致咳,具有发生迅速、难以自抑、善行数变等特点,亦常兼夹寒邪、热邪、燥邪等。调查数据显示[6],大多数喉源性咳嗽患者有近期上呼吸道感染史,镇咳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咽痒呛咳,尤以晨起或夜间明显。任思秀等[7]认为喉源性咳嗽病位在咽喉,与肺密切相关,风邪为其主要致病因素,运用发散风药、搜剔风药从风论治,有较好疗效。刘晓静等[8]运用祛风利肺法治疗喉源性咳嗽,能有效缓解患者咽干咽痒、咽喉异物感、咽部充血等症状体征,机制在于抗菌、抗炎、抗过敏、提升免疫力。王俊杰等[9]认为喉源性咳嗽系外感风邪久治失治,或素体阴虚导致咽喉失于津液的濡养,风邪伏于咽喉,郁遏肺气而致咽痒干咳。龙渊[10]喉源性咳嗽治疗以轻宣润燥为主,并根据本病具有过敏变应的因素,适当加入僵蚕、蝉蜕,以祛风化痰、止痒解痉,现代药理研究具有抗过敏作用。

咽喉部经络繁多而分布复杂,“十二经”中除足太阳膀胱经外,皆与之相交会,且又是任脉、阴维脉等经脉所过,为中医外治法提供了优越的经络学基础。刘晨等[11]认为中医外治法治疗喉源性咳嗽具有手段丰富、作用直接、简便高效等优势,但存在选穴、选药以及方法模式相对固定,缺乏立足整体、辨证、辨经论治等中医思维的参与。笔者针对喉源性咳嗽风、燥偏盛的证候特点,自拟疏风润肺针法治疗本病。天突、廉泉二穴位于咽喉,为阴维、任脉之会,主治咳逆上气、喉痹,疏风利咽,属于近部取穴。定喘为止咳奇穴,风门疏风解表,肺俞补益肺脏,三穴合用,共奏疏风润燥,利咽止痒。太渊为肺经原穴,本脏真气所注,配伍肾经原穴太溪,滋养肺肾,金水相生。列缺为肺经络穴,与任脉相通,配伍照海,沟通阴跷脉,任脉与阴跷脉之气合于胸膈、肺系、咽喉;配伍合谷,原络相配,加强疏风润肺,利咽止咳的作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综合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结束一月后,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运用疏风润肺针法治疗喉源性咳嗽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猜你喜欢

风邪针法润肺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秋季咳不停,中医食疗来支招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双花二汁饮 生津且润肺
湘绣针法的英译方法探析
食物防霾靠谱吗?
宝宝的润肺羹汤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