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教融合的“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群建设探索

2022-07-21郭楠楠孔欣欣

农产品加工 2022年11期
关键词:检验岗位食品

郭楠楠,孔欣欣

(郑州科技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64)

0 引言

“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是食品本科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之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食品分析检测的基本原理及技术操作,使学生能独立运用物理、化学等分析方法对食品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半成品及成品等进行分析测定并给出结果报告,同时要求学生能够结合国家相关标准对检测结果进行初步的判断。以“食品分析与检验”为核心建设课程群,涵盖“分析化学”“仪器分析”“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等课程,通过这一系列课程的学习,为后续学生从事相关检测分析类的工作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如何能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理论及实践知识、如何让学生在毕业从事相关工作后还能够有效利用在校学习的知识,这是探索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则为进行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1 “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群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课程群是以特定素养结构为目标,由若干门性质相关或相近的单门课程组成的一个结构合理、层次清晰、彼此连接、相互配合、深度呼应的连环式课程集群[1]。目前,关于课程群建设的探索比较多,但是关于“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群建设的探讨比较少见。因此,关于“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群的相关联课程的说法也不统一。

目前,“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在讲授时采用的模式多为“理论+实践”这种简单的模式,理论课程围绕食品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检验、感官检验、有毒有害物质检验、食品添加剂检验等内容,进行满堂灌的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地学习接受这些不熟悉的内容,再加上课后没有及时巩固,期末考试之后知识忘记得差不多了。而实践教学则根据不同学校的实验条件,内容也基本上是围绕理论课程而展开的一些验证性实验,学生能够得到的锻炼有限。

除此之外,由于“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的特殊性,如何围绕该课程设置关联课程也是研究的重点,同时要兼顾课程的关联度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以郑州科技学院食品本科专业为研究对象,探索基于产教融合的课程群建设,也为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群的建设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2 不同企业对食品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

2.1 传统食品加工企业

随着食品制造型企业的不断进步升级,对食品专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除了要求毕业生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外,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与企业相关的实践操作能力,熟悉企业生产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及操作流程,了解食品制造型企业行业标准,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从事新产品的开发及推广等相关岗位。这就为高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一的课内学习实践已经满足不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需要结合相关企业对现有的课程进行改革重组以满足企业的需要[2-3]。

2.2 新兴第三方检测企业

总体来说,我国的第三方检测企业起步较晚,直到2003 年,质检总局出台相关文件,鼓励和允许外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入中国市场,自此,第三方检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但是,第三方企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企业规模偏小,90%以上的企业从业人员不足百人,承担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大多数第三方检测机构会从高校的食品、化学等相关专业进行人才引进,但这些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除此之外,高校食品相关专业的一些课程内容的设置与第三方检测岗位的工作内容关联有限。因此,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定向培养新兴第三方检测岗位所需要的人才就要求高校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进行相应的改革研究[4]。

3 基于产教融合的食品分析课程群框架构建

3.1 构建课程框架

结合企业需求及课程之间的关联度,以“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为核心,围绕与该课程相关的前置课程及后续课程,构建课程群框架;同时,优化课程开设顺序及课程开设内容。结合郑州科技学院校企合作单位及特色订单班建设的需求,同时征求主讲教师的建议,先导课程“分析化学”开设在第3 学期,将原本开设在第4 学期的“仪器分析”课程调整到第5 学期,“食品分析与检验”“食品分析实训”均在第6 学期开设,“食品安全与快速检测技术”在第7 学期开设,同时结合订单班建设需求,开设企业特色课程——第三方检测岗位实务。

3.2 优化课程开设内容

(1) 优化“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实践内容及考试方案。在调查了第三方检测公司对食品专业人才的需求后,任课教师对“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进行一体化的教学改革,不再单独拘泥于课堂的讲授及课下实验,以OBE 为理念,推行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用各类检测任务驱动学生主动质疑、主动学习,并合理运用案例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开展理论课教学[5-6];在实验教学上,不在单单地只是让学生按照指导书进行实验,而是结合第三方检测企业的一般工作流程,从抽样开始到样品采集、样品制备、检验试剂配制、检验操作到报告撰写及结果反馈等各个步骤都要求学生全部参与,一方面加大学生的实验参与力度;另一方面也使得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每一份检验报告的产生过程,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再进入第三方检测企业后能够更快地适应相关工作岗位。在考核方式上,不再是单一的一考定终身,而是采取多元化考核方式,理论考核+实践考核+过程考核,综合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2) 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分析化学”“仪器分析”这些基础性较强的课程,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会认为与自己专业关联性不大,因此普遍的学习兴趣不大,大多数学生甚至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在教学时,一方面要将学习这些课程的意义给学生讲清楚;另一方面在教学时采用案例教学法,将这些基础知识与食品相关知识关联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7-8]。例如,在“分析化学”中讲到酸碱指示剂的时候,就可以以紫甘蓝中色素为例,为学生演示在不同pH 值下显现出来的不同颜色,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讲解四大滴定时,除了基础的理论知识外,重点要强调这些知识在食品中的应用,如食醋中醋酸的测定需要用到酸碱滴定、纯奶中钙含量的测定需要用到络合滴定等。在“仪器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重点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法,紧贴食品分析相关热点,以实际的食品分析实践为案例进行教学改革[9]。例如,在讲授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及基本构造,就可以以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为例,参照相关国标,为学生讲解仪器的基本构造及使用方法等;在讲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时,可以结合时下热点,如食品中的重金属污染等问题,以此为切入点,讲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的工作原理、操作及应用等。

(3) 建设一门特色课程——第三方检测岗位实务[10]。在与第三方检测企业进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发现,仅仅依靠专业课程的改革还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需要结合企业需求,建设新的特色课程来支撑第三方检测企业的需求。

第三方检测岗位实务课程开设在学生正式进入实习岗位之前,课程开设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出校门和进岗位之间有一定的过渡衔接,课程主要为学生介绍第三方检测岗位的相关具体知识,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即将接触的第三方检测岗位有初步的认识,帮助学生迅速转换角色,进入实习状态,为学生后续的岗位实习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第三方岗位的工作流程,了解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及实验室检测流程,理解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法规,掌握书写食品检测报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了解实验室相关安全常识,掌握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市场抽样作业实务操作,在课程结束后对第三方检测企业的相关作业流程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该课程的主讲教师为第三方检测公司相关部门的领导及有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的仪器负责人等,这些企业的人员均有着丰富的经验,熟悉第三方检测的相关流程,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也与第三方检测密切相关,从采样开始,每一步均由不同的讲师为学生详细讲授,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第三方检测企业的工作流程,为学生后续的岗位实习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理论基础。

第三方检测岗位实务课程内容见表1。

表1 第三方检测岗位实务课程内容

4 结语

以“食品分析与检验”课程为改革的核心,创建课程群,辐射至其他相关课程,同时新建企业特色课程,校内校外多方联动,充分考虑到校企合作单位的用人需求,使得学生在进入企业之前对自己将要参加的工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一方面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进入企业之后更快适应工作岗位,完成角色的转变。通过对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基于产教融合在课程群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边教边练,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11-12];同时,与企业结合,使得学生能够切身体会真实的工作环境,不仅扎实了理论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步入社会奠定了基础,更进一步深化了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猜你喜欢

检验岗位食品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青春,在为国奋斗的岗位上闪光
苯中水分的检验
检验真朋友的新标准
森林消防通信岗位上的“蓝凤凰”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危险食品
期末综合复习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