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豆蛋白多肽脱苦条件优化

2022-07-21张津睿翟爱华

农产品加工 2022年11期
关键词:环状多肽苦味

张津睿,翟爱华,2

(1.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品学院,黑龙江大庆 163319;2. 国家杂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庆 163319)

绿豆蛋白是提取绿豆淀粉后的主要副产物[1],绿豆蛋白中氨基酸组成均衡,是优质的蛋白质资源。绿豆多肽是绿豆蛋白经不同类型的蛋白酶水解而成的多肽混合物,其具有食品应用所需的溶解性、吸水性和流动性[2-3];绿豆多肽值得关注的一些功能特性,如降血压[4]、免疫活性[5]、抗氧化[6]等多样的生物活性,对开发提高食品功能性的产品非常重要,因此适合多肽食品领域的应用。

蛋白水解物大部分会产生苦味,将此类多肽称为苦味肽。这种多肽的苦味是溶液中的疏水性氨基酸引起的,由于选用不同的蛋白酶其水解氨基酸的位点不同,获得不同外露的疏水性氨基酸,因此在食用时不同程度地品尝到苦味[7]。在蛋白质经蛋白酶水解得到不同活性多肽液的研究很多,而开发出多肽的产品却很少见,主要原因就是苦味较大,如何对活性多肽进行脱苦,已成为开发活性多肽产品的主要技术问题[8-9]。脱苦方法是去除或改变蛋白水解物中的疏水氨基酸特性。掩盖方法脱苦是目前比较常用的脱苦方法,主要是把苦味肽进行包埋或隔离,使苦味肽不能接触味蕾上的苦味感受器而达到脱苦的目的。不但达到脱苦作用,还不影响多肽食用后的活性作用。β - 环状精是一种大分子的低聚糖,属结构稳定的包埋剂。使用β - 环状糊精对绿豆蛋白多肽进行脱苦试验,根据β - 环状糊精添加量、包埋温度和包埋时间的单因素试验结果,采用正交试验进一步优化,通过脱苦效果确定β - 环状糊精脱苦的最

佳工艺条件[9-10]。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设备

绿豆蛋白多肽液,国家杂粮工程技术中心实验自制;β - 环状糊精,孟州市华兴生物化工责任有限公司提供。

DK-S24 型电热恒温水浴锅,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产品。

1.2 苦味评价方法

采用感官评定方法,确定超滤后酶解液的苦味,苦味值评价方法采用以奎宁为苦味基准物质进行稀释,当浓度稀释到刚好无苦味的浓度时,作为标准浓度C(C=3×10-6mol/L),以标准苦味浓度为基础,按倍数增加奎宁用量设置苦味值。苦味值确定由5 人组成的评定小组完成,结果取5 人评分值的平均值。

苦味评分标准见表1。

表1 苦味评分标准

1.3 脱苦单因素试验条件

绿豆蛋白多肽是通过中性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复合水解的混合多肽,经无机陶瓷膜对其初步纯化浓缩后的多肽混合液,多肽含量20 mg/100 mL。

1.3.1 β - 环状糊精添加量对抗氧化肽脱苦效果的影响利用[9-10]

根据无机陶瓷膜处理的酶解液进行浓缩,按肽的含量计算β - 环状糊精百分含量,分别加入β - 环状糊精0,1%,2%,3%,4%,在50 ℃的水浴中恒温60 min,按照表1 苦味评价标准,确定β - 环状糊精添加量对抗氧化肽脱苦效果。

1.3.2 包埋温度对抗氧化肽脱苦效果的影响

取适量的抗氧化肽,β - 环状糊精添加量2%,在水浴锅中分别以20,30,40,50,60 ℃的包埋温度恒温60 min,按照表1 苦味评价标准,确定包埋温度对抗氧化肽脱苦的效果。

1.3.3 包埋时间对抗氧化肽脱苦效果的影响

取适量的抗氧化肽,β - 环状糊精添加量2%,在40 ℃的水浴中分别恒温20,40,60,80,100 min,按照表1 苦味评价标准,确定包埋时间对抗氧化肽脱苦的效果。

1.4 抗氧化肽脱苦条件优化

根据单因素结果设计正交试验,以β - 环状糊精添加量、包埋温度、包埋时间对抗氧化肽脱苦效果的影响,按照表2 所示L9(34)正交试验进行试验,确定β - 环状糊精脱苦效果达到最佳工艺参数。

β - 环糊精对抗氧化肽脱苦效果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设计见表2。

表2 β- 环糊精对抗氧化肽脱苦效果正交试验因素与水平设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β - 环状糊精绿豆多肽脱苦条件单因素试验

2.1.1 β - 环状糊精添加量影响多肽的脱苦效果

β - 环状糊精添加量对脱苦效果的影响见图1。

图1 β - 环状糊精添加量对脱苦效果的影响

由图1 可知,β - 环状糊精添加量对脱苦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β - 环状糊精大分子结构将苦味肽包裹起来,在食用时阻隔与味蕾的接触而达到消除苦味的效果。在β - 环状糊精添加量2%时,基本能够将苦味肽包裹达到饱和,再提高添加量,苦味基本不变,如果β - 环状糊精使用过多还会降低多肽饮料的感官品质或产生异味。因此,β - 环状糊精添加量控制在2%的脱苦效果比较理想。经包埋后多肽带有的少量苦味可在后续饮料配方优化中通过添加糖、酸等物质进行改善[7]。

2.1.2 包埋温度影响多肽的脱苦效果

包埋温度对脱苦效果的影响见图2。

图2 包埋温度对脱苦效果的影响

由图2 可知,包埋温度为40 ℃时,苦味最低,因为包埋温度的高低会影响β - 环状糊精的溶解度,当溶解效果最大时,其包埋作用最好;当包埋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β - 环状糊精吸收的能量也会增大,影响了糊精的结构,对苦味肽的吸附和包埋作用下降。因此,包埋温度超过40 ℃以上,随包埋温度升高苦味值反而上升[8-9]。

2.1.3 包埋时间影响多肽的脱苦效果

包埋时间对脱苦效果的影响见图3。

图3 包埋时间对脱苦效果的影响

由图3 可知,包埋的初期,苦味肽随时间延长,β - 环状糊精溶解度增大,内部的空间结构展开,苦味肽逐渐被吸附进入β - 环状糊精内部空间,当包埋时间在60 min 以后,苦味值趋于稳定,说明包埋时间超过60 min,一定量的β - 环状糊精随着时间延长其的空间结构包埋的苦味物质达到饱和,也就是一定的空间结构其容纳量有限,因此选定最佳包埋时间为60 min[11-12]。

2.2 β - 环状糊精脱苦效果条件优化结果

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苦味值由5 位食品专业的学生对脱苦试验设计进行品尝评价,取5 位品尝人员评分的平均值。

脱苦效果正交试验优化结果见表3。

表3 脱苦效果正交试验优化结果

对苦味值结果进行极差分析,各因素间的影响程度按大小顺序为A>B>D(即β - 环状糊精添加量>包埋温度>包埋时间),β - 环状糊精包埋法脱苦试验,影响脱苦效果最关键因素是β - 环状糊精添加量;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的最佳脱苦条件组合是A2B2D3,即β - 环状糊精添加量为2%,包埋温度恒定在40 ℃,包埋时间控制在60 min,试验效果最佳。为了进一步优化β - 环状糊精添加量,对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

β- 环状糊精脱苦效果正交优化方差分析见表4,不同β - 环状糊精添加量处理的苦味值多重比较见表5,不同β - 环状糊精添加量处理各水平苦味值均值多重比较(LSD 检验法) 见表6。

由表4 可知,β - 环状糊精添加量的因素间F值差异显著,说明β - 环状糊精添加量对脱苦效果有显著影响,在包埋法的脱苦过程中β - 环状糊精添加量是最重要的控制条件。在方差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还要通过显著性因素进行LSD 检验法多重比较,优化最佳的β - 环状糊精添加量参数。由表5 和表6的多重比较结果可知,A2(2%)、A3(3%) 与A1(1%) 间水平差异显著,所以在选择最佳的β - 环状糊精添加量时,最终确定添加量为2%,与正交试验结果优化的条件一致[13]。

表4 β - 环状糊精脱苦效果正交优化方差分析

表5 不同β - 环状糊精添加量处理的苦味值多重比较

表6 不同β - 环状糊精添加量处理各水平苦味值均值多重比较(LSD 检验法)

3 结论

经β - 环状糊精脱苦条件优化试验,确定β - 环状糊精添加量是影响多肽脱苦的关键因素,通过显著性因素进行LSD 检验法多重比较,优化最佳的β -环状糊精添加量为2%。

猜你喜欢

环状多肽苦味
生根提苗就用碧邦有机多肽氮水溶肥
为什么有人爱“吃苦”
中晟全肽:为全球研发“救命良药”加速
为什么有人爱吃“苦”?
为什么有人爱“吃苦”
核酸适配体在多肽研究中的应用
第78届莫斯科数学奥林匹克(2015)
为什么很多药都是苦味的?
含光伏的辐射状直流配电网仿真分析
巢式一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中HBVcccDNA的实用性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