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与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 并发呼吸衰竭对血气分析指标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2022-07-19徐亚琴蔡珣王圆圆

海军医学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呼吸衰竭组间通气

徐亚琴,蔡珣,王圆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其特点是患病率、致残率、病死率高,多表现为慢性持续性气流受限[1]。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以中老年患者居多,易并发呼吸衰竭,是COPD 患者病死率高的重要因素之一,且一般疗效不佳[2]。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治疗是以无创方式给予患者正压辅助通气,多采用鼻、面罩等,联合药物治疗能够帮助患者缓解或稳定病情,降低插管率并改善预后[3]。经临床实践发现,NPPV 能够有效缓解AECOPD 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呼吸困难程度,改善患者呼吸衰竭对血气分析(blood gas analysis,BG)指标等的影响[4],但该治疗方式因耐受性较差、设备昂贵、操作要求较高,故无法普遍适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igh-flow nasal cannula oxygen therapy,HFNC)起初多用于呼吸衰竭患儿治疗中[5],后经临床试验发现,对成人轻中度单纯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也有一定疗效[6]。HFNC 培训、支持相对简易,其经专用管路向患者供给加温湿化的高流量氧气,具有易耐受及舒适度高等特点,其适宜的气道温湿化可促进患者痰液引流等,在治疗中具备潜在的积极意义[7],但该治疗方式在AECOPD 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中经验不足,对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及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等指标影响程度尚未明确。故本研究将HFNC 与NPPV 应用于AECOPD 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致力于探讨其对患者BG 指标及OS 的影响,旨在明确其临床价值并评估可否适合基层推广,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如皋医院2019年6 月至2021 年6 月收治的119 例AECOPD 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其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 组,其中行HFNC 治疗的63 例患者为HFNC组,行NPPV 治疗的56 例患者为NPPV 组,2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HFNC 组和NPPV 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例(%)]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AECOPD的诊断标准[8],且合并Ⅱ型呼吸衰竭;(2)PaO2低于60 mmHg、PaCO2高于50 mmHg;(3)无鼻面部创伤;(4)意识清醒,具有一定理解和表达能力,临床资料完整;(5)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中的伦理审查标准。排除标准:(1)年龄小于18 周岁;(2)病情危重,须紧急行有创插管治疗;(3)依从性差,日治疗时间不足3 h;(4)存在面部畸形无法使用面罩,合并肺大疱、大咯血、上气道梗阻、气胸、活动性肺结核等不适用HFNC、NPPV 治疗者;(5)合并恶性肿瘤及心脏、肾脏、肝脏等功能严重不全者;(6)治疗过程中死亡或病情加重须给予有创通气;(7)已接受相关治疗患者;(8)其他相关禁忌证。

1.3 方法 2 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舒展气道、化痰、抗炎、维持内环境稳定等基础治疗。其中在抗感染治疗前,对患者的痰液样本进行涂片与细菌培养。针对由感染影响病情进展的患者,应及时更换抗菌药物或依据抗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治疗,本研究中2 组患者的抗感染治疗效果相当。

HFNC 组患者采用TNI softFlow 经鼻高流量氧疗仪(产自德国TNI medical AG 公司)治疗,依据患者耐受性、依从性调节参数,气体流量默认为20~30 L/min,若患者CO2潴留明显则调整为45~55 L/min或更高,直至患者可耐受的最高流量;根据患者动脉BG 动态调整滴定,使氧体积分数维持在35%~60%,SaO2维持在88%~92%;根据患者舒适度、耐受度、痰液黏稠度,将温度设为31~37 ℃。

NPPV 组患者采用Stellar 100/150 无创呼吸机[购自瑞思迈(北京)公司]治疗,行口鼻面罩连接,设置为S/T 通气模式,呼气压初始设置为2~4 cmH2O,随后逐渐加压,确保患者每次呼气均有效;吸气压初始设置为4~8 cmH2O,根据患者耐受情况上调至适当的或可耐受的最高通气水平,呼吸频率设为10~15 次/min,压力上升时间为0.8~1 s。根据患者最大耐受程度调节潮气量,控制在7~9 ml/kg 范围内,呼吸比设为1:(2~3),同期参数依据患者SaO2、PaCO2适当调节,确保SaO2维持在88%~92%。

1.4 观察指标 (1)BG 指标。分别抽取2 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3 d 后空腹肘静脉血5 ml,在离心半径为6 cm、转速为3 000 r/min 下,离心15 min 后取上层血清待测,采用血气分析仪(上海寰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检测患者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carbon dioxide partial pressure,PaCO2)、血氧饱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aO2)、动脉血氢离子浓度指数(hydrogen ion concentration,pH)水平。(2)OS 指标。收集对比2 组患者治疗前以及治疗3 d 后的MDA、SOD、GSH-Px 水平资料;分别采用硫代巴比妥法、黄嘌呤氧化酶法、比色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水平。(3)不良反应。收集对比2 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包括鼻腔出血、面部压伤、影响吞咽、幽闭恐惧、胃肠胀气、不耐受等。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²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BG 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2 组患者的PaO2、PaCO2、SaO2、pH 水平差异均不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的PaO2、SaO2、pH 水平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所上升,Pa-CO2水平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所下降,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HFNC 组患者的PaO2、SaO2、pH 水平高于NPPV 组,而PaCO2水平低于NPPV 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HFNC 组和NPPV 组患者PaO2、PaCO2、SaO2、pH 水平比较(± s)

表2 HFNC 组和NPPV 组患者PaO2、PaCO2、SaO2、pH 水平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HFNC 为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NPPV 为无创正压通气,PaO2 为动脉血氧分压,PaCO2 为动脉二氧化碳分压,SaO2 为血氧饱和度,pH 为动脉血氢离子浓度指数

组别HFNC 组NPPV 组t 值P 值例数63 56 PaO2(mmHg)治疗前56.83±6.84 57.01±6.97 0.142 0.887治疗后78.52±9.14a 72.95±8.33a 3.459 0.001 PaCO2(mmHg)治疗前57.13±3.65 56.88±3.72 0.370 0.712治疗后43.72±2.57a 46.56±3.01a 5.551<0.001 SaO2(%)治疗前82.59±3.17 82.97±3.03 0.666 0.506治疗后94.16±2.58a 91.84±3.27a 4.319<0.001 pH治疗前7.24±0.12 7.27±0.11 1.415 0.160治疗后7.40±0.12a 7.35±0.15a 2.018 0.046

2.2 OS 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2 组患者的SOD、GSH-Px、MDA 水平差异均不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的SOD、GSH-Px 水平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所上升,MDA 水平相较于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HFNC 组患者的SOD、GSH-Px 水平高于NPPV 组,而MDA 水平低于NPPV 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HFNC 组和NPPV 组患者SOD、GSH-Px、MDA 水平比较(± s)

表3 HFNC 组和NPPV 组患者SOD、GSH-Px、MDA 水平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HFNC 为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NPPV 为无创正压通气,SOD 为超氧化物歧化酶,GSH-Px 为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MDA 为血清丙二醛

组别HFNC 组NPPV 组t 值P 值例数63 56 SOD(U/ml)治疗前76.12±8.26 76.87±8.04 0.501 0.618治疗后115.38±11.60a 92.45±10.15a 11.410<0.001 GSH-Px(U/ml)治疗前117.06±13.20 117.47±13.03 0.170 0.865治疗后141.96±15.87a 129.46±14.93a 4.409<0.001 MDA(nmol/L)治疗前6.93±2.01 6.87±1.96 0.164 0.870治疗后4.26±1.36a 5.68±1.52a 5.379<0.01

2.3 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过程中HFNC 组患者发生鼻腔出血2 例(3.17%)、影响吞咽2 例(3.17%),NPPV 组发生鼻腔出血4 例(7.14%)、面部压伤5 例(8.93%)、影响吞咽12 例(21.43%)、幽闭恐惧3 例(5.36%)、胃肠胀气5 例(8.93%)、不耐受5 例(8.93%);HFNC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5%(4/63),低于NPPV 组的60.71%(34/5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HFNC 组和NPPV 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例(%)]

3 讨论

AECOPD 多并发Ⅱ型呼吸衰竭[9],该类患者易发生酸碱失衡、脏器功能障碍等病症,严重的可导致肺性脑病,若未得到及时诊治,可危及生命;治疗方式主要是短期内使患者通气功能得到改善并纠正其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以及提高血氧浓度等[10]。有研究显示,NPPV 可有效帮助患者呼吸窘迫、呼吸肌疲劳得到改善,纠正其呼吸性酸中毒及低氧血症,以及降低插管率及病死率,是目前治疗AECOPD 合并呼吸衰竭的首选方式[11-12]。但NPPV在临床中易使患者出现幽闭恐惧、皮疹及皮肤破损等症状,以及影响患者进食饮水、交谈等,并且该治疗设备价格较高、操作反复,难以普遍应用于实际治疗中[13]。而HFNC 能够使患者吸氧浓度维持稳定,并存在一定的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效应,使呼气末肺容积得到提高,改善患者生理舒适度,提升肺泡有效通气量及纠正高碳酸血症[14]。目前虽有HFNC 治疗AECOPD 疗效的相关报道,但对AECOPD 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分别应用NPPV、HFNC 治疗后OS 等相关指标变化的文献报道稀缺。

本研究结果显示,2 组患者分别经HFNC、NPPV 治疗3 d 后通气功能均有所改善,同时HFNC组患者PaO2、SaO2、pH 水平高于NPPV 组,而PaCO2低于NPPV 组(P<0.05),提示HFNC 治疗AECOPD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相较于NPPV,对患者BG 指标改善效果更好,究其原因可能是HFNC 治疗仪器由鼻塞式输氧管、湿化加热系统及流量发生装置等组成,可使呼吸道阻力明显下降,增强肺泡通气量,从而达到改善患者舒适度的目的[15];并且经高流量氧气冲刷下,促使呼气末残留的CO2加快排出,尽可能地避免了CO2重吸收;此外,高通气量情形下具有PEEP 效应,有利于患者塌陷的肺泡复张,使其呼气末肺容积得到提升,最终使患者氧合功能得以改善[16]。

AECOPD 患者肺部OS 反应存在明显增强,机体自由基、氧化物大量释放,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水平明显上升。SOD 是一种抗氧化金属酶,可促进超氧阴离子生成O2、H2O2,并且可减少细胞遭受氧自由基的损伤,从而抑制过氧化产物生成[17];MDA 水平能够体现自由基损害细胞而引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程度[18];而血清中MDA、SOD 及GSH-Px 水平高低能够间接体现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的强弱。因此,检测患者MDA、SOD 及GSH-Px 水平可帮助了解其氧化/抗氧化状态及失衡程度[19]。本研究结果显示,2 组患者分别行HFNC、NPPV 治疗3 d 后MDA、SOD 及GSH-Px 水平均有明显改善,同时HFNC 组患者的SOD、GSH-Px 水平高于NPPV,而MDA 水平低于NPPV 组,提示HFNC 治疗AECOPD 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相较于NPPV,对患者OS反应缓解效果更佳。HFNC 通过加温加湿处置患者吸入的气体,使其与患者生理呼吸状态更为相近,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舒适度,并可促进小气道收缩,提升气道黏膜纤毛功能,帮助湿化气道分泌物,促使清除气道分泌物[20]。本研究中HFNC 组患者仅有4 例出现鼻腔出血或吞咽受影响,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5%,明显低于NPPV 组的60.71%,提示HFNC 治疗AECOPD 并发Ⅱ型呼吸衰竭能够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率,其采用大孔鼻塞无需接触患者面部,避免患者发生皮损或幽闭恐惧。本研究中患者鼻部少许损伤是由于患者病情较重、躁动不安,在治疗时扯脱导管,导致导管反复摩擦鼻中隔部位。而NPPV 须行呼吸面罩治疗,同时为了维持潮气量,对面部有一定压力,致使患者发生面部压疮、幽闭恐惧的风险上升,并且正压通气发生胃肠胀气概率更高,导致吞咽功能受限,最终引发患者不耐受[21]。HFNC因其符合生理通气的特点,供气流速大于或约等于患者自主吸气流速,使患者自主呼吸流速需求得以满足,并能够确保患者吸氧浓度不受其吸气方式影响,最终使患者呼吸困难等症状得以缓解[22];HFNC 采用高流量气体对患者鼻咽部解剖死腔持续冲刷,可有效促进其肺部气体交换,降低呼出气体再吸率,尽可能清除CO2,从而有效减少胃肠胀气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依从性[23]。

综上所述,HFNC 治疗AECOPD 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相较于NPPV,对患者BG 指标及OS 改善效果更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猜你喜欢

呼吸衰竭组间通气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延续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出院后应用探讨
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阻肺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研究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高龄孕妇临床妊娠常见状况分析
不通气的鼻孔
要背沟,不要“虎背熊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