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探究

2022-07-14秦汝兰关颖丽孙仁爽武子敬

科技视界 2022年17期
关键词:双创互联网+融合

秦汝兰 王 强 关颖丽 孙仁爽 武子敬

(1.通化师范学院医药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2.通化师范学院顶岗支教中心,吉林 通化 134002)

0 引言

近年来,国家一直高度重视本科职业教育,国务院和教育部已全面启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将职业教育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经过十年应用型办学的实践探索,2019年,通化师范学院获批吉林省转型发展示范高校。然而,审视转型发展现状,尽管方向已经明确,但摸索试探、碎片改革的情况普遍存在,理论引领、整体改革的局面尚未形成。其根本原因在于尚未真正解决“本科职业教育到底培养什么样人”这一问题。

在当今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主题,“互联网+”嵌入生活中每个角落的时代,如何把“互联网+”思维应用到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值得每一位职业教育工作者深入研究与认真思考。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已成为地方高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发展,应建立在科学处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个要素关系的基础上,两者应积极寻求有机融合,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然而,现阶段我国地方高校关于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还存在着理念、机制以及条件等方面的障碍和问题。因此,在“互联网+职业教育”基础上,有效地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培养创新应用技术型人才,对于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文章从现阶段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以及融合现状着手,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可行途径,为其他地方应用型高校进行职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一定的参考。

1 “互联网+职业教育”背景下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1.1 “互联网+”模式能够提升教学效果,实现人才的多元化培养

将“互联网+”的发展理念应用到教学领域,能够有效促进职业教育实现信息化和现代化改革。“互联网+”教学模式能够突破时空限制,不受上课地点和授课时间的约束,学生通过回放视频,学习网络课程,不断温习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尤其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下,“互联网+”教学模式实现了“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药学专业全体教师在疫情期间积极响应线上授课号召,通过钉钉、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丰富多样的网络平台以及中国大学慕课网等优质教学资源,保障了特殊时期教学活动的正常运行。此外,网络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培养模式真正实现弹性化,学分认证多元化,做到因材施教,因源施策。

1.2 “互联网+”模式下,创新能力培养与专业教育紧密融合有利于辅助学生成长

在当今“互联网+”常态下,伴随信息化带来的众多机遇,想要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就要求学生在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上,还需具备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及实践就业能力。以职业教育为目标,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仅是自我驱动的需求,也是展现自身实力,实现个人就业价值所需。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实践的开展要并肩同行,既要充分理解专业知识,夯实基础,提高文化修养,也要不断提升个人的创新创业能力水平,实现自身的成长。

2 现阶段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现状分析

2.1 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发展的理解不够深入透彻

目前大部分地方职业院校并没有将双创教育作为主流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而是处于边缘化地位,对双创教育的概念理解模糊。有些院校也只是简单开设几门创新创业课程,或者教师指导个别学生参与一些创新或创业型比赛,少数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得到了培养。缺少对人才培养真正内涵的理解,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导致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上出现了脱节。

2.2 二者融合发展的资源和手段薄弱

教学过程中,仍有大多数课程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被动模式,缺少和学生的沟通交流。部分教师虽然意识到应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尝试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平台或微课、翻转课堂等形式进行教学,但是理念上并没有脱离传统教学的框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探究欲望也只是短时间内激发,收到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未能得到培养。其次,师资力量匮乏,多数教师专业理论知识能力强,缺乏实践经验,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双创知识不足,教学时大多停留在理论内容层面,教学效果不佳。与之相反,外聘教师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但投入教学中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教学效果甚微。另外,实践平台和实践基地载体单一,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也会导致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无法开展和满足,双创教育未能落到实处。

3 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途径

3.1 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中融入思政教育,实现三者的紧密结合

我国大多数地方高校尚未将双创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普遍存在相脱节的现象,学生的创新创业知识薄弱,激情不足。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以及文化自信,在教学过程中,应科学引入思政元素或专创元素。理论教学中,可以通过展示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视频、微课或典型案例对学生进行道德修养、职业技能及创新意识的引导;实践教学中,通过学习企业文化,参加实习实践,感受员工的敬业奉献、勤于钻研的工匠精神,不断激发学生为专业建设贡献力量的激情;学校应定期为专业教师开展思政内容培训,便于教师及时了解思政形势掌握相关政策,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政水平,从而更好地将思政教学融合到专业教育。

3.2 改革教学方法,实现“传统+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或“灌注式教学”,教学中多采用混合式、启发式、讨论式、激发式或翻转课堂等形式,并在授课中融入实践内容或经验,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做到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不断地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思维,激发创业灵感。

3.3 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综合能力与实践水平是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主要因素,没有建立一支既有较强专业知识又有丰富“双创”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双创”教育就是无木之本。结合应用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状况,学校可以通过内培外聘的方式进行双师队伍的管理。首先,优先选择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优秀教师参加各种创新创业能力培训,提高教师的双创思维和素质,并且定期安排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锻炼,积累实践经验,提升实践教学本领,在教学中实现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并且也要制定奖励机制和考核体系,把双创教育成果与工作考核、评职评优相关联,并对考核优秀者给予一定的奖励,也可鼓励教师考取创新创业类资格证书,并按取得资格的等级给予相应的奖励。其次,引进企业内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企业家、优秀校友兼职担任“双创”导师,以课题、演讲、案例分析、竞赛指导等形式,介绍更多的技术前沿或行业发展动向,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热情,进一步促进高校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3.4 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是课堂讲授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教育过程,实践能力的训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更有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通过以下方式可以实现双创教育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设置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提前为学生自主创业或进入企业生产实习奠定基础。实践技能训练可以包括3个模块,即基础技能训练模块、专业技能训练模块以及岗前实习实训模块。基础训练模块主要培训学生的基础类课程的实验操作技能,规范实验操作;专业技能训练主要提升学生涉及的相关专业课程的实验设计、开展及结果分析等综合能力;岗前实习实训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强化和巩固实践技能。积极利用外部资源建立产学研校企合作基地,实现“理论知识—社会实践—实际生产”的有效结合。学生通过驻岗实习、企业走访、调研等经历对企业各岗位和生产环节有了深入体验,及早地了解市场需求,获取丰富的创业信息,积累行业创业经验,为今后创新创业奠定基础。在实习期间也要采用“双导师”管理制度,企业安排相应的负责人作为带教教师,指导学生在企业全过程中完成实习任务,学校指导教师协助企业导师,定期开展实习总结,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真正实现了学生毕业与就业无缝衔接的“订单式”人才培养。

3.5 提供创新创业平台

以学生参加的各类国家级和省级“挑战杯”“互联网+”“创青春”等学科竞赛为主线,搭建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实践平台,通过专家讲解、指导教师培训为学生定期开展创新创业能力训练,在比赛中经过历练和学习,更加提升学生的专业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创新创业意识。其次,也可根据学生个人能力和兴趣,吸引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研究,使所学专业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活动,做到融会贯通。此外,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科技园或孵化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为学生创新研究成果的转化提供平台,全面提升学生的创业潜力和就业竞争力。

4 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是地方应用型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把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培养方案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地方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时,要结合地方企业发展趋势和需求,共同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拓宽专业建设,实现人才培养和输出无缝衔接。专业教育是学生从业根基,创新创业教育是学生走向成功的金钥匙。在“互联网+”形势下,切实做到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去,才能真正体现地方应用型院校办学特色,推进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培养具有一定就业能力和创新创业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双创互联网+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融合》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