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三大规范”体系框架 绘制技术标准发展蓝图

2022-07-13杨晓静周建军陶利权胡晓霞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2022年1期
关键词:明细表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杨晓静,周建军,陶利权,胡晓霞,李 雪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五研究所, 北京100176)

标准是通过标准化活动,按照规定的程序经协商一致制定,为各种活动或其结果提供规则、指南或特性,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文件[1]。在企业内只有一个孤立的产品标准是很难发挥作用的,一个产品质量的形成过程涉及到许多内、外部因素,这些因素若得不到有效地控制,产品质量不可能稳定;只有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制定相应的标准加以规范,才能保证产品标准的实施和产品质量的稳定,使企业能稳定地占领市场,不致因质量波动失去顾客的信誉而丢掉市场。

1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与“三大规范”之间的关系

企业标准体系是企业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由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相配套的科学有机整体。通过企业标准体系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企业内标准的概况、控制企业标准的制(修)定工作,协调标准的贯彻实施并据此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同时为制定科学的、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企业标准化长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打下基础。

技术标准体系是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作的规定。企业技术标准体系一般包括:技术基础标准、设计标准、工艺技术标准、检验验收和试验方法技术标准、产品标准、采购技术标准、半成品技术标准、设备基础设施和工艺装备技术标准、测量设备技术标准、包装搬运贮存技术标准、安装交付技术标准、服务技术标准、能源技术标准、安全技术标准、职业健康技术标准、环境技术标准、信息技术标准等,其中的设计标准、工艺技术标准、检验验收和试验方法技术标准则构成了企业“三大规范”的主体,如图1 所示。

图1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三大规范的组成框图

2 构建“三大规范”体系框架的目的和意义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要以高水平的标准(标准体系)为基础。标准是质量提升的基石,更是促进科技创新的重要技术平台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技术手段[2]。

技术标准体系是企业标准体系中的主体,技术标准体系中的设计规范、工艺规范和试验规范统称为企业“三大规范”,在企业标准体系中处于核心位置,占据较大比例,如图2 所示。

图2 “三大规范”在企业标准体系中分布示意图

通过编制和实施“三大规范”,可以将成熟技术直接应用于整机和零部件设计、试制和试验过程中,使企业标准体系更加完善和系统[3]。

编制“三大规范”标准体系和编制技术标准体系一样,应遵从系统原理,技术标准体系的效应不是直接从每个标准本身,而是从组成系统的标准集合中得到,并且这个效应超过了技术标准个体效应的总和。

建立覆盖企业主流产品的“三大规范”体系框架,能够使各规范配合使用,相互作用,形成科学、有机、协调、动态、覆盖全面的网络整体,产生强大的合力效果。

因此“三大规范”体系框架是设计、制造、试验过程最有效的技术依据,是提高产品实物质量、提升核心能力、筑牢基础平台的有效方法,是企业实现规范化生产、规范化试验及规范化管理的重要途径。构建体系框架是开展企业“三大规范”编制与实施的前提条件和指导建立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蓝图。

3 构建企业“三大规范”体系框架

3.1 产品体系分析

“三大规范”的使用目标是产品,应涵盖企业现阶段主流产品和未来发展技术方向,对于已无技术优势或面临淘汰的技术可不必纳入。因此需分析企业产品体系,划出体系搭建对象的合理边界,明确纳入“三大规范”体系的产品范围。

以某企业为例,现有主流产品分属于4 个产品类型:材料加工设备、湿化学处理设备、图形制造设备、测试设备,每类产品包括许多产品种类,如表1 所示。

表1 纳入“三大规范”标准体系的产品范围表

3.2 确定构建体系框架的原则

应根据需解决的重点问题确定构建体系框架的原则:

(1)体系框架应思路准确、全面成套、层次恰当、结构协调、科学先进;

(2)体系框架应具有较强的先进性、指导性及可操作性;

(3)沉淀和提炼企业的技术经验和方法,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不纳入体系;

(4)围绕企业面临主要问题,解决难点问题、加强薄弱环节;

(5)体系框架是蓝图,要为未来技术发展留有空间,应具有可拓展性,便于动态微调,不可过于僵化。

3.3 构建体系框架的方法

标准体系框架用于表达标准体系的范围、边界、内部结构,以及意图。标准体系的结构关系一般包括上下层之间的“层次”关系,或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起来的“序列”关系,也可由以上几种结构相结合的组合关系[4]。

体系框架应全面覆盖主营业务,分类清晰、层次分明。由涉及对象的复杂程度选择结构,一般包括层次结构、序列结构,还可根据业务需求,提出其他结构。

层次结构最大的特点是按照标准覆盖面的大小,把标准放在合适的层次上,越往上层标准覆盖面越大,反之越小,上层标准对下层标准有指导制约作用;序列结构一般以产品生命周期阶段(概念、开发、生产、使用、支持、退役)展开,或围绕企业的价值链展开,从企业的战略与文化、业务经营、管理支持等三个大方向分解。

以某企业为例,具备多部门研发、多品种生产的特点,选用层次结构构建框架最为适宜,主要基于以下方法进行“三大规范”体系框架的构建:

“三大规范”体系框架由设计规范、工艺规范和试验规范三种规范组成,分别用A、B、C 表示。

(1)每种规范均包括专用规范,视情况决定是否还包括通用规范。通用规范指四大类产品之间具有通用性的设计规范、工艺规范、试验规范;专用规范指系列产品专有的设计规范、工艺和试验规范。

(2)设计规范、工艺规范均包含通用规范和专用规范,试验规范因产品之间差异较大,没有通用的试验规范,故框架中未设立通用试验规范。

(3)“三大规范”均包含设备级(整机)和部件级(产品典型结构)规范。

(4)设计规范主要包含产品典型结构设计、重要指标设计、创新方法、经验。

(5)工艺规范主要包括产品典型结构、单元的装配和调试工艺规范。

(6)试验规范主要包括产品研制关键技术试验、产品主要功能性能试验、产品主要结构关键部件功能试验、产品技术指标验证试验等。

(7)“三大规范”体系框架横向代表产品、规范之间的协调和配套关系;纵向的层次展开代表整体到局部的联系。“三大规范”体系框架不同部分之间是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8)在不同层级和位置,需设置体系编号,编号的设置方法应能与体系框架层级、区分度相匹配。

(9)各类规范需要的层级数不同,可根据需要向右、向下延伸,因此该体系框架具有一定的扩展性,可在需要的时候对体系框架进行调整。

3.4 构建的体系框架

按照所确立的构建体系框架的思路和原则,根据上述方法构建的体系总框架如图3 所示;“设计规范”体系框架如图4 所示;“工艺规范”体系框架如图5 所示;“试验规范”体系框架如图6 所示。

图3 “三大规范”体系总框架图

图4 “设计规范”体系框架图

图5 “工艺规范”体系框架图

图6 “试验规范”体系框架图

4 编制企业“三大规范”明细表

完成“三大规范”体系框架搭建之后,进入“三大规范”项目明细表编制落实阶段。

4.1 确定明细表的编制原则

(1)具有完整性,与“三大规范”体系框架相对应,覆盖纳入体系框架的全部产品的设计规范、工艺规范及试验规范;

(2)具有实用性,符合企业科研、生产、试验工作的实际需要,积累技术诀窍、经验和方法,突出新技术的应用和先进标准的运用;

(3)具有计划性,能够反映出未来几年“三大规范”的编制计划;

(4)具有动态性,明细表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动态补充和修订。

4.2 全面梳理现有企业标准体系

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三个层面对企业现有标准进行全面梳理,做到对企业技术标准应用情况心中有数,“三大规范”明细表是在原技术标准体系基础上,更加完善和系统化,对于已有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可直接使用,对于没有的则重点制定企业“三大规范”。

4.3 完成明细表调研

标准化管理人员将企业对“三大规范”的顶层要求宣贯传达给技术人员,技术人员按要求提炼出适当的产品技术特点,提供纳入明细表的“三大规范”清单,才能实现“三大规范”要求和企业技术相结合。

以某企业为例,标准化管理人员根据“三大规范”顶层要求,设计了企业“三大规范”调研表,各产品部门挖掘梳理各自产品技术,将符合“三大规范”体系要求的项目填充至调研表中。主要从以下多个方面进行调研。

4.3.1 设计规范

a)产品典型结构、关键、重要零件结构设计;

b)产品重要技术指标设计经验、创新方法;

c)产品六性设计的要求和方法。

4.3.2 工艺规范

a)装配工艺规范——机械装配、电气装配、光学装校、流体控制、产品专有加工工艺、产品加工装调关键工装加工工艺等;

b)调试工艺规范——整机调试、子系统调试、关键、重要零部件装调工艺等。

4.3.3 试验规范

a)产品设计模拟仿真试验;

b)产品主要功能性能试验;

c)产品主要结构、关键部件功能试验;

d)产品控制原理试验;

e)产品研制关键技术试验;

f)产品主要指标验证试验。

4.4 明细表的编制

按照以下方法进行明细表的编制。

(1)明细表应与体系框架相对应,也与体系编号相对应。能够反映出体系框架中的各规范的性质、所属产品种类、设备/部件级、体系表编号、规范名称、规范状态(有效/在编/待编/修订/待修)等信息。

(2) 对调研所反馈的技术内容进行汇总和提炼,形成企业“三大规范”明细表的主体内容——“规范名称”。

(3)对应图3、图4、图5、图6 所示的“三大规范”体系框架的层级关系,按照设计规范、工艺规范和试验规范的技术特征,填充明细表的规范性质、专业大类、产品种类、采用上级标准编号、规范状态等内容。

(4)根据规范在体系框架所处的层级位置,填充明细表中的体系表编号。

(5)按照规范的重要程度、急需程度、发展规划、专业划分等因素合理安排每年编制内容,在明细表中“规范编号”栏反映出编制年代,如表2所示。

表2 “三大规范”标准体系明细表

5 结束语

体系框架和明细表是“三大规范”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其质量直接影响到“三大规范”建设质量和成效。构建体系框架时,应密切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从顶层统一规划,重点在于产品体系分析、探索体系框架构建原则、选择适当的框架结构,把每个规范放置于适当的层级,同时留有未来拓展空间,达到思路准确、全面成套、层次恰当、结构协调、科学先进、动态调整。

猜你喜欢

明细表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礼乐之道中的传统器物设计规范
秦山核电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经验与工作展望
浅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的走廊排烟
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2017年版)》部分表单样式及填报说明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57号
探讨电力工程结构设计问题及设计规范
我国技术标准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
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养护方法与技术标准研究
2011年十家拍卖公司秋拍1000万元以上成交拍品前50名明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