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算法治理与科技向善

2022-07-13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2年10期
关键词:规范人类数字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蓬勃发展,接入网络的数字终端和传感器无处不在,人类正在迈入“万物数字化、一切可计算”的算法时代。算法是一种面对问题的求解逻辑,是一个包含算数运算、逻辑运算、关系运算的从输入到输出的程序。广泛且深刻的数字连接形成了基于算法的汇流与应用的分发模式,算法也由此成为运用数据资源促进人类发展和平等的关键所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力量。算法在深度赋能社会生活、繁荣数字经济的同时,也带来了数据滥用、技术依赖、不正当竞争等新问题,加强算法治理已成为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算法治理的必要性、緊迫性日益凸显。一方面,算法应用的风险隐患及负面影响逐渐浮出水面。在信息传播方面,算法推荐技术在提高信息传播效率的同时,也为个体打造了相对封闭且高度同质化的信息茧房,人们的视界被熟悉的内容和固化思维所限制,进而导致观点的极端化;在数字交易方面,算法有助于服务创新并能通过智能匹配降低用户决策成本,但也为网络平台实施价格歧视或服务歧视提供了可乘之机;在公共治理领域,算法提升了公共治理效率,为公众生活带来便利,随之而来的则是人的数字异化、自动化服务的责任归属难题等。另一方面,算法技术向生产、生活各领域的渗透,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在万物互联的大数据时代,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会生成数据,社会体系的微观、中观、宏观等各层级无一不被嵌入算法的技术环境与契约环境之中,小到个人的日常生活决策,中到人与社会各个层次的关系,大到人类的基本权利,无不受到算法的影响。算法风险的广泛性、全局性给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推进科技向善是算法治理的价值追求。科技向善,即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合理权衡效率与安全、利益与风险的价值冲突,让人们公平地分享数字红利。科技向善何以可为?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算法服务于人。作为数据主体、决策主体、劳动主体的人,在越来越多的算法推荐和算法决策中享受智慧便捷的数字生活,却逐渐丧失自主选择权和控制权。以促进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最高目标,以提高人类的数字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为标准,维护人类的自主性和个人选择权,是算法治理的基本导向。二是要坚持公平公正,避免算法偏见和算法歧视。算法始终是人类设计和控制的产品,尽管算法已经从简单计算迈向机器自编码,其依然不具备自主自为性,算法偏见只是人类偏见在算法中的再现甚至放大。遵循公平公正原则,限定算法的价值偏好,并将其纳入正当合理的规范框架内,是算法治理的重要任务。三是要坚持公开透明,确保算法运行的可解释性。算法服务的提供方与接受方在信息和技术上处于明显的不对称状态,用户无法了解算法运行的规则,其中难免存在不稳定、不公平的因素;自主学习算法的自我迭代甚至导致算法成为不可解释的技术黑箱,引发算法问责的伦理难题。算法的公开透明和可解释性是有效发挥政府监管、行业监督、公众监督的前提。以算法备案、算法评估、算法审查等方式推动实现算法透明可释,是算法治理的重要保障。

算法治理是一项融合技术、伦理和制度的高度复杂系统工程。积极构建算法治理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技术潜力和优势,有效应对其引发的社会和伦理影响,已逐渐成为全球共识。要坚持依法治理,按照数据信息的基本属性、算法治理的基本规律、数字权益的基本逻辑,制定监管规则,设立监管程序,实施合理规制策略,以健全的法律制度夯实算法安全的底线。要积极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算法治理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在算法治理中的主导作用,规范平台企业切实履行算法治理主体责任,引导行业组织积极推进算法自律,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监督。要以柔性治理激励算法向善,以算法评估、行业标准、技术治理等柔性规范手段,弥补法律滞后性带来的监管空白,避免强制性约束对创新的抑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规范数字经济发展,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算法治理水平对于数字经济发展环境和算法相关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期特别策划聚焦“算法治理与科技向善”,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从不同学科视角探讨算法治理的目标与路径,剖析科技向善的内涵与原则,敬请读者垂注!

——《学术前沿》编者

猜你喜欢

规范人类数字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