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瓷贴面和烤瓷全冠在口腔美容修复中的效果分析

2022-07-13李东妮祝玉华

医学美学美容 2022年3期
关键词:贴面牙体美观

李东妮 祝玉华

中图分类号:R78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49(2022)03-0045-04

近年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饮食结构日益多元化,许多饮食习惯会影响到口腔健康。目前,牙体缺损和氟斑牙等口腔疾病比较常见,需要采取口腔美容修复治疗,从而恢复牙体完整度与色泽,增强牙齿功能[1]。伴随口腔美容修复技术的逐步发展,烤瓷全冠修复以及瓷贴面修复成为应用率较高的治疗手段,但二者修复效果存有差异[2]。基于此,本研究选取104例口腔美容修复患者,探讨瓷贴面及烤瓷全冠修复在口腔美容修复中的作用和远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21年6月勉县医院治疗的104例口腔美容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确定为活髓牙;牙体缺损且变色,牙齿间隙大;影像学技术检出牙槽骨吸收不足1/3或无吸收;牙周状态与口腔卫生佳。排除标准:合并牙龈炎或是牙周炎;合并严重口腔疾病;牙颌异常且牙齿松动;对修复材料具有过敏史;合并严重脏器疾病;伴有颞下颌关节外伤病史。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52例。A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20~59岁,平均年龄(35.15±2.11)岁;病程4~17个月,平均病程(10.59±1.48)个月。B组男29例,女23例;年龄21~58岁,平均年龄(35.09±2.07)岁;病程5~16个月,平均病程(10.51±1.42)个月。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A组 实行瓷贴面修复:备好牙体,保证牙体的实际预备深度在0.2~0.8 mm,局部浸润麻醉处理后,结合牙缺损度或其他疾病情况均匀磨除唇侧牙体,需保护牙体接触点,磨除约0.2~0.8 mm。确保磨除后的邻面边缘完整包绕邻面,使龈缘部位与牙龈端的边缘保持平齐。牙体预备型共两种,分别是U型,即邻切面包绕型与I型,即切缘非包绕型。预备完全成型以后排龈,经超硬石膏灌注模型,脱模以后修正并且比色,送至技工室制作。模型制作完成后为患者试戴,确保贴面厚度在0.5~1.0 mm,检查并且修正瓷贴面的邻触面与边缘,而后清洗并烘干,对瓷贴面进行光固化处理,再精修抛光。

1.2.2 B组 实行烤瓷全冠修复:将烤瓷全冠适度磨除,均匀磨除唇侧牙体,磨除约1.5~2.0 mm,牙体制备后排龈,经超硬石膏灌注牙齿模型,而后试戴并抛光,完成修复治疗,其余麻醉操作与对照组一致。

1.3 观察指标 ①修复效果:于修复后6个月评估修复效果,利用3级评分法,每项赋值0~2分,含修复体颜色匹配度、牙齿敏感性、牙龈状态、边缘着色、继发龋、边缘性和牙齿完整度7个项目,分数越高说明修复效果越好;②牙周健康度:于修复后6个月测定牙周袋深度(PD)、牙龈出血指数(BI)与附着丧失(AL)等指标;③咀嚼功能:同时间段经视觉模拟评分法测评,刻度尺数值0~10,结合主观感受予以评分,共计10分,分数越高说明咀嚼功能越好;④修复美观度:修复后6个月,利用自制调查问卷予以测评,含面部情况、修复体色泽、整体美观、牙齿外形维度,每维度25分,分数越高说明美观程度越高;⑤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崩瓷、咬合异常、修复体折裂、牙龈炎与修复体脱落等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進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 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修复效果比较 修复后6个月,A组修复体颜色匹配度、牙齿敏感性、牙龈状态、边缘着色、继发龋、边缘性和牙齿完整度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牙周健康度比较 修复后6个月,A组PD、BI、AL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咀嚼功能比较 修复后6个月,A组咀嚼功能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修复美观度比较 修复后6个月,A组面部情况、修复体色泽、整体美观、牙齿外形维度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A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5。

注:*与B组比较,χ2=4.308,P<0.05

口腔美容修复治疗的病型包括先天性畸形牙、牙齿间隙过大或牙体缺损等,同时可治疗因牙髓坏死、氟斑牙或是先天性牙齿釉质欠发育导致的牙齿变色。以上病变不仅会影响牙齿咀嚼功能,还会降低牙齿美观度,经过针对性口腔修复治疗后能够恢复牙齿形态以及牙齿生理功能[3]。在口腔科修复技术的有效发展推动下,修复牙体方式日益多样化,烤瓷全冠以及瓷贴面等修复技术成为应用率比较高的治疗手段[4,5]。其中,烤瓷全冠是比较常用的修复方法,修复前先磨除患牙表面,而后使用金属材质制作牙冠,于金属表面通过高温烧制作用镶嵌瓷性材料,可以恢复与其他牙体相同的颜色与形态[6]。该种修复方法的治疗费用比较低,对于牙齿先天条件的要求不高,使用范围比较广[6]。同时,全冠表面具有比较高的耐腐蚀性,牙面光滑度高,牙齿结构十分坚固。但该种修复方法对于牙体磨除的范围比较大,可能造成牙龈炎、牙髓敏感反应或者过敏等情况[8]。此外,金属材料的稳定性不强,粘结后容易出现修复体脱落等情况,修复效果受到技术条件以及受粘结材料等因素影响,修复后患者的牙齿颜色与质感有异于健康牙体,因此修复满意度一般。

瓷贴面是新型修复体,通过耐火代型技术有效制备修复体后,能够获得与健康牙体相同的颜色与质感[9,10]。该项修复法利用粘结材料于患牙唇面有效固定修复体,无需对患牙进行大范围磨除,可以尽量保留牙髓,同时能修复牙体畸形情况,使牙体组织以及贴面形成复合体[11],这有利于牙合内应力的均匀性分散,降低牙龈炎或者修复体脱落等情况[12]。此外,瓷贴面修复的牙齿结构类似于健康牙齿,能够完美融合于口腔内部软组织以及牙龈结构,修复体的组织相容性与颜色、形态稳定性比较强[13]。相较于烤瓷全冠修复治疗时牙体大范围磨除操作,瓷贴面磨除范围无需延伸至龈下,粘结面积比较充足,且对于牙齿结构的破坏性较小,修复满意度更高。但成人牙齿不具有较高可塑性,所以在修复牙体过程中需要注意操作力度,坚持循序渐进的治疗原则[14]。

本研究结果显示, A组修复后6个月修复体颜色匹配度、牙齿敏感性、牙龈状态、边缘着色、继发龋、边缘性和牙齿完整度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咀嚼功能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面部情况、修复体色泽、整体美观、牙齿外形维度评分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A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瓷贴面修复的整体疗效优于烤瓷全冠,可以获得较佳的修复效果与美观度,且能提高牙齿健康度,恢复牙齿咀嚼功能,远期安全性比较高。此外,本研究修复后,A组的PD、BI、AL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孙吉江等[15]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分析原因是瓷贴面修复治疗的时间较短,對于牙齿结构的干扰性小,因此牙齿健康指标更优,且瓷贴面的形态比较自然,颜色更为逼真,与自然牙的颜色无明显差异,修复美观度更强。此外,瓷贴面的强度比较大,使用寿命长,远期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更低,修复安全效益更好。更为重要的是,瓷贴面对于自然牙的磨除量较小,可以保护牙齿的咀嚼功能。

综上所述,瓷贴面修复可以作为口腔美容修复的常规技术,其修复质量高,操作较为简单,修复预后佳,可以维持牙齿健康度和美观度,不易导致修复体脱落等情况,具有应用有效性及安全性。

猜你喜欢

贴面牙体美观
激光治疗牙体牙髓牙周病临床应用价值探析
不同根管填充程度治疗牙体牙髓病的效果
汽车轮胎与翼子板视觉美观性分析
Maglady遮阳伞
分析多次法根管治疗术与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在牙体牙髓病中的效果差异性
可摘戴临时贴面的临床研究
椅旁CADCAM系统修复牙体缺损的临床效果探讨
英国贴面礼,分寸不好拿捏
如何正确行贴面礼
多功能刨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