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服务的科技期刊融合出版方案研究

2022-07-09

中国传媒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应用服务科技期刊融合

房 桦 哈 爽

(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北京信通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100078)

导语

2015年3月31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1],强调针对创新内容生产和服务,提出将传统出版的专业采编优势、内容资源优势延伸到新兴出版;强化用户理念和体验至上的服务意识等。

在不断优化的顶层设计指引下,我国出版业在融合出版上有了更多的探索和实践,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在广度都迈上了新台阶,出版业转型升级具备了进入深化阶段的基础条件。随着科学研究进入大数据时代,依托融合出版,提供各类服务,是中国科技期刊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2019年8月,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意见明确了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目标,提出了实现一流期刊建设目标的措施和途径,将以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为统领,着力提升科技期刊专业管理能力,着力提升科技期刊出版市场运营能力,着力提升科技期刊国际竞争能力,全力推进数字化、专业化、集团化、国际化进程,构建开放创新、协同融合、世界一流的中国科技期刊体系。[2]科技期刊的定位不仅是向专业科研人员等推广学术研究成果,也需要利用各种手段构建专业领域的社/群关系、汇聚专业人才、强化科学共同体的内在属性。[3]如果可以基于各方需求开发针对性的出版与知识服务,就会使其成为科技期刊的专长服务内容。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科技期刊融合发展趋势的研究,提出基于服务的科技期刊融合出版方案,是对“出版+技术”解决方案的探索。

1.国内外科技期刊融合出版发展现状

国内外许多优秀的出版机构对传统出版网络化、数字化、平台化的融合出版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实践与拓展,并日趋成熟。对他们的一些典型举措进行调研分析,有利于了解国内外“出版+技术”的融合出版现状。

1.1 国外科技期刊融合出版发展现状

国外科技期刊出版机构相对国内出版机构而言,在融合出版上的发展较为成熟。了解和分析国外科技期刊出版机构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科技期刊融合出版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科技期刊出版界的“三巨头”Elsevier(超过3800种期刊)、Springer Nature(超过2900种期刊)、John Wiley & Sons(超过1500种期刊)[4],3家出版机构均起源于科技学术期刊杂志社,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国际性多媒体出版公司和信息服务公司。本文选取3家出版机构下典型融合出版应用平台进行研究,其在融合发展的进程中依托自身优势各具特色。

Elsevier是全球数字出版领域的佼佼者,在融合出版方面,其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大数据、数据可视化等先进信息技术建立了众多的在线平台:编辑出版平台(Science Direct、EES、SSRN等)、工具平台(Scopus、SciVal、Pure等)、学术社交网络平台(Mendeley)等,并得到广泛的认可,形成平台—资源的良性循环。

Spring Nature除了建设配套的平台(SpringLink、nature.com、BioMedCentral.com等),其对数据发现和再利用非常的重视,近年来采取了许多措施,应用知识推荐、信息识别、知识图谱等新技术进行出版融合,建设服务工具平台(SharedIt、Recommended、SciGraph等)并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John Wiley&Sons在追求内容表现形式多样化上是比较突出的,除了其集中了众多资源的编辑出版平台Wiley Online等,其移动客户端开发的App数量约507个,远多于其他出版机构,同时提供众多增值服务。各出版机构的具体举措研究见osid支撑材料表1国外科技期刊融合出版发展的典型案例。

国际出版机构凭借对学术出版行业的精准把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挖掘机构的服务能力,与此相比,我国科技期刊仍存在集群规模较小,资源无法聚集,平台在设计开发、资源投入、产品规划等方面都有所欠缺等问题。通过对国外融合出版典型案例的研究,可以总结目前融合出版趋势应需以用户为核心、多元产品为基础、深度服务为延伸,要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立体化、全方位的出版消费需求。[5]

1.2 国内科技期刊融合出版发展现状

我国科技期刊融合出版发展相对国外滞后,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国家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近年来我国在科技期刊融合出版上也进行了许多积极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选取近几年的国内科技期刊融合出版典型应用举措进行研究,包含中国科学杂志社(SciEngine平台)、中国激光杂志社(中国光学期刊网)、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期刊网)的融合出版举措进行了研究,具体可见osid支撑材料表2国内科技期刊融合出版典型应用举措。

从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融合出版现状的调研可以看到国内科技期刊融合出版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各出版机构的期刊工作人员已有了融合出版意识,且也开展了利用网站、社交媒体进行内容生产、传播和服务等融合出版的相关工作,大多数出版机构实现了前端业务过程的数字化(例如增加了论文排版后XML转换为多媒介输出的数字出版功能)。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用户群体较小、日活跃量偏低、用户反馈较少,使平台界面优化困难,导致界面使用友好性和功能完备性欠缺;平台碎片化程度不一,很多功能依然需要大量的人工干预,即使引入了很多相关的技术工具,但是规模化地融合出版解决方案还未见有成型;目前大多数的出版机构均不能很好地支持用户对知识服务的需求,融合出版知识服务的进展缓慢,成效不明显且未能充分利用前期或已有的平台/数据资源,平台间不能实现资源共享与重复利用;对数据的整合及挖掘能力不强,造成功能的实际效用不强。

本文通过对先进融合发展理念和模式的学习,探索“出版+技术”的新解决方案,将零散的但又互相关联的服务在技术层面进行解析,提出基于服务的科技期刊融合出版方案,以期作为科技期刊融合出版的“中央厨房”,为传统编辑出版模式的扩展和改变提供参考。

2.基于服务的科技期刊融合出版

本文提出的基于服务的科技期刊融合出版方案主要由3个服务方案构成(如图1所示):科技期刊应用服务、科技期刊数据服务、科技期刊知识服务。科技期刊应用服务是前端业务过程的数字化,力求在内容表现形式上多样化、友好化,提高用户对内容的可发现性;科技期刊数据服务包含数据预处理(清洗与标准化是重要任务)、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大数据、数据可视化等)相关技术,既作为科技期刊应用服务的底层提供各类便捷的工具,也可以直接作为响应需求的文件输出;科技期刊知识服务是通过应用服务与数据服务获取足够多的资源/数据基础上,应用知识工程相关技术(自然语言处理、知识推荐、知识图谱等)使数据产生或协助产生知识提供服务。3个服务相互独立又相互协同,全方面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使出版平台由选择性不强的“货郎”式售卖,变为品种丰富、自主选取、随时进出的“超市”化服务平台。其具有如下特征:由独立制作转变为聚合生产;由大众化编排转变为差异化分发;由单向流动向交互传播转变。

图1 基于服务的科技期刊融合出版方案架构

下面主要以“出版+技术”模式,从科技期刊出版服务内容和各服务层功能进行阐述。

2.1 科技期刊应用服务

科技期刊应用服务主要功能是展示交互,是基于服务的科技期刊融合出版方案最直观的服务,以多元媒体渠道分发,做到多手段、多角度、立体化的传播方式。

科技期刊应用服务功能如图2所示,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图2 科技期刊应用服务功能

2.1.1 科技期刊网的建设

科技期刊网是科技期刊的门户网站,首先包含基本的展示服务建设(例如文章浏览和检索、新闻公告、HTML阅读、访问痕迹等),应呈现整洁的友好界面,具有直观的网页导航、个性化的设置等,帮助提高内容的可发现性。其次包含编辑出版服务,是服务于编辑、专家、作者的流程处理系统,可对流程型生产供应链提供主导和支持能力,更加灵活地开展业务。这些功能的实现技术是通过网站开发和数据的交互完成。基于门户网站,可增加延伸模块,包括会议系统、图书系统、专家系统、知识服务等。本文给出科技期刊网站的建设模块包含全文展示、期刊导航、文献集成检索、信息发布等共46个功能模块,具体见osid支撑材料中科技期刊网建设模块图。

2.1.2 科技期刊移动应用产品

科技期刊移动应用产品可通过开发专业App、利用微信平台和抖音平台等实现(新媒体平台均可,此处以微信和抖音为例),微信平台与抖音平台相对开发专业App的难度较低且易实现,是科技期刊提升知识服务影响力、构建期刊出版物传播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融合出版,除基本的服务(文章移动浏览、优秀文章推送等)外,还可以提供增值服务(例如通过扫描二维码可查看与文章相关的短视频、图片、参考文献、相关文章、问题探讨等信息),利用移动应用产品与科技期刊网相比具有更强交互性的特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媒体学术交流社区等。

以微信公众号为例给出科技期刊的功能建设,实际建设中可依据期刊情况进行功能的删减与增加。具体功能包含:对用户提供期刊动态、当期目录、文章检索、按照栏目推荐等;对用户提供在线的投审稿信息查询;提供音频、视频、图片集等的增值出版服务,如以录制音/视频形式的论文大摘要讲述、评审精彩点评、论文相关数据及实验情况展示等。

短视频是目前知识增值服务的重要手段之一,短视频作为适合在碎片化时间中使用、信息量集中的内容载体,可以为服务户群提供高附加值的选择。如果成功以短视频的方式对期刊文章进行推广,将会大大提高期刊的关注度。例如抖音平台“严伯钧”,在抖音平台以短视频的形式对物理学界的最近科研进展进行硬派科普,目前粉丝数量已达274.9万。移动应用产品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快餐式、碎片式、跳跃式的各种浅阅读。

2.1.3 升级服务

升级服务包含但不限于互动出版、可视化出版、增强出版、数据出版等,实现升级服务需要更先进的技术和更全面的数据资源库,是基于数据服务和知识服务的交互展示的更高层次的服务。以下举例几种升级服务的实现途径。

2.1.3.1 可视化出版

可视化出版是利用可视化技术、虚拟仿真技术及可视化工具将科学数据和信息立体地呈现给研究人员,帮助科研人员快速地分析和理解抽象的概念。

2.1.3.2 增强出版

增强出版将互相关联的部分进行集中的展示,例如文章及其可能涉及的数据集、视频、图像、样式表、数据库、演示文稿等通过超链接等方式进行关联展示,打破出传统科技期刊中的篇幅和出版形式的展示,更加丰富地展示研究成果。

2.1.3.3 数据出版

数据出版是以出版的形式公开研究数据以便他人使用的行为。数据出版是一种新的出版形式,数据是开发获取的,可以阅读数据描述文件然后下载数据。

2.1.3.4 互动出版

互动出版是由传统的出版单向传播模式转为形成作者与用户之间的双向交流,将某一研究方向由共同兴趣的科研人员等在社区分享他们的意见和知识。

2.1.3.5 虚拟专题

通过关键词检索与关联等进行不同期同类型文章的整合,形成新的专题。

2.2 科技期刊数据服务

科技期刊数据服务主要扮演的是数据中心的角色,是基于服务的科技期刊融合出版方案的基础。目的是尽可能多地、分门别类地汇聚由科技期刊网、移动应用、升级服务平台等产生的数据及用户行为反馈数据,包含科学数据、学术内容、学术关联信息、关注热点领域等各类要素。其主要功能包含3部分:基于科学研究产生的科学数据建立科学数据库,为科学数据提供长期、稳定、可信的出版环境,便于科学数据的交流、使用和保存;基于论文内容构建内容数据库,作为向多元媒体渠道、融合媒体终端分发的基础;基于学术关联信息构建学术关联信息数据库,如科研政策、科研项目、领域热点、学者团队的关联等,为用户的科研服务提供基础。

科技期刊数据服务平台的技术偏向于后端,由数据存储、数据运维和逻辑处理组成,最终实现向应用服务的资源分发和展示交互,如图3所示。

图3 科技期刊数据服务平台技术框架

2.2.1 数据存储

数据信息存储在关系型数据库(例如MySQL数据库)中;反馈信息以及相关知识保存到非关系型数据库(例如Neo4j数据库)中[6];用到的图片及视频可保存到服务器上。

2.2.2 数据运维

所有的操作可以log4j的日志形式存储,以便进行相关备份和恢复。

2.2.3 逻辑处理

逻辑处理是以学术论文为核心,对内容及相关信息进行数字化、标准化、规范化、碎片化的加工。逻辑处理最终以提供各类接口的形式用于应用服务的展示和操作。例如通过采用HTML或XML对文章数据进行深度加工,实现结构化、标签化的深度标引,使数据可多元使用。

2.3 科技期刊知识服务

依托融合出版,提供知识服务,是中国科技期刊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从原始提供每期纸质期刊供读者阅读,到利用多种手段为读者和作者提供知识服务,强化用户至上的服务意识,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做到精准推送产品,实现互动中服务、服务中引导,可不断地增强用户参与度、关注度。[7]

科技期刊知识服务是基于服务的科技期刊融合出版方案的最高目标。知识服务的功能是按照用户需要对显性和隐性的数据、信息及其他各类资源(来自数据服务中已存储或使用的资源)进行提炼,搭建知识网络,为用户提供知识内容或解决方案的信息服务过程。科技期刊知识服务过程部分示意图(如图4所示),包含但不限于以下举例。知识聚类:例如采用基于语义的技术,自动对论文中的科学术语进行标注抽取,集中展示多个领域的内容资料等。知识重组:例如在电子文献上通过智能搜索和识别技术补充来自其他领域的相关文件、音频、视频等资料,帮助科研人员发现来自各信息源的大量灰色文献。参考咨询:例如将成果、论断等定位至文章及作者,并鼓励读者和编辑对所涉及的作者贡献进行评价,分析他们的意见和知识,形成社区。定题追踪:例如支持知识的自动发现和内容的语义标注,进行知识点的链接与整合,形成相对完整的领域知识组织体系。

图4 科技期刊知识服务过程部分示意

结语

基于服务的科技期刊融合出版方案各层服务是倾向于围绕知识生产者创新工作开展的。各层的服务建设应该是分步骤、循序渐进的。基础仍是编辑所擅长的内容及其本身所拥有的知识、思想和资源;技术是实现这些知识表达的手段,思维模式的扩展和改变是传统科技期刊实现融合出版转型的重点之一。

本文结合 “出版+技术”的融合出版模式探索科技期刊融合出版的整体设计的方案,各阶段功能仍是需要继续完善的。未来在应用服务、数据服务、知识服务的基础上,也可以对云化进行探索,提供更加高效的服务。

根据目前国内科技期刊出版机构现状[8],本文所述方案的实现,仅依靠现有国内出版机构和相关数据库机构,很难建设及商业化成熟运作。为实现可持续性发展,需构建专业的科技期刊融合出版的产业链,鼓励相关领域专业的第三方参与到产业链中,共同形成科技期刊融合出版的生态链。这也与我国目前的战略需求吻合,亟需构建独立的科研成果交流和发布体系,科技期刊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

猜你喜欢

应用服务科技期刊融合
加快推进航天强国建设 提升卫星应用服务能力——两会代表委员为航天发展建言献策
全球卫星互联网应用服务及我国的发展策略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