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建引领下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思考

2022-07-08李少梅朱灿灿

当代教师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师德师高校教师意识

李少梅,朱灿灿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陕西 西安710062)

“高等教育是中国教育的战略制高点,教师是制高点的制高点”[1],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的素质水平是决定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018 年5 月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再次强调师德师风建设问题,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2]。师德师风建设是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是提高人才质量、教师个人素质和职业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3]是新时代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保障,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基本前提。[4]而近年来,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加剧渗透、国内价值选择日趋多元的社会背景下,少部分教师出现政治观念淡薄、职业操守要求过低、违反师德等行为,严重阻碍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推进。剖析当前我国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党建引领探讨师德师风建设路径,对于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党建引领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必要性分析

21 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办学规模和年毕业人数已居世界首位,这是坚持党对高校引领的必然结果。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5]党的全面领导能够保证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保证社会主义的正确办学方向,保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取得实效。因此,为进一步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在未来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中,仍需继续坚持党在高校建设中的领导核心地位,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为进一步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确保师德师风建设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应把党建工作融入师德师风建设的全过程。

(一)党建引领师德师风思想建设的必要性

我们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必须保证高校教师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深刻的思想性和极强的理论性,[6]确保高校教师能时刻保持正确的政治态度。党建引领下的师德师风建设可以确保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的决策能够在高校各个院(系)贯彻执行,确保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可以通过加强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帮助教师树立并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正确的政治立场是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将党建贯穿师德师风思想建设的全过程,以确保高等教育的发展、教师队伍的建设、人才培养的质量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

(二)党建引领师德师风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一定的制度框架下,依托于高校内部特定组织结构来开展。党建引领下的师德师风建设可以充分发挥校、院(系)党委的核心领导及组织协调的作用,实现跨部门、跨机构、跨层级的沟通、协调与整合,进一步加强对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约束、规范和引导;可以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凝聚作用,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形成师德师风建设共同体。师德师风制度建设是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根本保障,因此,必须将党建贯穿师德师风制度建设的全过程,以确保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党建引领师德师风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文化是对制度最好的补充与升华。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共同的文化认同能够帮助教师凝聚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共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 年)»指出,要广泛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传承师道。党建引领下的师德师风文化建设,在进一步加强教师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基础上,引导教师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将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要求与儒家传统师德师风文化相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文化体系。师德师风文化建设是对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制度建设的补充,因此,必须将党的领导贯穿师德师风制度建设的全过程,以确保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文化氛围。

二、新时期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师德师风是高校教师队伍素质的核心要素,是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方向的重要因素。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并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和法律规范,各高校也积极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规定,进一步加强了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仍存在建设制度不健全、教师主体意识淡薄、尊师重教氛围不够浓厚等问题。

(一)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机制不完善

制度是治理的前提,完善的师德师风建设制度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基础。«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指出,到2023 年左右,要基本建立起有效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但目前我国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制度建设仍存在活力不足、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师德师风建设管理权责方面,部分高校尚未设立专门负责师德师风建设的部门,导致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常出现分工不明、决策不一、执行不力等问题。其次,在师德师风教育方面,部分高校对教师职后师德师风教育不够重视,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教育形式单一,很难让参训教师产生相应的情感认同。第三,在考核评价方面,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考核内容指标偏重科研成果,相对忽视了教师的教书育人能力。[7]第四,在奖惩方面,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主要以“精神褒奖”为主,忽视了教师物质方面的需求。

(二)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主体意识薄弱

科学合理的制度是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保障,但完善的制度下必须注重激发教师的主体意识、倾听教师的价值诉求,只有教师将外部的制度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理想信念,表现出良好的师德师风行为,才能进一步保障师德师风的建设。而目前大部分高校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过于强调制度的外部规范,相对忽视了教师主体意识的激发,致使部分教师缺乏师德师风建设的主人翁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理想信念模糊。部分教师缺乏坚定的信仰,丧失了对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坚守,少数教师甚至对国家发展的前景和方向产生了质疑。其次,教书育人意识淡薄。近些年来,高校在追求“双一流”大学建设的过程中,科研导向盛行,在各种评价考核过程中将更多的指标放在了科研成果和课题经费上,忽视了对教师教书育人的评价。学校层面的不重视导致部分教师出现育人意识淡薄、教学设计能力匮乏[8]等问题。第三,缺乏奉献精神。受利己主义和物质主义等思想的影响,部分高校教师过分追求眼前利益,缺乏对学校及社会的责任感,社会服务意识淡漠。第四,科学研究功利化。科学研究是高校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从事科学研究的道德也是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科学研究中,部分教师道德素养滑坡、科研意识不强、缺少创新精神,不能静下心来潜心钻研,在学术上弄虚作假,出现了各种学术不诚信行为。

(三)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氛围不浓厚

环境会影响教师的价值判断与选择,良好的学校氛围、社会环境及人文环境是教师全身心投入工作必不可少的因素。[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及«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都突出强调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氛围的重要性,提出要提高教师地位、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不问过程只看结果的功利主义思想渗透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10]无论是高校自身还是社会均未营造出易于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氛围,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高校自身师德师风建设氛围不浓厚。随着“双一流”高校的推出,部分高校过分追求科研成果与课题等硬性指标,相对忽视了教师师德师风的建设,在面对师德师风问题时往往采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方式,导致道德约束弱化。[11]其次,社会公众对高校教师的认识存在误区。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教师理应为学生、社会做出贡献而不求回报。这种社会期许远远超过了师德师风建设本身的要求,忽视了教师作为社会人的生存性需求和物质需求等。最后,关于高校教师负面形象的报道日益增多。由于少数教师自我约束能力较弱,出现了思想道德败坏、社会观念扭曲、学术不端及违法乱纪等行为。同时,一些网络自媒体为吸引流量,过分夸大报道内容,引起社会的广泛讨论,给高校教师的社会声望和社会形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三、党建引领下的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路径

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党的建设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理论滋养和更加强大的实践支撑,[12]党建引领师德师风建设是新时代我国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新趋势。高校应以此为契机,将师德师风建设同高校党建结合起来,把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贯彻到师德师风建设中,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制度建设优势、思想引领优势及组织协调优势,进一步完善师德师风制度建设、激发教师主体意识、营造良好氛围,如图1 所示。

图1 党建引领下高教教师师德师风建设路径框架图

(一)强化制度建设,推动功能优化

制度是一种行为规范,具有统一思想、协调整合、规范行动、推动发展等功能,合理的教师管理制度是确保师德师风建设的前提。[13]在师德师风制度建设中,应始终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高校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院(系)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不断完善教师管理制度。

首先,应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党建平台,形成校党委统一领导、院(系)级党组织负责实施、教师党支部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确保师德师风建设机制的顺畅运行。通过搭建师德师风建设党建平台,建立健全协调整合机制,明确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职责,落实师德建设主体责任制;完善问责制度,坚持“权责对等、分级管理、层层落实、失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原则,构建科学合理的明责、督责、考责、追责机制。

其次,优化师德师风教育培训模式。个体意识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加强对教师师德师风的日常教育是保证师德师风建设的长久之计。一是要发挥校级党委的组织引领作用及院(系)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完善培训工作的各项规范制度,建立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的师德师风教育体系。二是要发挥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作用和党员教师的“先锋示范”作用,设立导师传帮带制度。以教研室为基础,开展“以老带新、结对子指导”活动,导师从思想政治、育人态度、服务精神、教学及科研能力等方面对新教师进行示范指导,[14]引导教师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教书育人的理念和社会服务意识。

最后,强化师德师风评价监督体系。健全的师德师风评价监督机制是防止高校教师产生师德失范的有效途径。一是要充分发挥高校党委的导向作用,严格遵循师德师风建设的相关政策法规,以党支部书记为核心,制定考核标准,改进考核方式,建立以学校、教师、学生及教学督导为评价主体的师德师风考核评价体系。二是要充分发挥党委的监督作用,建立以党委监督为主,教师监督、学生监督和社会监督为辅的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监督机制。成立以校党委、院(系)党委及基层党支部为核心的师德师风专项督导检查,同时建立由学生、教师、党组织及社会四方构成的监督网络,将行政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更好地促进高校教师师德师风的发展。

(二)强化队伍支撑,激发教师主体意识

习近平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思政课教师要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高校各级党组织要深刻领会好、宣传好、落实好这六个要求,并将其贯彻落实到师德师风建设的全过程。

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价值整合上的政治核心作用,激发教师“政治要强”“人格要正”的主体意识。校党委应真抓、实抓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并强化党建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政治引领作用,确保高校教师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清醒的政治头脑,较高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如基层党组织可通过积极开展“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教师以新时代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帮助教师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在教师教育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激发教师“思维要新”“视野要广”的主体意识。首先,校党委应定期组织开展“改革创新、奋发有为”的大讨论,明确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法发展方向,帮助教师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其次,应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书记的“双带头人”作用,按照便于开展学习活动的原则在教师党支部中设置教师学习共同体,通过自主学习、科学研讨及教学经验分享等活动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培养教书育人的意识。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教师“自律要严”“情怀要深”的主体意识。一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树立典型示范,利用日常生活、教学中的先进教师事迹对教师开展道德教育,强化教师人格意识建设,引导教师以正确的价值信念和严格的自律意识要求自己、警惕自己。二是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开展教师社会服务活动,高校党委根据校外实践需求,组织不同院系开展由党支部书记引领的兼具专业性和针对性的“教育扶弱”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师的社会服务意识和能力,增强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强化环境引领,营造良好氛围

环境对人的思想观念的熏陶作用是潜移默化的,良好的校园和社会环境是影响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因素。因此,优化系统环境对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极为重要,高校党委必须整合社会力量,将全校师生群体和各方力量凝聚起来,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环境。[15]

充分发挥高校党建文化的引领作用,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发挥校园文化的陶冶作用,引导和激励广大教师加强思想建设、道德建设和作风建设,进一步增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首先,要营造民主的氛围,充分尊重、信任、关心教师。高校党委要在坚持教代会、校务公开、群众调研等传统民主渠道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了解教职工的意愿,使教师感到被尊重、被关怀,产生对学校的归属感。其次,应积极为教师接受再教育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各种进修及培训的机会。如院(系)党组织应积极开展以教研室为基础的以老带新的业务指导工作,提供相应的软硬件的支持,尽可能地营造有利于教师发展和成长的学术环境及相互学习、相互协作的动态环境。

发挥党组织在社会环境建设中的纽带作用,建设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新时代,为进一步强化教师地位和权利,维护教师职业尊严,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必须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文化氛围。首先,应以教育部党组书记为核心,以各级党组织为依托,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价值整合作用,鼓舞并激励广大教师争做科研成果的创造者、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崇高思想的践行者,强化教师责任的重要性,营造全社会尊重文化、尊重人才的氛围。其次,发挥党组织的价值引领作用,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和全体教师的高尚形象,同时加强各部门对舆论报道的监督力度,引导社会正确认识师德师风标准、了解高校教师角色及工作的,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

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针对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制度不健全、教师主体意识淡薄及建设氛围不浓厚等问题,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的思想引领、队伍支撑、制度建设、组织协调等优势,以进一步完善师德师风的制度建设、激发教师的主体意识、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氛围,最终落实好师德师风建设的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师德师高校教师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做好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答卷人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以“四个回归”为本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如何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