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楚和兴”往事(二则)

2022-07-07刘帆

辽河 2022年5期
关键词:掌柜的掌柜梅花

刘帆

在水州盘石街,时光常常倒流到1945年春。

那个时候,这里还没有光复,日本兵占据着这座小城。在街上经营盐业的盐商、楚和兴的掌柜余庆来坐在老店里长吁短叹,这日子怎么过啊!

楚和兴是间口碑不错的老商号,一向生意兴隆,谁知战乱频仍,做一点儿生意愈来愈难,以前天时地利,南盐北上,挑盐客肩挑鱼贯往来,何其兴旺。但是1936年粤汉铁路通车后,交通改变,传统运输方式异道,盐客们已没落数载,因为战争,少量盐客仍在挑盐,楚和兴还姑且维持着。谁知时间进入1944年,日本兵南北夹击,企图打通大陆交通线,南盐阻隔,运输日见艰难,到处风声鹤唳,避之唯恐不及。

偏偏这个节骨眼上,余庆来的独生女儿又不见了,这让他心急如焚。前些日子,女儿余柳塘闷闷不乐,余庆来也知道女儿的心事,就是数年前衡州的挑盐客、精壮汉子刘方仁与女儿在店里相熟,之后藕断丝连,让女儿好像丢了魂一样。

然而,刘方仁自从偷偷摸摸跟女儿好上后,不知为什么竟然已有数年没有出现了,就是女儿身怀六甲也不见他的影子。当时,余庆来觉得很丢人,让女儿不要肚子里的孩子,可是宝贝女儿余柳塘是个死心眼儿,执意不肯,还以死相逼,不得已余庆来掌柜默认了这一桩丑事。原以为女儿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慢慢淡忘这事,可是,近段时间以来女儿却日夜念叨,就好像着了魔一样,这让余庆来老是担心。

余庆来难掩心中的悲催,女儿不见不觉月余,余庆来痛定思痛,觉得自己没日没夜苦心经营这间店,前些年生意兴隆,全拜老掌柜的荣恩。这些年岁月不好,百业难继,先是北伐,后又国共两党相争,现在日寇又来入侵内陆这座小城,余庆来觉得楚和兴如果在自己手里毁掉,那实在愧对老掌柜的殷切希望啊!一想到这,余庆来坐不住了,好久没有去老掌柜的墓前看看了,莫非这是天意,是我余庆来的心意不诚所致?一想到这,余庆来决定一个人去给老掌柜扫墓。

老掌柜的墓地在郊外的孟坡,据说那里是老掌柜老孟家的发祥地,老掌柜叫孟云兴,老掌柜的前面的掌柜,也就是第一任掌柜叫孟楚和,因而,商号就起名叫做“楚和兴”。孟楚和之前也是个脚夫,后来人运好,又积攒了些钱,加上娶了有积蓄的米铺德顺成掌柜的闺女,“楚和兴”日渐做大。不过,自孟楚和到孟云兴,中間几代人,都是单传,而到了孟云兴这一代,却连单传也继承不了了,没有子嗣。孟云兴日见衰老,看到伙计兼徒弟余庆来为人朴实,没有心机,就看好他,晚年就把店铺传给了他,几乎是一夜之间余庆来就成了掌柜,这在盘石街也算是一桩妇孺皆知的事情。

好在余庆来勤勉经营,“楚和兴”不衰反兴,余庆来认为是老掌柜的福泽荫庇着自己,不然,以自己的身世,何德何能执掌如此一个家业?

余庆来到了孟坡,一路上,通往老掌柜的墓地周边杂草丛生,无法掩盖的荒凉让余庆来心里觉得更加的难受。远远的,他看到一个人在墓前。余庆来很诧异,以为是老掌柜显灵,在责怪自己对老掌柜的疏忽,心里不知不觉有些愧疚。

余庆来稍稍趋前,看到一个人影在动,似乎在清理杂草。余庆来就静静地闪在一边,看远处的人不停地清理。余庆来觉得奇怪,自己的行程并没有告知任何人,为何有人先于自己在扫墓呢?这一刻,余庆来心中一阵凄凉,觉得女儿不辞而别,是自己太过残忍,毕竟外孙也已经几岁了,没必要过于苛责刘方仁的“无情无义”,好歹外孙也是自己女儿的一块肉,当年老掌柜无私将铺子给自己,老掌柜眼里何曾有过不舍?

就在余庆来恍惚之时,前面的人影猛然转身。余庆来大吃一惊,竟然是女儿余柳塘在给老掌柜扫墓。老掌柜的墓地,余庆来也只告知过女儿一次,那还是女儿很小的时候。再说了,自己健在,是无论如何轮不到女儿来给老掌柜扫墓的。

待确认是女儿后,余庆来走向前,父女相见,余庆来心中的气早已消了。女儿见到父亲前来,也略显诧异,旋即对父亲说,没有告知父亲出远门,是担心父亲反对,这些日子女儿去了衡州,找到了刘方仁的老家,原本是想了却一桩心事,就是生死都要见一见刘方仁,不料到了衡州,却得知刘方仁因为回去后殴打作恶多端的地主老财,吃了官司,不得已连夜出逃,和同乡投奔了红军,后来去了陕北。前些年,日本兵对他家人不断迫害,没人敢告知刘方仁在水州还有女人和孩子。

现今刘方仁已在抗战前线牺牲,我是他的女人,应该继承他的遗志,我回来就是想告诉老掌柜,我的男人并不是一个无情无义的人,求老掌柜保佑我们母子好好活下去,还有,父亲,为了“楚和兴”的兴荣,我再也不惹你生气了。

余庆来看着女儿,又面向老掌柜的墓,一下子跪在墓前,喃喃说道,日本人长不了,有了柳塘,我要改变经营,让老商号“楚和兴”再活起来。

只有梅花是故人

梅花是一个地名,也是一个人的名字。

梅花镇地理位置显要,远处还有驻军。梅花镇的人爱梅之高洁、梅之坚强,行走在梅花镇的土地上,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美不胜收。

在梅花镇这样美好的地方,以“梅花”为名,实不奇怪。梅花镇上就有一个以梅花为名的女子,她生于辛亥首义次年二月,据说那年的梅花开得最是洁白。

梅花生下来小脸蛋白里透红,像梅花一样。梅花的父亲母亲就觉得,梅花这名字好。于是,“梅花”就成了她的名字,至于姓什么,反倒没人在意,因为不论街坊邻居还是大人小孩,都喊她“梅花”。

梅花二十五岁时,梅花镇遭遇了意想不到的日寇侵略。

厉害到什么样子?说起那一段遭遇,老一辈的人讲述时个个咬牙切齿。

梅花不例外地遭殃,她跟随大伙儿逃难,差一点儿死在路途。梅花人长得漂亮,要不是后来将柴灰抹在脸上,躲过一劫,梅花必遭劫难。还有,梅花的男人在外保家卫国,是军人,汉奸和日本人更不会放过她。

那些日子,梅花东躲西藏,梅花镇上的人们都是有家不能归的。梅花更伤心的是,兵荒马乱年月,一个女子多有不便,可是梅花心里头却还牵挂一个人,那就是自己的男人。

梅花是二十一岁时遇到自己男人的,男人救了梅花。漂亮的梅花走到哪里都会引起坏人的注意,梅花在白石渡过渡时被码头一帮地痞流氓纠缠,要不是男人挺身而出,梅花就被人糟蹋了。梅花的男人姓刘,当时身着军装去部队赴任,正好遇上梅花被人欺凌。男人是革命军人,最见不得侵犯老人、妇女和孩童的事情,决定管一管。地痞流氓仗着人多势众,根本不把一个过路的兵放在眼里。如果不是男人果断鸣枪,那帮地痞流氓还不会死心。

梅花获救了。梅花后来打听到男人从白石渡过江是要到梅花镇军营驻扎。次年,梅花就跟男人结了婚,那一年是一九三四年,正是春天。男人一直说向往光明,在十一月追随路过梅花镇的红军,后来,男人说要去长征,就没了音讯。

梅花天天望眼欲穿。

梅花跟男人生活了半年多时间,那一段时光,在梅花心里就跟柔滑的梅水一样缓缓流淌。男人说,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梅花,剪雪裁冰,自己虽然是一介武夫,但欣赏梅花的美。

梅花就美啊,美啊,每天甜滋滋的,浑然不觉日本人的“铁骑”有一天来践踏梅花镇的土地。

那是男人离开三年后,听说日本兵要来,人人都害怕,纷纷带着吃的用的,扶老携幼,到处逃难。来不及的,就光着脚跑,离梅花镇二十多里的云石,据说死了很多人。

本来梅花听从男人的安排,在男人走后去了省城一所学校学习。梅花家较为殷实,加上男人走时留下一些盘缠,就去了省城。

男人走时梅花就有孕在身,顶着通共的嫌疑,在父母的帮助下,梅花悄悄生下孩子,给孩子取名“向北”,之后不久,她就将孩子托付给父母,一个人远走省城。

那时,省城也不安定,经常遭到日军飞机轰炸。省城人也日夜惊恐。

日本兵攻占省城时,梅花随逃难的人涌出城外,梅花没地方去,只好回到梅花镇老家。

梅花多么希望自己的男人来解救自己啊。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救自己的男人并未出现。

如果不是这场该死的战争,梅花多好啊!男人出征前说过,打完仗就带她回家。家乡有看不完的花,开在小溪边,开在山坡上。

梅花在逃难的日子,就梦想去男人的家乡,看漫山遍野的花。

什么花比梅花更美?

在梅花心目中,梅花这个地方当然是最美的。梅花曾到梅花镇野外写生,那野外或墙角边的梅花,洁白,淡淡的,阵阵幽香袭来,简陋中透着芳香。

然而,梅花又有另一番向往。男人说过自己的家是个“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地方,白墙黛瓦,风景如画,也是好看的。

于是,梅花就时常向往。

梅花在逃难的日子,意外收到男人的来信,不过邮戳已经是日本兵攻占梅花镇三个月前的,男人说,一个月前到了晋东北前线,现在南北开战,日本兵可能进犯梅花镇,必要时梅花可以去自己的老家,那里比较安全。

梅花收到信,脸红了又红。因为自己毕竟是男人家未过门的媳妇,男人家的大门是朝南还是朝北,一概不知,而且自己还生下了他的孩子。

但是男人是为自己好。

千里迢迢,梅花决定带着幼子投靠男人的老家东江。

男人信上说十年没有回去了,男人恳求梅花代为尽孝。男人家里的情况怎么样?这兵荒马乱的,男人家还好吗?

梅花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这年年底找到了男人的家。

好在男人的家乡还没有被日寇侵犯,相对安全,家公家婆为未过门的媳妇设宴接风洗尘。一家人纷纷欢迎梅花,不过,梅花是个心细之人,发现婆婆的言语间似乎流露着忧伤。

散席后,梅花跟婆婆聊天,终于得知,原来,在梅花北上寻找男人家的时候,男人已在抗日前线牺牲了。

梅花只觉得天旋地转,随后不省人事。

等梅花醒来,已憔悴蔫萎。在男人家避难数月,梅花侍奉公婆之余,常常一个人以泪洗面。一日,梅花说思念老父老母,执意回家,走之前,梅花在男人衣冠冢坟头捧了一把泥土,用手帕包好,带着孩子返回梅花镇。

梅花返回后专心抚养孩子。孩子二十歲娶妻生子,子三女二,被赞为“五子多福”。梅花遵从男人从前的希望,在梅花老街靠北寻得一处地方安家。在起屋造厦时,将从丈夫坟头取来的泥土糅合到糯米饭浆里砌进砖墙,让丈夫在梅花这里安息庇佑子孙。

梅花八十又二才归西。那里现已成了刘家巷。

猜你喜欢

掌柜的掌柜梅花
元宇宙大爆炸
若无其事
报你“哎呀”之恩
梅花
梅花
为什么梅花能在寒冬开放
哪壶不开提哪壶
哪壶不开提哪壶
悬壶药铺
悬壶药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