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美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与路径研究

2022-07-07陈璐璐吴修林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8期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乡村振兴

陈璐璐 吴修林

【摘要】乡村振兴的基础在教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优先发展乡村教育事业。美育作为乡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全民的审美素养、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特殊意义。当前,乡村美育的发展遇到了困境,归根结底是因为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乡村美育教师面临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等现实问题,存在教师成员复杂、人才流失严重、专业发展困难等现实困境。因此,唯有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从理念转变、制度变革、角色定位等方向着手,研究合理对策,才能改善乡村美育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乡村教育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美育;教师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2)08-069-04

【本文著录格式】陈璐璐,吴修林.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美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与路径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2,04(08): 69-72.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师范大学省改项目“新时代公费师范生审美素养的培育研究”(项目编号:HNJG-2020-0151)的阶段研究成果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在于振兴乡村教育。因此,乡 村教师队伍作为乡村教育振兴的中坚力量被赋予新的时代使命。近年来我国十分注重乡村美育事业的发展,从2013年开始,教育部开展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将农村美育放到一个新的起点上。从《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2017)、“美育浸润行动计划”(2018)文件的颁布实施,再到2020年第二份国字号文件《意见》的颁布,将美育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上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乡村美育的发展。但美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仍然存在,尤其是师资水平。如何提升乡村学校美育师资水平,强化美育水准,填补美育师资的缺口,是一条值得探索的新型路径。

一、乡村振兴战略给教育带来的机遇

乡村振兴是以美丽乡村与新农村建设为基础,与中国新时代经济发展相结合提出的全新战略。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乡村文化得到发展,美育教育环境也出现了新的变化。

(一)自然和谐的美丽乡村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全国各地建设了一批美在环境、美在生活、美在文化、美在布局、美在建设的“美丽乡村”。有的乡村以当地名人名作为依托,建立乡村文化教育共同体,增设了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如:乡村戏台、主题广场、乡村剧院,极大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提高了审美能力。同时,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广大村名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田园养生基地、乡村民宿、农家乐等一大批产业涌现,在不断提高经济收入的同时,打破了思想的壁垒。乡村环境的改变、村民收入的增加也助推了乡村美育的发展。

(二)自然生态的美育资源

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崇尚自然主义教育思想,认为“一切真正的美的典型是存在于大自然中的”[1]。他提出“回到自然”的美育观点,认为学生要到大自然中感受美,这样才能养成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是真正的美的教育。美丽乡村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可以直接为乡村美育课堂提供直观的教学环境。绿油油的麦苗、黄澄澄的稻谷,乡村大自然的无穷魅力都展现其中。美丽的乡村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为乡村美育研学提供现实基础。

二、乡村美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现实问题

为了解湖南乡村美育教师队伍的现实状况,完善美育教师队伍治理体系,构建乡村美育教师队伍共同体,通过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湖南省Y县进行数据采集,并对所获取的相关数据和记录进行分析。

(一)乡村美育教师整体数量不足

调查表明,乡村学校缺少美育师资。一方面,乡村学校的美育教师人数占全部专任教师总人数比例的3.6%,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要求的最低课时量,当前该县的美育师资总数不能满足美育基本课程开课的需求。另一方面,乡村中小学美育师生比为183∶1,在大班制的政策背景下,学生增多,教师也应相应增多,不然必然会导致乡村美育教师的教学工作量超标,不利于学生在美育课堂上进行审美体验,课堂效果也会大打折扣。此外,笔者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跟教师进行访谈交流,一致得出美育师资较为紧缺,在乡村小学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二)乡村美育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乡村教师工资低,乡村学校条件较差导致岗位难以吸引“好教师”下乡从教,从源头上直接导致美育教师能力不足。最直接的表现是,许多音乐教师缺乏必备的演唱能力和即兴伴奏能力,不能在课堂上进行示范教学,只能让孩子们听音频。导致这种能力不足的还有学历因素,调查结果显示Y县只有70%的乡村美育教师学历水平达标。其次乡村美育教师教育科研能力较弱。由于承担着较为繁琐的工作任务,没有时间和精力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加上接受新知识的渠道较少,对科研的热情不足。从师资来源、专业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看乡村美育教师整体素质不高。

(三)乡村美育教师队伍结构复杂

乡村美育教师是从事乡村艺术教育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建设的难点也有特别之处。美育教师团队的成员分为三类,一类是专职美育教师,一类是兼职美育教师,一类是非专业的美育教师。大量的兼职教师及非专业教师给美育教师团队建设带来复杂性。首先,兼职教师在学校不稳定,人员流动性大,无法长期在一个学校生根发芽。其次非专业的美育教师,在课堂上又难以保证教学的专业性,特别是音乐、美术类的课程,无法给予孩子们一定程度的指导。这几类教师,无论从专业学习、教育理念、知识结构上都有着一定的差距,造成了美育教师队伍的复杂性。

三、乡村美育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认同的漠视:缺乏社会的认同感

一是从社会层面来看,美育教育由于社会环境、教育环境的影响,一直不受重视,而乡村美育教师在村名心中也只是会“唱唱跳跳、写写画画、玩玩闹闹”的群体。二是从学校层面来看,学校领导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重智轻美,大多数人眼里都明顯有“主副”科之分,再加上升学考试中对美育课程的分数要求不高,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三是从家庭层面来看,乡村家庭经济负担重,没有时间关注孩子的艺术成长和学习,除去家庭生活开支,已经没有额外的经费支持孩子在学校参加各类艺术活动,更别说要参加校外艺术辅导班了,家长们也是抱着学好文化课考大学的心态让孩子在学校进行学习。6BC77A0A-B088-45DD-844F-4593AB15CDD1

(二)教师保障的忽视:缺乏美育的落脚点

一是编制制度问题。教师编制已经满了,但是美育教师的编制供给相对较少。在还未实施一个学校必须配备一名美育教师政策之前,编制数量是按照学生人数来确定,导致学生少的教学点只有极少数的编制,这样下来,学校就将编制安排给语文、数学老师,音乐课程也是由语文或数学教师兼任。这样的情况十分突出,由于乡村美育教师编制带来的弊端,造成乡村美育教师缺口十分巨大。二是工作待遇差,生活状况不够理想。随着国家法律的完善和政策的落实,乡村教师的福利待遇有所上升,但是经济的发展、物价的上升,其工资也是捉襟见肘,勉强能养家糊口。三是教师职称评定的问题。由于美育教师因未承担专业相关的课程教学,在评定职称时直接失去评定资格。

(三)自身职业的倦怠:缺乏职业的反思性

职业倦怠是指一个人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在日复一日重复机械的作业中,渐渐会产生一种疲惫、困乏,甚至厌倦的心理 [2]。乡村教育中,由于乡村学校缺乏良好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致使一些乡村美育教师产生一定程度的职业倦怠,特别是在公办学校,教师抱着“只要进了体制内,退出去就难了”的心态,在教学上随意敷衍。二是知识更新的意愿不强。以音乐学科为例,尽管很多教师在本科时学过音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技术、教学方法等发生了变化,我国基础教育的理念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再到“核心素养”已经完成三代更新,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乡村教师没有与时俱进的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墨守成规、缺乏创作”,思想观念上的保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育教师专业的发展。

四、乡村美育教师队伍建设的路径研究

(一)理念转变

一是要提高乡村美育教师的社会地位。美育教师肩负着对学生的“审美性教育、创造性教育、人格教育”和“以美育人”的使命。在新农村建设中,提高乡村美育教师的社会地位,提升幸福感和使命感。二是摆正美育教育的位置。学校领导、教师上上下下达成共识,美育课程与其他文化课程同样重要,是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是学生全面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三是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乡村美育教师队伍建设,必须要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将乡村美育教师队伍上升到国家层面,在国家体制机制框架内,利用政府的优势,为乡村美育教师的建设提供法律、制度、政策上的保障,这样才能切实有效地开拓一个崭新局面。

(二)制度变革

1.完善美育教师的培养管理机制

一是公费培养、定向就业。加强教育部门、高校和乡村学校之间的合作,实施定向培养乡村美育教师计划,充分利用本土资源,培养热爱教育事业、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较高且有奉献精神的乡村青年教师。以湖南省為例,2010年湖南省教育厅启动实施“初中起点六年制本科农村中小学教师”这种新型农村教师培养模式,培养学校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该政策实施以来,已有750名美育教师去往湖南各个地级市的乡村小学从事基础教育工作 [3]。本土培养的“一师模式”,极大地的增补了乡村中小学学校的教师数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师资紧张的问题。

二是基地合作、送校培训。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以进修学校为培训基地,选拔一批高素质骨干教师,利用每年寒暑假和双休日,采用边培训、边测试、边结业的方式,通过开设专题讲座、组织备课、教学案例现场剖析、现场答疑等形式对美育教师进行培训。同时结合新课改和新政策的要求进行课本研修,使得美育教师的个人素养得到提升,业务能力得到增强,知识结构得到优化,有效地促进乡村美育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对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起到良好作用。

三是新老结对、以老带新。孟繁胜认为,教师的成长可划分为新手型教师、适应性教师、熟手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等四个阶段[4]。刚从学校毕业的青年美育教师,一般处在入职适应的新手型阶段,在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前提下,需要有经验的骨干教师从教学设计、课堂组织、课后总结等方面给予指导,让新进教师更快地适应岗位。而教学成果显著的指导教师,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一线教学经验,依靠丰富的人生阅历,结合青年教师的水平,给与指导建议,在教学和科研中发挥指路灯的作用。师徒结对“传帮带”的模式,培养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学,促进教师队伍和谐发展。

四是专职专任、多校兼课。《学校体育美育兼职教师管理办法》明确指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坚持以专任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补充的原则,统筹加强体育美育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各市县要落实政策,建立完整的美育兼职教师资源库,对乡村美育教师实行区域统筹协调安排,以“走教”的方式到农村师资紧缺的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另一方面加大对多校兼课教师先进人物的宣传,鼓励并赞扬为乡村美育教育甘之付出的人。同时给予去农村小规模学校担任美育兼职的教师一定的经济帮助。在职称评定、岗位聘用、薪酬福利、评优表彰等方面优先考虑。

五是定点联系、对口辅导。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到建立美育基础教育帮扶机制,缩小城乡美育的差距,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各高校要以乡村美育助力乡村教育振兴,把乡村美育融入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中,充分发挥自身学科专业、人才队伍的优势,积极开展乡村美育。高校针对贫困地区开展一对一帮扶机制,组织优秀音美教育研究生和优秀本科生到乡村学校定岗实习,让乡村教师得到脱岗培训的机会,同时用美育的力量逐渐缩小城乡差距,激发乡村振兴的内部活力。

2.完善美育教师的保障机制

一是增加美育教师岗位编制,确保美育课堂的开课率。长期以来,缺少编制是制约乡村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城乡编制不均衡、乡村学校编制不平衡的双重压制下,乡村美育教师的编制更是不知在哪,因此必须为美育教师群体建立新型管理机制。首先各级部门必须根据掌握的数据,统筹管理,制定总人数和各科编制比相对合理的编制政策。其次要实施动态化的管理形式,根据乡村学校教师总体人数、人员调动等情况,调整编制配置,倾向性地增加乡村美育教师的编制指标,缓解美育教师短缺的矛盾。6BC77A0A-B088-45DD-844F-4593AB15CDD1

二是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加强教师队伍的稳定性[5]。相对于城市学校而言,由于乡村学校地处偏远,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造成乡村难以留住“好教师”的局面。因此提高生活待遇,改善乡村教师的物质条件是稳定乡村教师队伍的迫切需要。此外,加快农村教师住房建设,解决教师住房的问题,让教师“安居”,为教师“乐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在社会保障方面,国家应提高转移支付的能力,让每一位美育教师都能依法得到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

三是落实职称评定倾斜政策,提高美育教师的满意度。职称是教师职业价值的标尺,也是养家糊口的基石;既可以给他们带来精神层面的慰藉,也可以给他们提供物质生活的依托。由于乡村美育教师在学校的职称评定中处于“弱势”群体,美育教师的高级职称名额非常有限。因此,要完善职称评定制度,切实向乡村美育教师倾斜,不受所学专业限制,同时适当提高中小学中高级岗位结构的比例。对于一直在乡村学校任教的老教师,职称评定比例单例,不占中高级职称的名额。

(三)角色定位

1.“立德树人”的理想担当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鼓励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6]。乡村教师应该具备“立德树人”的理想担当。不论是师范生还是非师范生,要获得教师资格,就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守师德规范。乡村美育教师应注重品格的塑造与道德情操的涵养。美育教学是心与心之间的交流,乡村美育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传播者,在音像资料和艺术表演匮乏的乡村,音乐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影响。所以美育教师需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做好学生的道德榜样,让学生成为有信念、有情怀、有担当的人。

2.“以美育人”的教育情怀

乡村美育教师要有“以美育人”的教育情怀,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关爱学生,甘于奉献。首先要树立高尚的美育育人目标。乡村美育教师担负着提高学生审美素养的职责,特别是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积极引导作用。其次是要怀有仁爱育人担当。美育作为一种感性的教育,在培养人的过程中更应该注重过程中的体验、感受。“以美育人”应该关注学生的成长,在学习过程中真诚的关爱学生,引导学生的价值追求。最后要培养学生的中华美育精神。美育具有塑造灵魂的作用,美育教师需要通过学校美育课堂,把传统的、植根在人们心中的优秀文化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树立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让中华美育为文化自信筑基。。

3.“以专致远”的教学能力

習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每个教师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并指出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的时代重任。要承担时代重任,传播知识,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操守、专业技能,才能真正成为知识的引导者,学生学习路上的指引人。其次是要树立教师自我反省的观念。教师要勇于面对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现象,有意识地、多方向地站在学生层面去思考为什么学生不喜欢此类课?通过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与调整,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从而更好地实现“以专致远”“教学相长”的教育目标。

4.“以文化人”的乡土文化

乡村美育教师需要立足于本土,整合本土美育资源,构建本土美育课程。其一是乡村自然美。回归生活是美育的一部分,教师要遵循“生活美育”观,利用乡村学校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把美育体验转向自然生活,依托家乡的自然风光,让学生在自然生活中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其二是乡土文化美。乡村美育教师要将乡村情怀、乡村特色融入美育中,特别是当地的音乐舞蹈以及民族民间音乐。依托农村特色开发校本特色教材,努力搭建乡村学生融入乡村文化的桥梁,不断提高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力。

五、结语

发展乡村美育是一个需要被重视的问题,乡村美育教师作为乡村地区教育的中坚力量,与乡村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提升紧密相联。乡村振兴战略给乡村美育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一个契机,我们应抓住这个机会,从师源入口招聘环节、后期培训环节、自我反思环节突破美育师资的困扰,满足乡村教师教学及职位发展需求,提升教师队伍的规模和质量。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乡村教育事业尤其是乡村教师队伍质量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需要长期发展的工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制约乡村美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瓶颈必将被打破,美育的发展必将迎来新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卢梭.爱弥尔[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502.

[2]黄赐英.职业倦怠: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重要因素[J].中国教育学刊,2005(8):61-64.

[3]王文君.新时代乡村美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9(12):88.

[4]孟繁胜.不同阶段中小学教师发展需求比较分析[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152-153.

[5]马多秀,周敏敏等.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现代教育论丛,2019(3):22-27.

[6]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新华社,(2014-0910).http://www.moe.gov. cn/jyb_xwfb/moe_176/201409/t20140910_174733.html.

作者简介:陈璐璐(1998-),女,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音乐教育学;吴修林(1971-),湖南师范大学美育发展与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音乐舞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6BC77A0A-B088-45DD-844F-4593AB15CDD1

猜你喜欢

教师队伍建设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浅谈如何加强“双语”教学与双语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
百色市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调查报告
高校校内创业实训基地建设
应用型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分析
教师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根本保障
新时期基础医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思路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