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父女两地书

2022-07-06赵光琦

现代妇女 2022年10期
关键词:写信人云南大学父女

赵光琦

父亲节这天,在云南大学任教的二女儿,给她远在乌鲁木齐的父亲快递了一束鲜花,同时给父亲写了一封信。可以想象父亲读信后不可遏止的激动。一定是面对这份爱的盛宴一个人无法消受,抑或是不忍“独食”,建民把他女儿的信转发给了我们。

建民的这个女儿将近而立,曾留学巴基斯坦,现在云南大学教授乌尔都语。大有女承父业、相传中巴友谊之薪火的风范。

这是一封既可看作是思想的“喃喃自语”,也可看作是成长的汇报,当然也是对父亲的解读,对父爱倾诉的信笺。

疫情期間,她在被她称之为“因祸得福的两个月隔离期”,完成了正常情况下“觉得不可能做到的事”——“自己的第一本教材初稿”写作。同时看了久搁未展的书,听了无暇聆听的音乐,甚至学会了“把黄瓜切成细丝”。体味到了一直认为“负面”的“孤”和“独”真正是一剂疗“浮”治“躁”的良方,并因此有了一连串有关“疫情时代”及“后疫情时代”的思考……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理性、成熟和独立特行,实在讲,有违她的年龄。连建民在回信中都不得不慨叹:“看到了你的变化,压力山大:我们丧失了说教功能,我们也不能再指点江山。”

无独有偶,父亲节后两周,建民又收到在北京的大女儿的一封来信。

大女儿是一个不矫情、不煽情、干脆利落的女孩。究其性格的养成,她毫不客气地称是拜父亲所赐。“十几年没人问吃喝冷暖这等琐事”“多少年如一日的严苛”,把她的“弹性和韧性磨炼得那叫一个酸爽”。这真是一个“干脆利落”的女孩,信中直言她爸表达对她的爱不容易,而她读懂他的爱同样不容易。基于她的个性,我几乎认为这是她鼓足勇气写给父亲的第一封信。因为她“现在读懂了”。读懂了,年少时的抵触、怨尤便化作“惠风和畅”,且夹杂着悔听君言稍稍晚的缺憾。所谓“读懂”,就是自觉的觉悟,心理学告诉我们,由此产生的原动力不可估量。

我和建民很少谈及子女教育问题。他女儿说他是“一直教我使用鱼竿,而不是送鱼给我吃”,等靠要,在他面前行不通。因为他自17岁离开家乡泰州孤身支边,就与这3个字无缘。他给她们能“兑现”的财富,就是“自力更生、独当一面”。他女儿说是得到了“疆一代”的基因传承。我读出了她这个自称“疆二代”的自信、自得和自豪。

我曾经感叹人与人之间书信往来的式微,表达了自己对“文字表达的明晰、蕴藉、婉转、直白、情绪的收放……以及物化仪式感的不可替代性”的遁去的隐忧,伤感于“我们久违了用笔墨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和倾诉”。孰料,建民的家庭却保留和延续着这几乎可称为“古风”的文脉,维系并滋养他们超乎世俗的亲情。这样看来,建民之所以能成为这样的建民,他的女儿之所以能成为这样的女儿,也就能找到答案了。

旧式写信,都习惯在信首或信末写上“见字如晤”,是说,看到信便如同见到写信人,聊慰思念之情。但是,不能敞开心灵的“字”,就另当别论了,因为那所“晤”见的只是皮相而已,尽管信上也满是写信人的手泽。建民父女之间的两地书却是直抵彼此的心灵,呈现出一派让人艳羡的蓝天白云、清风明月。

(张忠辉摘自《扬子晚报》)(责任编辑 张宇昕)

猜你喜欢

写信人云南大学父女
一对父女拒绝下车的28小时
情同父女 亲如一家——汪曾祺与“藏妞”央珍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投稿须知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报)》论文版权授权确认书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年评选优秀学术论文
云南大学历史博物馆简介(续)
重阅郭伟兄20年前书信有感
梁天父女,头一次朝夕相处40天,烦!
霜 降
霜 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