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路生梅:54载芳华献给黄土地上“最需要我的人”

2022-07-06焦晓辉青山

现代妇女 2022年10期
关键词:佳县医院孩子

焦晓辉 青山

她被评为“中国好人”“最美医生”“全国道德模范”“最美巾帼奋斗者”……一项项荣誉,见证了路生梅从青春韶华到满头白发,为产妇和孩子们无私奉献的54年人生历程。

“这里就是最需要我的地方”

78岁的路生梅戴着一副眼镜,性格开朗很健谈,口音是陕北话夹杂京腔。陕西省榆林市佳县黑龙庙拐177号的一孔窑洞便是她的家。墙上挂着的黑白老照片,把人们带回那段艰苦岁月。

1968年,24岁的北京女孩路生梅大学毕业。她也曾期盼被学校分配到自己实习过的北京积水潭医院或北京儿童医院。但当祖国号召医务工作者要“建设大西北、服务大西南”时,路生梅毫不犹豫地向学校递交了“服从分配,到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申请书。之后,她被分配到佳县人民医院工作。

同年底,路生梅背着行囊告别亲人,到达佳县,成为当地第一位科班出身的儿科医生。

一下车,路生梅就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3条加起来不过1000米的街道坑坑洼洼。所谓的“佳县人民医院”,竟然是两孔墙皮脱落的破旧窑洞。

比起生活条件艰苦,更让路生梅震惊的是,当地老百姓的医疗常识极度匮乏。

当时,佳县贫穷而闭塞,有很多迷信思想和愚昧习俗。孩子病了,父母不是马上带去医院,而是求神问鬼驱病;孩子发展成严重高烧,还用“捂”的土法发汗退烧,导致病情加重;直到孩子不省人事,才背着往医院跑。因为延误病情,孩子夭折、发生生命危险的情况时有发生。

当年,路生梅一位同事的女儿出生3个月后发烧,抱到她的门诊医治。路生梅一看,孩子有病理性黄疸的典型症状。因为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已经继发胆红素脑瘫,只能一辈子躺在炕上。这件事,让她一生难忘。在她的门诊里,还有很多婴幼儿因为病理性黄疸引发脑病。

彼时,佳县有18万人口,却只有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两个县级医院和22个乡村卫生所。医生不多,儿科医生更少,且基本都是民间医生。

一个又一个婴幼儿死亡,让路生梅心情非常沉重:佳县医疗条件太差,老百姓又缺乏医疗常识,生育观念愚昧……她不是没有机会离开,但到底没能割舍下这片黄土地,她说:“当时的佳县实在太落后、太缺儿科医生了。”

1969年5月,路生梅在入党申请书中郑重写道:“这里就是最需要我的地方,这里的人民就是最需要我的人,我要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

这是她的决心,更是一个延续一生的庄严承诺。

记不清自己救过多少孩子

路生梅说:“我已记不清自己救过多少孩子。”路生梅创办了佳县第一个正规儿科,在创建二级甲等医院、爱婴医院,推广新法接生、科学育儿,实施儿童计划免疫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如今,佳县的医疗条件得到很大改善,新生儿死亡率从20世纪60年代的60‰降至0.6‰。回忆佳县的点滴变化,路生梅感慨万千:“我个人的力量很有限。后来在我的牵头下,县卫生局定期组织开展育儿学习班,让育龄父母懂得了不少新法接生和养育幼儿的知识。再加上改革开放,佳县村村通公路和网络,以及国家医疗保障惠及佳县,佳县城乡逐渐移风易俗。准妈妈都定期孕检,在医院分娩;孩子生病第一时间就医,父母们都学会了科学育儿。”

在任何情况下,我们的内心都要繁花似锦

抱着“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的坚定信念,路生梅在佳县结了婚,把家安在一孔窑洞里。婚后,同为医务工作者的丈夫高正胜特别支持路生梅的工作。彼时,作为儿科领路人,她工作特别繁忙,白天除了出门诊、下乡问诊,晚上还时常上班,家务经常落在丈夫一人身上。

1981年和1983年,路生梅先后被医院派去北京和西安进修。当时,她的两个孩子都还小。有一次,两个孩子同时生病,高正胜手忙脚乱、分身乏术。他请护士来家里给孩子们输液。两个孩子睡在两边,他在中间坐了一夜。孩子们生病难受,哭着说“想妈妈”,要给路生梅打电话,高正胜却劝阻了:“不要打,妈妈又回不来。她知道你们生病着急担心,还会影响学习和心情。爸爸会代替妈妈,一直陪着你们的!”后来,高正胜调到佳县防疫站当站长,工作开始忙起来。只要他下乡和开会,路生梅哪怕忙到深夜也要把家务做好、带好孩子,“我们互相支持理解,是生活中的好伴侣,工作中的好搭档。”她说。

2007年5月14日,高正胜因心脏病去世。从悲痛中走出来后,路生梅继续为佳县群众义诊:“老高一生诚实厚道、乐于助人,我钦佩他,他的言行也深刻影响着我。所以,爱一个人就要在他离开后,做一个像他那样的人。”自1999年退休后,西安、榆林的几家大医院就提出高薪返聘路生梅,但她都谢绝了。她风雨无阻地在佳县医院和佳县中医院为孩子们义诊,分文不收,赢得人们一片赞誉。每次她坐诊,都有很多父母带着孩子慕名而来,经常出现排队候诊的场景。

54年来,佳县一大半人都找过路生梅看病。她给病人开处方有一个特点:能不住院就不住院,能不输液就不输液;便宜的药有疗效,就坚决不开大处方。

路生梅掏心掏肺地爱护佳县的孩子们;佳县的孩子们也发自内心地感激她。

路生梅说:“陕北人民给我最大的感动就是淳朴、懂得感恩。我几十年服务于基层,也有不一样的收获。”

被路生梅治好的孩子,只要一回家乡探亲,他们准会来看望路生梅。有一个叫钞江涛的孩子长大后就读卫校,毕业后分配到佳縣疾控中心工作。因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现突出,2021年10月,被评为佳县“抗疫卫士”。路生梅作为卫健委邀请的嘉宾亲自给他颁奖。钞江涛发表获奖感言时,深情地说道:“路姨是我的灯塔,是我学习的榜样。”

听到这句话,路生梅的眼眶湿润了,自豪感油然而生:“我们有了传承人,我觉得再辛苦都是值得的。”

一路走来,路生梅荣誉不断,从佳县共产党员标兵、感动榆林人物、榆林儿科医师终身成就奖,再到中国好人、中国诚信之星、全国道德模范、全国最美医生、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她却始终坚持“我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行,都要对得起这些荣誉,要对得起给我荣誉的组织和人民。无论有多少荣誉,我的天职还是治病救人”。

2022年,路生梅获得“最美巾帼奋斗者”称号。她的获奖感言是:不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的内心都要繁花似锦,有方向,有目标,征途漫漫,唯有奋斗。

(摘自《妇女》,本刊有删节)(责任编辑史旺平)

猜你喜欢

佳县医院孩子
佳县文化馆:非遗传递爱心 消费助力振兴
《黄河过佳县》
快乐佳县人
佳县找回“佳米驴”
萌萌兔医院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