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专利运营管理体系的现状与优化

2022-07-06霍禹

客联 2022年9期
关键词:管理体系高校

霍禹

摘 要:知识经济背景下,高校作为重要的科研和创新主体,通过专利运营管理促进了科技创新的成果产出,为高校科研能力的强化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创新活力和发展动力。当前,高校专利运营管理体系仍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集中体现在管理机构、管理流程和管理机制等方面,文章对其现状做详细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优化策略,希望可以为高校专利运营管理体系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参考。

关键词:高校;专利运营;管理体系

一、高校专利运营管理体系的现状

首先,从高校专利运营管理机构层面来看。一方面存在着专利运营管理机构不健全的现状,如运营设置落后、各运营环节之间衔接不连贯等,由此导致专利运营管理模式简陋,同时在专业人员配备、长效工作机制建立等方面仍有较大的完善空间;另一方面是专利运营管理机构内专业人员缺乏,学者崔光彩(2022)调研发现,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专利运营专业管理人员不超过2人,且专利运营管理人员也大多数都存在知识产权知识不足,无法对专利的分析、布局和培养起到关键作用。总的来看,目前我国多数高校是以专利管理部门或者专利运營部门单独存在的形式,部门之间融合性不足,专利运营与管理的一体化机构的缺失致使高校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

其次,从高校专利运营管理流程层面来看。在知识经济背景下,高校所拥有的有效专利数量和质量成为衡量其科研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总的来看,很多高校都比较重视科研工作,拥有较多的有效专利,但是在专利的专业化运营和管理流程上却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专利的高质量化和专利的科学化组合不足等,限制了这些专利实际作用的发挥。除此之外,高校在专利运营管理流程层面还存在着培育工作不及时的情况。专利运营与管理的全面化开展,是对现有的有效专利资源进行甄选,提升高校拥有专利项目的质量,但是很多高校在专利运营管理中忽视了对研发信息等的收集,导致专利运营管理人员信息挖掘不足,无法与科研创新活动相匹配,导致许多优质的专利项目开展迟滞,单纯依靠研发人员依靠项目结题进行专利申请可能会导致项目错过最佳培育期,影响专利实际效益与价值的发挥。

第三,从高校专利运营管理机制层面来看。虽然说专利数量和质量是衡量其科研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但是专利项目还应该与市场需求相匹配才能发挥其有效价值。目前很多高校都拥有大量的专利项目,但是其中很多专利项目存在与社会需求滞后甚至脱节的问题,导致其在市场竞争中无法发挥竞争优势,沦为高校的专利资产泡沫。基于此,部分高校会选择强化绩效考核,希望通过此种形式提升高校的专利能力,但是此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可能会导致专利申请热但是专利转化冷的现象。除此之外,部分高校在高校专利运营管理过程中并没有构建完善的、可持续的监督管理机构,单纯依靠专利转化政策予以指导显然是不足的。也有部分高校构建了专利运营管理的监督机制,但是并没有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做出调整与优化,导致很多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缺乏实操性,也就无从谈起实有效的价值引导作用了。

二、高校专利运营管理体系的优化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高校专利运营管理机构。针对高校专利运营与管理机构方面存在的问题,首先要从思想意识层面予以重视,对现有的机构从专利运营、专利管理、专利服务、人才培养等四个方面入手予以完善。一方面,高校领导层应作为专利运营管理的主要负责人,构建完善的以知识产权工作为核心的运营管理小组,形成专利运营管理、技术转移等相关部门的融合体系,同时积极与校外知产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甄选优质的知产公司参与高校专利运营工作,重点对发明成果、专利项目等培育实现增值,除此之外好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高校、企业合作的更深层次发展,提升高校科技创新成果的孵育和转化,发挥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价值和作用;另一方面,高校专利运营管理机构还需要建设现代化运营管理人才队伍,通过人才引进、内部培育等多种方式提高高校专利运营管理人才体系的建设。现行运营管理机构内的人员要通过专业培训提升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储备,同时对国家法律政策、市场营销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还要扩充专利运营与管理机构的人才队伍,通过人才队伍建设质量上的提升发挥其在高校专利运营管理工作层面的价值。

其次要不断优化高校专利运营管理流程。高校专利从项目选题立项到成果转化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要融入科学的运营和管理理念,在此基础上通过专人专项结合高校科研优势强对对专利的培育和技术的评估,确保其在法律许可范围以内最大化的适应市场。专利运营管理流程要基于市场对技术的需求对专利进行全面研判,通过构建全面化、及时化、动态化的科研资源信息收集制度实现有效筛选,结合市场技术创新、技术方案等甄选出一批具有广阔商业前景和经济价值的专利项目,并结合学校科研情况进行有重点的符合和培育。除此之外,高校专利运营管理流程建设中还应该包括完善的专利评估体系,结合市场需求和专利转化实际情况最大化挖掘专利项目的科研和经济价值,同时要积极研判国家知识产权局公示的各类参考文件,结合高校优势学科,积极布局新兴产业和国家重大经济领域相关专利项目。需要注意的是,现阶段很多的高校专利申请动力因素是职称评审、绩效考核、项目结题等需求,而非真正的是出于市场需求或科研价值,针对此问题高校可适当的提升专利的成果转化等在绩效考核方界面的评分比重,鼓励高校的考核“天平”应当由“创造”考核向“转化”考核倾斜。

第三要健全高校专利运营管理机制。高校专利运营管理制度的健全要强化专利制度内容层面的发展,例如提升专利或发明持有人的专利共有权和决定权,加大专利运营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针对现有的专利运营与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要细化职务发明相关政策,如明确职务发明权属,在属于高校的基础上要给予职务发明人相匹配的价值回报,只有这样才能提升专利发明的积极性,同时实现了高校和发明人的共同权益。除此之外,高校可以许可职务发明人对专利项目权益进行共享,以此提升职务发明人对专利的重视,进而提升专利的运用效率。这其实是对发明人专利权的一种保障,解决了现行高校专利申请因职务需求等敷衍了事的现状,通过明确高校与发明人对专利权益的共有关系提升其工作积极性。通过科学实施专利权益的分配制度,优化知识产权转化过程中学校、发明人之间的收益分配提升高校科研人员工作积极性,通过专利项目切实有效的提升学校科研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通过专利运营管理工作可有效提升自身科研能力,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减少资产泡沫,强化创新能力,实现核心竞争能力的全面提升。因此,高校应重视专利运营管理工作,从管理机构、管理流程和管理机制等方面不断优化和完善,助力高校科研能力的强化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光彩.高校专利运营管理体系构建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22(21):150-152.

[2]曹冬梅.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人才与其知识产权质量发展[J].中国科技信息,2022(03):114-115.

[3]罗林波,王华,邓云云,李想姣,周文利,张锡军.加强高校知识产权运营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高校科技,2019(11):29-32.

猜你喜欢

管理体系高校
对质量管理体系不符合项整改的理解与实施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可靠性管理体系创建与实践
构建“四点一线”的项目预算管理体系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