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设场地 精选内容 有效实施体育“课后服务”

2022-07-06汤祥

中国学校体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课后服务延时时段

“双减”政策颁布后,学校参与课后延时服务的学生增至1000余名,面对学生多和场地小的情况,学校主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破解上述难题。

一、场地安排巧搭配

1.时段统筹,确保各时段活动班级数量均衡

统筹安排学生分时段参与体育活动,有效缓解场地压力。学校将课后服务的2小时10分钟分为3个时段(每个时段40分钟,各时段间隔5分钟)。3个时段分别安排学生进行体育活动、各类非体育社团活动和完成学科类作业。在此基础上,按上述内容的先后顺序分成3种班型(表1),统筹安排各时段参加体育活动的延时班的数量及构成,避免出现内容集中、师资无法保证的情况。如学校按3个水平段共编制了30个延时班,在数量方面,3个时段各安排10个延时班参加体育活动,在构成方面,各水平段延时班的数量控制在3~4个。

2.场地统筹,确保各区域功能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提高场地的独立性,可以避免各延时班间相互干扰,能够提高体育活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学校依据场地器材(如篮球架、乒乓球台等)的分布和延时班的数量,划分了10片区域。在此基础上,学校将不同的场地资源安排给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场地资源的使用效率。如将独立性好、较为规整的区域安排给水平一的延时班,有利于低段学生的活动组织与安全实施;将有篮球架或有乒乓台的区域划分给水平二和水平三的延时班,不仅有利于场地资源的利用,还兼顾了中高年级学生的运动兴趣和运動需求。

3.整体架构,轮转选项确保活动趣味性

水平一的学生兴趣爱好广泛,还未形成稳定的运动兴趣,定期轮换活动内容,可以让学生体验不同的运动项目,为学生运动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水平二和水平三的学生已经开始专项运动技能的学习,对一些项目(如学校从三年级开始篮球、排球和体操等项目的专项技能教学)已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形成了一定的兴趣,可以采用“选项走班”的形式,让学生深度体验感兴趣的项目。如学校水平一的学生在4个“低年级场地”进行“定期整班轮转”;水平二和水平三的学生则在6个“中高段场地”进行“选项走班”。

二、内容设计重需求

1.内容种类,项目内容开发与引进相结合

学校立足实际,用足、用好现有资源,并积极尝试吸纳校外资源,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活动内容,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差异化需求。一方面,学校利用校内资源,选择了篮球、排球、乒乓球、体操和“少儿趣味田径”等5个项目;另一方面,学校有效利用校外资源的路径,引进了“少儿体适能”、射箭、跆拳道、花样跳绳和轮滑等5个项目。校内资源开发和校外资源引进,显著提高了学校体育课后服务的多样性和专业性。

2.内容结构,环节合理有趣有效相结合

在内容结构设计时,学校针对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和薄弱环节,将相应的体能练习融入其中,设计了每次40分钟活动的“三个时刻”模式:第一时刻“挑战时刻”(约5分钟)发展敏感素质,针对各年龄段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进行规定的素质“进阶挑战”练习;第二时刻“欢乐时刻”(约30分钟)培养专项技能,各延时班通过轮转或选项,分别进行如前所述的篮球、足球和“少儿体适能”等10项内容的活动;第三时刻“补板时刻”(约5分钟)提升薄弱素质,学生针对自己的薄弱素质,自主进行补偿性练习。

3.内容难度,进阶提升立足最近发展区

学生间存在个体差异,不同能力与水平的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尽相同。此外,体育“课后服务”时段的“弹性离校”(部分学生一周参与不足5次),进一步加大了学生间能力与水平的差异。因此,不同能力与水平的学生,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也应不同。学校在体育“课后服务”内容设计的过程中,要求每个项目至少设计5个难度水平的练习内容(如水平二排球项目自垫、对垫、自传、对传、自传自垫的5个难度练习)。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自身情况参与不同难度的练习,在达到某一难度等级的要求后,才能挑战下一等级的练习内容。

三、指导评价促落实

1.多元师资,培训指导与教研结合提质量

体育“课后服务”师资需求面广且需求量大,虽然吸纳其他学科教师、家长和社会机构教练参与指导,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师资不足的困境,但由于此类师资缺乏体育教育教学的专业素养,需对他们进行专门的培训指导。此外,体育课后服务作为“双减”政策的新产物,目前缺少成熟的经验借鉴,需要加强研讨学习。对此,学校通过以下3种方式加强体育课后服务的师资建设:一是加强培训,在编写《体育课后服务指导手册》的基础上,对非专职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了解内容要求、常用组织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等;二是巡回指导,安排专职体育教师进行巡回指导,解决活动期间存在的问题;三是开展教研,将体育课后服务纳入日常的教研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开展不同范围、多种形式的研讨学习活动。

2.全面评价,关注整体实施效果重调节

从学校的整体设计、教师的实施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效果3个层面进行评价与改进。一是通过专家、家长、教师和学生的访谈调查,对体育课后服务的内容结构、组织形式等进行评价,从整体上对方案进行优化改进。二是从活动设计、组织实施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对教师的实施水平进行评价,针对问题进行专门培训。三是通过学习评价,全面关注学习效果:一方面学期最后的5次体育“课后服务”,用于组织竞赛活动,根据学生在竞赛中的表现,以教师评价为主,以学生互评自评为辅,对学生运动能力、体育品德和健康行为进行终结性评价;另一方面,关注学生日常表现,评价其学习过程,通过对学生日常表现的观察,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进行过程性评价。

——汤祥(江苏省常州市实验小学,213000)整理0DFB3767-1AD6-41E7-8D61-DC54146808EE

猜你喜欢

课后服务延时时段
玉米除草、追肥 记住这些“黄金时段”
课后延时服务
课后延时中如何优化不同年级学生活动效果
发挥学校优势 做好课后服务
“课后服务”之我见
论延时摄影的类型与表现手法
“课后服务”:亟待研究的一些问题
一种“死时间”少和自动校准容易的Wave Union TDC
西藏文物 迎来大修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