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学习的高阶认知能力培养策略

2022-07-06鲍期峰

中国学校体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高阶形式运动

鲍期峰

《中国学校体育》杂志“案例研析”栏目在总第49期组织了以“运动学习的分析、判断与整合”为主题的研讨活动,本次案例根据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结合运动学习的特点确定了分析、判断、整合三个认知层次目标属于高阶认知目标。教学要达成高阶认知目标,首先要清楚在运动学习中达成高阶认知目标的标志,再围绕这些标志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以达到提升高阶认知能力的目的。

一、运动学习中达成高阶认知目标的标志

要培养学生的运动学习高阶认知能力,首先要明确达成高阶认知目标(分析、判断、整合)的标志,即学生在运动学习中表现出怎样的行为才算达成了高阶认知目标(表1)。任何一项运动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的,个人的动作行为会受到环境中各种刺激信息的制约,在运动中要根据这些刺激信息做出针对性的行为才能达成特定的目的。因此,当达成“分析”层次认知目标时,学生应该知道此刻需要关注哪些外在刺激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即对信息的感知。如,本期案例中,对方来球的速度、方向、角度、力量,对方选手的弱点、优势、下一步意图,己方(自己和队友)的弱点、优势等外在刺激信息的感知。达到该目标时,学生能够表现出宽广的观察意识和行为,在场上时刻体现出观察意识,能时刻观察同伴位置、对手位置、对手击球时的身体姿势等。

达成“判断”层次认知目标时,学生应能对“分析”阶段的外在刺激信息进行预判,找到应对策略,即对信息的理性思考。如,本期案例中,根据感知到对方击球时的力量、速度、角度等外在信息,可以预判球的落点,并能形成移动、回击动作图示。达到该目标层次时,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应对行为进行判断。如,在球落地前,学生能够提前移动到落点,并在跑动中做出正确的击球准备姿势。

达成“整合”层次认知目标时,学生应该能够根据分析、判断做出合理的应对行为,即将“感知到”“想到”的信息进行整合,最终做出合理的动作行为(做到)。这一目标是在以上2个层次目标的基础上产生的具体行为,是结果呈现。该目标的达成情况,可以根据学生行为产生的效果进行判断。如,将对手来球回击到对手不易击打的位置。

二、达成分析、判断、整合认知目标需要学习的内容及具备的能力

教师明确了达成分析、判断、整合层次认知目标的标志后,就要考虑应该教给学生怎样的知识和技能,以及采用怎样的教学形式才能达成这样的目标(表2)。根据对达成“分析”层次目标时,学生表现出的具体行为的标志是具有良好的观察意识获得所需信息内容,则需要向学生传授需要感知的具体信息。在比赛中,需要关注对方及我方的信息,包括所处的空间站位、移动速度,善于运用的技术、不善于运用的技术,击球时的力量、速度、旋转、角度,击完球后的移动方向等。

根据对达成“判断”层次目标时,学生表现出的具体行为的标志是能够做出正确判断并提前做出准备行为,则需要向学生传授针对所感知信息做出合理的应对策略。如,当通过观察,对对手形成移动速度慢,正手攻球力量大、速度快,反手击球技术不稳定、失误较多等信息分析时,教师需要针对对手的以上特点,教授学生在回击球时应多回击对手反手、大幅度调动对手跑动等应对策略。

根据对达成“整合”层次目标时,学生表现出的具体行为的标志是做出合理的动作行为,具有较好的身体控制及操控器械能力,则要培养学生对策略的实施能力。如,培养学生大幅度(前后场、左右场)回击球的控球能力。

三、培养学生高阶认知能力的教学策略

1.利用条件限制培养学生宽广的观察意识及获得信息能力

在“分析”阶段主要是对所需信息的获得,外在信息获得越全面、越准确、越快速越利于做出快速、合理的决定。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告知的形式进行传授,但在复杂且瞬息万变的比赛中学生未必会按照教师的意图执行。因此,还需要一些特定的教学方式给予培养,其中采用设置条件限制的练习形式就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式。设置条件限制练习,是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及获得相应信息为目的,围绕需要关注的信息设置一定的条件限制,迫使学生不得不去关注所需信息的练习形式。如,本期案例中网球双打运动,一般队员往往会把观察注意点放在击球人身上,而对另一名对手和自己队友的位置、移动方向等信息关注不夠。针对这样的问题,就可以设置1对1击球与接球回击时,另外2名(另一对手及自己队友)做自由跑动动作并随机将球拍上举头顶的练习形式,此时要求1对1练习中的两位同学随时说出另外两名学生的跑动路线和做举拍动作的人是谁的要求,迫使学生在击球前观察击球人及对方同伴和自己同伴;或设计对手击完球后迅速向左或右跑动,要求学生将球回击到对手跑动相反方向的练习形式。教学与练习中有针对性地设置练习条件,有助于培养学生宽广的观察意识及获得所需信息能力。

2.以观察记录的形式发展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具备良好的宽广观察意识能够为信息的有效获取打好基础,此后还需要学生明确应该获得哪些具体的信息。运动中的外在信息较多,有些诸如场外观众掌声、场地颜色、对手服装等是无用信息,而队员需要关注对手及队友在场上的位置、移动方向,来球速度、力量、角度等有用信息。运动中关注到有用信息获得的越多,无用信息获得的越少则越有利于形成准确的判断,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将有用信息的内容及针对这些信息形成的认识和处理策略传授给学生。如,教会学生获得对手反手与正手的击球力量、速度、失误情况等信息,当获得对手反手击球能力较弱的信息时,就需要教会学生应多将球击打到对手反手位置的应对策略。教学中教师常常以语言告知的形式向学生讲解需要获得的信息内容以及处理策略。这样的传授是必要的,但只有这样的教学形式效果是不明显的,因为我们无法反馈学生在实际做的时候是否获得了这些信息,有没有对这些信息形成正确的分析。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既能引导学生去分析、判断又能让教师获得反馈的教学形式。利用观察记录的形式有利于达成以上2个目标,如,本次案例中的2VS2网球运动,在4名学生练习时,发给其余学生每人1张观察记录表(表3),教师将需要的信息罗列在观察记录表中,要求学生分成2组,分别对对方一组的2名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并对信息进行分析与判断,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填写情况进行讲解或示范教学。观察记录的形式既能够向学生传授获得信息的内容及对信息采取的策略,同时又有利于师生之间形成反馈。操作熟练后,可以不提供具体的信息,而是要求学生自己进行分析、判断来检查学生的分析、判断效果。

3.结合“运动技能轮”中的各运动要素培养身体控制及操控器材能力

在完成“分析”“判断”认知阶段后,将进入采用具体行为阶段,此阶段决定了最终的运动效果。如在“判断”认知阶段形成了要将球回击到对方底线反手位置时,在具体实施行为中是否具备准确的回击球能力就是该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结合“案例研析”栏目以往研讨的“运动技能轮”中的力量、速度、角度、落点等运动要素进行教学和练习,以促进学生形成较高质量的执行能力。如,动作结合“落点”的教学,可以设计学生运用各种击球动作在快速移动中把球击打到位置A、位置B、位置C等不同位置的练习形式,从而培养学生回击球落点的控制能力。

4.利用先分解再完整的实战练习形式发展学生的高阶认知能力

运动教学中的高阶认知能力,主要是围绕运动技术的实际运用提出的,因此教学还要回到“实战”中进行学习和检验。本期案例主要通过完整实战比赛发展学生高阶认知能力,对初学者具有较大的难度,可能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建议从“分解实战”过渡到“完整实战”。如,针对移动较慢的对手,可采用分解实战的形式只进行大幅度(前后、左右)回击球练习,在下节课或下个阶段解决其正手底线质量高、反手底线质量弱的应对问题。在“分解实战”基础上,逐渐过渡到“完整实战”形式。采用循序渐进、有针对性的练习形式,则会更加有利于发展和培养学生的高阶认知能力。90E8D986-3F82-4871-BC04-3CB44F4F0F1E

猜你喜欢

高阶形式运动
高阶时频变换理论与应用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三个高阶微分方程的解法研究
高阶非线性惯性波模型的精确孤立波和周期波解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不正经运动范
例谈机械能守恒定律几种形式的应用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