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课间体育活动“1+4+1”模块化实施

2022-07-06田敏

中国学校体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规范性课间趣味性

田敏

四川省成都市海滨小学秉承“润育潜质、培养习惯、发展个性、奠基未来”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在“爱慧课程体系”的总体框架下,坚持“爱于心,慧于行”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多元智能水平,创设多样化、特色化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打造“1+4+1”模块整体实施设计,以达到覆盖面广,更具个性化,使学生发展全面发展的目的。

一、紧扣模块内容,彰显活动特色

学校在大课间体育活动“1+4+1”模块实施中,应始终坚持教育性原则,深刻把握“五育融合”以及学科核心素养,坚持育人的宗旨,遵循教育规律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设计了4个层次的活动内容,即在绳操中热身、在速度竞赛中提升体能、在分班活动中增加趣味性、在放松操中舒缓身心。并积极营造了“让跳绳运动陪伴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文化氛围,逐步挖掘跳绳运动的锻炼价值和文化价值,积极促进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

(一)“集体+个别”,关注全体师生

就小学体育而言, 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拥有健康的身心。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 确保学生可以参加丰富多彩的锻炼活动, 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放松身心, 舒展筋骨,真正享受阳光下的体育运动,使学生真正地对锻炼体育“乐此不疲”。

学校在学校体育大课间活动中,要求教师与学生同练同乐,由此设立了工会委员督导组,引导教师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积极参加锻炼,为学生做好表率示范,这样既起到了言传身教的作用,又加深了师生感情。除此之外,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学校的集体性活动,不仅要从整体视野出发,关注大课间的内容、形式等,还要挖掘出更多符合学生运动能力发展水平特征的体育活动,确保从个别到集体的顺畅性,从集体到个体的覆盖性。

(二)“规范性+个性”,助力学生成长

1.具有一定规范性

学校在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时,不断完善其活动制度,以此体现规范性。一是体现在大课间体育活动流程的规范性,即有序入场——体育活动——放松活动——有序离场。二是体现在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的规范性,通过军姿站立、队列变化、定位定点等练习,规范学生的活动常规,做到动中有序、序中皆动。

2.具有一定“个性”

学校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具有一定“个性”,一是将学校特色文化“绳艺”融合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让学生通过自编自创,既锻炼身体,又发扬创新精神,形成了“百花齐放”的绳操表演。二是个性化的大课间体育活动音乐,学校自主创编了一套符合学校学生的、韵律欢快的、具有指令性的校本化音乐,整个过程由音乐调控,在动感的音乐声中,点燃学生激情,让音乐和体育活动相结合,做到音乐和行动合一。“规范+个性”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既符合学生的共性,又能发扬个性,还能在活动中获得更佳的体验感。

(三)“多元+趣味”,彰显活动特色

创新活动内容能使学生快乐地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因此,学校在开展体育教研过程中,针对此问题不断探讨,挖掘出学生兴趣度高、参与性强的活动项目并进行重点设计。

1.注重活动形式的多元化

学校注重大课间体育活动形式的多元化。一是将集体活动与分班活动相结合,集体活动主要聚焦在学生应获取体育技能,而分班活动主要是进行自主训练或开展班级内活动,两者结合,做到共性与个性相结合,以此彰显班级特色。二是大课间体育活动与趣味游戏相结合,做到集体活动丰富多彩、整齐划一,不仅锻炼了学生身体,还能调动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2.注重活动内容的趣味性

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具有一定趣味性。学校通过积极研究和充分调研,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运动水平。如,针对水平二的学生,着重发展其运动技能,针对水平三的学生,着重发展其社会适应能力。针对此目标,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活动内容。

二、规范活动流程,确保有序开展

根据学校特色及场地特点,笔者将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分为3个部分(见下页表1),一是有序入场,通过军姿站立、队列变换等,规范学生常规,强化自主意識。二是体育活动,将自编绳操、速度竞赛、队列队形等集体活动与分班活动相结合,确保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三是放松活动,通过俯卧支撑力量练习,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猜你喜欢

规范性课间趣味性
帮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的创新产品
以画之名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版权局、国家电影局公布规范性文件目录,同时废止一批规范性文件
政府规范性文件清理及其制度完善
趣味几何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
两年清理废止322件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